一种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洞口的防护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4044发布日期:2023-03-07 18:1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洞口的防护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洞口的防护门系统。


背景技术:

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在我国最为重要,这是该地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严寒地区是指东北、内蒙古和西部部分地区,寒冷地区是指中上部和西部部分地区,为实现建筑采暖能耗降低65%左右的节能目标,所有建筑设计必须按此进行设计,并在实际运行中也要持续达到此目标,建筑门窗占建筑墙体 30%~50%,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做好门窗的节能保温更为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保温k值(传热系数)和气密性能,减少热量损失尤其重要。门窗需要有较高的采光能力同时要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3.现有技术洞口的防护门通常采用单层门或相邻的双层门结构,尤其是在严寒、寒冷地区,为了通风,经常会出现洞内结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洞口的防护门系统,有效的阻止室外低温空气的渗入洞内,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兼顾通风和防止洞内结冰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洞口的防护门系统,包括位于洞口外部的拱形玻璃采光廊道和连接在拱形玻璃采光廊道两端的两道保温门,第一道保温门距离第二道保温门至少30 米,第二道保温门紧邻洞口,拱形玻璃采光廊道室内配有采暖设施和多个能开启的通风开启窗。
6.所述第一道保温门为手动和电动的钢制上叠保温门,门扇采用双层至少 50mm厚的grp板,中间设置至少80mm厚的镀锌钢板。
7.所述第二道保温门为手动或电动的带小门的钢制侧转保温门,侧转门、平开扇采用至少100mm厚的grp板。
8.所述拱形玻璃采光廊道的玻璃幕墙的玻璃为中空玻璃,采用:8(钢化) +12a+[6(钢化)+0.76pvb+6(钢化)]玻璃。
[0009]
所述通风开启窗,开启方式为上悬,开启扇的周边缝隙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材料,设置自动控制启动功能。
[0010]
所述拱形玻璃采光廊道采用隐框玻璃幕墙。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有效的阻止室外低温空气的渗入进厂洞内,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减少室外寒冷空气的进入,提高了室内的温度环境,解决了进厂洞内结冰的问题。
[0013]
(2)克服了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取得的一举多得的效果,节约了能源。
[0014]
(3)整个玻璃可开启部分及两道保温门系统均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有效地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洞口的防护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洞口的防护门系统,包括位于洞口外部的拱形玻璃采光廊道2和连接在拱形玻璃采光廊道两端的两道保温门,第一道保温门1距离第二道保温门3至少30米,第二道保温门3紧邻洞口,拱形玻璃采光廊道2室内配有采暖设施和多个能开启的通风开启窗4。
[0020]
所述第一道保温门1为手动和电动的钢制上叠保温门,门扇采用双层至少 50mm厚的grp板,中间设置至少80mm厚的镀锌钢板。所述第二道保温门3为手动或电动的带小门的钢制侧转保温门,侧转门、平开扇采用至少100mm厚的grp 板。所述拱形玻璃采光廊道2的玻璃幕墙的玻璃为中空玻璃,采用:8钢化 +12a+[6(钢化)+0.76pvb+6钢化]玻璃。所述通风开启窗4,开启方式为上悬,开启扇的周边缝隙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材料,设置自动控制启动功能。所述拱形玻璃采光廊道2采用隐框玻璃幕墙。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室内外温差大,室内外冷空气对流导致室内外结露、结霜或结冰,并可导致门窗变形。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开启扇的密封而导致窗扇结冰;也可能是由于门窗框与墙体结合部位的密封而导致的窗台结冰、结露;还可能是中空玻璃密封与框玻密封而导致中空玻璃结露和结水。门窗设计时选择中空玻璃,中空玻璃的节能原理,是对中空玻璃辐射、传导、对流的三种方式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控制,实现节能。而辐射传导占整个能量传递的约60%,其数值取决于两片玻璃内表面的温度差和间隔层气体的辐射率。辐射传递是能量通过射线以辐射的形式传递,这种射线包括可见光、
红外线和紫外线等的辐射。通过合理配置中空玻璃基片和间隔层厚度,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能量通过辐射形式的传递,从而降低能量损失。设计时选用合理中空玻璃密封系统,由间隔条、干燥剂、密封胶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双片玻璃之间通过间隔条有效支撑隔开,形成有效的干燥气体空间,达到保温的目的。而间隔条和密封胶的热传递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中空玻璃边部的隔热性能,从而影响中空玻璃的整体节能性能。运行状况下,当车辆需要进入采光廊道时,第一道门开启,第二道门关闭。车辆进入后,第一道门关闭,第二道门开启。两道保温门之间保持一定间距,这样在两道门之间形成过渡空间,第一有效的阻止室外寒冷空气的直接渗入洞内,即使进入也能尽量控制在采光廊道内,减少寒风吹袭,在冬季起到避风防寒作用;第二将室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较大增强了太阳能辐射,提高了室内的温度环境,并且采光廊道室内配有采暖设施,可以把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相当于设置了一段暖棚。
[0022]
具体地说,设置拱形玻璃采光廊道和两道保温门,并且拱形玻璃采光廊道室内配有采暖设施。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严寒、寒冷地区玻璃需要有较高的采光能力同时要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为此玻璃采用高透光的无色透明玻璃,通过中空玻璃来实现;不宜采用镀膜玻璃或玻璃贴膜,而减少光照。拱形玻璃采光廊道玻璃幕墙的玻璃采用:8(钢化 +12a+[6(钢化)+0.76pvb+6(钢化],屋顶透明玻璃采用夹胶安全玻璃。拱形玻璃采光廊道玻璃幕墙主要为拱形隐框采光顶玻璃幕墙,外表面没有突出物,雨水可无阻挡畅流,外观效果好,拱形的特点是能把向下的力分解为竖向力和水平推力,因而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平面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幕墙之间的拼接胶缝宽度应能满足玻璃和胶的变形要求,并不小于10mm。玻璃采光顶选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满足防脆断的要求。填充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棒,其密度不大于37kg/m3,泡沫棒的直径不小于缝宽且大于缝宽不超过2mm。传热系数为2.5w/

.k,抗风压变形性能为3级(3≤s<3.5kp),隔声性能为3级(35≤k<40db),气密性能为3级(1.5≥q>0.5m3/

.h,水密性能为3级(1000≤p<1500kp),保温性能为3级(2≤k<3w/

.k)。
[0023]
玻璃密封材料选用25级低模量产品,且保证其位移能力大于接缝位移量。中空玻璃第一道采用丁基热熔密封胶,第二道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并且两道密封胶要相容。
[0024]
门窗实现了出入和通风的要求,但门窗扇与门窗框的密封是节能控制的最关键点,既要保证扇的开启灵活,又要保证关闭后密封,框扇之间的密封方式和腔体构成,五金件关闭后的密封和五金件强度是提高窗的保温隔热性和气密性能的手段,而门窗型材特别是中竖梃和扇梃型材的强度而导致的变形必须严加控制。所述通风窗可开启部分,开启角度30
°
,开启距离300mm,开启方式为上悬,开启扇的周边缝隙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材料,并且设置自动控制启动功能。第一道保温门为钢制上叠保温门,门扇采用双层50mmgrp板,中间设置 80mm镀锌钢板,可手动和电动提升。第二道保温门为钢制侧转保温门(带小门),侧转门、平开扇、通风开启扇及固定扇均采用100mmgrp板,可手动和电动提升。
[0025]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严寒、寒冷地区抽水蓄能电站进厂交通洞出入口、通风洞出入口、建筑物出入口等处。根据建筑用途和所处气候条件、区域的不同,做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设计,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002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