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风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5921发布日期:2022-12-02 20:28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风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屏风框架。


背景技术:

2.现代社会普遍使用屏风,市面上售卖的屏风多种多样,其各自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力求能达到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这些屏风虽然能大致满足使用要求,但其的屏风框架结构设计都不算巧妙,多数为两框架直接螺丝锁定,其明显缺点是:框架之间连接稳定型差,容易晃动且安装繁琐,维修不便,有的还不能重复装配,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屏风框架。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风框架,包括连接件、内框架、顶柱、第一侧柱、底柱与第二侧柱,所述顶柱、所述第一侧柱、所述底柱与所述第二侧柱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外框架;所述内框架连接于所述外框架内侧,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插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垂直设置的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侧柱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端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柱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端相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顶柱具有与所述第二插接端相适配的第三卡槽。
5.进一步地,所述顶柱包括顶框与顶收边,所述顶收边罩设于所述顶框的一侧以形成所述第三卡槽,所述顶框的另一侧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第二插接端插接于所述第三卡槽。
6.进一步地,所述顶收边具有第一卡部,所述顶框包括底板、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臂与第二臂,所述第一臂设置于所述底板朝所述内框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臂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第二臂设置于所述底板朝所述顶收边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一卡部抵接,两所述第二臂与所述顶收边围合形成所述第三卡槽。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柱包括第一侧边框以及边盖,所述边盖罩设于所述第一侧边框的一侧,所述第一侧边框具有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侧边框的另一侧与所述内框架连接,所述第一插接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
8.进一步地,所述边盖具有第二卡部,所述第一侧边框包括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三臂以及与所述第三臂连接的第四臂,两所述第三臂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朝所述内框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三臂一端与所述内框架连接,两所述第三臂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朝所述边盖的方一侧,两所述第四臂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三臂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卡部抵接,两所述第三臂、两所述第四臂与所述第一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卡槽。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柱包括第二侧边框、通柱以及边框连接件,所述通柱与所述第二侧边框的一侧通过所述边框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侧边框的另一侧与所述内框架连
接,所述第二侧边框具有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插接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卡槽。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边框包括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五臂以及与所述第五臂连接的第六臂,两所述第五臂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朝所述内框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五臂一端与所述内框架连接,两所述第五臂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朝所述通柱的一侧,两所述第六臂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五臂另一端,且与所述通柱连接,两所述第五臂、两所述第六臂与所述第二侧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卡槽。
11.进一步地,所述通柱具有卡接槽,所述边框连接件包括主体部、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卡接槽卡接,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卡槽连接,所述边框连接件的长度低于所述第二侧边框的长度。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柱具有连接部,所述底柱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框架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罩壳,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连接于所述罩壳。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风框架,包括连接件、内框架、顶柱、第一侧柱、底柱与第二侧柱,所述顶柱、所述第一侧柱、所述底柱与所述第二侧柱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外框架;所述内框架连接于所述外框架内侧,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插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垂直设置的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侧柱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端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柱具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端相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顶柱具有与所述第二插接端相适配的第三卡槽。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侧柱与顶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卡接第一卡槽以及第三卡槽、第二侧柱与顶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卡接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以实现在水平方向各自不能移动,通过底柱与第一侧柱、第二侧柱的连接使得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在垂直方向上不能移动,并且搭配内框架以固定顶柱、第一侧柱、底柱与第二侧柱,设计巧妙,结构简洁,使得框架之间连接稳定性好,不容易晃动且安装简单,维修方便,还能重复装配,降低成本,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柱的侧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柱的侧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侧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侧柱的侧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风框架,包括连接件1、内框架2、顶柱3、第一侧柱4、底柱5与第二侧柱6,顶柱3、第一侧柱4、底柱5与第二侧柱6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外框架;内框架2连接于外框架内侧,连接件1具有第一插接端11以及与第一插接端11垂直设置的第二插接端12,第一侧柱4具有与第一插接端11相适配的第一卡槽41,第二侧柱6具有与第一插接端11相适配的第二卡槽61,顶柱3具有与第二插接端12相适配的第三卡槽31。
27.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侧柱4与顶柱3之间通过连接件1卡接第一卡槽41以及第三卡槽31、第二侧柱6与顶柱3之间通过连接件1卡接第二卡槽61以及第三卡槽31以实现在水平方向各自不能移动,通过底柱5与第一侧柱4、第二侧柱6的连接使得第一侧柱4、第二侧柱6在垂直方向上不能移动,并且搭配内框架2以固定顶柱3、第一侧柱4、底柱5与第二侧柱6,设计巧妙,结构简洁,使得框架之间连接稳定性好,不容易晃动且安装简单,维修方便,还能重复装配,降低成本,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8.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顶柱3包括顶框32与顶收边33,顶收边33罩设于顶框32的一侧以形成第三卡槽31,顶框32的另一侧与内框架2连接,第二插接端12插接于第三卡槽31;顶收边33具有第一卡部331,顶框32包括底板321、以及分别设置于底板321两侧的第一臂322与第二臂323,第一臂322设置于底板321朝内框架2的一侧,且第一臂322与内框架2连接,第二臂323设置于底板321朝顶收边33的一侧,且第二臂323与第一卡部331抵接,两第二臂323与顶收边33围合形成第三卡槽31。
29.本实施例中,底板321靠近内框架2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臂322,底板321靠近顶收边33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臂323;具体地,第一臂322位于所在侧面的两侧;第一臂322与内框架2抵接,此时两个第一臂322与底板321围合形成槽状结构,此时内框架2嵌置其中,以达到顶柱3与内框架2连接的作用;两第二臂323设置于所在侧的中心部分两侧,第二臂323包括第一臂段3231、第二臂段3232与第三臂段3233,所述第一臂段3231与底板321连接,第二臂段3232与第一臂段3231连接,且第二臂段3232与第一臂段3231垂直设置,第三臂段3233与第二臂段3232连接,其中,第三臂段3233呈弧状结构,且圆心朝向第二臂段3232,顶收边33具有第一卡部331,第一卡部331位于顶收边33的两侧,且第一卡部331具有弧状结构与第三臂段3233匹配。当顶收边33罩设于顶框32上时,第二臂段3232与顶收边33抵接,第三臂段3233与对应的第一卡部331配合,两第一臂段3231之间与顶收边33形成第三卡槽31,以便于连接件1的第二插接端12插接于第三卡槽31。
30.需要说明的是,顶收边33的长度小于顶框32,便于连接件1的插接;同时,两连接件1与顶收边33的长度之和与顶框32的长度相同,可以保证外观美观。
3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侧柱4包括第一侧边框42以及边盖43,边盖43罩设于第一侧边框42的一侧,第一侧边框42具有第一卡槽41,第一侧边框42的另一侧与内框架2连接,第一插接端11插接于第一卡槽41;边盖43具有第二卡部431,第一侧边框42包括第一侧板421、连接于第一侧板421的第三臂422以及与第三臂422连接的第四臂423,两第三臂422一端设置于第一侧板421朝内框架2的一侧,且第三臂422一端与内框架2连接,两第三臂422另一端设置于第一侧板421朝边盖43的一侧,两第四臂423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三臂422另一端,且与第二卡部431抵接,两第三臂422、两第四臂423与第一侧板421围合形成第一卡槽41。
32.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421两侧设置有第三臂422,其中,第三臂422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侧板421的朝向内框架2侧以及第一侧板421的朝向边盖43侧,第四臂423与第三臂422连接且位于第一侧板421的朝向边盖43侧;具体地,第三臂422的第一端4221与内框架2抵接,此时两个第一端4221与第一侧板421围合形成槽状结构,此时内框架2嵌置其中,以达到第一侧板421与内框架2连接的作用;第三臂422的第二端4222与第四臂423连接,形成支撑第四臂423的结构,第四臂423包括第四臂段4231、第五臂段4232与第六臂段4233,所述第五臂段4232与第三臂422的第二端4222连接,第六臂段4233与第五臂段4232的一端连接,且第六臂段4233与第五臂段4232垂直设置,第四臂段4231与第五臂段4232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四臂段4231呈弧状结构,且圆心朝向第三臂422,边盖43具有第二卡部431,第二卡部431位于边盖43的两侧,且第二卡部431具有弧状结构与第四臂段4231匹配。当边盖43设于第一侧板421上时,第五臂段4232与边盖43抵接,第四臂段4231与对应的第二卡部431配合,两第六臂段4233、两第三臂422与第一侧板421之间形成第一卡槽41,以便于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端11插接于第一卡槽41。
3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及图7,第二侧柱6包括第二侧边框62、通柱63以及边框连接件64,通柱63与第二侧边框62的一侧通过边框连接件64连接,第二侧边框62的另一侧与内框架2连接,第二侧边框62具有第二卡槽61,第二插接端12插接于第二卡槽61;第二侧边框62包括第二侧板621、连接于第二侧板621的第五臂622以及与第五臂622连接的第六臂623,两第五臂622一端设置于第二侧板621朝内框架2的一侧,且第五臂622一端与内框架2连接,两第五臂622另一端设置于第二侧板621朝通柱63的一侧,两第六臂623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第五臂622另一端,且与通柱63连接,两第五臂622、两第六臂623与第二侧板621围合形成第二卡槽61;通柱63具有卡接槽631,边框连接件64包括主体部641、第一凸部642以及第二凸部643,第一凸部642与第二凸部643设置于主体部641的两端,第一凸部642与卡接槽631卡接,第二凸部643与第二卡槽61连接,边框连接件64的长度低于第二侧边框62的长度。
34.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621两侧设置有第五臂622,其中,第五臂622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侧板621的朝向内框架2侧以及第二侧板621的朝向通柱63侧,第六臂623与第五臂622连接且位于第二侧板621的朝向通柱63侧;具体地,第五臂622的第三端6221与内框架2抵接,此时两个第三端6221与第二侧板621围合形成槽状结构,此时内框架2嵌置其中,以达到第二侧板621与内框架2连接的作用;第五臂622的第四端6222与第六臂623连接,形成支撑第六臂623的结构,第六臂623包括第七臂段6231、第八臂段6232与第九臂段6233,所述第
八臂段6232与第五臂622的第四端6222连接,第九臂段6233与第八臂段6232的一端连接,且第九臂段6233与第八臂段6232垂直设置,第七臂段6231与第八臂段6232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七臂段6231呈弧状结构,且圆心朝向第五臂622,通柱63具有卡接槽631,卡接槽631位于通柱63的两侧,且通柱63利用卡接槽631与边框连接件64连接。边框连接件64的主体部641连接第一凸部642与第二凸部643,第一凸部642与卡接槽631形状匹配,第二凸部643与第九臂段6233卡接,以此来形成对通柱63以及第二侧板621的连接、限位;当通柱63与第二侧板621连接时,第八臂段6232与通柱63抵接,第九臂段6233与第二凸部643配合,两第九臂段6233、两第五臂622与第二侧板621之间形成第二卡槽61,以便于连接件1的第一插接端11插接于第二卡槽61。
35.需要说明的是,边框连接件64的长度低于第二侧边框62的长度,便于连接件1的插接,同时可以保证外观美观。
36.进一步地,底柱5具有连接部,底柱5通过连接部与内框架2连接。
37.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侧柱4、第二侧柱6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通过底柱5的连接部与第一侧柱4、第二侧柱6的连接进行限制。
38.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连接件1包括罩壳13,第一插接端11与第二插接端12连接于罩壳13。
39.本实施例中,罩壳13用于起到配合底柱5、第一侧柱4、顶柱3以及第二侧柱6的作用,同时可以保证外观美观。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风框架,第一侧柱与顶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卡接第一卡槽以及第三卡槽、第二侧柱与顶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卡接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以实现在水平方向各自不能移动,通过底柱与第一侧柱、第二侧柱的连接使得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在垂直方向上不能移动,并且搭配内框架以固定顶柱、第一侧柱、底柱与第二侧柱,设计巧妙,结构简洁,使得框架之间连接稳定性好,不容易晃动且安装简单,维修方便,还能重复装配,降低成本,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