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装置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0516发布日期:2023-02-10 20:3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配合装置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配合装置和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烹饪设备,如智能炒菜机,通常情况下,锅盖靠自身的重力盖合在锅体的开口处,这样,在烹饪过程中,存在因炒菜机的基座振动较大、锅体内腔气体压力较大等问题而导致锅盖顶起,锅盖无法长时间紧密盖合锅体开口的问题,进而存在锅体内腔的食材或热气从锅盖和锅体开口之间的缝隙泄露而烫伤用户、浪费食材的问题,或者,在对锅内食材进行搅拌和刮锅时,仅仅由锅盖/搅拌件自身的重力进行搅拌,由于食材冲击作用以及锅体内壁制造工艺导致的圆弧度不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搅拌和刮锅机构无法完全贴紧锅体内壁,导致搅拌或刮锅效果不佳;或者在抽油烟时,由于抽油烟机构对锅体贴合不紧,导致油烟仍然泄露至周围空气中等。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合装置和烹饪设备,使得待配合机构能够与需要配合的部件紧密配合,例如,使得待配合机构中的锅盖能够紧密、牢固、长时间地盖合在锅体开口处,提高烹饪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并节约食材,和/或,使得待配合机构中的搅拌件或刮锅件能够更好的贴紧锅体内壁,以达到较好的搅拌或刮锅效果。
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合装置,用于烹饪设备,配合装置包括:配合件,与烹饪设备的基座连接;待配合机构,与基座连接,待配合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配合;配合机构,在第一状态下,配合机构对待配合机构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以使配合件和待配合机构能够紧密配合。
5.进一步的,待配合机构包括待配合件和第一支撑臂;配合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烹饪设备的基座连接,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配合机构包括配合组件和弹性拉伸件,配合组件包括转轴和轮子,转轴连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弹性拉伸件绕设于轮子,并包括与第一支撑臂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二支撑臂连接的第二端;配合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下,弹性拉伸件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的左上方。
6.进一步的,轮子包括滑轮或偏心凸轮,滑轮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位于转轴的上方,偏心凸轮与转轴同轴设置并能够绕转轴转动。
7.进一步的,基于轮子包括滑轮,配合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下,滑轮的旋转中心与转轴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5 度至35度。
8.进一步的,待配合件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一端与滑轮之间的弹性拉伸件与第一支撑臂平行;其中,弹性拉伸件与滑轮接触部分的最高点与第一端平齐设置,或弹性拉伸件与滑轮接触部分的最高点高于第一端。
9.进一步的,配合机构还能够使第一支撑臂相对于第二支撑臂翻转,以使待配合件
处于悬停状态,其中,待配合件处于悬停状态时,弹性拉伸件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的右上方;其中,当轮子包括滑轮时,滑轮的旋转中心与转轴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25 度至55度。
10.进一步的,配合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设置在第一支撑臂和/或第二支撑臂上,并沿弹性拉伸件的延伸方向开设有调节孔,第一端和/或第二端钩设在调节孔内,第二调节件可插设于调节孔与第一端和/第二端抵接,调节第二调节件在调节孔内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端和/或第二端在调节孔内的位置。
11.进一步的,弹性拉伸件包括拉绳和弹簧,拉绳绕设于轮子,拉绳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中的一个连接,拉绳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中的另一个连接;其中,弹性拉伸件位于第一支撑臂的内部或外部、以及第二支撑臂的内部或外部。
12.进一步的,配合装置还包括:喷料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之间,喷料组件的喷料口设置为位于基座上的锅体的上方。
13.进一步的,配合机构还包括弹性支撑结构,弹性支撑结构的一端铰接于喷料组件,弹性支撑结构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臂;其中,弹性支撑结构完全伸出时,待配合件处于悬停状态,弹性支撑结构完全缩回时,待配合件处于第一状态。
14.进一步的,配合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待配合件、配合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上,用于在检测到待配合件处于非第一状态时发送的翻转信号,待配合件包括搅拌件;控制装置,与位置检测装置和搅拌件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翻转信号,控制搅拌件停止工作。
1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基座;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配合装置,配合件和待配合机构均与基座连接,待配合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盖合基座的锅体开口或伸入到锅体内腔。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合装置和烹饪设备,配合装置包括配合件,与烹饪设备的基座连接;待配合机构,与基座连接,待配合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配合;配合机构,在第一状态下,配合机构对待配合机构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以使配合件和待配合机构能够紧密配合,使得待配合机构中的锅盖盖合锅体开口和/或待配合机构中的搅拌件伸入到锅体内腔。由于同时配合机构对待配合机构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待配合机构中的锅盖能够紧密、牢固、长时间地盖合在锅体开口处,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基座振动较大、锅体内腔气体压力较大而导致锅盖被顶起,食材或热气外泄而烫伤用户的风险,提高了烹饪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并节约了食材;和/或,使得待配合机构中的搅拌件能够稳定、可靠地与锅体内腔的食材接触,降低了搅拌件被食材顶起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搅拌件的搅拌能力,并使搅拌件中的刮锅片能够紧贴锅体内壁,确保良好的刮锅效果;和/或,使得待配合机构中的抽油烟机构更好的罩设在锅体上,确保更好的抽油烟效果。
17.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示出了图7所示实施例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9示出了图7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示出了图9所示实施例的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0.100配合装置,110第一支撑臂,120第二支撑臂,130待配合件,131锅盖,132搅拌件,140配合机构,141配合组件,1411转轴,滑轮,142弹性拉伸件,1421拉绳,1422弹簧,1423第一端,1424第二端,143弹性支撑结构,144第一连杆,145第二连杆,146导向部,150喷料组件,170第一调节件,171调节孔,180第二调节件,200烹饪设备,210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配合装置 100和烹饪设备200。其中,配合装置100应用于烹饪设备200,具体地,烹饪设备200可以包括基座210和配合装置100,基座210上设置有配合件,配合件与基座210连接,具体的,配合件可以是放置在基座210上,或者与基座21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配合装置100上设置有待配合件,配合装置100能够将待配合件130与配合件紧密配合。例如配合件可以是具有开口的锅体,待配合件可以包括锅盖或者搅拌件,当两者紧密配合时,待配合件盖合在锅体的开口处和/或伸入锅体内腔以满足烹饪设备200的烹饪需求。具体地,烹饪设备200可以为炒菜机、智能台式炒炉、或者为满足要求的其他厨房设备。
34.目前的烹饪设备,往往由多个构件组成,当需要两个构件之间需要紧密贴合的情况下,依靠构件自身重力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例如,当锅盖靠自身重力盖合锅体开口后,在烹饪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因基座振动较大、锅体内腔气体压力较大等问题而导致锅盖被顶起,锅盖无法长时间紧密盖合锅体开口的问题,进而存在锅体内腔的食材或热气
从锅盖和锅体开口之间的缝隙泄露而烫伤用户、浪费食材的风险,并且,会影响食材的烹饪品质,或者,在对锅内食材进行搅拌和刮锅时,仅仅由锅盖/搅拌件自身的重力进行搅拌,由于食材冲击作用以及锅体内壁制造工艺导致的圆弧度不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搅拌和刮锅机构无法完全贴紧锅体内壁,导致搅拌或刮锅效果不佳。
35.有鉴于此,如图1、图2、图3、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设备200的配合装置100。配合装置100包括:配合件(图中未示出)、待配合机构和配合机构140,其中,配合件与烹饪设备 200的基座210连接,与烹饪设备200的基座210连接可以理解为配合件放置在烹饪设备200的基座210上,或者配合件与烹饪设备200的基座210固定或者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例如,配合件可以是放置在烹饪设备200基座210上的锅体。待配合机构与基座210连接,待配合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配合,其中,待配合机构与烹饪设备200的基座210连接,可以理解为与基座210直接连接或者通过其他部件与基座210间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其中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配合是指待配合机构和配合件两者协同以实现某种目的状态,例如,待配合机构包括锅盖131、配合件包括锅体时,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配合是指锅盖 131至少部分盖设在锅体上,以达到减少锅体内物料或水蒸气溢出锅体的概率。又例如,待配合机构包括抽油烟机构、配合件包括锅体时,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配合是指抽油烟机构至少部分罩设在锅体上方,以实现将锅体产生的油烟抽出的目的。再例如,待配合机构包括搅拌件132、配合件包括锅体时,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配合是指搅拌件132处于锅体内腔,以对锅体内食材进行搅拌。
36.配合机构140,在第一状态下,配合机构140对待配合机构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以使配合件和待配合机构能够紧密配合,其中,对待配合机构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是指待配合机构受到的作用力中,至少存在向下作用下的分力,紧密配合是指在上述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配合的效果,使得效果更优化。例如,待配合机构包括锅盖131、配合件包括锅体时,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紧密配合是指锅盖131除受到的自身重力外,还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以使锅体更加紧贴或牢固的盖设在锅体上,以达到进一步减少锅体内物料或水蒸气溢出锅体的概率。再例如,待配合机构包括搅拌件132、配合件包括锅体时,待配合机构与配合件紧密配合是指搅拌件132除受到的自身重力外,还受到向下的作用力以使搅拌件贴紧锅体内壁、或者抵消更多食材对搅拌件的上推作用,以对锅体内食材进行更好的搅拌和/或刮锅。
37.待配合机构包括待配合件130和第一支撑臂110,配合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支撑臂120,第二支撑臂120的一端与烹饪设备200的基座210连接,第二支撑臂12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10转动连接;如第二支撑臂120的一端与烹饪设备200的基座210连接以将整个配合机构140安装在基座210上,第二支撑臂12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10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臂 110位于基座210的上方。待配合件130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10朝向第二支撑臂120的一侧上,具体地,待配合件130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朝向基座210 的一侧,使得待配合件130能够朝向基座210的锅体,这样,第一支撑臂110 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20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待配合件130靠近锅体开口或远离锅体开口。其中,待配合件130可以包括锅盖131和/或搅拌件132,锅盖 131用于盖合或打开锅体开口,搅拌件132用于延伸至锅体内腔对锅体内的食材进行搅拌。
38.配合机构140连接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能够使第一支撑臂 110相对
于第二支撑臂120翻转,以使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其中,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盖合锅体开口和/或伸入到锅体内腔,即第一状态可以为锅盖131盖合锅体开口和/或搅拌件132深入锅体内腔。其中,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下,配合机构140对待配合件13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39.也就是说,当待搅拌件132包括锅盖131的情况下,配合机构140使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时,锅盖131能够盖合锅体开口,且配合机构140 对锅盖13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锅盖131能够紧密、牢固、长时间地盖合在锅体开口处,提高了锅盖131盖合锅体开口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锅盖靠自身的重力盖合在锅体的开口处,因烹饪设备的基座振动较大、锅体内腔气体压力较大而导致锅盖被顶起,锅盖和锅体开口处会间歇性地存在缝隙的问题,进而避免了通过缝隙外泄的高温食材或热气烫伤用户的风险,提高了烹饪设备200使用的安全性,节约了食材,同时,密封性较高的锅体能够确保良好的食材品质。
40.当待搅拌件132包括搅拌件132的情况下,配合机构140使待配合件130 处于第一状态时,搅拌件132能够伸入锅体内腔,且配合机构140对搅拌件 13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搅拌件132能够稳定、可靠地与锅体内腔的食材接触,降低了搅拌件被食材顶起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搅拌件132的搅拌能力,确保良好的搅拌效果,同时,使得搅拌件132中的刮锅片能够紧贴锅体内壁,确保良好的刮锅效果。
41.可以理解的是,搅拌件132通常在锅盖131盖合锅体开口时工作,这样能够避免搅拌件132搅拌食材过程中食材泄露至锅体外的情况发生。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当待配合件130包括搅拌件132的情况下,待配合件130 通常还包括锅盖131,搅拌件132设置在锅盖131朝向锅体的一侧,这样,当待搅拌件132处于第一状态时,锅盖131盖合锅体开口,搅拌件132伸入锅体内腔,同时,由于配合机构140对搅拌件13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能够使锅盖131紧密、牢固、长时间地盖合在锅体开口处,同样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锅盖靠自身重力盖合在锅体开口处,因基座振动较大、锅体内腔气体压力较大而导致锅盖被顶起的问题,由此,在确保良好的搅拌能力、刮锅效果的情况下,还确保烹饪设备200使用的安全性,节约食材,适于推广应用。
42.其中,配合机构140可以为弹性拉伸件142和轮子结构、弹性拉伸件142 和连杆结构、弹性支撑结构143等,可以理解的是,配合机构140还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
4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0所示,配合机构140包括配合组件141和弹性拉伸件142,配合组件141包括转轴1411 和轮子。即该实施例中的配合机构140为弹性拉伸件142和轮子结构。
44.其中,转轴1411连接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使得第一支撑臂110能够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20转动,具体地,转轴1411可以为铰链轴、销轴、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弹性拉伸件142绕设于轮子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连接,如弹性拉伸件142包括第一端1423和第二端1424,第一端1423与第一支撑臂110连接,第二端1424与第二支撑臂120连接,通过改变弹性拉伸件142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能够使第一支撑臂110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20翻转至不同状态。
45.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当配合机构140处于第一状态下,弹性拉伸件142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的左上方,即弹性拉伸件142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
位于转轴1411上方并位于转轴1411靠近锅体的一侧。这样的设置,使得弹性拉伸件142对锅盖131和/或搅拌件132具有良好的下压作用,使得锅盖131能够紧密、牢固、长时间地贴合在锅体开口处而不会被振动开或气体顶开,以确保烹饪设备200使用的安全性,节约食材;和/或,使得搅拌件132能够可靠、稳定地搅拌食材而不会被食材顶起,搅拌件132的刮锅片能够与锅体内壁紧密贴合,确保良好的搅拌能力和良好的刮锅效果。
46.在上述实施例中,轮子包括滑轮1412或偏心凸轮,轮子的不同结构,能够满足配合机构140不同结构的需求,扩大了配合机构140的实现形式。
47.其中,如图4至图10所示,当轮子包括滑轮1412时,滑轮1412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上,位于转轴1411的上方,即弹性拉伸件142绕设于滑轮1412 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连接,当弹性拉伸件142与滑轮1412的接触受力点不同,使得弹性拉伸件142对锅盖131和/或搅拌件 132的作用力也不同。
48.其中,当轮子包括偏心凸轮时,偏心凸轮与转轴1411同轴设置并能够绕转轴1411转动,如转轴1411穿设于偏心凸轮后,连接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弹性拉伸件142绕设于偏心凸轮后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连接,通过弹性拉伸件142与偏心凸轮的接触受力点不同,并配合偏心凸轮相对于转轴1411转动至不同位置,使得弹性拉伸件142对锅盖131和/或搅拌件132的作用力也不同。
4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基于轮子包括滑轮1412 的情况下,配合机构140处于第一状态下,滑轮1412的旋转中心与转轴1411 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如图4中的角α所示,第一夹角α为5度至35度。其中,图3和图7中的序号110为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支撑臂,图3和图7中的序号110’表征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下的第一支撑臂。
50.其中,第一夹角α的角度不宜过大,过大的第一角度使得弹性拉伸件142 向下的力度太大,导致开盖时较为费力,不方便用户操作。同时,第一夹角的角度不宜过小,如果角度过小或等于零度,使得弹性拉伸件142向下压的力度太小,或弹性拉伸件142对锅盖131和/或搅拌件132无下压作用,仅靠锅盖131和/或搅拌件132的重量下压搅拌,搅拌时刮锅件不能紧贴锅体内壁,导致刮锅效果不佳。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夹角锅盖131的范围,如第一夹角为5 度、10度、20度、30度、35度、或其他角度值,能够确保弹性拉伸件142 向下压的力度在合理范围内,进而使得锅盖131能够紧密、牢固、长时间地贴合在锅体开口处而不会被振动开或气体顶开,以确保烹饪设备200使用的安全性,节约食材;和/或,搅拌件132能够可靠、稳定地搅拌食材不被食材顶起,刮锅片与锅体内壁紧密贴合,确保良好的搅拌能力和良好的刮锅效果。
5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一端1423与滑轮1412之间的弹性拉伸件142 与第一支撑臂110平行,以确保弹性拉伸件142为待配合件130提供下压力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使得处于下压状态的锅盖131能够与锅体开口的周侧受力均衡,减小锅盖131翘边的可能性,和/或,使得处于下压状态的搅拌件132 能够平衡、稳定搅拌食物,搅拌件132的刮锅片能够平衡、稳定地紧贴锅体内壁,不会翻转,确保良好的搅拌效果和刮锅效果。
52.其中,第一端1423为弹性拉伸件142与第一支撑臂110接触的一端,在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下,弹性拉伸件142与滑轮1412接触部分的最高点与第一端1423平齐设置,或
者,弹性拉伸件142与滑轮1412接触部分的最高点高于第一端1423,由于此时弹性拉伸件142与滑轮1412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的左上方,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弹性拉伸件142对待配合件130 具有良好的下压力。
5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配合机构140还能够使第一支撑臂110’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20翻转,以使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其中,图3和图7中的序号110’表征待配合件130 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第一支撑臂110’,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时,待配合件130中的锅盖131能够打开锅体开口并可靠、稳定地保持在一定角度悬停,待配合件130中的搅拌件132能够离开锅体内腔、位于锅体内腔的外部,并可靠、稳定地保存在一定角度悬停。这样的设置,与相关技术中需要手动移动锅盖打开锅体开口,和/或,手动移动搅拌件使搅拌件离开锅体内腔相比,简化了操作人员的操作,省力方便,提高使用体验。
54.其中,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时,弹性拉伸件142’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的右上方,即弹性拉伸件142’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上方并位于转轴1411远离锅体的一侧。这样的设置,使得弹性拉伸件142’对锅盖131和/或搅拌件132具有支撑作用和远离锅体的效果,使得待配合件130能够可靠、稳定地悬停在一定角度。
55.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轮子为滑轮1412’时,滑轮1412’的旋转中心与转轴 1411的旋转中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如图4中的角β所示,第二夹角β为25度至55度。
56.由于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第一夹角与待配合件130转处于悬停状态时的第二夹角具有对应关系,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之和为第三夹角,第三夹角为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时第二支撑臂120与第一支撑臂110’之间的夹角,因此,通过将第二夹角设置为25度至55度,与第一夹角相配合,能够使第三夹角为60度,这样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使得用户用较少的力,即可使处于悬停状态的待配合件130切换至处于第一状态,便于用户操作。
57.具体地,当轮子为偏心凸轮(图中未示出),例如偏心凸轮相对于转轴1411 旋转至160
°
,此时,弹性拉伸件142与偏心凸轮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 的左上方,即弹性拉伸件142与偏心凸轮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上方并位于转轴1411靠近锅体的一侧,配合机构140对待配合件13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当偏心凸轮相对于转轴1411旋转至 140
°
,此时,弹性拉伸件142与偏心凸轮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的右上方,即弹性拉伸件142与轮子的接触受力点位于转轴1411上方并位于转轴 1411远离锅体的一侧,配合机构140对待配合件13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
5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图 8、图9和图10所示,配合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调节件170和第二调节件180,第一调节件170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和/或第二支撑臂120上,并沿弹性拉伸件142的延伸方向开设有调节孔171。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一端1423钩设在位于第一支撑臂110上的第一调节孔171内,和/或,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二端1424钩设在位于第二支撑臂120上的第一调节孔171内,第二调节件180 可插设于调节孔171与第一端1423和/第二端1424抵接,调节第二调节件180 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能够调节第一端1423和/或第二端1424在调节孔171 内的位置,进而调节弹性拉伸
件142的弹力,使得弹性拉伸件142能够满足对不同重量的待配合件130使其稳定处于第一状态和悬停状态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59.如当待配合件130的重量增加时,可以调节第二调节件180在调节孔171 内的位置,使得第一端1423和/或第二端1424在调节孔171内的长度增加,进而增大弹性拉伸件142的弹力,使弹性拉伸件142能够可靠确保重量增加的待配合件130可靠、稳定地保持在第一状态或悬停状态。
60.其中,第一调节件170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和/或第二支撑臂120上,也就是说,第一调节件170可以仅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上或第二支撑臂120 上,或者,第一调节件170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 上。其中,当第一调节件170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上时,第一调节件170 上开设的调节孔171沿与第一支撑臂110相对的弹性拉伸件142的延伸方向延伸,如调节孔171沿第一支撑臂110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弹性拉伸件142 的第一端1423钩设在位于第一支撑臂110上的第一调节件170的调节孔171 内,使得通过调节第二调节件180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即可调节第一端1423 位于调节孔171内的位置,进而实现对弹性拉伸件142弹力的调节。
61.当第二调节件180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上时,第一调节件170上开设的调节孔171沿与第二支撑臂120相对的弹性拉伸件142的延伸方向延伸,如调节孔171沿第二支撑臂120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二端1424钩设在位于第二支撑臂120上的第一调节件170的调节孔171内,使得通过调节第二调节件180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即可调节第一端1423位于调节孔171内的位置,进而实现对弹性拉伸件142的弹力的调节。
62.也就是说,可以从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一端1423或第二端1424对第二调节件180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实现弹性拉伸件142的弹力调节,或者,可以从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一端1423和第二端1424对第二调节件180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进行调节,以实现弹性拉伸件142弹力的调节,能够满足弹性拉伸件142不同弹力调节范围的需求,有利于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63.具体地,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第一调节件170可以为调节座,调节座上开设有调节孔171,调节座固定在第一支撑臂110和/或第二支撑臂120 上,第二调节件180可以为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与调节座上开设的螺纹孔连接并能够与位于调节孔171内的第一端1423或第二端1424抵接,进而通过调节调节螺丝与螺纹孔的连接长度,能够调节第一端1423或第二端1424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实现对弹性拉伸件142弹力的调节。
6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弹性拉伸件142包括拉绳1421和弹簧1422,拉绳1421绕设于轮子,其中,轮子可以为滑轮1412或偏心凸轮,拉绳142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中的一个连接,拉绳1421的另一端通过弹簧1422与第一支撑臂 110和第二支撑臂120中的另一个连接。
65.也就是说,弹簧1422可以设置在拉绳1421的一端,通过弹簧1422将拉绳1421与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中的一个连接,然后拉绳1421 的另一端直接与第一支撑臂110和第二支撑臂120中的另一个连接。如弹簧 1422可以连接第一支撑臂110和拉绳1421的一端,拉绳1421的另一端直接与第二支撑臂120连接,或者,弹簧1422可以连接第二支撑臂120和拉绳1421 的一端,拉绳1421的另一端直接与第二支撑臂120连接。也可以理解为,弹簧1422可以作为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一端1423或第二端1424,拉绳1421远离弹簧1422的一
端可以作为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二端1424。
66.可以理解的是,弹簧1422可以钩设在第一调节件170的调节孔171内,与位于调节孔171内的第二调节件180抵接,或者,拉绳1421远离弹簧1422 的一端可以钩设在第一调节件170的调节孔171内,与位于调节孔171内的第二调节件180抵接。其中,拉绳1421可以为钢丝绳或其他材质的拉绳1421。
67.具体地,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弹簧1422作为弹性拉伸件142 的第一端1423与第一支撑臂110连接,拉绳1421远离弹簧1422的一端作为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二端1424与第二支撑臂120连接,第一调节件170设置在第二支撑臂120上,拉绳1421远离弹簧1422的一端可以钩设在第一调节件170的调节孔171内,与位于调节孔171内的第二调节件180抵接,以实现对弹簧1422弹力的调节。
68.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弹簧1422作为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二端1424与第二支撑臂120连接,拉绳1421远离弹簧1422的一端作为弹性拉伸件142的第一端1423与第一支撑臂110连接,第一调节件170设置在第二支撑臂120上,弹簧1422远离拉伸的一端可以钩设在第一调节件170的调节孔171内,与位于调节孔171内的第二调节件180抵接,以实现对弹簧1422 弹力的调节。
69.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拉伸件142可以为弹性绳,此种情况下,可以简化弹簧1422的设置,其调节弹力的方式与弹簧1422拉伸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0.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拉伸件142位于第一支撑臂110的内部或外部、以及第二支撑臂120的内部或外部。也就是说,弹性拉伸件142既可以位于第一支撑臂110的内部或外部,也可以位于第二支撑臂120的内壁或外部。
71.如图3至图6所示,部分弹性拉伸件142位于第一支撑臂110的外部,另一部分弹性拉伸件142位于第二支撑臂120的外部,其中,弹簧1422和部分拉绳1421位于第一支撑臂110外部,另一部分拉绳1421位于第二支撑臂 120的外部。进一步地,第一调节件170和第二调节件180设置在第二支撑臂120的外部,以便于调节第二调节件180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方便对弹簧 1422的弹力进行调节,方便操作。
72.如图7至图10所示,部分弹性拉伸件142位于第一支撑臂110的内部,另一部分弹性拉伸件142位于第二支撑臂120的外部,其中,弹簧1422和部分拉拉绳1421于第一支撑臂110内部,另一部分拉绳1421位于第二支撑臂 120的外部。进一步地,第一调节件170和第二调节件180设置在第二支撑臂 120的外部,以便于调节第二调节件180在调节孔171内的位置,方便对弹簧 1422的弹力进行调节,方便操作。
7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配合装置100还包括:喷料组件150,喷料组件150设置于在第二支撑臂120与第一支撑臂110之间,如喷料组件150设置在第一支撑臂110上,并位于第二支撑臂120的下方,喷料组件150的喷料口设置为位于基座210上的锅体的上方,以使喷料组件150喷出的物料能够投入锅体内腔。其中,喷料组件 150可以喷射调料或者水,调料用于对锅体内腔的食材进行调味,水用于对食材加水或清洗锅体,对于喷料组件150的具体作用,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74.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配合机构140还包括弹性支撑结构143,弹性支撑结构143的一端铰接于喷料组件150,弹性支撑结构143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臂110;弹性支撑结构143完全伸出时,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弹性支撑结构143完全缩回时,待配
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并能够对待配合件13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75.也就是说,弹性支撑结构143也能够实现配合组件141和弹性拉伸件142 的功能,因此,在配合组件141和/或弹性拉伸件142故障时,可以利用弹性支撑结构143确保待配合件130能够可靠、稳定地处于第一状态或悬停状态,使得配合装置100的功能仍能够实现,即弹性支撑结构143的设置,使得配合装置100的功能得到了双重保证,进而能够提高配合装置1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76.其中,弹性支撑结构143可以为气弹簧1422,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支撑结构143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其中,气弹簧1422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气弹簧1422的一端铰接于喷料组件150,气弹簧142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臂110,当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下,气弹簧1422收缩后沿水平方向延伸,即气弹簧1422的两端平齐设置,或者,气弹簧1422收缩后与第一支撑臂110铰接的一端略低于与喷料组件150铰接的一端,以确保气弹簧1422能够对待配合件13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7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配合机构140包括配合组件141和弹性拉伸件142,配合组件141包括转轴1411、第一连杆144、第二连杆145、导向部146,第一连杆14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臂110,第一连杆14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第二连杆145的上端铰接,第二连杆145的下端穿设于设置在第二支撑臂120上的导向部146,导向部 146用于引导第二连杆145沿竖向运动,弹性拉伸件142的一端与第二连杆 145的下端连接,弹性拉伸件14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10连接。由此,通过弹性拉伸件142上的不同位置与铰接件接触,能够使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或能够盖合锅体开口。
78.具体地,当待配合件130向远离锅体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杆144带动第二连杆145使其沿着导向部146向下运动,同弹性拉伸件142不断拉长拉力逐渐变大,假设弹性拉伸件142的拉力相对于转轴1411的力矩为第一力矩,第二支撑臂120的重心相对于转轴1411的力矩为第二力矩,待配合件130的重心相对于转轴1411的力矩为第三力矩,当第一力矩等于第二力矩与第三力矩之和时,第一支撑臂110相对于第二支撑臂120在预设角度悬停。如当第一支撑臂110与第二支撑臂120之间的夹角达到悬停角度如60
°
时,刚好达到平衡,从而使得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的状态。当待配合件130向靠近锅体方向移动过程中,由于待配合件130的中心的改变力矩不断增大,弹性拉伸件142的力不足以拉住待配合件130,进而使得待配合件130盖合锅体开口,处于盒盖状态。
7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配合装置100还包括位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位置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10、第二支撑臂 120、待配合件130、配合机构140中的至少一个上,用于在检测到待配合件 130处于非第一状态时发送的翻转信号。待配合件130包括搅拌件132,控制装置与位置检测装置和搅拌件132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翻转信号,控制搅拌件132停止工作。
80.其中,非第一状态可以理解为待配合件130打开锅体开口或远离锅体内腔,可以理解为待配合件130离开锅体开口或远离锅体内腔至待配合件130 处于悬停状态过程的任一状态,均可以认为是非第一状态。通过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翻转信号控制搅拌件132停止工作,能够降低锅体开口打开后搅拌件132仍工作而使食材外泄或误伤用户的可能性,进而有利于确保配合装置100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有利于节约食材。
81.其中,位置检测装置的不同设置位置,能够满足位置检测装置不同结构的需求。具
体地,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为光电传感器,可以理解的使,位置检测装置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说明。
8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200,包括:基座 210;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配合装置100,配合件和待配合机构均与基座 210连接,待配合件130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盖合基座210的锅体开口或伸入到锅体内腔。由于烹饪设备200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配合装置100,因此具有配合装置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3.其中,锅体设置在基座210上,可以是锅体可拆卸地安装在基座210上,如基座210为腔体结构,加热装置设置在基座210内部,锅体安装在加热装置的上方并位于基座210的顶部。或者,锅体可放置在基座210上,基座210 为台面结构,如灶台或电磁加热面板,锅体可放置在台面上或从台面上取走。
84.其中,待配合件130可以包括锅盖131和/或搅拌件132,当待配合件130 处于第一状态时锅盖131能够盖合设置在基座210上的锅体开口,和/或,搅拌件132能够伸入到锅体内腔。
85.可以理解的是,当待配合件130处于悬停状态时,锅盖131能够离开锅体开口,和/或,搅拌件132能够离开锅体内腔。
8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