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0709发布日期:2022-12-07 07:2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小型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诸如电炖盅一类的烹饪器具通常涉及到煲体壳、面板组件、面板装饰圈以及底座壳装配在一起的情况。这几部分结构的装配方案通常如下:先通过螺钉将面板组件锁紧固定于煲体壳上,再在面板组件下端设置连接结构,面板装饰圈和底座壳均通过面板组件下端的连接结构与面板组件连接,从而实现面板装饰圈、底座壳和煲体壳的固定连接。也就是说,面板装饰圈和底座壳均通过面板组件与煲体壳实现装配固定。如此,装配连接的可靠性较低,且容易积累装配误差,从而形成间隙、段差,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装配连接的可靠性以及避免积累装配误差的烹饪器具。
4.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壳、面板组件、面板装饰圈以及底座壳,所述面板组件、所述面板装饰圈和所述底座壳各自独立地安装于所述煲体壳。
5.如此,面板组件和煲体壳的装配连接只涉及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从而面板组件和煲体壳之间的装配连接更可靠;同样地,面板装饰圈和煲体壳之间的装配连接只涉及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从而面板装饰圈和煲体壳之间的装配连接更可靠;底座壳和煲体壳的装配连接也只涉及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从而底座壳和煲体壳之间的装配连接更可靠。由此可见,面板组件、面板装饰圈和底座壳各自独立地安装于煲体壳,使得面板组件、面板装饰圈、底座壳和煲体壳之间的装配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且连接可靠性较高,避免了形成间隙、段差的情况,从而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体壳设有面板安装部,所述面板组件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安装于所述面板安装部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煲体壳内侧。
7.如此,面板组件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安装于面板安装部的一侧,也就是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安装,相对于采用螺钉进行安装的方案而言,卡扣结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更容易安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面板安装部的第一扣钩,以及设于所述面板组件的第一扣位,所述第一扣钩扣合于所述第一扣位,以将所述面板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安装部。
9.如此,通过朝向面板安装部按压面板组件,即可使得第一扣钩与第一扣位扣合,从而完成面板组件和煲体壳的装配连接,装配过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位为设置于所述面板组件周侧的凸块,所述第一扣钩扣合于所述凸块远离所述面板安装部的一侧。
11.如此,只需要在面板组件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扣位,通过第一扣钩从第一扣位靠近面板安装部的一侧移动至第一扣位远离面板安装部的一侧,即可实现第一扣钩和第一扣位的扣合,从而将面板组件牢牢地安装于面板安装部一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体壳设有面板安装部,所述面板装饰圈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安装于所述面板安装部的周侧,且位于所述煲体壳外侧。
13.面板装饰圈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安装于面板安装部的周侧,也就是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安装,相对于采用螺钉进行安装的方案而言,卡扣结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更容易安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面板装饰圈的第二扣钩,以及设于所述面板安装部周侧的第二扣位,所述第二扣钩扣合于所述第二扣位,以将所述面板装饰圈安装于所述面板安装部的周侧。
15.如此,通过朝向面板安装部按压面板装饰圈,即可使得第二扣钩与第二扣位扣合,从而完成面板装饰圈和煲体壳的装配连接,装配过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位为贯穿所述煲体壳的通孔,所述第二扣钩穿过所述通孔并扣合于所述煲体壳内侧。
17.如此,通过第二扣钩穿过通孔即可将面板装饰圈安装于面板安装部,而通孔还对第二扣钩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合适大小的通孔,即可使穿设于通孔的第二扣钩不发生晃动,从而面板装饰圈能够牢固地安装于面板安装部,而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此外,第二扣钩扣合于煲体壳内侧,避免了第二扣钩露在煲体壳外侧而影响煲体壳外形美观的情况。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壳通过第三卡扣结构安装于所述煲体壳底端。
19.如此,也就是通过卡扣结构对底座壳进行安装,相对于采用螺钉进行安装的方案而言,卡扣结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更容易安装。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壳的第三扣钩,以及设于所述底座壳内侧的第三扣位,所述第三扣钩扣合于所述第三扣位,以将所述底座壳安装于所述煲体壳底端。
21.如此,通过朝向底座壳按压煲体壳,即可使得第三扣钩与第三扣位扣合,从而完成底座壳和煲体壳的装配连接,装配过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扣位为设置于所述底座壳底端内侧的凸筋,所述第三扣钩扣合于所述凸筋的顶面。
23.如此,结构简单,容易安装,且连接牢固。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扣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凸筋两侧的挡板,当所述第三扣钩扣合于所述凸筋顶面时,所述第三扣钩位于两块所述挡板之间。
25.如此,可避免第三扣钩相对第三扣位发生晃动,使得第三扣钩与第三扣位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分解图;
2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煲体壳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煲体壳和面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面板装饰圈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煲体壳和面板装饰圈的装配示意图;
34.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9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10为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煲体壳和面板装饰圈、底座壳的装配示意图;
38.图12为图11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39.附图标记:10、煲体壳;11、面板安装部;12、第一扣钩;14、第二扣位;16、第三扣钩;18、挡板;20、面板组件;22、第一扣位;30、面板装饰圈;32、第二扣钩;40、底座壳;42、第三扣位。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5.请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壳10、面板组件20、面板装饰圈30以及底座壳40,面板组件20、面板装饰圈30和底座壳40各自独立地安装于煲体壳10。如此,面板组件20和煲体壳10的装配连接只涉及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从而面板组件20和煲体壳10之间的装配连接更可靠;同样地,面板装饰圈30和煲体壳10之间的装配连接只涉及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从而面板装饰圈30和煲体壳10之间的装配连接更可靠;底座壳40和煲体壳10的装配连接也只涉及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从而底座壳40和煲体壳10之间的装配连接更可靠。由此可见,面板组件20、面板装饰圈30和底座壳40各自独立地安装于煲体壳10,使得面板组件20、面板装饰圈30、底座壳40和煲体壳10之间的装配连接不会积累装配误差,且连接可靠性较高,避免了形成间隙、段差的情况,从而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
46.可以理解的是,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组件、煲体、盖体等其他元件,由于本技术仅涉及煲体壳10、面板组件20、面板装饰圈30和底座壳40的装配连接,因此,对于烹饪器具的其他元件不作详细描述。
47.请参见图1至图5,进一步地,煲体壳10设有面板安装部11,面板组件20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的一侧,如此,面板安装部11给面板组件20提供了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中,面板安装部11朝向煲体壳10的外侧凸出,如此,面板组件20能够部分收容于面板安装部11的背面,也就是面板安装部11朝向煲体壳10内侧的一面。进一步地,面板组件20上设有灯珠以及按键,面板安装部11对应灯珠以及按键分别设有灯孔以及按键孔,从而灯珠以及按键可以分别设于灯孔以及按键孔内。
48.一实施例中,面板组件20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的一侧,且位于煲体壳10内侧。如此,面板组件20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的一侧,也就是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安装,相对于采用螺钉进行安装的方案而言,卡扣结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更容易安装。
49.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于面板安装部11的第一扣钩12,以及设于面板组件20的第一扣位22,第一扣钩12扣合于第一扣位22,以将面板组件20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如此,通过朝向面板安装部11按压面板组件20,即可使得第一扣钩12与第一扣位22扣合,从而完成面板组件20和煲体壳10的装配连接,装配过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50.进一步地,第一扣位22为设置于面板组件20周侧的凸块,第一扣钩12扣合于凸块远离面板安装部11的一侧。如此,只需要在面板组件20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扣位22,通过第一扣钩12从第一扣位22靠近面板安装部11的一侧移动至第一扣位22远离面板安装部11的一侧,即可实现第一扣钩12和第一扣位22的扣合,从而将面板组件20牢牢地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一侧。
51.进一步地,凸块设置为三角形凸块,凸块朝向面板安装部11的一面为倾斜斜面,从而第一扣钩12能够沿着倾斜斜面移动到凸块远离面板安装部11的一侧,使得安装过程非常简单。
52.请参见图1、图3以及图6至图8,一实施例中,面板装饰圈30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的周侧,且位于煲体壳10外侧。面板装饰圈30起到装饰面板安装部11的作用,使得该烹饪器具的外形更加美观。面板装饰圈30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的周侧,也就是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安装,相对于采用螺钉进行安装的方案而言,卡扣结构
的结构更为简单,更容易安装。
53.进一步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于面板装饰圈30的第二扣钩32,以及设于面板安装部11周侧的第二扣位14,第二扣钩32扣合于第二扣位14,以将面板装饰圈30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的周侧。如此,通过朝向面板安装部11按压面板装饰圈30,即可使得第二扣钩32与第二扣位14扣合,从而完成面板装饰圈30和煲体壳10的装配连接,装配过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54.进一步地,第二扣位14为贯穿煲体壳10的通孔,第二扣钩32穿过通孔并扣合于煲体壳10内侧。如此,通过第二扣钩32穿过通孔即可将面板装饰圈30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而通孔还对第二扣钩32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合适大小的通孔,即可使穿设于通孔的第二扣钩32不发生晃动,从而面板装饰圈30能够牢固地安装于面板安装部11,而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此外,第二扣钩32扣合于煲体壳10内侧,避免了第二扣钩32露在煲体壳10外侧而影响煲体壳10外形美观的情况。
55.可以理解的是,面板装饰圈30四周均设置有第二扣钩32,相应地,面板安装部11的四周均设有通孔,其中,位于面板安装部11的通孔具有朝下的开口。
56.请参见图1、图3以及图9至图12,进一步地,底座壳40通过第三卡扣结构安装于煲体壳10底端。如此,也就是通过卡扣结构对底座壳40进行安装,相对于采用螺钉进行安装的方案而言,卡扣结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更容易安装。
57.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底座壳40的第三扣钩16,以及设于底座壳40内侧的第三扣位42,第三扣钩16扣合于第三扣位42,以将底座壳40安装于煲体壳10底端。如此,通过朝向底座壳40按压煲体壳10,即可使得第三扣钩16与第三扣位42扣合,从而完成底座壳40和煲体壳10的装配连接,装配过程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58.第三扣位42为设置于底座壳40底端内侧的凸筋,第三扣钩16扣合于凸筋的顶面。如此,结构简单,容易安装,且连接牢固。
59.进一步地,第三卡扣结构还包括设于凸筋两侧的挡板18,当第三扣钩16扣合于凸筋顶面时,第三扣钩16位于两块挡板18之间。如此,可避免第三扣钩16相对第三扣位42发生晃动,使得第三扣钩16与第三扣位42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60.可以理解的是,一实施例中,煲体壳10和底座壳40均为塑料件,面板装饰圈30可以为塑料件,也可以为金属件。
61.本技术提供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炖盅、电炖锅、电饭锅、电压力锅以及电煮锅,等等。
6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