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托结构总成、车载咖啡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9553发布日期:2022-12-14 05:0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杯托结构总成、车载咖啡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杯托结构总成、车载咖啡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载咖啡机是一种能在车上实现饮品(咖啡、茶叶等)冲泡的附加设备,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丰富了车辆的附加功能,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考虑到车内空间及内饰的限制,在一些不具备良好的杯体放置环境的车辆中,车载咖啡机大多具备杯托结构,为了避免杯体倾倒,往往在杯托结构上开设限位槽,通过限位槽对杯体的外周进行限位以避免倾倒。但是,这种杯托结构需要从限位槽的上方开口处取放杯体,由于咖啡机主体的出水口位于杯托上方,取放过程还需要注意避免与出水口发生干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取放的便捷性,不利于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杯托结构总成、车载咖啡机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载咖啡机的杯托结构存在的杯体取放不便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杯托结构总成,包括:
7.固定杯托单元,具有第一底座和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侧缘的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具有限位弧面;以及
8.移动杯托单元,具有第二底座,和固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侧缘且呈弧形的限位板;
9.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上下叠放,且两者通过竖向设置的转轴转动配合;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底座同步转动,并能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闭合位置为所述限位弧面与所述限位板相对并围合形成杯体限位空间的位置;所述打开位置为使所述杯体限位空间的侧面敞开并形成使杯体侧向穿过的取放开口的位置。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杯托结构总成还包括:
11.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并被配置有使所述第二底座保持在所述闭合位置的预紧力;以及
12.锁止单元,设于所述侧支架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并能使所述第二底座锁定于所述打开位置。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止单元包括:
14.驱动件,沿上下方向滑动插设于所述侧支架,所述驱动件具有按压部;
15.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侧支架之间,并被配置有使所述按压部上移的预紧力;
16.锁止头,设于所述驱动件,并沿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方向延伸;以及
17.导向条,沿所述第二底座的周向设于所述第二底座,所述导向条形成有沿预设旋
向顺次分布的限位部和锁止槽,所述预设旋向为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切换的旋向;
18.在所述第二底座处于所述闭合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止头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部的下表面接触;
19.在所述第二底座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止头与所述锁止槽卡接配合。
2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锁止槽之间还形成有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与所述锁止槽间隔设置。
2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弧面处还设有弹性卡爪,所述弹性卡爪具有伸出所述限位弧面的预紧力,以与所述限位板配合夹持杯体。
2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设有第一限位体,所述第二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体对应的第二限位体,所述第一限位体与所述第二限位体配合,以在预设旋向上限制所述第二底座的旋转角度,所述预设旋向为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切换的旋向。
2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体具有沿垂直于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部,所述第二底座的外周形成导向环槽,所述第二限位体设于所述导向环槽内;
24.所述第二限位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导向环槽的内侧壁通过弧面平滑过渡。
2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之间还设有转动阻尼单元。
26.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杯托结构总成分为相互转动配合的固定杯托单元和移动杯托单元,在需要放入杯体的时候,对弧形的限位板或第二底座施力使移动杯托单元整体转动,并锁定在打开位置,杯体能从侧向设置的取放开口中放入,随后使移动杯托单元整体回复到闭合位置,杯体得到侧支架和弧形的限位板的限位避免倾倒;若需要取出杯体,再次使移动杯托单元整体旋转至打开位置形成取放开口即可。可见,本技术的杯托结构总成不仅能满足对杯体的有效限位,避免倾倒,同时还实现了侧向取放杯体的效果,取放过程中不会与咖啡机主体的出水口发生干涉,不仅满足的杯托的基本功能,还提升了取放杯体的便捷性。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车载咖啡机,包括上述的杯托结构总成,还包括咖啡机主体,所述杯托结构总成中的第一底座和/或侧支架连接于所述咖啡机主体。
28.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杯托结构总成,不仅满足的杯体平稳放置的需求,也有效提升了取放杯体的便捷性,继而提升使用体验。
29.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咖啡机。
30.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载咖啡机,提升了冲泡饮品时取放杯体的便捷性,提升了饮品冲泡功能的使用体验,继而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品质感。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咖啡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结构总成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结构总成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结构总成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底座和锁止头在打开状态下的俯视结构剖视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移动杯托单元和锁止单元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移动杯托单元和锁止单元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38.图8为闭合状态下,第二底座、锁止头和导向条的位置示意图;
39.图9打开合状态下,第二底座、锁止头和导向条的位置示意图;
40.上述的闭合状态为限位板和第二底座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打开状态为限位板和第二底座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杯托结构总成;
43.110、固定杯托单元;111、第一底座;112、侧支架;112a、限位弧面;113、弹性卡爪;1131、卡爪本体;1132、第三弹性件;114、第一限位体;1141、导向部;
44.120、移动杯托单元;121、第二底座;1211、导向环槽;1212、让位缺口;122、限位板;1221、避位口;123、第二限位体;
45.130、第一弹性件;
46.140、锁止单元;141、驱动件;1411、按压部;142、第二弹性件;143、锁止头;144、导向条;1441、限位部;1442、锁止槽;1443、过渡槽;
47.150、转轴;
48.160、杯体限位空间;
49.170、转动阻尼单元;171、环状齿条;172、阻尼齿轮;
50.2、咖啡机主体;
51.3、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3.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54.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术语“上”、“下”与车身的上下方向相同,“竖向”即上下方向;术语“外侧”为背离转轴的一侧,反之则为“内侧”。对于其他方位词,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垂直”、“顶”、“底”、“顺时针”、“逆时针”、“高”、“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
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55.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56.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5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6及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托结构总成1进行说明。所述杯托结构总成1,包括固定杯托单元110和移动杯托单元120;固定杯托单元110具有第一底座111和固设于第一底座111侧缘的侧支架112,侧支架112具有限位弧面112a;移动杯托单元120具有第二底座121,和固设于第二底座121侧缘、且呈弧形的限位板122;第二底座121与第一底座111上下叠放,且两者通过竖向设置的转轴150转动配合;限位板122与第二底座121同步转动,并能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其中,闭合位置为限位弧面112a与限位板122相对并围合形成杯体限位空间160的位置;打开位置为使杯体限位空间160的侧面敞开并形成使杯体侧向穿过的取放开口的位置。
58.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底座121处于打开位置时,限位板122与限位弧面112a之间可以完全不交叠、部分交叠或完全重叠,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打开位置下的限位板122与限位弧面112a设置为完全交叠。需要理解的是,不同的交叠形态会导致杯体取放空间敞开的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完全不交叠的状态会使敞开程度最小,而完全重叠的状态会使敞开程度最大,但杯体取放空间的敞开程度能满足取放杯体3的需求即可,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59.本实施例中,第二底座121与第一底座111上下叠放的顺序不做唯一限定,能满足装配及使用的需求即可。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第二底座121叠放于第一底座111上方,如图2及图4所示;在此基础上,第二底座121的上表面可形成防滑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杯体3放置的稳定性,防滑纹可以采用多个同心圆(如图4所示)、波浪线、规律性设置的凸点等方式实现。
60.本实施例中,转轴150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被示出的固定于第二底座121的方式,能满足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之间的转动配合即可。
61.本实施例提供的杯托结构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杯托结构总成1分为相互转动配合的固定杯托单元110和移动杯托单元120,在需要放入杯体3的时候,对弧形的限位板122或第二底座121施力使移动杯托单元120整体转动,并锁定在打开位置,杯体3能从侧向设置的取放开口中放入,随后使移动杯托单元120整体回复到闭合位置,杯体3得到侧支架112和弧形的限位板122的限位避免倾倒;若需要取出杯体3,再次使移动杯托单元120整体旋转至打开位置形成取放开口即可。可见,本实施例的杯托结构总成1不仅能满足对杯体3的有效限位,避免倾倒,同时还实现了侧向取放杯体3的效果,取放过程中不会与咖啡机主体2的出水口发生干涉,不仅满足的杯托的基本功能,还提升了取放杯体3的便捷性。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杯托结构总成1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30和锁止单元140;第一弹性件130设于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之间,并被配置有使第二底座121保持在闭合位置的预紧力;锁止单元140设于侧支架112和第二底座121之间,并能使第二底座121锁定于打开
位置。本实施例通过锁止单元140将移动杯托单元120锁定在打开位置,提升锁定的可靠性,避免在取放杯体3的过程中移动杯托单元120转动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130使移动杯托单元120在处于闭合位置对杯体3进行限位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导致杯体限位空间160敞开的问题,避免对杯体3的限位失效,并且,还能在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切换的过程中提供复位作用力,无需使用者手动操作复位,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63.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0示例性的被示出为占用空间较小的扭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满足在转动过程中进行弹性复位的拉簧等构件。
6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锁止单元140可以采用如图5至图7所示结构。参见图5至图7,锁止单元140包括驱动件141、第二弹性件142、锁止头143和导向条144;驱动件141沿上下方向滑动插设于侧支架112,驱动件141具有按压部1411;第二弹性件142设于驱动件141和侧支架112之间,并被配置有使按压部1411上移的预紧力;锁止头143设于驱动件141,并沿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延伸;导向条144沿第二底座121的周向设于第二底座121,导向条144形成有沿预设旋向顺次分布的限位部1441和锁止槽1442,预设旋向为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切换的旋向。在第二底座121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锁止头143的上表面与限位部1411的下表面接触;在第二底座121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锁止头143与锁止槽1442卡接配合。其中,第二弹性件142示例性的被示出为压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提供类似弹性作用力的弹性件,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5.结合图2及图4,图2中箭头所示旋向为与上述预设旋向相反的旋向,图4,本实施例锁止单元140的使用过程如下:
66.1)以第二底座121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为初始状态,即图8所示状态,此时,锁止头143处于与限位部1441的下表面接触的a位置,且第二弹性件142处于被压缩的状态;
67.2)沿图2中箭头所示旋向(与上述预设旋向相反的旋向,同时也是图8视角中的逆时针旋向)对限位板122或第二底座121施力,使移动杯托单元120整体转动,在此过程中,锁止头143逐渐靠近锁止槽1442;
68.3)当锁止头143移动到与锁止槽1442对应的位置时,在第二弹性件142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锁止头143卡入锁止槽1442(如图9所示),第二底座121锁定于打开位置(如图4所示);
69.4)若需要重新使第二底座121恢复到闭合位置,按动按压部1411以使驱动件141整体下移,第二弹性件142变形,锁止头143脱离锁止槽1442,在第一弹性件13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第二底座121再次旋转到闭合位置(如图8及图2所示)。
70.本实施例的锁止单元140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对周边零部件的分布影响小;同时,使用者单手操作即可实现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71.具体实施时,驱动件141设为竖向设置的杆状构件,能进一步缩小横向占用空间。另外,为了按压方便,按压部1411设于驱动件141的顶部,同时也位于侧支架112的顶部,需要理解的是,按压部1411也可以设于驱动件141的侧部,同时也位于侧支架112的侧部,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72.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1441和锁止槽1442之间还形成有过渡槽1443,如图5、图8及图9所示,过渡槽1443与锁止槽1442间隔设置,如图6至图9所示。过渡槽1443在第二底座
121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切换的过程中,能使锁止头143提前进入与锁止槽1442大致平齐的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锁止头143从侧面进入锁止槽1442。本实施例通过过渡槽1443与锁止槽1442之间的凸起结构对锁止头143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带来转动调节过程中显著的卡顿感,一方面能提醒使用者即将进入锁止状态,另一方面也提醒使用者调整施加作用力的大小,避免锁止头143因转动作用力过大直接越过锁止槽1442的情况发生,使锁止头143能准确的进入到锁止槽1442中,提升调节效率。
73.更具体的,为了使锁止头143能更方便的从过渡槽1443滑入锁止槽1442,在锁止头143和过渡槽1443临近锁止槽1442的一端分别形成相互对应的导向斜面,两个导向斜面在图9中有示出。
7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1441和锁止槽144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过渡槽1443或类似的结构,限位部1441一致延伸到锁止槽1442的边缘,在从闭合位置切换到打开位置的过程中,锁止头1442直接从锁止槽1442的下方卡入锁止槽1442中。
7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侧支架112可以采用如图2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2至图4,限位弧面112a处还设有弹性卡爪113,弹性卡爪113具有伸出限位弧面112a的预紧力,以与弧形的限位板122配合夹持杯体3,从被踢3的周向上提供夹持作用力,进一步提升杯体3放置的稳定性。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至图4,弹性卡爪113包括卡爪本体1131和第三弹性件1132,卡爪本体1131滑动贯穿侧支架112上限位弧面112a所在侧壁,第三弹性件1132设于侧支架112和卡爪本体1131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132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无3中示例性示出的弯曲的弹片。本实施例通过第三弹性件1132提升卡爪本体1131的弹性移动范围,使卡爪本体1131能适应各种不同尺寸杯体3的夹持,提升使用灵活性。本实施例中,卡爪本体1131为弹性材质,一来能在于杯体3接触后发生弹性形变,二来能避免损坏杯体3。
77.参阅图1、图2、图4、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限位板122处于打开位置时长时间的对弹性卡爪113进行挤压,限位板122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避位口1221,在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弹性卡爪113伸入避位口1221,在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限位板122与弹性卡爪113相互之间没有作用力,避免出现限位板122状态不稳或弹性卡爪113长时间受压损坏的问题。
78.参阅图2、图4、图6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二底座121在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切换的过程中旋转过渡越过预定的闭合位置,第一底座111设有第一限位体114,第二底座121设有与第一限位体114对应的第二限位体123,第一限位体114与第二限位体123配合,以在预设旋向上限制第二底座121的旋转角度,预设旋向为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切换的旋向。本实施例有效限制了第二底座121的转动范围,避免其越过闭合位置,保证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79.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底座121处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锁止头143处于a位置,第一限位体114处于与第二限位体123接触的b位置;在第二底座121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锁止头143处于与锁止槽1442卡接的c位置,第一限位体114处于远离第二限位体123的d位置。
80.参阅图2、图4、图6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体114具有沿垂直于上下方向延伸的导向部1141,第二底座121的外周形成导向环槽1211,第二限位体123设于导向环槽
1211内;第二限位体123的外侧面与导向环槽1211的内侧壁通过弧面平滑过渡。本实施例通过导向部1141与导向环槽1211配合,在上下方向上限制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的位置,确保固定杯托单元110和移动杯托单元120之间装配的稳定性;同时,本实施例充分利用第二限位体123与导向环槽1211之间过渡的弧面,满足过渡槽1443对锁止头143的导向需求。
8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第二座体121上需要同时配合锁止单元140和导向环槽1211等结构的分布,为了保持结构的紧凑性和组装的便捷性,导向条144的在下表面构成导向环槽1211的上侧壁,第二限位体123在上下方向上对应于过渡槽1443,第二限位体123和导向环槽1211之间用于过渡的弧面位于第二限位体123临近限位部1441的一侧。
8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阅图2、图4、图6至图9,导向环槽1211的底壁形成有使导向部1141穿过的让位缺口1212,第二限位体123对应于让位缺口1212,让位缺口1212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体114的宽度。当第一限位体114的位置对准让位缺口1212时,允许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之间能上下移动相互分离,继而可以实现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之间的装卸,还保持了紧凑的结构设计。
83.参阅图6至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之间还设有转动阻尼单元170,转动阻尼单元170在第二底座121相对于第一底座111发生转动的时候,提供转动阻力,一方面在使用者手动转动第二底座121的时候避免转动过猛损坏零部件,另一方面在第二底座121自动恢复到闭合位置的过程中避免产生过大的惯性冲击,有利于保持第二底座121转动动作的平稳性,延长转动配合构件的使用寿命。
84.上述转动阻尼单元17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6至图9,转动阻尼单元170包括设于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其中一个的环状齿条171,以及设于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另一个的阻尼齿轮172。本实施例的阻尼齿轮172在能够灵活的双向转动的同时,还能满足在两个旋向上的阻尼需求,且装配更加简单。
85.上述转动阻尼单元17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转动阻尼单元170为直接摩擦式的阻尼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其中一个的弹性阻尼块,第一底座111和第二底座121的另一个与弹性阻尼块抵接接触。
8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车载咖啡机,包括上述的杯托结构总成1,还包括咖啡机主体2,杯托结构总成1中的第一底座111和/或侧支架121连接于咖啡机主体2。
87.在安装时,可以在第一底座111与咖啡机主体2之间、侧支架121与咖啡机主体2之间择一的设置连接结构,也可在两者之间同时设置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例如侧支架121上设置卡扣,咖啡机主体2上设置卡口)、螺纹连接件连接(例如)等,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88.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咖啡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杯托结构总成1,不仅满足的杯体3平稳放置的需求,也有效提升了取放杯体3的便捷性,继而提升使用体验。
8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咖啡机。
9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车载咖啡机能实现咖啡、茶叶等多种饮品的冲泡,还能直接供水。
91.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载咖啡机,提升了冲泡
饮品时取放杯体3的便捷性,提升了饮品冲泡功能的使用体验,继而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品质感。
9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