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7773发布日期:2022-12-10 01:4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椅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座椅。


背景技术:

2.为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度,现有市面上出现了带有搁脚架的座椅,使得双脚可落于搁脚架上,市面上普通联动椅由于座高限制,搁脚短使用不舒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身高、腿长不一,针对长腿的使用者,搁脚架无法延伸,使用者体验感不佳,另外,使用者的腿部力量作用于搁脚架上,需要搁脚架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而现有市场上销售的带搁脚架的座椅,其搁脚架单一,较容易被压坏,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带搁脚架的新型座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座椅,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座椅搁脚架长度无法延伸且支撑强度不高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座椅,其主体设置有座板组件和搁脚机构,所述搁脚机构活动连接于座板组件,所述搁脚机构设置有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所述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沿座板组件发生翻转运动,所述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依次前后安装于座板组件上,所述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长度不同,所述下搁脚架支撑上搁脚架。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搁脚机构活动连接于座板组件上,实现对使用者腿脚的灵活支撑,搁脚机构包括有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下搁脚架对上搁脚架具有支撑作用,可提高整个搁脚机构的支撑强度,同时,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的长度不同,使得两个搁脚架相互配合,且在翻转过程中,具有延伸长度的效果。
6.优选的,还设置有靠背。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可供使用者倚靠。
8.优选的,所述靠背活动连接于座板组件,所述靠背与搁脚机构通过联动组件相连。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背通过联动组件与搁脚机构相连,使得靠背与搁脚机构可实现联动运动。
10.优选的,所述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实现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的连接,实现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的联动。
12.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设置有联动杆和档位机构,所述联动杆分别铰接于靠背、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所述档位机构连接于座板组件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组件中的联动杆连接靠背与搁脚机构,同时档位机构用于促使靠背及搁脚机构运动。
14.优选的,所述档位机构设置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两端分别铰接于座板组件和靠
背。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弹簧优选角调气弹簧,调档时,拨动气弹簧开关,同时人向后靠带动靠背向后运动,靠背转动过程中,带动联动杆运动,联动杆又带动搁脚机构转动,直至需要的位置松开开关,气弹簧自动锁定;相反的,当需要从躺位调到坐档时,拨动气弹簧开关,同时人起身,气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运动,带动靠背复位、联动杆复位,进而带动搁脚机构转动复位,即靠背逐渐竖起、搁脚逐渐收合,直至需要的位置松开开关,气弹簧自动锁定。
16.优选的,所述新型座椅设置有扶手,所述档位机构设置有齿槽结构,所述齿槽结构设置于扶手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座架端部插入齿槽结构上不同的齿槽可实现靠背的转动,进而实现搁脚机构的联动运动。
18.优选的,所述下搁脚架表面设置有防擦垫,所述防擦垫位于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之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擦垫可用于保护下搁脚架的表面。
20.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弹性条,所述弹性条两端分别固定于同一搁脚架上,未连接所述弹性条的搁脚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杆状结构,所述弹性条中部搭设于限位件表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件设置为弹性条,并与限位件配合实现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的连接,使得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的安装更为方便,搁脚架转动时,弹性条两端固定不动而弹性条的中部在限位件表面滑动,使得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可以相对运动又始终相互靠紧不会分离,从而能更平顺的实现搁脚架的伸长,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22.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两端分别铰接于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铰接杆实现上搁脚架与下搁脚架之间的连接与联动。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搁脚机构活动连接于座板组件,实现了对搁脚机构的角度调节,且在搁脚机构中设置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在转动过程中,下搁脚架对上搁脚架具有支撑作用,从而使得整个搁脚机构的支撑强度得以提高,结构简单同时,不同长度的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在使用状态下,其使用长度得以延长,且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相互贴合,外观简洁,没有多余外露结构件;(2)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之间设置有连接件,使得上搁脚架和下搁脚架在转动时可发生同步运转;(3)靠背与搁脚机构在联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联动效果,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25.图1为实施例1中新型座椅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实施例1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27.图3为实施例3中新型座椅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实施例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29.图5为实施例4中新型座椅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实施例1中新型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32.图8为实施例1中新型座椅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34.图中:1-座板组件;110-座板;120-座架;2-搁脚机构;210-上搁脚架;211-竖杆;212-横杆;220-下搁脚架;3-靠背;4-联动组件;410-联动杆;420-气弹簧;430-齿槽结构;5-防擦垫;6-弹性条;7-限位件;8-铰接杆;9-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6.实施例1
37.如图1至图2、图6至图9所示的一种新型座椅,包括座板组件1和搁脚机构2,座板组件1可供使用者坐下,搁脚机构2可供使用者在坐下后,腿脚可搭于搁脚机构2上,进而提高此新型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38.所述搁脚机构2活动连接于座板组件1上,实现搁脚机构2的使用角度可调。
39.进一步的,所述搁脚机构2设置有上搁脚架210和下搁脚架220,上搁脚架210和下搁脚架220按照如图1所示结构依次前后排列并安装于座板组件1上并可沿座板组件1发生翻转,逆时针翻转的上搁脚架210和下搁脚架220从座板组件1下方伸出,如图2所示,且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的长度不同,下搁脚架220位于上搁脚架210的下方并支撑上搁脚架210。
40.所述上搁脚架210的长度优选但不局限于大于下搁脚架220长度。
41.将搁脚机构2设置为上搁脚架210和下搁脚架220相互配合使用的结构形式,下搁脚架220对上搁脚架210具有一个支撑作用,两者配合使用,可相对提高搁脚机构2整体的支撑强度,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在逆时针翻转后,上搁脚架210下端端部伸出于下搁脚架220,实现了搁脚机构2端部延伸的效果。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板组件1包括座板110和座架120,座架120支撑座板110,使用者可坐于座板110上。
43.所述座架120上设置有扶手9。
44.所述搁脚机构2优选但不局限连接于座板110边沿,如图1或图2所示,搁脚机构2中的下搁脚架220铰接于座板110边沿。
45.所述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实现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的连接,使得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可实现同步翻转效果,同时可提高两者配合时的连接强度。
46.具体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弹性条6,弹性条6两端固定于同一搁脚架上,如图1或图2所示,弹性条6两端固定于下搁脚架220上,在上搁脚架210上设置有限位件7,本实施例中,上搁脚架210为框架结构,即设置有竖杆211和横杆212,使用者可将脚搭于横杆212上,限位件7可为圆柱体、椭圆柱体或进行圆角处理的长方体等表面较圆滑的杆状结构,限位件7两端固定于上搁脚架210的两条竖杆211上,弹性条6中部搭接于限位件7上,搁脚架转动时,弹性条6两端固定不动而弹性条6的中部在限位件7表面滑动,使得上搁脚架210与下搁
脚架220可以相对运动又始终相互靠紧不会分离,从而能更平顺的实现搁脚架的伸长,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47.所述下搁脚架220表面设置有防擦垫5,如图1或图2所示,防擦垫5位于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之间,可用于保护下搁脚架220。
48.此新型座椅还设置有靠背3,靠背3可供使用者倚靠。
49.所述靠背3活动连接于座板组件1,如图1或图2所示,靠背3铰接于座板组件1,实现了靠背3在使用过程中的角度可调。
50.所述靠背3与搁脚机构2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4,联动组件4连接靠背3与搁脚机构2,通过操作靠背3可带动搁脚机构2运动。
51.具体的,所述联动组件4包括联动杆410和档位机构,如图1所示,联动杆410分别连接于靠背3、上搁脚架210和下搁脚架220,且联动杆410与靠背3、上搁脚架210和下搁脚架220之间均为铰接关系,操作靠背3使其绕于座板110铰接点逆时针转动后,靠背3带动联动杆410运动,联动杆410推动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翻转,使其发生由图1向图2的状态变化。
52.所述档位机构设置有气弹簧420,如图1和图2所示,气弹簧420两端分别铰接于座板组件1和靠背3。气弹簧420产生的作用力可推拉靠背3,从而带动联动杆410及搁脚机构2运动。调档时,拨动气弹簧开关,同时人向后靠带动靠背向后运动,靠背转动过程中,带动联动杆运动,联动杆又带动搁脚机构转动,直至需要的位置松开开关,气弹簧自动锁定;相反的,当需要从躺位调到坐档时,拨动气弹簧开关,同时人起身,气弹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运动,带动靠背复位、联动杆复位,进而带动搁脚机构转动复位,即靠背逐渐竖起、搁脚逐渐收合,直至需要的位置松开开关,气弹簧自动锁定。使用气弹簧调节角度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结构做进一步的详细叙述。
53.实施例2
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弹性条6两端同时固定于上搁脚架210,限位件7则连接于下搁脚架220,弹性条6搭接配合于限位件7。
55.实施例3
5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铰接杆8,铰接杆8两端分别铰接于上搁脚架210与下搁脚架220上,其同样可实现由图3向图4所示结构的翻折变化。
57.实施例4
5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新型座椅设置有扶手9,扶手9一端铰接活动连接于靠背3上。
59.所述档位机构设置有齿槽结构430,如图5所示,齿槽结构430设置于扶手9上,座架120上设置有可卡入齿槽结构430的卡接部,齿槽结构430沿扶手9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齿槽,通过将座架120的卡接部插入不同齿槽430可带动靠背3运动,靠背3的运动又带动联动杆410运动,联动杆410带动搁脚机构2运动实现搁脚机构2的翻折。
60.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