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婴儿床

文档序号:33345120发布日期:2023-03-04 03:2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婴儿床

1.本技术涉及婴儿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婴儿床。


背景技术:

2.婴儿床是婴儿出生后的必备品,但是目前的婴儿床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现代人类对婴儿床提出的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智能婴儿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智能婴儿床,该智能婴儿床包括婴儿床本体以及内置在婴儿床本体内的电子器件,婴儿床本体包括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固定床体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支撑腿直立设置于地面,活动床体的周向尺寸小于固定床体的内腔的尺寸,活动床体设置在固定床体的内腔中,活动床体的外壁通过转动杆连接固定床体的内壁且可绕着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连接内置在婴儿床本体中的摇摆电机的电机轴;
5.固定床体的上边沿设置有围栏,围栏的上边沿高于活动床体的上边沿,围栏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围栏在周向设置有收纳缺口,玩具递送装置的固定端连接内置在婴儿床本体中的递送电机的电机轴,玩具递送装置的活动端为夹持结构且夹持有玩具;
6.递送电机转动时带动玩具递送装置绕着固定端在水平方向旋转在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切换,玩具递送装置在转动至第一工位时置于固定床体的壁面所在投影空间内并位于围栏的收纳缺口内,玩具递送装置在转动至第二工位时活动端的夹持结构夹持的玩具位于活动床体上方;
7.活动床体内设置的床垫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婴儿床本体上设置有麦克风和扬声器,婴儿床本体还内置单片机及其连接的无线通信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用于无线连接监控终端,单片机还连接压力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红外传感器、摇摆电机和递送电机,婴儿床本体内的电子器件均连接至供电电源。
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固定床体的下方还包括与各个支撑腿固定的置物底板,置物底板与固定床体之间形成为床底置物空间。
9.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活动板内部在奶瓶放置位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活动板的末端设置有插接件,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均连接到插接件;活动板与置物底板上的滑槽配合滑动连接,且置物底板上设置有与活动板上的插接件配套的插接件,置物底板上的插接件内部的接线端子连接至单片机和供电电源;
10.当活动板沿着滑槽滑动使得活动板与置物底板上的插接件插接在一起时,活动板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均与单片机连通,且均与供电电源供电;
11.当活动板沿着滑槽向另一个方向滑动时,活动板与置物底板上的插接件脱开而断开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与单片机和供电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
12.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固定床体的上边沿设置有若干个间隔的竖栏且所有竖栏的顶部连接以形成围栏,相邻两个竖栏之间形成为凹槽;活动板的端面设置有多个与围栏的凹槽匹配的凸起,活动板从滑槽中抽出后通过端面的每个凸起分别对应插入围栏的一个凹槽中而固定在围栏处形成为操作台。
13.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活动板上的凸起与插接件位于活动板的同一个端面,且插接件位于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当活动板通过凸起插入围栏的凹槽中时,插接件抵设在两个凹槽之间的竖栏表面。
14.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固定床体的内壁和活动床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遮光帘与每个支撑杆的顶端实现可拆卸连接,遮光帘安装在支撑杆顶端时罩设在活动床体上方实现遮光。
15.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每个支撑杆具有伸缩功能,遮光帘与支撑杆拆卸后,每个支撑杆缩短至收纳在固定床体的内壁和活动床体的外壁之间的空隙内且低于活动床体的上表面。
16.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婴儿床本体呈矩形结构,围栏的一个顶角处设置摄像头且摄像头的视场范围覆盖活动床体的全部区域,摄像头连接单片机。
17.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固定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连接单片机。
18.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活动床体的内壁四周均设置有气囊结构。
19.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2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婴儿床,该智能婴儿床设计了婴儿床本体的结构,并在其内部设置电子器件,通过内置的各类传感器可以感应婴儿的状态,通过内置的摇摆电机驱动活动床体转动可以实现摇摆功能,通过内置的递送电机可以利用玩具递送装置将玩具递送到婴儿处,实现安抚的效果,另外通过内置的无线通信模组可以与监控终端远程交互,实现远程信息反馈和控制,功能性较为丰富,可以满足婴儿床各个场景的使用需要。
21.另外通过活动板及其内部结构的设计,其可以通过内置的加热电路和温度传感器实现保温功能,满足实际需要对奶瓶保温的使用需求。另外活动板还可以拆卸后安装在围栏处形成为操作台,实现功能复用,满足家长给婴儿喂奶和换尿布时的置物需求。通过围栏上的凹槽与活动板上的凸起的配合,活动板可以插接在围栏的多个不同位置,使用灵活,满足不同场景。
22.本技术还充分利用了固定床体和活动床体之间的缝隙形成的空间设置支撑杆,以结合遮光帘便于为婴儿提供遮光场景,便于婴儿入睡,而在遮光帘拆除后,可以完全收纳在该智能婴儿床中无需占用其他的收纳空间,且支撑杆可以收回不影响平常使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智能婴儿床的结构图。
24.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智能婴儿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智能婴儿床的内部的电子器件的电路连接图。
26.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活动板的俯视图以及设置插接件和凸起的端面的侧视图。
27.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板插接在围栏处时的结构图。
28.图6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遮阳帘展开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3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婴儿床,该智能婴儿床包括婴儿床本体以及内置在婴儿床本体内的电子器件,内置在婴儿床本体内的电子器件可以内置在固定床体中也可以内置在活动床体。内置在婴儿床本体内的电子器件至少包括单片机及其连接的无线通信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用于无线连接监控终端,该监控终端可以是婴儿家长使用的手机,从而使得单片机可以与监控终端远程通信实现远程的信息交互和监控。
31.请参考图1和2,该婴儿床本体包括固定床体1和活动床体2,固定床体1 和活动床体2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图1和2以固定床体1和活动床体2为立方体形状为例。固定床体1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支撑腿3直立设置于地面。活动床体2的周向尺寸小于固定床体1的内腔的尺寸,活动床体2设置在固定床体1 的内腔中,且活动床体2与固定床体1之间形成有间隙,如图2示意图所示。活动床体2的外壁通过转动杆4连接固定床体1的内壁且可绕着转动杆4转动,图2以转动杆4沿着床长方向设置,实际转动杆4也可以沿着床宽方向设置或其他设置方式,转动杆4连接内置在婴儿床本体中的摇摆电机4a的电机轴,请结合图3所示的电路图,摇摆电机4a的电机轴一般通过齿轮结构等连接转动杆 4。婴儿床本体还内置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摇摆电机4a,从而可以利用摇摆电机4a驱动转动杆4带动活动床体2转动以实现轻摇安抚的效果。摇摆电机驱动活动床体2转动摇摆的幅度和频率是预先设置的,因为不会对婴儿产生危险。
32.活动床体2内设置床垫,婴儿睡在活动床体2内的床垫上。活动床体2内设置的床垫中还设置有连接单片机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婴儿的翻身情况的参数汇总给单片机,单片机还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模组传输给监控终端。另外,活动床体2的内壁四周均设置有气囊结构,进一步避免婴儿在活动床体2摆动过程中撞击到活动床体2内壁的现象。固定床体1的上边沿设置有围栏5,围栏5的上边沿高于活动床体2的上边沿从而形成围栏功能保障婴儿安全。另外围栏5内部设置有连接单片机的红外传感器从而形成为电子围栏功能,红外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出活动床体2内的婴儿翻越围栏5的动作汇总给单片机,单片机还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模组传输给监控终端。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床体1的上边沿设置有若干个间隔的竖栏5a且所有竖栏5a的顶部连接以形成围栏5,相邻两个竖栏5b之间形成为凹槽5b。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栏5在周向并不是全封闭结构,其在周向设置有收纳缺口5c,玩具递送装置6的固定端连接内置在婴儿床本体中的递送电机6b的电机轴,同样的,递送电机6b的电机轴通过齿轮结构等传动装置连接玩具递送装置6的固定端。玩具递送装置6的活动端为夹持结构6a且夹持有玩具。单片机连接并控制递送电机6b转动时带动玩具递送装置6绕着固定端在水平方向旋转在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切换:玩具递送装置6在转动至第一工位时置于固定床体1的壁面所在投影空间内并位于围栏5的收纳缺口内,也即如图1所示的结构,此时玩具递送装置6完全收纳在固定床体1的侧壁处。玩具递送装置6 在转动至第二工位时活动端的夹持结构6a夹持的玩具位于活动床体2上方,从而将玩具递送到活动床体2内的婴儿处。图1未示出玩具递送装置6夹持的玩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玩具
递送装置6夹持玩具时,玩具递送装置6转动至第一工位时,玩具也收纳在固定床体1的壁面所在投影空间内。
34.另外,婴儿床本体上设置有麦克风和扬声器,则单片机还连接麦克风和扬声器,可以通过麦克风接收声音,还可以利用扬声器发出声音实现安抚效果。可选的,婴儿床本体呈矩形结构,围栏5的一个顶角处设置摄像头7且摄像头的视场范围覆盖活动床体的全部区域,摄像头7连接单片机从而可以实时拍摄婴儿画面,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组传输给监控终端。可选的,固定床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照明灯8,照明灯8连接单片机,方便夜间使用。
35.另外图上未示出的是,婴儿床本体内的电子器件均连接至供电电源,可以通过外接的电源线提供供电电源。
36.请参考图1,固定床体1的下方还包括与各个支撑腿3固定的置物底板9,置物底板9与固定床体1之间形成为床底置物空间,可以用于放置物品。
37.在此基础上,该智能婴儿床还包括活动板10,请参考图4所示的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活动板10内部在奶瓶放置位11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活动板10的末端设置有插接件12,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均连接到插接件12 内部的接线端子,活动板10的插接件12的接线端子具体包括用于连接电源和用于连接单片机的接线端子。活动板10与置物底板9上的滑槽配合滑动连接,滑槽有具体多种设置方式,比如活动板10的滑槽设置在底面,置物底板9的滑槽设置在上表面,再比如活动板10的滑槽设置在侧面等,实现方式有多种,本技术不详细赘述,且图中不再详细示出。置物底板9上设置有与活动板10上的插接件12配套的插接件,置物底板9上的插接件内部的接线端子连接至单片机和供电电源。
38.当活动板10沿着滑槽滑动使得活动板10上的插接件12与置物底板9上的插接件插接在一起时,活动板1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均与单片机连通,且均与供电电源供电,由此活动板10内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可以正常工作给奶瓶放置位11处的奶瓶进行加热并保温。当活动板10沿着滑槽向另一个方向滑动时,活动板10上的插接件12与置物底板9上的插接件脱开而断开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路与单片机和供电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从而停止加热。
39.当活动板10从滑槽中移动脱开时可以独立使用,进一步的,活动板10的端面设置有多个与围栏的凹槽5b匹配的凸起13。活动板10从滑槽中抽出后通过端面的每个凸起13分别对应插入围栏5的一个凹槽5b中而固定在围栏5处形成为操作台,方便家长给婴儿喂奶或换尿布时放置物品。比如图4以活动板 10的端面设置三个凸起13为例,图2和图5示出了活动板10插接在围栏5处的示意图,且示出了活动板10端面的三个凸起13插入围栏5的凹槽内的示意图,需要说明是的,图2为了清楚示意而示出了凸起13,实际由于围栏5上端面封闭,所以俯视图是看不到凸起13的。另外围栏5周向的凹槽5b的结构都相同,则活动板10可以插接在围栏5周向不同位置处的凹槽5b内,灵活性较高。
40.进一步的,活动板10上的凸起13与插接件12位于活动板10的同一个端面,且插接件12位于相邻两个凸起13之间,则当活动板10通过凸起13插入围栏5的凹槽5b中时,如图2所示,活动板10上的插接件12抵设在两个凹槽 5b之间的竖栏5a表面,从而避免插接件12外露而误伤婴儿或家长,也避免喂奶或擦洗过程中液体溅湿插接件12。
41.另外,固定床体1的内壁和活动床体2的外壁之间的空隙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14,遮光帘15与每个支撑杆14的顶端实现可拆卸连接,比如卸扣等结构相连,本技术不对此
限定。遮光帘15安装在支撑杆14顶端时罩设在活动床体2上方实现遮光,可以给婴儿营造一个遮光的睡眠环境。当遮光帘15与支撑杆14拆卸后,遮光帘15可以收纳在置物底板9上方的床底置物空间内,或者,收纳在固定床体1的内壁和活动床体2的外壁之间的空隙内。另外,每个支撑杆14具有伸缩功能,当遮光帘15与支撑杆14拆卸后,每个支撑杆14缩短至收纳在固定床体1的内壁和活动床体2的外壁之间的空隙内且低于活动床体2的上表面,实现完全收纳,不影响平常使用。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中各个电子器件的选型如下:单片机采用 stm32103ze,无线通信模组采用型号为esp8266wifi的wifi模组,压力传感器采用hx711模组,红外传感器采用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电子模块。摄像头选用ov7670模块。摇摆电机4a和递送电机6b均采用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驱动器选用tb6600模块。
4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