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0461发布日期:2023-10-22 04:5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窗框护角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


背景技术:

1、目前,平开窗的密封性是比较好的。分外开和内开两种,建筑高层禁止外开,因此,内开窗大量使用,内开窗强度好,启闭方便,擦窗方便,通风好,但窗扇向室内方向开启,其窗框尖角部位易伤人,尤其铝合金窗框角部尖锐,与人磕磕碰碰,开启后对人存在安全隐患。鉴于此,需在窗框的边角处设置护角,以避免工作人员或使用者碰伤。

2、但是现有的护角均是通过强力胶、紧固螺丝与窗框固定以及对窗框的端角全包裹,该种方式费时费力,时间长后强力胶会出现粘贴力下降的问题、紧固螺丝会出现生锈的问题和护角安装后出现翘边的问题,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凭借手中感觉与经验安装,若新人安装会出现安装不平整,受力不均的问题,导致护角与窗框之间存在缝隙,增加护套内侧的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点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包括有防撞护角本体,其连接于窗扇的边框端角一侧,并设于窗扇与窗框之间,所述防撞护角本体包括有横向防护条和纵向防护条,该横向防护条与纵向防护条的一端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的外端角延伸并设置有防护部,该防护部设于窗扇的边框端角外侧,所述横向防护条与纵向防护条均位于窗扇与窗框之间设置有密封挡边。

3、所述横向防护条与纵向防护条为一体注塑成型。

4、进一步,所述横向防护条与纵向防护条的内夹角为90°。

5、所述横向防护条和纵向防护条分别位于窗扇的一侧设有与窗扇卡接的连接部,并通过该连接部与窗扇的边框活动连接。

6、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为呈伞形结构的胶条。

7、所述密封挡边与连接部之间设有缓冲槽。

8、进一步,所述密封挡边位于窗框的一侧设置有防撞垫。

9、进一步,所述密封挡边的外侧边缘分别延伸设置有缓冲条。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撞护角本体的防护部设置于窗框尖角部位,有效避免窗框尖角部位伤人,减少窗扇开启后对人存在安全隐患,且该防护部通过胶条连接,能够实现快速安装,避免安装后护角与窗框之间存在缝隙,而横向防护条与纵向防护条均位于窗扇与窗框之间设置有密封挡边,在窗扇端角安装防撞护角后,不仅能够增加端角的防护面积,减少尖角,还能够在窗扇关闭时实现缓冲和密封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包括有防撞护角本体(1),其连接于窗扇的边框端角一侧,并设于窗扇与窗框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护角本体(1)包括有横向防护条(2)和纵向防护条(3),该横向防护条(2)与纵向防护条(3)的一端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夹角(4),所述夹角(4)的外端角延伸并设置有防护部(5),该防护部(5)设于窗扇的边框端角外侧,所述横向防护条(2)与纵向防护条(3)均位于窗扇与窗框之间设置有密封挡边(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防护条(2)与纵向防护条(3)为一体注塑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防护条(2)与纵向防护条(3)的内夹角(4)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防护条(2)和纵向防护条(3)分别位于窗扇的一侧设有与窗扇卡接的连接部(7),并通过该连接部(7)与窗扇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7)为呈伞形结构的胶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挡边(6)与连接部(7)之间设有缓冲槽(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挡边(6)位于窗框的一侧设置有防撞垫(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挡边(6)的外侧边缘分别延伸设置有缓冲条(10)。


技术总结
一种内开窗扇防撞护角,其本体连接于窗扇的边框端角一侧,并设于窗扇与窗框之间,防撞护角本体的横向防护条与纵向防护条一端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夹角,夹角的外端角延伸并设置有安装于窗扇边框端角外侧的防护部,本技术通过防撞护角本体的防护部设置于窗框尖角部位,有效避免窗框尖角部位伤人,减少窗扇开启后对人存在安全隐患,且该防护部通过胶条连接,能够实现快速安装,避免安装后护角与窗框之间存在缝隙,横向防护条与纵向防护条均位于窗扇与窗框之间设置有密封挡边,在窗扇端角安装防撞护角后,不仅能够增加端角的防护面积,减少尖角,还能够在窗扇关闭时实现缓冲和密封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蒲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梵象密封胶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