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化的智能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5241发布日期:2022-12-28 11:0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雾化的智能门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雾化的智能门窗。


背景技术:

2.智能门窗一般是指安装了先进的防盗、防劫、报警等系统或技术的门窗,智能门窗在一些公共场所、高档商品房、商场中运用较为广泛。
3.现有的智能门窗大多未设置防雾化装置,而室内热的空气遇到冷的门窗会产生雾化,雾化凝结的水滴极易弄到窗帘和室内装饰的墙体上,使窗帘和室内装饰的墙体发霉。
4.如申请号为202021197487.4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有防雾化装置的智能门窗,包括智能门窗主体,智能门窗主体上设有窗口,窗口内安装有门窗,且窗口的两侧壁设有出气孔,出气孔的另一端与智能门窗主体内部设有的通气管相连,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智能门窗主体顶部设有的气泵相连,且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之间连接有加热器,智能门窗主体的底部设有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气孔、通气管、气泵和加热器,气泵工作产生的气压先经过加热器加热,然后经过加热的热气从通气管的一端流入,最后从出气孔内流出,流出的热气对门窗进行快速升温和凝结形成的水滴进行烘干,避免雾化凝结的水滴弄到窗帘和室内装饰的墙体上。
5.现有的智能门窗大多未设置防雾化装置,而室内热的空气遇到冷的门窗会产生雾化,雾化凝结的水滴极易弄到窗帘和室内装饰的墙体上,使窗帘和室内装饰的墙体发霉,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雾化的智能门窗,能够有效的避免门窗表面雾化情况的产生。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防雾化的智能门窗,包括框体、夹层、内框、加热板、导向板和内腔,夹层固定设置在框体的内部,内框嵌入在框体内部,加热板和内框固定连接,导向板位于内框内侧,内腔位于框体内部内侧位置,框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泵体机构,泵体机构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头,框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框结构和侧框结构。
9.进一步的,内框沿框体的内部围绕设置,夹层位于内框和框体之间位置,夹层整体呈橡胶矩形层设置,内侧呈开口设置。
10.进一步的,内腔位于夹层内侧和框体内侧之间位置,加热板整体设置为电加热板,位于夹层内侧位置,同时位于内腔外侧,导向板整体呈倾斜设置,设置三组,其中两组呈相反朝向设置,一组位于夹层底部位置。
11.进一步的,泵体机构和导向头整体配套设置两组,分布在内腔底部两侧位置,导向头向外开口设置。
12.进一步的,底框结构整体包括有包围底框、底座、透气层和导向槽,包围底框和底
座固定连接,透气层和导向槽分别位于包围底框的顶部和表面位置,侧框结构中包括有定位侧框、导向层、安装座和导向孔,定位侧框和导向层固定连接,安装座和定位侧框固定连接,导向孔位于定位侧框内侧。
13.进一步的,包围底框和底座整体呈“l”状设置,包围底框整体呈弧形设置,透气层整体横向位于包围底框顶部位置,导向槽呈竖向开设在包围底框内侧。
14.进一步的,包围底框整体横向设置两组,位于框体的底部边缘位置。
15.进一步的,定位侧框设置两组,分布在框体的内侧两边位置,通过安装座和框体内侧边缘卡接,而安装座整体呈外向弧形设置。
16.进一步的,导向层整体位于定位侧框的内侧两边位置,整体呈外向弧形突出设置,导向孔整体开设在定位侧框的内侧阶级位置。
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腔形成气流初次导向通道,达到导向气流流动的效果,气流在进入内腔中的时候,通过加热板达到对气流进行加热的效果,而加热气流在进入夹层位置的时候,通过导向板集中至框体内侧,从而对框体中嵌入设置的窗体表面进行烘干处理,避免其表面出现雾化。
19.本实用新型,通过泵体机构配套导向头从而达到向内腔内部输送外部气流的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呈弧形设置的两组包围底框,在框体和外部窗体进行安装之后,有效的保证外部窗体和框体底部边缘之间的密封性,避免表面雾化水滴进入框体内部,同时弧形设置配合内侧的导向槽便于热气流从框体底部扩散向上流动,避免雾化产生。
21.本实用新型,在加热气流从内腔向框体内侧边缘位置流动的时候,通过导向孔流动,此时通过导向层起到导流作用。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框结构连接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框结构连接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框体,2-夹层,3-内框,4-加热板,5-导向板,6-内腔,7-泵体机构,8-导向头,9-底框结构,10-侧框结构,11-包围底框,12-底座,13-透气层,14-导向槽,15-定位侧框,16-导向层,17-安装座,18-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参阅图1-5所示,一种防雾化的智能门窗,包括框体1、夹层2、内框3、加热板4、导向板5和内腔6,夹层2固定设置在框体1的内部,内框3嵌入在框体1内部,加热板4和内框3固定连接,导向板5位于内框3内侧,内腔6位于框体1内部内侧位置,框体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泵体机构7,泵体机构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头8,框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框结构9和侧框结构10。
32.本实施例中,内框3沿框体1的内部围绕设置,夹层2位于内框3和框体1之间位置,夹层2整体呈橡胶矩形层设置,内侧呈开口设置;
33.内腔6位于夹层2内侧和框体1内侧之间位置,加热板4整体设置为电加热板,位于夹层2内侧位置,同时位于内腔6外侧,导向板5整体呈倾斜设置,设置三组,其中两组呈相反朝向设置,一组位于夹层2底部位置;
34.通过内腔6形成气流初次导向通道,达到导向气流流动的效果,气流在进入内腔6中的时候,通过加热板4达到对气流进行加热的效果,而加热气流在进入夹层2位置的时候,通过导向板5集中至框体1内侧,从而对框体1中嵌入设置的窗体表面进行烘干处理,避免其表面出现雾化。
35.泵体机构7和导向头8整体配套设置两组,分布在内腔6底部两侧位置,导向头8向外开口设置;
36.通过泵体机构7配套导向头8从而达到向内腔6内部输送外部气流的效果。
37.本实施例中,底框结构9整体包括有包围底框11、底座12、透气层13和导向槽14,包围底框11和底座12固定连接,透气层13和导向槽14分别位于包围底框11的顶部和表面位置,侧框结构10中包括有定位侧框15、导向层16、安装座17和导向孔18,定位侧框15和导向层16固定连接,安装座17和定位侧框15固定连接,导向孔18位于定位侧框15内侧。
38.包围底框11和底座12整体呈“l”状设置,包围底框11整体呈弧形设置,透气层13整体横向位于包围底框11顶部位置,导向槽14呈竖向开设在包围底框11内侧;
39.包围底框11整体横向设置两组,位于框体1的底部边缘位置;
40.通过呈弧形设置的两组包围底框11,在框体1和外部窗体进行安装之后,有效的保证外部窗体和框体1底部边缘之间的密封性,避免表面雾化水滴进入框体1内部,同时弧形设置配合内侧的导向槽14便于热气流从框体1底部扩散向上流动,避免雾化产生。
41.定位侧框15设置两组,分布在框体1的内侧两边位置,通过安装座17和框体1内侧边缘卡接,而安装座17整体呈外向弧形设置;
42.导向层16整体位于定位侧框15的内侧两边位置,整体呈外向弧形突出设置,导向孔18整体开设在定位侧框15的内侧阶级位置;
43.在加热气流从内腔6向框体1内侧边缘位置流动的时候,通过导向孔18流动,此时通过导向层16起到导流作用;
44.工作原理:泵体机构7导入外部气流进入内腔6中,外部气流沿内腔6流动的时候,加热板4对其进行加热处理,之后加热气流在导向板5的集中导向下向框体1内侧流动,流动
至框体1底部位置的气流沿包围底框11和内侧位置的导向槽14从框体1的底部向上导向流动,热气流从底部向上流动,从而有效的避免门窗表面的雾化情况,而侧面位置的热气流通过导向孔18流出,通过导向层16向外扩散流动,从而从框体1的两侧位置避免其表面雾化。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