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4158发布日期:2023-03-10 19:5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木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


背景技术:

2.木门指的是采用天然原木或者实木集成材制作而成的门,选用的名贵木材包括胡桃木、柚木、红橡、水曲柳、沙比利等。木门一般经过烘干、下料、刨光、开榫、打眼、高速铣形、组装、打磨、上油漆等多道工序科学加工而成,经加工后的成品木门具有不变形、耐腐蚀、无裂纹及隔热保温等特点;目前,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自身居住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抗菌、防霉、抗病毒、健康、环保等功能型绿色建筑材料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功能型建材进行装修使用。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cn202021039687.7公开了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包括门框、放置槽和木门本体,所述门框内壁一侧对称设置有铰链,所述门框通过铰链转动链接有木门本体,所述木门本体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放置有药包,所述药包内部填充有干燥剂,所述放置槽内壁上端一侧对称开设有螺孔,所述放置槽内部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内部对称开设有转动槽,所述木门本体一侧外壁开设有等距平行分布的通气孔,且通气孔与放置槽相连通,此木门在使用的过程中,仅仅通过药包的单一作用对木门进行防潮,对表面有一定的防潮作用,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湿气往往从木门底部的纹路上升至木门表面和内部,其能够起到的防潮能力明显不足,木门底部和表面还是容易受潮滋生细菌,发明人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抗菌水性涂装木门表面容易发霉,造成木门细菌滋生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基础方案:
6.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包括木门本体,所述木门本体的表面均涂有水性涂料,所述木门本体的侧壁开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滑动连接有抗菌组件,所述抗菌组件包括与放置槽滑动连接的放置板、对称开设在放置板侧壁的通风槽和可拆卸连接在放置板内且用于木门本体表面通风的通风结构,所述木门本体的侧壁开有与放置槽连通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用于吸取水分的干燥组件。
7.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8.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木门本体的侧壁开设放置槽以及和放置槽滑动连接的放置板,能够使得放置板内的通风结构进入放置槽内,与木门本体的内壁相接触,增强木门本体表面的通风性能,放置木门本体表面受潮,造成细菌滋生。
9.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木门本体的表面均涂上水性涂料,使其表面具备防水和防腐的功能,保障木门的使用失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强木门的实用性能。
10.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在木门本体固定槽内的干燥组件,对
木门本体底部进行干燥,防止湿气中的水分沿着木门本体的底部上升至木门表面,增强其防潮性能,防止细菌滋生。
11.进一步,所述通风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放置板内壁的木板基层、对称设置在木板基层两侧的干燥层、设置在干燥层外壁的防霉层、设置在防霉层外壁的纤维板层和设置在纤维板层外壁的加固层。通过设置的干燥层、防霉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纤维板层和加固层能够增加通风结构的强度。
12.进一步,所述木板基层的表面均开有若干与通风槽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加固层的表面均开有若干透气孔。通过设置的通风孔和透气孔能够将吸收水分的空气传输至木门本体的表面,增强木门本体表面的通风性能。
13.进一步,所述木板基层、干燥层、防霉层、纤维板层和加固层之间均采用胶合的方式进行粘连。
14.进一步,所述放置槽的两端均开有可与放置板滑动连接的滑槽。通过滑槽可将放置板滑入木门本体内部,从而使通风结构进入木门本体内部。
15.进一步,所述木门本体的上表面对称开有内凹槽,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对称开有与内凹槽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内凹槽内均设有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连接螺钉。通过连接螺钉能够将放置板进一步加固,从而对通风结构进行加固。
16.进一步,所述干燥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槽内的固定块、卡接在固定块内的吸水棉层、卡接在固定块内的活性炭层、滑动连接在固定块内且位于活性炭层表面的石棉层和滑动连接在固定块内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石棉层之间对称设有若干弹簧。通过固定板和石棉层能够对活性炭层和吸水棉层进行固定,对木门本体的底部进行防潮。
17.进一步,所述木门本体的侧壁对称设有用于安装木门本体的铰链,所述木门本体的表面设有门把手。铰链用于木门本体的安装。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中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中干燥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木门本体1、水性涂料101、把手2、铰链3、放置槽4、滑槽401、固定槽5、放置板6、螺纹孔601、通风槽702、通风结构7、木板基层701、通风孔702、
干燥层703、防霉层704、纤维板层705、加固层706、透气孔707、内凹槽8、连接螺钉9、固定块10、吸水棉层11、活性炭层12、石棉层13、弹簧14、固定板15、固定杆1501、拉环1502。
25.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26.一种抗菌水性涂装木门,包括木门本体1,木门本体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涂有水性涂料101,起反复、防水的作用,木门本体1的端面对称设有铰链3,铰链3用于安装木门本体1,木门本体1的表面设有把手2,木门本体1安装有铰链3的侧壁开有放置槽4,放置槽4下方开有固定槽5,固定槽5与放置槽4相互连通,放置槽4的上端和下端均开有滑槽401,放置槽4通过滑槽401滑动连接抗菌组件;
27.抗菌组件包括与放置槽4滑动连接的放置板6、对称开设在放置板6侧壁的通风槽702和可拆卸连接在放置板6内且用于木门本体1表面通风的通风结构7,通风结构7又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放置板6内壁的木板基层701、对称设置在木板基层701两侧的干燥层703、设置在干燥层703外壁的防霉层704、设置在防霉层704外壁的纤维板层705和设置在纤维板层705外壁的加固层706,木板基层701的表面均开有若干与通风槽702连通的通风孔702,所述加固层706的表面均开有若干透气孔707,木板基层701、干燥层703、防霉层704、纤维板层705和加固层706之间均采用胶合的方式进行粘连,当进行开门或者开门时,空气通过通风槽702进入木板基层701内,从木板基层701前后表面的通风孔702进入木板基层701两侧的干燥层703内进行干燥,通过防霉层704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再通过限位板层从加固层706上开设的透气孔707从木门本体1表面穿出,提升了木门本体1表面的透气性,防止其受潮。
28.木门本体1的上表面对称开有内凹槽8,放置板6的上表面对称开有与内凹槽8对应的螺纹孔601,内凹槽8内均设有可与螺纹孔601螺纹连接的连接螺钉9,当放置板6滑入滑槽401内,可通过连接螺钉9固定放置板6以便于对通风结构7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29.固定槽5内设有干燥组件,干燥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槽5内的固定块10、卡接在固定块10内的吸水棉层11、卡接在固定块10内的活性炭层12、滑动连接在固定块10内且位于活性炭层12表面的石棉层13和滑动连接在固定块10内的固定板15,固定板15和石棉层13之间对称设有若干弹簧14,吸水棉层11和活性炭层12能够对木门本体1底部的水分进行吸收,防止水分向上移动至木门本体1的表面,造成木门本体1受潮,产生细菌滋生,固定板15通过两侧的固定杆1501与固定块10滑动连接,并且滑动杆的下端设有拉环1502,便于拉下固定板15,方便固定板15的上表面位于放置槽4下方,使得放置板6进入放置槽4内,固定板15会自动进行复位而对放置板6进行固定,同时也能够通过弹簧14挤压石棉层13对吸水棉层11和活性炭层12进行固定。
30.具体实施步骤:
31.第一步,安装干燥组件,将固定块10滑入固定槽5内,下拉拉环1502,固定板15下压,弹簧14压缩,使得石棉层13将吸水层和活性炭层12牢牢固定住;
32.第二步,在弹簧14压缩的状态下,将放置板6通过滑槽401滑入放置槽4内,安装完成后,此时固定板15的高度位于固定块10的上方,松开拉环1502,此时固定板15通过弹簧14的作用向上升起,直至将放置板6底部顶住,对放置板6进行固定,此时弹簧14仍然处于压缩状态,对吸水层和活性炭层12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连接螺钉9对放置板6进一步加固。
33.第三步将木门本体1通过两个铰链3安装在门框上,完成安装,当开门和关门时,空
气会通过通风槽702进入木板基层701内,通过木板基层701的通风孔702进入干燥层703和防霉层704,再穿过纤维板层705最终从加固层706上的透气孔707从木门本体1表面穿出,增强木门本体1表面的透气性能,同时木门本体1底部通过吸水层和活性炭层12进行吸水,防止水分延木门的纹路上升,使得木门本体1受潮产生细菌。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