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拉窗上顶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3581发布日期:2022-12-21 01:2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拉窗上顶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尤其涉及一种提拉窗上顶框。


背景技术:

2.提拉窗内具有可上下活动的窗扇,传统的开关窗扇方式通常为人工操作,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电动式的提拉窗,在窗框内装入电机,通过电机对窗扇提供上下活动的驱动力,实现自动升降提拉窗,另外,一些提拉窗的窗框内还装入卷筒式的纱网,使得提拉窗还具有防蚊虫的功能。过多的结构装入至窗框内部,使得窗框内部较为混乱,一些窗框中虽然具有两个独立的腔体结构,但在安装维护时亦较为困难,使用时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拉窗上顶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提拉窗上顶框,包括:上框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纳腔;转换框,其可拆卸地连接于上框体的底侧,所述转换框的底侧设置有上扇槽;挡盖,其位于所述转换框的左方,所述挡盖包括侧挡板、连接于所述侧挡板底侧并向右延伸的下挡板,所述侧挡板的顶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框体上,所述侧挡板、所述下挡板与所述转换框之间围设形成收纳腔,所述下挡板与所述转换框之间设置有间隙。
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上框体的容纳腔内可装入外设的用于对窗扇提拉活动的电机驱动结构,当窗扇向上活动到位时,窗扇的顶侧可进入上扇槽内,而转换框与挡盖之间则围设形成用于对纱网进行收纳遮挡的收纳腔,纱网可从间隙拉出收纳腔,纱网主要连接至外设窗框的两侧受力,使用时,转换框位于室外侧,挡盖位于室内侧,当需要对纱网进行维护时,直接将挡盖从上框体上拆出即可打开收纳腔,如需要进一步维护容纳腔内的电机驱动结构时,亦可将转换框与挡盖拆出上框体,如此提高了对装入至上顶框内的结构件进行拆装维护的便捷性,并形成了不同的腔体对结构件进行规整,使得腔体内的结构不容易相互干涉、缠绕,提高整体使用体验。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框的右侧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上框体的右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下延段,所述下延段伸入所述定位台阶内,所述转换框的右侧面与所述上框体的右侧面相互齐平。在安装转换框时,可将上框体的下延段伸入至定位台阶内定位,使得转换框可更快速、稳固地装入至上框体的底侧,并且下延段配合连接至定位台阶处,可提高上框体与转换框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不容易从连接处向转换框内部渗水。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框体的底侧设置有向左弯折的上卡接勾,所述转换框的顶侧设置有向右弯折的下卡接勾,所述上卡接勾与所述下卡接勾相互勾接。将下延段插入定位台阶内定位后,可再将上卡接勾插入下卡接勾与转换框底侧形成的
下卡接槽内、下卡接勾插入上卡接勾与上顶框形成的上卡接槽内,实现上卡接勾与下卡接勾的相互勾接,使得转换框稳定地连接至上框体上。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框的左侧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向左上方延伸并相抵于所述上框体的底侧,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螺丝,所述螺丝连接于所述上框体上。螺丝从连接板处连接至上框体上,由于连接板向左上方倾斜延伸,螺丝将连接板压紧在上框体上的压紧力朝向右上方,从而使得下延段与转换框上的定位台阶配合更加紧密,转换框可更稳固地连接至上框体的底侧。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框体的底侧设置有呈弧形延伸的卡槽,所述侧挡板的顶侧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配合连接于所述卡槽内。侧挡板顶侧的卡板沿着弧形延伸的卡槽插入上框体后,即可实现将挡盖安装至上框体的底侧,由于整个挡盖只受到向下的重力,弧形的卡槽可使得与其配合连接的卡板不易向下脱出掉落,挡盖可快速、稳固地连接至上框体。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框的底部连接有呈弧形延伸的围板,所述围板的弧形开口朝向所述收纳腔,所述围板的底侧与所述转换框的底侧之间连接有底板,所述下挡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所述间隙。围板与底板可将挡盖与转换框之间形成的间隙左移,从而使得纱网的拉出位置移向室内一侧,另外,围板的弧形设计可更贴合于卷绕后的纱网形状,对卷绕完成的纱网起到承托作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扇槽的槽底面设置有第一胶条槽。第一胶条槽内可装入外设的胶条,当窗扇上移到位时,窗扇的顶侧相抵于胶条处,既起到对转换框的防撞缓冲效果,又起到提高窗扇与窗框的连接密封效果。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扇槽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胶条槽。第二胶条槽内可装入外设的胶条,当窗扇上移进入至上扇槽后,上扇槽内两侧装入的胶条可相抵于扇框的两侧,既提高了窗扇的稳定性,又提高了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顶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框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挡盖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100-上框体、110-容纳腔、120-下延段、130-上卡接勾、140-卡槽、200-转换框、210-上扇槽、220-定位台阶、230-下卡接勾、240-连接板、250-围板、260-底板、270-第一胶条槽、280-第二胶条槽、300-挡盖、310-侧挡板、320-下挡板、330-收纳腔、340-间隙、350-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参照图1,一种提拉窗上顶框,包括上框体100、转换框200与挡盖300,其中,上框体10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10;转换框200可拆卸地连接于上框体100的底侧,所述转换框200的底侧设置有上扇槽210;挡盖300位于所述转换框200的左方,其主要用于与转换框200围成收纳腔330,并可方便拆装,所述挡盖300包括侧挡板310与下挡板320,侧挡板310沿上下方向延伸,而下挡板320则连接于侧挡板310的底侧、并向右延伸靠近转换框200,所述侧挡板310的顶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框体100上,所述侧挡板310、所述下挡板320与所述转换框200之间围设形成收纳腔330,所述下挡板320与所述转换框200之间设置有间隙340。
25.由上述可知,上框体100的容纳腔110内可装入外设的用于对窗扇提拉活动的电机驱动结构,当窗扇向上活动到位时,窗扇的顶侧可进入上扇槽210内,而转换框200与挡盖300之间则围设形成用于对纱网进行收纳遮挡的收纳腔330,纱网可从间隙340拉出收纳腔330,纱网主要连接至外设窗框的两侧受力,使用时,转换框200位于室外侧,挡盖300位于室内侧,当需要对纱网进行维护时,直接将挡盖300从上框体100上拆出即可打开收纳腔330,如需要进一步维护容纳腔110内的电机驱动结构时,亦可将转换框200与挡盖300拆出上框体100,如此提高了对装入至上顶框内的结构件进行拆装维护的便捷性,并形成了不同的腔体对结构件进行规整,使得腔体内的结构不容易相互干涉、缠绕,提高整体使用体验。
26.在实际应用中,挡盖300与转换框200可从上框体100上拆出,直接利用上框体100作为提拉窗的上顶框,而此时则只在上顶框内装入对提拉窗提拉活动的电机驱动结构,不装入纱网,为了对上框体100的底侧进行遮挡装饰,可在上框体100的底侧装入装饰盖即可。
27.在上述实施例中,转换框200装入至上框体100后,可采用上框体100的左侧搭在转换框200左侧的设计,亦可直接将转换框200直接拼接至上框体100的底侧,并使得转换框200的左侧与上框体100的左侧相互齐平,而为了使得两者连接更加紧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框200的右侧设置有定位台阶220,所述上框体100的右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下延段120,所述下延段120伸入所述定位台阶220内,所述转换框200的右侧面与所述上框体100的
右侧面相互齐平。在安装转换框200时,可将上框体100的下延段120伸入至定位台阶220内定位,使得转换框200可更快速、稳固地装入至上框体100的底侧,并且下延段120配合连接至定位台阶220处,可提高上框体100与转换框20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不容易从连接处向转换框200内部渗水。
28.如图2与图3所示,作为转换框200拆装连接至上框体100底侧的具体实施例,所述上框体100的底侧设置有向左弯折的上卡接勾130,所述转换框200的顶侧设置有向右弯折的下卡接勾230,所述上卡接勾130与所述下卡接勾230相互勾接。将下延段120插入定位台阶220内定位后,可再将上卡接勾130插入下卡接勾230与转换框200底侧形成的下卡接槽内、下卡接勾230插入上卡接勾130与上顶框形成的上卡接槽内,实现上卡接勾130与下卡接勾230的相互勾接,使得转换框200稳定地连接至上框体100上。
29.对于上框体100与转换框200,其均可采用一体式的结构件,亦可采用断桥式的结构件,如在上框体100中,分为主框与边板,主框与边板为两个金属件,容纳腔110位于主框内,而边板的下侧向下延伸并突出于主框,形成下延段120,而主框体与边框之间则通过隔热胶条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断桥结构,可提高隔热、保温性能,同样的,在转换框200中,亦可分为子框与侧板,收纳腔330位于子框内,而定位台阶220则由侧板弯折成型,子框与侧板之间由隔热胶条相互连接,提高了转换框200的隔热、保温性能。
30.转换框200通过相互勾接的结构连接至上框体100后,为了进一步提高两者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框200的左侧连接有连接板240,所述连接板240向左上方延伸并相抵于所述上框体100的底侧,所述连接板240上穿设有螺丝,所述螺丝连接于所述上框体100上。螺丝从连接板240处连接至上框体100上,由于连接板240向左上方倾斜延伸,螺丝将连接板240压紧在上框体100上的压紧力朝向右上方,从而使得下延段120与转换框200上的定位台阶220配合更加紧密,转换框200可更稳固地连接至上框体100的底侧。
31.如图4所示,对于挡盖300可拆卸地连接至上框体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体100的底侧设置有呈弧形延伸的卡槽140,所述侧挡板310的顶侧连接有卡板350,所述卡板350配合连接于所述卡槽140内,而在卡板350的右侧还可连接有挡条,挡条弯折并形成开口向上的槽体。侧挡板310顶侧的卡板350沿着弧形延伸的卡槽140插入上框体100后,卡槽140的右侧位置同样伸入至挡条弯折形成的槽体中,使得挡盖300与上顶框之间连接更加紧密。由于整个挡盖300只受到向下的重力,弧形的卡槽140可使得与其配合连接的卡板350不易向下脱出掉落,挡盖300可快速、稳固地连接至上框体100。
32.在上述实施例中,下挡板320可与转换框200的左侧底角之间形成间隙340,此时的间隙340位置靠近窗扇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框200的底部连接有呈弧形延伸的围板250,所述围板250的弧形开口朝向所述收纳腔330,所述围板250的底侧与所述转换框200的底侧之间连接有底板260,所述下挡板320与所述底板260之间具有所述间隙340。围板250与底板260可将挡盖300与转换框200之间形成的间隙340左移,从而使得纱网的拉出位置移向室内一侧,另外,围板250的弧形设计可更贴合于卷绕后的纱网形状,对卷绕完成的纱网起到承托作用。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扇槽210的槽底面设置有第一胶条槽270。第一胶条槽270内可装入外设的胶条,当窗扇上移到位时,窗扇的顶侧相抵于胶条处,既起到对转换框200的防撞缓冲效果,又起到提高窗扇与窗框的连接密封效果。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扇槽210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胶条槽280。第二胶条槽280内可装入外设的胶条,当窗扇上移进入至上扇槽210后,上扇槽210内两侧装入的胶条可相抵于扇框的两侧,既提高了窗扇的稳定性,又提高了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
3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