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3625发布日期:2023-02-10 22:0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羽绒被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羽绒被。


背景技术:

2.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羽绒是长在鹅、鸭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成片状的叫羽毛。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较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3.但是,由于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这些细小气孔易附着微生物,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存体,即造成细菌滋生,危害人体健康;另外,羽绒被的被芯通常是直接放置在羽绒被的被套内的,故在用户使用羽绒被的过程中,被芯容易与被套发生偏移,影响了用户使用羽绒被的舒适度,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保证用户的身体健康和舒适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羽绒被。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菌羽绒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菌羽绒被,包括被套和被芯,被套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亲肤纤维套和草珊瑚纤维套,草珊瑚纤维套缝合在亲肤纤维套的内侧,被芯的四角处均设有贯穿于被芯上下两侧的嵌设腔,草珊瑚纤维套四角处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分别安装有用于共同夹持于被芯边角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下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插入到嵌设腔内的外筒,上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用于插入到外筒内的内筒。
6.可选的,所述被芯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芯和两个内芯,内芯安装在外芯的内侧,两个内芯之间共同夹持有纳米银抗菌层。
7.可选的,所述外芯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均设有第一粘贴层,草珊瑚纤维套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设有第二粘贴层,第一粘贴层可粘接在第二粘贴层上。
8.可选的,两个所述内芯相背离的一侧均设有第三粘贴层,外芯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设有第四粘贴层,第三粘贴层可粘接在第四粘贴层上。
9.可选的,所述纳米银抗菌层的四角处均设有贯穿于纳米银抗菌层上下两侧的限位腔,外芯四角处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用于挂设在限位腔内的过半环。
10.可选的,所述外芯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均设有第一防滑纹路。
11.可选的,两个所述内芯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二防滑纹路。
1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3.1.亲肤纤维套可直接与用户皮肤表面接触,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羽绒被时的舒适度,草珊瑚纤维套缝合在亲肤纤维套的内侧,草珊瑚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其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14.2.当外芯处于草珊瑚纤维套内时,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将共同夹持于外芯的边
角,下安装板上的外筒将插入到嵌设腔内,上安装板上的内筒将插入到外筒内,使得外芯的四角均被限位固定在草珊瑚纤维套内,从而使得被芯不易相对被套发生错位;
15.3.草珊瑚纤维套上的第二粘贴层可粘接在外芯上的第一粘贴层上,使得外芯被限位固定在草珊瑚纤维套内,且外芯上的第一防滑纹路抵触于草珊瑚纤维套的内壁,使得外芯不易相对草珊瑚纤维套发生滑移,故被芯将更加不易相对被套发生偏移;
16.4.两个内芯之间共同夹持有纳米银抗菌层,纳米银抗菌层是由纳米银抗菌剂和棉线通过湿纺法混纺而成,纳米银抗菌层具有高效的抗菌能力,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17.5.外芯上的第四粘贴层可粘接在内芯上的第三粘贴层上,使得内芯被限位固定在外芯内,故内芯将不易相对外芯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被套和被芯一角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被套;11、亲肤纤维套;12、草珊瑚纤维套;121、上安装板;122、内筒;123、下安装板;124、外筒;125、第二粘贴层;2、被芯;21、外芯;211、嵌设腔;212、第一粘贴层;213、第四粘贴层;214、过半环;22、内芯;221、第三粘贴层;23、纳米银抗菌层;231、限位腔。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羽绒被。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抗菌羽绒被,包括被套1和被芯2,被套1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亲肤纤维套11和草珊瑚纤维套12,草珊瑚纤维套12缝合在亲肤纤维套11的内侧,亲肤纤维套11可直接与用户皮肤表面接触,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羽绒被时的舒适度;草珊瑚纤维套12是由草珊瑚抗菌剂和棉线通过湿纺法混纺而成,草珊瑚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其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23.被芯2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芯21和两个内芯22,内芯22位于外芯21的内侧,外芯21的四角处均设有贯穿于外芯21上下两侧的嵌设腔211,草珊瑚纤维套12四角处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分别粘接固定有上安装板121和下安装板123,下安装板123的上表面安装有外筒124,上安装板121的下表面安装有内筒122。
24.当外芯21处于草珊瑚纤维套12内时,上安装板121和下安装板123将共同夹持于外芯21的边角,下安装板123上的外筒124将插入到嵌设腔211内,上安装板121上的内筒122将插入到外筒124内,使得外芯21的四角均被限位固定在草珊瑚纤维套12内,从而使得被芯2不易相对被套1发生错位。
25.外芯21四角处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均缝合有第一粘贴层212,草珊瑚纤维套12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缝合有第二粘贴层125,第一粘贴层212可粘接在第二粘贴层125上,使得外芯21被限位固定在草珊瑚纤维套12内;且外芯21的上下两侧外壁上均缝合有第一防滑纹路,第一防滑纹路抵触于草珊瑚纤维套12的内壁,使得外芯21不易相对草珊瑚纤维套12发
生滑移,故被芯2将更加不易相对被套1发生偏移。
26.两个内芯22相背离的一侧的四角处均缝合有第三粘贴层221,外芯21四角处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缝合有第四粘贴层213,第三粘贴层221可粘接在第四粘贴层213上,使得内芯22被限位固定在外芯21内,故内芯22将不易相对外芯21发生偏移。
27.两个内芯22之间共同夹持有纳米银抗菌层23,纳米银抗菌层23是由纳米银抗菌剂和棉线通过湿纺法混纺而成,纳米银抗菌层23具有高效的抗菌能力,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28.两个内芯22相对的一侧均缝合有第二防滑纹路,第二防滑纹路抵触于纳米银抗菌层23,使得纳米银抗菌层23不易相对内芯22发生偏移;纳米银抗菌层23的四角处均设有贯穿于纳米银抗菌层23上下两侧的限位腔231,外芯21四角处的内壁上均粘接固定有过半环214,过半环214可直接挂设在限位腔231内,使得纳米银抗菌层23被固定在外芯21上,进一步提高了纳米银抗菌层23的稳定性。
2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抗菌羽绒被的实施原理为:草珊瑚纤维套12是由草珊瑚抗菌剂和棉线通过湿纺法混纺而成,草珊瑚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其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从而抑制了细菌的滋生;纳米银抗菌层23是由纳米银抗菌剂和棉线通过湿纺法混纺而成,纳米银抗菌层23具有高效的抗菌能力,从而进一步抑制了细菌的滋生。
30.上安装板121和下安装板123将共同夹持于外芯21的边角,下安装板123上的外筒124将插入到嵌设腔211内,上安装板121上的内筒122将插入到外筒124内,使得外芯21的四角均被限位固定在草珊瑚纤维套12内,从而使得被芯2不易相对被套1发生错位。
31.外芯21四角处的第一粘贴层212可粘接在草珊瑚纤维套12上的第二粘贴层125上,且外芯21上的第一防滑纹路抵触于草珊瑚纤维套12的内壁,使得外芯21不易相对草珊瑚纤维套12发生滑移,故被芯2将更加不易相对被套1发生偏移。
32.两个内芯22上的第三粘贴层221粘接在外芯21四角处的第四粘贴层213上,使得内芯22被限位固定在外芯21内,故内芯22将不易相对外芯21发生偏移;两个内芯22上的第二防滑纹路抵触于纳米银抗菌层23,使得纳米银抗菌层23不易相对内芯22发生偏移;外芯21四角处的过半环214可直接挂设在纳米银抗菌层23上的限位腔231内,使得纳米银抗菌层23被固定在外芯21上,提高了纳米银抗菌层23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3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