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1031发布日期:2023-01-24 23:1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羽绒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


背景技术:

2.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为羽绒,羽绒保温性较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弥补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够随着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能够吸收人体散发的热气并隔绝外界冷空气入侵,保温效果极佳。
3.羽绒被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但羽绒被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跑偏,与被套产生分离,导致使用感欠佳并容易导致冷空气入侵,且由于羽绒的材质特殊性,容易导致绒毛跑绒及钻绒,导致羽绒被内的绒毛量减少,降低其保温性,同时羽绒被质量较轻,在使用过程中易因翻身等原因导致羽绒被边角浮起导致冷空气入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包括羽绒被被芯,所述羽绒被被芯四周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设置于羽绒被被芯的内侧,所述拉链与羽绒被被芯为固定连接,所述拉链一端设置有起扣,所述拉链的另一端设置有链头,所述羽绒被被芯的四个顶角处缝制有魔术贴的子贴,所述子贴的一端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两端与羽绒被被芯为固定连接,所述绑带顶端表面缝制有子扣,所述子扣为柱状,所述羽绒被被芯四个顶角侧面缝制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为条状,所述松紧带表面设置有暗扣,所述暗扣与松紧带为固定连接,所述羽绒被被芯分为上层、底层及内层,所述羽绒被被芯内侧包裹有羽绒毛,所述羽绒被被芯内侧设置有定位绳。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羽绒被被芯最外侧顶端为上层,所述上层为桃皮绒材质,所述底层为亲肤棉材质,所述上层及下层为缝合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层与上层及底层由定位绳进行定位固定,所述内层为防钻绒棉及覆膜面结合而成,所述内层为独立缝合层,所述内层内侧为羽绒毛。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羽绒被被芯内侧四周填充由棉芯,所述棉芯与羽绒毛之间设置有定位绳进行分隔,所述棉芯与羽绒被被芯为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绑带为条状,所述绑带两端缝制于顶层的表面,所述绑带为棉布材质,所述子扣为金属材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松紧带为弹力绳,所述松紧带顶端缝制由暗扣,所述暗扣为母扣,所述暗扣为金属材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绳为长丝涤纶材质,所述定位绳
穿透上层、底层及内层,所述定位绳与羽绒被被芯为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羽绒被被芯的四个顶角处设置有子贴、绑带及松紧带用于被芯与被套的固定,防止羽绒被被芯在使用过程中跑偏,导致冷空气入侵,将羽绒包裹于防钻绒棉料内,上层及底层防止羽绒钻绒且能够增加羽绒被被芯的舒适度,在羽绒被被芯的四周设置有棉芯,增添边角四周的重量,避免冷空气从边角渗入,增添羽绒被被芯的保暖性。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羽绒被被芯;101、拉链;102、起扣;103、子贴;104、绑带;105、子扣;2、松紧带;201、暗扣;3、上层;301、桃皮绒;4、底层;401、亲肤棉;5、内层;501、防钻绒棉;502、覆膜面;503、羽绒毛;504、棉芯;6、定位绳。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22.实施例1
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包括羽绒被被芯1,羽绒被被芯1四周设置有拉链101,拉链101设置于羽绒被被芯1的内侧,拉链101与羽绒被被芯1为固定连接,拉链101一端设置有起扣102,拉链101的另一端设置有链头,羽绒被被芯1的四个顶角处缝制有魔术贴的子贴103,子贴103的一端设置有绑带104,所述绑带104两端与羽绒被被芯1为固定连接,绑带104顶端表面缝制有子扣105,子扣105为柱状,羽绒被被芯1四个顶角侧面缝制有松紧带2,松紧带2为条状,松紧带2表面设置有暗扣201,暗扣201与松紧带2为固定连接,羽绒被被芯1分为上层3、底层4及内层5,羽绒被被芯1内侧包裹有羽绒毛503,羽绒被被芯1内侧设置有定位绳6,四角设置有定位的绑带104、子贴103及松紧带2,用于固定羽绒被被芯1及被套,防止羽绒被被芯1在使用过程中跑偏。
24.进一步的,羽绒被被芯1最外侧顶端为上层3,上层3为桃皮绒301材质,底层4为亲肤棉401材质,上层3及下层为缝合连接,桃皮绒301材质能够防水,柔软亲肤的同时耐脏,底层4的亲肤棉401材质能够增添使用者的舒适感。
25.内层5与上层3及底层4由定位绳6进行定位固定,内层5为防钻绒棉501及覆膜面502结合而成,内层5为独立缝合层,内层5内侧为羽绒毛503,覆膜面502与防钻绒棉501的结合能够防止羽绒钻绒。
26.羽绒被被芯1内侧四周填充由棉芯504,棉芯504与羽绒毛503之间设置有定位绳6进行分隔,棉芯504与羽绒被被芯1为固定连接,棉芯504能够增加羽绒被被芯1四周的重量,
避免羽绒被在使用过程中冷空气从四周的缝隙中入侵,增添其保暖性。
27.绑带104为条状,绑带104两端缝制于顶层的表面,绑带104为棉布材质,子扣105为金属材质,绑带104能够配合被套四角的绳子进行绑定,避免羽绒被被芯1偏移。
28.松紧带2为弹力绳,松紧带2顶端缝制由暗扣201,暗扣201为母扣,暗扣201为金属材质,松紧带2能够利用暗扣201对羽绒被被芯1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羽绒被被芯1跑偏。
29.定位绳6为长丝涤纶材质,定位绳6穿透上层3、底层4及内层5,定位绳6与羽绒被被芯1为固定连接,涤纶更加的牢靠、耐磨且光滑,能够避免羽绒从针孔漏出。
30.具体的,羽绒被被芯1四周设置有拉链101,拉链101一端为起扣102,另一端为链头,羽绒被被芯1对边能够利用拉链101进行连接,便于对羽绒被被芯1的收纳,同时也能够通过拉链101连接另一床羽绒被被芯1,成为子母被,增添其厚度,更加的保暖,羽绒被被芯1的四个顶角设置有子贴103,既能增添其摩擦力防止跑偏,也能够配合被套内侧四个顶角设置母贴,使子贴103与母贴进行粘合,能够使被套与羽绒被被芯1更加的贴合,子贴103一端设置有绑带104,绑带104能够与被套内侧的绑绳进行固定,进一步增强羽绒被被芯1与被套的贴合度,且绑带104顶端设置有子扣105,既能够与被套内侧的母扣进行固定,也能够与松紧带2顶端的暗扣201进行固定,在被套四角开设小孔,将松紧带2从小孔处拉出,与子扣105进行固定,多重固定防止羽绒被被芯1跑偏,避免羽绒被被芯1在使用时保暖性下降,既不影响使用性又能更好的固定羽绒被被芯1及被套,羽绒被被芯1分为上层3、底层4及内层5,上层3与底层4为缝合连接,上层3与底层4之间缝合有拉链101,羽绒被被芯1的上层3为桃皮绒301材质,耐磨耐脏且耐用,能够有效的延长羽绒被被芯1的使用寿命,羽绒被被芯1的底层4为亲肤棉401,使用感舒适且保暖,内层5为整体缝合的防钻绒棉501材质,其表面覆盖有覆膜面502,能够有效的防止羽绒钻绒,有效防止羽绒漏出,内层5内侧包裹有羽绒毛503作为填充物,内层5四周为棉芯504,棉芯504能够增添羽绒被被芯1的四周的重量,防止冷空气从羽绒被被芯1的四周入侵,能够不影响羽绒被被芯1的使用舒适度的同时,使羽绒被被芯1更为亲肤且贴近人体,更加的保暖舒适,羽绒被被芯1的上层3、底层4及内层5都有定位绳6进行连接,定位绳6采用长丝涤纶材质,能够有效的防止羽绒从针孔内漏出,既能延长羽绒被被芯1的使用寿命也能够增添其保暖性。
31.使用者将羽绒被被芯1的子贴103与被套的母贴进行贴合,将绑带104与被套内的绑绳进行绑定,将松紧带2从被套的四个顶角穿出,将暗扣201与子扣105进行固定,从而套好被套,避免羽绒被被芯1跑偏,增添其保暖性,将羽绒被被芯1铺平即可使用,羽绒被被芯1四周的棉芯504质量较重,能够隔绝羽绒被被芯1外侧的冷空气,使羽绒被被芯1更加的保暖。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羽绒被被芯1的四个顶角处设置有子贴103、绑带104及松紧带2用于被芯与被套的固定,防止羽绒被被芯1在使用过程中跑偏,导致冷空气入侵,将羽绒包裹于防钻绒棉501料内,上层3及底层4防止羽绒钻绒且能够增加羽绒被被芯1的舒适度,在羽绒被被芯1的四周设置有棉芯504,增添边角四周的重量,避免冷空气从边角渗入,增添羽绒被被芯1的保暖性。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