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1980发布日期:2023-01-17 22:1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地面清洁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清洁设备包括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其均可实现在地面上移动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效果,主要针对地面上的脏物垃圾或垃圾污水混合物来进行收集处理,进而使得地面能够被保持干净。
3.其中,扫地机器人主要来对地面上的垃圾进行收集,为了提升对垃圾的收集效果,一般设置有滚刷,滚刷主要来位于地面上进行滚动实现将垃圾进行卷起带动来实现对垃圾的收集,但是滚刷的结构不适用于对污水进行带动移送的洗地机上,滚刷的结构无法来对固液混合物特别是固液混合物的污水来进行有效的移送收集。
4.其中,洗地机主要来对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进行收集,为了提升对固液混合物的收集效果,一般设置滚筒,滚筒主要由布材质或海绵材质构成,实现滚筒来对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即污水进行吸附到滚筒上,使得滚筒上吸附的污水很难被有效的分离出进行收集,而残留在滚筒外侧的固体物及固体垃圾则被滚筒卷起带动来进行移送收集,但是滚筒的结构导致其自身会吸附污水进而容易对地面形成二次污染,同时滚筒在吸附污水后使得滚筒的重量增大,这样就直接导致驱动滚筒运动的驱动力需要增大,导致滚筒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被降低,同时滚筒吸附污水后容易发霉发臭,需要及时对滚筒进行干燥处理,否则容易形成对地面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6.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清洁设备,主要解决现有滚刷无法来对固液混合物进行收集处理的问题,以及解决现有滚筒存在的因自身吸附污水导致其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容易发霉发臭引起地面二次污染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清洁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设置有清洗腔,清洗腔上的下部位置设置有避开部,避开部使得清洗腔与外部呈相连通结构;
8.设备主体上还设置有吸污部,吸污部设置为与清洗腔呈相连通结构来用于固液混合物从清洗腔内进入到吸污部内;
9.清洗腔内安装有可旋转滚动运动的清洗刷,清洗刷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洁时来对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
10.清洗刷设置有清洗体,清洗体上设置有数量为一个及以上的清洗件,清洗件设置为朝向清洗体的外部方向呈凸起结构;
11.清洗件在沿清洗刷的旋转滚动方向上构成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第一表面上至少包括a点且设置第二表面上至少包括b点,并设置a点和b点均位于圆心与清洗体的周向上的截面的中心同心的圆c的弧线上,以及设置a点与b点之间构成的直线距离值为d,设
置d小于等于2.5毫米。
12.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一圆心与清洗体的周向上的截面的中心同心的圆c',且设置圆c'的直径大于圆c的直径,圆c'与第一表面相交的位置构成有a'点且与第二表面相交的位置构成有b'点,并设置a'点与b'点之间构成的直线距离值为d',设置d'大于等于0.4毫米且小于等于d。
13.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清洗件与清洗体的周向上的外表面所在的面形成的相交接位置来构成为清洗件的第一端,并设置清洗件沿凸起的方向来构成有第二端,且第二端构成为清洗件上远离清洗体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的末端位置;
14.设置清洗件由第二端至第一端呈直线结构或呈弧形结构;
15.设置清洗件呈柔软性的结构使得清洗件在被压接时可进行压接变形。
16.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清洗件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一端位置之间对应的清洗件上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且设置清洗件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位置之间对应的清洗件上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
17.前述的清洁设备,至少设置清洗件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内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位置之间对应的清洗件上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
18.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当清洗刷位于地面上时且清洗刷旋转滚动运动时,清洗件接触地面并进行压接变形使得在清洗件上形成有形变部,且设置形变部上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
19.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清洗件相对清洗体的外表面呈垂直结构来朝向清洗体的外部方向凸起伸出;
20.或,设置清洗件由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来沿与清洗刷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凸起伸出并构成为呈倾斜结构,倾斜结构使得清洗件的第一表面与清洗体的外表面构成一夹角q1,设置夹角q1的角度值小于90度;
21.或,设置清洗件由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来沿清洗刷的旋转滚动方向凸起伸出并构成为呈倾斜结构,倾斜结构使得清洗件的第二表面与清洗体的外表面构成一夹角q2,设置夹角q2的角度值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
22.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清洗件朝向清洗体的外部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直线距离为h1,且设置h1大于等于5毫米;
23.或,当清洗件由第一端至第二端凸起伸出的结构构成为呈弧形结构时设置清洗件朝向清洗体的外部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弧形长度为h2,且设置h2大于等于5毫米。
24.前述的清洁设备,在清洗件的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内或在清洗件的第二端位置上设置有至少朝向清洗刷旋转滚动方向呈凸起结构的刮动部,当清洗件接触地面进行清洁时设置至少刮动部的一部分与地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
25.前述的清洁设备,刮动部设置为呈凸起的结构,并设置刮动部在凸起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值大于等于d'或大于等于d,且小于清洗件在凸起方向上的凸起长度值;
26.或,设置清洗体和清洗件为一体式成型的结构;
27.或,设置清洗体和清洗件为分体式结构,在清洗体上设置有安装槽部,并在清洗件上设置有对应的安装限位部,清洗件通过安装限位部来限位安装在安装槽部内使得清洗体与清洗件形成对接限位安装的结构。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方案的清洁设备实现对地面的洗地清洁效果,并能够将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来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其中,清洗刷上的清洗件的结构能够来接触地面进行稳定的变形效果,在变形的结构下来接触贴合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拉动清洁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清洗刷滚动运动中的震动和噪音问题。
30.本方案的清洗件的结构设置,使得清洗件在受到压接力时能够进行稳定地变形,通过形变来实现接触贴合地面并形成拉动清洁,拉动清洁的面积大且清洁效果好。
31.本方案的清洗件在凸起方向上的结构,使得清洗件在受到压接力时能够沿凸起方向进行有效的变形,实现在形变结构下来更稳定的贴合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且更容易将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来拉动带起进行移送。
32.本方案的清洗件的结构部分,设置清洗件上接触地面的部分的厚度直线距离值相对较小,而远离地面的部分的厚度直线距离值相对较大,进而在接触地面时形成更柔软的形变效果来大面积贴合地面形成拉动清洁,同时还可以使得清洗件能够更好的进行回弹来进行形成后的复位,使得清洗件具备更好的形变稳定性和回弹稳定性,同时可以形成更大的回弹力来对固液混合物进行甩动推出,进而有的提升对固液混合物的移送收集效果。
33.本方案的清洗刷的整体结构可以更有效的来形成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带起及持续带动传递移送的连续性,实现接力传递来将对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提升清洁设备对固液混合物收集的效果,同时不容易引起地面的二次污染。
34.本方案的清洗刷的结构使得清洗刷更容易在正常状态下被干燥,还可以设置清洗刷为不吸附清洗的胶材质构成,使得清洗刷自身不吸附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仅粘附在清洗刷上,清洗刷更容易被干燥且更容易被清洁干净,不容易发霉发臭,且不容易形成对地面的二次污染。
35.本方案的清洗件和/或清洗体可以设置为胶材质构成,如橡胶材质或硅胶材质,使得清洗刷自身不会吸附清洗液,使得清洗刷在清洁地面的过程保持相对稳定的重量,可以有效的提升清洗刷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6.本方案设置凸起的刮动部,刮动部实现接触地面时形成沿清洗刷滚动方向的刮动清洁效果,刮动部结合清洗件来形成沿滚动方向上的分层深度清洁效果,清洗件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先接触地面来形成拉动清洁效果实现对地面的预先清洁处理,刮动部再来实现对地面的刮动清洁效果进而实现对地面的深度清洁效果,整体上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
37.本方案的刮动部实现对地面的刮动清洁效果,可以有效的来将地面上的顽固脏污进行去除,同时能够提升清洗件来带起并带动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的效果,形成对清洗件带动的固液混合物的阻挡结构,防止固液混合物回落形成对地面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38.图1为清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39.图2为清洁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清洗刷的立体示意图;
41.图4为图3中q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2.图5为清洗件朝向与旋转滚动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清洗件朝向旋转滚动方向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清洗刷位于地面且清洗件接触地面进行变形来拉动清洁的示意图;
45.图8为清洗件相对清洗体外表面呈垂直结构的示意图;
46.图9为清洗件上设置刮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47.附图标记:1-清洁设备,10-设备主体,101-清洗腔,102-避开部,103-清洗刷,1031-清洗体,1032-清洗件,10321-第一表面,10322-第二表面,10323-第一端,10324-第二端,10325-形变部,10326-刮动部,104-吸污部。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49.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1,如图1至图9构成所示,清洁设备1主要在地面上来进行洗地清洁,其中,主要设置清洗刷103,清洗刷103设置为旋转滚动运动的结构来接触地面实现对地面的洗地清洁,清洗刷103与清洗液即清水共同作用到地面上来实现在地面上形成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主要包括固体物即固体垃圾和液体物即污水,并通过清洗刷103来将固液混合物进行收集进而使得地面可以被保持干净。
50.本方案的清洁设备1,清洁设备1主要来位于地面上进行移动来实现对的清洁效果,清洁设备1主要包括设备主体10,设备主体10上设置有清洗腔101,清洗腔101设置为呈中空结构,且清洗腔101上的下部位置设置有避开部102,避开部102使得清洗腔101与外部呈相连通结构,进而使得清洗腔101呈朝向下部方向的开口结构,以便通过开口结构来实现对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的收集,同时,设备主体10上还设置有吸污部104,吸污部104设置为与清洗腔101呈相连通结构来用于固液混合物从清洗腔101内进入到吸污部104内,吸污部104设置为朝向清洗腔101方向呈通道结构,形成吸污部104与清洗腔101之间的相连通的结构,以便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进入到清洗腔101后能够持续移动进入到吸污部104内,实现固液混合物通过吸污部104被收集到清洁设备1上,进而实现清洁设备1对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进行收集的效果。
51.其中,针对对固液混合物来进行移送的结构和对地面进行清洁的结构,本方案在清洗腔101内安装有可旋转滚动运动的清洗刷103,清洗刷103主要设置为接触地面进行旋转滚动运动的结构,清洗刷103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洁时来对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即为清洗刷103在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来带起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进入到清洗腔101内,并持续带动固液混合物来朝向吸污部104方向移动,最终使得固液混合物通过吸污部104进入到清洁设备1内收集。
52.针对清洗刷103的具体结构部分,本方案的清洗刷103设置有清洗体1031,清洗体1031可以设置为柱状结构,或中空的柱状结构,清洗体1031主要来与设备主体10内的驱动模块相连实现被驱动进而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清洗体1031上设置有数量为一个及以上的清
洗件1032,清洗件1032主要来接触地面进行清洁处理,并对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来进行带起及带动移送,清洗件1032设置为朝向清洗体1031的外部方向呈凸起结构,多个清洗件1032主要设置为沿旋转滚动方向呈间隔的分布结构,清洗件1032呈凸起结构来接触地面进行清洁,主要实现拉动清洁的效果,通过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凸起结构的清洗件1032能够带起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同时能够带动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使得固液混合物在清洗件1032与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内来被进行带动移送,随清洗刷103的旋转滚动方向来实现带动被清洗件1032带起的固液混合物来进行朝向吸污部104方向进行移送,并沿旋转滚动方向进行甩出实现将固液混合物移送到吸污部104内进行收集,实现清洗刷103对固液混合物的收集效果。
53.具体地,针对清洗件1032的结构部分,在设置清洗件1032朝向清洗体1031的周向外表面呈凸起的结构下,清洗件1032在沿清洗刷103的旋转滚动方向上构成有第一表面10321和第二表面10322,第一表面10321和第二表面10322之前来构成清洗件1032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的厚度,且清洗件1032上至少包括多个不同位置对应的厚度为不相同的结构,其中,设置第一表面10321上至少包括a点且设置第二表面10322上至少包括b点,并设置a点和b点均位于圆心与清洗体1031的周向上的截面的中心同心的圆c的弧线上,以及设置a点与b点之间构成的直线距离值为d,设置d小于等于2.5毫米,可以理解是,设置一圆c,圆c的圆心与清洗体1031的周向上的截面的中心为同心,即为圆c是以清洗体1031的周向方向上的截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设置圆c的弧线与清洗件1032的第一表面10321相交来形成有a点,并与清洗件1032的第二表面10322相交来形成有b点,设置a点与b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小于等于2.5毫米,使得清洗件1032在沿旋转滚动的方向上至少有一位置上形成的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的直线距离来小于2.5毫米使得清洗件1032能够在旋转滚动方向上进行变形,当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时,此时清洗件1032受到压接力来使得清洗件1032上的某一位置可以在2.5毫米的直线距离值结构下来朝向旋转滚动方向进行变形,以便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能够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
54.优选地,设置d小于等于1.6毫米,此时使得清洗件1032能够在受到压接力时进行朝向旋转滚动方向进行变形,以便形成清洗件1032更好的接触贴合地面来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
55.优选地,设置d小于等于2毫米时,此时清洗件1032可以更稳定地位于清洗体1031上来相连带动同步旋转滚动,且清洗件1032在凸起的方向上并朝向旋转滚动方向能够更好的变形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效果。
56.可选地,设置d大于等于0.4毫米,此时清洗件1032能够在具备较好的变形结构下且能够进行有效的变形后的回弹效果,以便防止清洗件1032在变形后不能够进行恢复未变形状态。
57.本方案中,清洗件1032的结构部分,主要为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结构部分,设置一圆心与清洗体1031的周向上的截面的中心同心的圆c',即为设置一圆c',圆c'的圆心与清洗体1031的周向上的截面的中心为同心,即为圆c'是以清洗体1031的周向方向上的截面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同时圆c'也与圆c构成为同心圆,且设置圆c'的直径大于圆c的直径,圆c'与第一表面10321相交的位置构成有a'点且与第二表面10322相交的位置构成有b'
点,并设置a'点与b'点之间构成的直线距离值为d',设置d'大于等于0.4毫米且小于等于d,使得清洗件1032在沿旋转滚动的方向上至少有一位置上形成的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的直线距离来大于等于0.4毫米且小于等于d,形成清洗件1032上远离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位置的某一位置上的第一表面10321和第二表面10322形成的直线距离值小于清洗件1032上靠近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上的某一位置上的第一表面10321和第二表面10322形成的直线距离值,使得清洗件1032上由靠近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一端位置朝向远离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一端位置在第一表面10321和第二表面10322上形成的距离值为减小的结构,这样使得清洗件1032上靠近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一端区域位置能够稳定地与清洗体1031相连来实现清洗体1031带动清洗件1032的旋转滚动效果,并使得清洗件1032上远离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一端区域位置能够接触地面时进行更好的变形效果来形成对地面的拉动清洁,同时,使得清洗件1032能够在旋转滚动方向上进行变形,当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时,此时清洗件1032受到压接力来使得清洗件1032上的某一位置可以在d'的直线距离值结构下来朝向旋转滚动方向进行变形,以便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能够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
58.优选地,设置d'大于等于0.5毫米,此时清洗件1032能够较好的变形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同时具备较好的回弹效果,以便清洗件1032在变形后能够及时进行回弹来恢复到未变形的状态下。
59.可以理解的是,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的结构部分,可以形成为朝向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方向上进行远离的不同位置的第一表面10321和第二表面10322之间的直线距离值呈逐渐减小的结构,逐渐减小的结构可以为连续不断的渐变减小结构,也可以设置为间断的减小结构,这样使得清洗件1032上远离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区域位置形成的直线距离值相对较小进而使得该区域位置能够在接触地面时进行更柔软的变形结构,而清洗件1032上靠近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区域位置形成的直线距离值相对较大进而使得该区域位置能够使得清洗件1032保持稳定地与清洗体1031相连,并使得清洗件1032的整体结构在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时形成沿滚动方向的稳定拉动力,有利于提升清洗件1032对地面的拉动清洁效果。
60.本方案的清洗刷103的结构部分,设置清洗件1032与清洗体1031的周向上的外表面所在的面形成的相交接位置来构成为清洗件1032的第一端10323,清洗件1032通过第一端10323来与清洗体1031形成相连的结构,实现清洗体1031在旋转滚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清洗件1032进行同步的旋转滚动运动,并使得清洗体1031来带动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进行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并设置清洗件1032沿凸起的方向来构成有第二端10324,且第二端10324构成为清洗件1032上远离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方向上的末端位置,即为清洗件1032上远离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的末端位置构成为清洗件1032的第二端10324位置,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长度值则为第一端10323和第二端10324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为沿凸起方向的直线距离或沿凸起方向的弧长距离,当清洗件1032来接触地面时,可以为第二端10324先接触地面或清洗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先接触地面,也即为第二表面10322先接触地面;设置清洗件1032由第二端10324至第一端10323呈直线结构或呈弧形结构,即为清洗件1032可以为直线凸起的结构,也可以为弧形凸起的结构,同时设置清洗件1032呈柔软性的结构使得清洗件1032在被压接时可进行压接变形,柔软性结构使得清洗件
1032能够在受到压接力时进行有效的变形,进而实现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来形成一定的接触贴合面积的拉动清洁效果,而不是形成类似切线的线接触效果,使得清洗刷103能够稳定地来对地面形成一定接触面的拉动清洁效果。
61.为了使得清洗件1032在接触地面时进行有效的变形来实现对的拉动清洁效果,本方案中,设置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一端10323位置之间对应的清洗件1032上的第一表面10321与第二表面10322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即为清洗件1032上相对靠近第一端10323的区域位置的厚度距离值满足d,以便该区域位置的厚度距离值相对较大,进而实现清洗件1032与清洗体1031之间的稳定相连结构,以便清洗件1032在接触地面时在变形的结构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拉动力,防止清洗件1032的第一端10323位置过软导致无法有效的形成拉动力的效果,且设置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10324位置之间对应的清洗件1032上的第一表面10321与第二表面10322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这样使得清洗件1032上相对靠近第二端10324面的区域位置上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以便使得清洗件1032来进行有效的稳定变形效果,实现清洗件1032可进行变形的结构,进而使得清洗件1032变形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
62.其中,以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为分界点,使得清洗件1032上靠近第一端10323的区域位置的柔性可变形效果小于相对清洗上靠近第二端10324的区域位置的柔性可变小效果,实现清洗体1031来通过第一端10323带动清洗件1032进行稳定的旋转滚动运动,并使得清洗体1031的第二端10324附近的区域位置能够接触地面时进行有效的变形,清洗件1032的整体结构实现来接触地面形成稳定的拉动力,进而形成对地面的拉动清洁效果。
63.为了使得清洗件1032在接触地面时进行有效的变形来实现对的拉动清洁效果,本方案中,至少设置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10324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内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10324位置之间对应的清洗件1032上的第一表面10321与第二表面10322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这样使得清洗件1032上相对靠近第二端10324面的区域位置上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以便使得清洗件1032来进行有效的稳定变形效果,实现清洗件1032可进行变形的结构,进而使得清洗件1032变形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
64.其中,至少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即为在清洗件1032凸起方向上的凸起长度值的中部位置,且设置由清洗件1032凸起方向上的凸起长度值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10324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内的中部位置来至第二端10324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内形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使得清洗件1032上相对靠近第二端10324的区域位置的厚度直线距离满足d',以便该区域位置来进行更好的变形接触地面。
65.其中,即为该区域位置上的第一表面10321与第二表面10322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大于等于0.4,使得清洗件1032能够进行稳定的压接变形效果。
66.为了使得清洗件1032在接触地面时进行有效的变形来实现对的拉动清洁效果,本方案中,设置当清洗刷103位于地面上时且清洗刷103旋转滚动运动时,此时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并受到压接力,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在受到压接力的结构下并进行压接变形使得在清洗件1032上形成有形变部10325,形变部10325的结构使得清洗件1032进行变形来使得清洗件1032的第二端10324以上的区域位置进行变形,且设置形变部10325上的第一表面
10321与第二表面10322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d',通过设置形变部10325位置的第一表面10321和第二表面10322之间的厚度直线距离满足d',使得形变部10325在厚度距离值d'的结构下可以进行有效的变形,实现清洗件1032可进行变形的结构,进而使得清洗件1032变形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
67.其中,即为形变部10325上的第一表面10321与第二表面10322之间构成的厚度直线距离值满足大于等于0.4,使得清洗件1032能够进行稳定的压接变形效果。
68.本方案,针对清洗件1032朝向清洗体1031的外部方向呈凸起结构的设置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方式来形成清洗件1032相对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呈凸起结构,具体的结构方式如下:
69.可以为,设置清洗件1032相对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呈垂直结构来朝向清洗体1031的外部方向凸起伸出,即为清洗件1032设置为相对清洗体1031的周向外表面呈垂直结构来进行凸起,当清洗刷103位于地面上且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时,清洗件1032收到压接力使得垂直结构的清洗件1032能够在d和d'的结构下进行变形来朝向与旋转滚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倾斜,使得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的外表面呈接触地面的结构,进而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
70.还可以为,设置清洗件1032由第一端10323朝向第二端10324来沿与清洗刷103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凸起伸出并构成为呈倾斜结构,此时清洗件1032的整体结构设置为朝向与旋转滚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当清洗刷103位于地面上时此时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可以直接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效果,倾斜结构使得清洗件1032的第一表面10321与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构成一夹角q1,设置夹角q1的角度值小于90度;清洗件1032的第一表面10321即为清洗件1032上远离旋转滚动方向上的外表面或清洗件1032上朝向与旋转滚动方向相反的外表面,使得第一表面10321与清洗体1031的周向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区,当清洗件1032被压接使得实现不仅在凸起方向上进行变形,还实现沿间隔空间区来进行变形,进而实现清洗件1032对地面的大面积接触贴合的拉动清洁效果。
71.可选地,设置q1小于90度且大于30度,此时使得间隔空间区在竖直方向上具备较大的空间范围,可以更好的来形成清洗件1032沿间隔空间区进行变形,可以使得清洗件1032更好的来接触不平整的端面进行拉动清洁。
72.也可以为,设置清洗件1032由第一端10323朝向第二端10324来沿清洗刷103的旋转滚动方向凸起伸出并构成为呈倾斜结构,清洗件1032的整体结构设置为朝向旋转滚动方向呈倾斜,此时当清洗刷103位于地面上时此时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可以在变形的结构下来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和刮动清洁的效果,清洗件1032的末端位置能够形成对地面的刮动清洁效果,清洗件1032上的末端上方的区域位置内对应的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能够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效果,倾斜结构使得清洗件1032的第二表面10322与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构成一夹角q2,设置夹角q2的角度值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90度,清洗件1032的第二表面10322即为清洗件1032上靠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或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使得第二表面10322与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来兜住固液混合物的效果,同时在旋转滚动结构下使得兜住的固液混合物被甩出来进入到吸污部104内收集,设置夹角q2的角度值大于等于30度使得被兜住的固液
混合物能够被有效的甩出来进行流动移送,可以防止固液混合物在甩出时被第二表面10322阻挡进而无法移送,防止q2过小导致固液混合物在清洗刷103旋转滚动运动中一直被兜住在夹角空间区域内,有效的实现对固液混合物的移送收集。
73.可选地,设置夹角q2的角度值大于等于45度,此时夹角q2的夹角空间区域内的固液混合物能够被有效的甩出来进入到吸污部104内收集,可以有效的降低固液混合物残留蓄积在夹角q2的夹角空间区域内,同时能够更好的来形成固液混合物被带起来沿第二表面10322流动进入到夹角空间区域内,提升对地面的固液混合物带起的效果。
74.为了使得清洗体1031在凸起方向能够进行有效的变形实现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效果,本方案可以为,设置清洗件1032朝向清洗体1031的外部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一端10323和第二端10324之间的直线距离为h1,此时清洗件1032朝向外部方向凸起的结构为可以直线凸起结构,也可以为弯曲的弧形等凸起结构,设置清洗体1031在凸起方向上形成的第一端10323和第二端10324之间的直线距离为h1,且设置h1大于等于5毫米,使得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有一定的凸起长度值,以便清洗件1032在接触地面时受到压接力来沿凸起方向进行有效的变形,在变形结构下形成对地面的接触贴合的拉动清洁效果,同时使得在清洗件1032的厚度值的结构下形成清洗件1032的凸起直线距离不至于过短,若清洗件1032的凸起直线距离过短则会导致清洗件1032不容易发生变形,这样使得清洗刷103对地面清洁的噪音较大且很容易被磨损损坏,且无法来接触地面进行变形形成接触贴合地面的拉动清洁效果。
75.为了使得清洗体1031在凸起方向能够进行有效的变形实现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效果,本方案也可以为,当清洗件1032由第一端10323至第二端10324凸起伸出的结构构成为呈弧形结构时设置清洗件1032朝向清洗体1031的外部方向凸起形成的第一端10323和第二端10324之间的弧形长度为h2,此时,清洗件1032朝向外部方向凸起的结构构成为弧形结构,设置清洗体1031在凸起方向上形成的第一端10323和第二端10324之间的弧长为h2,且设置h2大于等于5毫米,使得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弧长范围内有一定的凸起长度值,以便清洗件1032在接触地面时受到压接力来沿凸起方向进行有效的变形,在变形结构下形成对地面的接触贴合的拉动清洁效果,同时使得在清洗件1032在厚度值的结构下形成清洗件1032的凸起弧形结构的弧长不至于过短,若清洗件1032的凸起弧形结构的弧长或凸起结构的直线距离过短则会导致清洗件1032不容易发生变形,这样使得清洗刷103对地面清洁的噪音较大且很容易被磨损损坏,且无法来接触地面进行变形形成接触贴合地面的拉动清洁效果。
76.为了提升清洗刷103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实现有效的来对地面上的顽固脏污进行去除,以及实现有效的来带起并带动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本方案在清洗件1032的凸起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10324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内或在清洗件1032的第二端10324位置上设置有至少朝向清洗刷103旋转滚动方向呈凸起结构的刮动部10326,刮动部10326的位置设置使得清洗件1032在接触地面来进行清洁时刮动部10326会接触地面来形成刮动清洁的效果,同时,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会接触地面来形成拉动清洁的效果,进而实现清洗件1032在对地面进行接触清洁的过程中形成先拉动清洁的效果后刮动清洁的效果,一拉一刮来实现有效的清洁地面,即为当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进行清洁时设置至少刮动部10326的一部分与地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来形成刮动清洁的效果,同时,因刮
动部10326呈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凸起结构,使得刮动部10326在清洗件1032上与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之间更容易来形成带动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的结构,有利于固液混合物被带动在清洗刷103上进行移送,防止固液混合物回落至地面上引起二次污染。
77.可选地,可以将刮动部10326设置在清洗件1032的第二端10324的外表面面位置上,如设置在第二端10324的末端外表面位置上,或设置在第二端10324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上,使得刮动部10326来沿旋转滚动方向进行接触贴合地面形成刮动清洁的效果。
78.可选地,可以将刮动部10326设置在清洗件1032的凸起结构的直线距离h1或弧形长度h2的中部位置至第二端10324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上,本方案的清洗件1032的结构在接触地面时,清洗件1032的第二端10324位置沿凸起的方向上的一定距离范围内会接触地面来进行变形,将刮动部10326设置在该区域位置上使得刮动部10326能够在清洗件1032接触地面时来使得刮动部10326有效的接触地面,进而形成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接触地面形成拉动清洁效果并形成刮动部10326对地面的刮动清洁效果。
79.其中,设置刮动部10326位于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上的外表面上,使得刮动部10326能够沿清洗刷103旋转滚动方向来更好的接触地面形成刮动清洁效果。
80.具体地,刮动部10326的结构设置为,刮动部10326设置为呈凸起的结构,主要将刮动部10326设置为相对清洗件1032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呈凸起结构,并朝向旋转滚动方向来呈凸起结构,并设置刮动部10326在凸起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值大于等于d'或大于等于d,且小于清洗件1032在凸起方向上的凸起长度值,即为刮动部10326的最大厚度值小于h1或h2,这样使得凸起部能够相对清洗件1032具备一定的凸起厚度值,且在厚度值的范围内能够接触地面进行更好的来进行刮动清洁,同时使得刮动部10326的可变形效果相对清洗件1032的可变形效果更小,使得刮动部10326在接触地面时能够进行一定的硬性刮动效果,形成刮动清洁来有效清洁地面的顽固脏污。
81.本方案中,针对清洗件1032与清洗体1031的结构部分,可以为,设置清洗体1031和清洗件1032为一体式成型的结构;使得清洗体1031和清洗件1032来构成为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此时可以来进行一体的注塑成型或挤压成型,使得清洗刷103的结构相对更问题,且一致性更好。
82.本方案中,针对清洗件1032与清洗体1031的结构部分,也可以为,设置清洗体1031和清洗件1032为分体式结构,即为清洗体1031为独立的部件结构,清洗件1032也为独立的部件结构,将多个独立的清洗件1032来分别安装到清洗体1031上来构成清洗刷103的整体结构,具体地,在清洗体1031上设置有安装槽部,安装槽可以设置为t形槽结构,或设置为呈l形结构,安装槽沿清洗体1031的旋转轴线方向来贯穿清洗体1031的整个长度,即为沿清洗体1031的旋转轴线来贯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位置,并在清洗件1032上设置有对应的安装限位部,安装限位部可以对应的设置为呈t形结构或l形结构,使得清洗件1032通过安装限位部来限位安装在安装槽部内使得清洗体1031与清洗件1032形成对接限位安装的结构,清洗件1032可以沿清洗体1031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端面位置上插接实现安装限位部进入到安装槽内,然后拉动或推动清洗件1032沿安装槽内移动来实现将清洗件1032安装到清洗体1031上,同时也可以来拉动清洗件1032将清洗件1032进行拆卸下进行维护清洗或维护更换,当清洗件1032被磨损时,此时可以来单独更换多个清洗件1032而无需更换清洗体
1031,使得清洗刷103的维护成本低且可靠性高。
83.可选地,多个清洗件1032的结构一致,可以将多个清洗件1032来分别独立的安装到清洗体1031上,形成清洗件1032在清洗体1031上呈沿旋转滚动方向间隔分布的结构。
84.可选地,本方案的清洗体1031可以设置为胶材质构成,如硅胶材质构成或橡胶材质构成,使得清洗体1031自身不会吸附污水,固液混合物仅能够粘附在清洗体1031的外表面上,使得清洗体1031的重量不会增大,且使得清洗体1031上的固液混合物更容易脱离来被吸取收集。
85.可选地,本方案的清洗件1032可以设置为胶材质构成,如硅胶材质构成或橡胶材质构成,使得清洗件1032自身不会吸附污水,固液混合物仅能够粘附在清洗件1032的外表面上,使得清洗件1032的重量不会增大,且使得清洗件1032上的固液混合物更容易脱离来被吸取收集。
86.可选地,本方案的清洗刷103可以整体均为胶材质构成,如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构成,使得清洗刷103形成为胶刷结构,同样使得清洗刷103自身不会吸附清洗液,固液混合物仅能够粘附在清洗刷103的外表面上。
87.清洁设备1针对供给清洗液的结构部分,即为供给清水的结构部分,清洁设备1上设置液箱,液箱用于盛放清水,并设置送液件,送液件来将清水移送到地面上或移送到清洗刷103上,清洗刷103与清水接触并共同作用到地面上来形成洗地清洁的效果。
88.可选地,送液件设置为泵结构或阀结构,送液件启动工作即可实现将清水移送到地面上或移送到清洗刷103上。
89.其中,当实现清水供给到清洗刷103上时,可以设置液箱通过管道与清洗腔101相连通,送液件工作来将清水通过管道供给到清洗腔101上,清洗腔101上可以设置供液口来使得通过供液口的清水朝向清洗刷103流出,实现清水供给到清洗刷103上的效果。
90.清洁设备1针对盛放收集固液混合物的结构部分,还设置固液收集箱,并设置有气流件,气流件工作来产生气流实现将清洗刷103带动的固液混合物来进行吸取收集,使得固液混合物由清洗腔101内进入到吸污部104内,并通过吸污部104来进入到固液收集箱内盛放。
91.可选地,气流件设置为真空泵结构或大吸力的风机结构来产生气流的吸力。
92.本方案中,清洁设备1可以设置为自移动式结构,如自移动的清洁机器人或洗地机器人;也可以设置为手持式结构,如手持洗地机;只需要对应来设置清洗刷103及其相关的结构实现对地面的洗地清洁效果即可。
93.当清洁设备1为手持洗地机时,可以设置地拖模块和推杆模块,用户手持推杆模块可以来带动地拖模块在地面上移动实现对地面的清洁效果,此时固液收集箱可以设置安装于推杆模块上,液箱可以设置安装于地拖模块上或安装于推杆模块上。
94.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清洁设备1,主要在地面上来执行对地面的洗地清洁处理,其中,主要设置清洗刷103,清洗刷103与清水共同在地面上作用来实现对地面的洗地效果,在洗地清洁的过程中形成固液混合物,通过清洗刷103来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带起及带动移送,清洗刷103上的清洗件1032实现对地面的拉动清洁效果,并将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来进行带起并带动移送,同时在清洗体1031转动的过程中来将清洗刷103上粘附及带动的固液混合物来进行甩出,进而实现将地面上的固液混合物进行移送收集到吸污部104内,固液混合
物通过吸污部104来持续移动被收集到固液收集箱内,实现清洁设备1对地面的洗地清洁效果,使得地面可以被保持干净。
95.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