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5550发布日期:2023-03-04 01:1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用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用折叠椅。


背景技术:

2.折叠椅是一种轻便、可折叠功能的座椅,折叠椅在不使用时,既能方便人们的搬动,又能节省空间,从野炊烧烤、休闲垂钓到家具生活,折叠椅深受人们的喜爱。
3.现有的折叠椅的收折方式通常采用的是交叉式的铰接结构,此类铰接结构的折叠椅收折方便、铰接刚性比较好。
4.然而,此类铰接结构的折叠椅展开后,其稳定性较差,当折叠椅受到外力碰撞等情况,折叠椅容易发生折叠翻到,需要再次将折叠椅扶正并展开,造成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折叠椅的结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用折叠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用折叠椅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耐用折叠椅,包括可收折的承坐组件,所述承坐组件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铰接于承坐组件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铰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铰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自由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滑移套接有固定套。
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折叠椅在使用时,分别拉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迫使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摊开,从而迫使第一活动杆的长度方向转动至与第二活动杆的长度方向一致,能够起到支撑承坐组件的作用;然后握持固定套,并将固定套滑移至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铰接处,固定套能够限制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自由转动的作用,从而保持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开合角度,使折叠椅保持打开状态,减小外界误碰到折叠椅而导致折叠椅折叠倾倒的可能性,提高整体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承坐组件包括坐带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根且两根连接杆分别对应转动连接于两根第一支撑杆之间和两根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坐带套接于两根连接杆之间。
1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坐带和连接杆的设置,折叠椅摊开后,使用者坐在坐带上,坐带能够应对使用者的臀部发生适应性形变,从而使坐带的表面能够更加贴合于使用者的臀部,增大坐带与使用者臀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者坐在折叠椅上的舒适度。
11.可选的,每一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端面均开设有贯穿连接杆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插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套设有位于坐带上方的靠带;所述转动轴设有用于限制转动轴转动的限位件。
1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靠带的设置,靠带为使用者提供依靠支撑,进一步
提高使用者坐在折叠椅上的舒适度;通过转动轴的设置,使得安装架转动连接于连接杆,当不需要使用折叠椅时,可通过限位件解除对转动轴的固定作用,使转动轴能够相对连接杆转动,以便于使用者对安装架的折叠收纳效果,减小折叠椅的占用空间。
13.可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架的端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限位件包括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固定于转动轴远离安装架的一端外周壁,所述卡接块的形状与卡接槽的形状相适配;当所述卡接块卡接于卡接槽,所述转动轴固定于转动槽。
1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卡接槽和卡接块的设置,当不使用折叠椅时,将安装架朝靠近卡接槽的一侧推送,迫使卡接块滑移并脱离于卡接槽,能够解除转动轴的转动限制,以便于对折叠椅的折叠收纳作用;折叠椅打开状态时,将安装架朝远离卡接槽的一侧推送,使卡接块卡接于卡接槽,从而限制转动轴的自由转动,以便于将靠带撑开以供使用者依靠;另一方面,将卡接槽和卡接块设置于转动轴远离安装架的一端,当使用者依靠在靠带时,靠带能够使安装架存有朝远离卡接槽的一侧移动的力,从而使折叠椅在使用过程中卡接块不容易脱离卡接槽,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15.可选的,所述转动轴远离安装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固定有托板;所述转动轴远离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件,所述扶手架通过安装件可拆卸安装于转动轴。
1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扶手架的设置,扶手架用于供使用者手部搭放,提高折叠椅的使用舒适度。
17.可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螺杆以及蝶形螺母,所述螺杆的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扶手架并与蝶形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扶手架通过蝶形螺母与转动轴连接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蝶形螺母的设置,蝶形螺母可便于扶手架的安装,使用者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便可对扶手架进行拆装作业;另一方面,当使用者需要放置零散物品时,通过转动蝶形螺母使蝶形螺母解除对扶手架的抵紧作用,然后转动扶手架,使扶手架上的托板转动至水平状态,然后拧紧蝶形螺母固定扶手架,使托板保持水平状态,以便于使用者在托板上放置零散物品,提高整体结构的实用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自由端、第二支撑杆的自由端均滑移套接有加长套,所述加长套设置有用于调节加长套与第一支撑杆之间间距/加长套与第二支撑杆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加长套的设置,使用者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加长套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折叠椅的高度,提高折叠椅的适用性。
21.可选的,所述加长套的侧壁固定有安转座,所述安装座内部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一端槽口连通于加长套的内腔;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靠近安装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移连接于滑移槽的滑移块以及安装于滑移槽内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常态迫使滑移块卡接于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安装座设有用于迫使滑移块脱离限位槽的解锁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滑移块和压缩弹簧的设置,当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或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时,通过解锁组件迫使滑移块脱离限位槽,解除滑移块对加
长套的固定作用,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移动加长套,当加长套移动至合适位置且与对应的限位槽对应时,滑移块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对应的限位槽,从而完成加长套的固定作用。
23.可选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拉绳和拉环,所述拉绳一端连接于滑移块,另一端穿设于安装座的侧壁并连接于拉环。
2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拉绳和拉环的设置,当需要移动加长套时,拉动拉环,拉环能够迫使滑移块脱离于限位槽,以便于加长套的位置调整。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折叠椅在使用时,分别拉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迫使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摊开,从而迫使第一活动杆的长度方向转动至与第二活动杆的长度方向一致,能够起到支撑承坐组件的作用;然后握持固定套,并将固定套滑移至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铰接处,固定套能够限制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之间自由转动的作用,从而保持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开合角度,使折叠椅保持打开状态,减小外界误碰到折叠椅而导致折叠椅折叠倾倒的可能性,提高整体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27.2.通过坐带和连接杆的设置,折叠椅摊开后,使用者坐在坐带上,坐带能够应对使用者的臀部发生适应性形变,从而使坐带的表面能够更加贴合于使用者的臀部,增大坐带与使用者臀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使用者坐在折叠椅上的舒适度;
28.3.通过加长套的设置,使用者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加长套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折叠椅的高度,提高折叠椅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体现安装座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31.图3是体现连接杆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承坐组件;11、坐带;12、连接杆;121、转动槽;122、卡接槽;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第一活动杆;24、第二活动杆;25、固定套;26、限位槽;3、转动轴;31、安装架;32、卡接块;33、扶手架;331、转动板;332、支撑板;4、靠带;5、托板;6、安装件;61、螺杆;62、蝶形螺母;7、加长套;71、安装座;711、滑移槽;712、穿设孔;8、调节组件;81、滑移块;82、压缩弹簧;9、解锁组件;91、拉绳;92、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用折叠椅。
35.参照图1,一种耐用折叠椅,包括承坐组件1以及用于支撑承坐组件1的支撑组件2。
36.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支撑组件2分别设置于承坐组件1的两相对侧;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呈错位设置,第一支撑杆21的中部铰接于第二支撑杆22的中部。
37.参照图1,承坐组件1包括坐带11以及连接杆12,连接杆12设置有两根,坐带11套设
于两个连接杆12之间;两根连接杆12设置于两组支撑组件2之间,两根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杆12的两端,两根第二支撑杆22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另一连接杆12的两端;本实施例中,坐带11为环形状的布袋,坐带11用于为使用者的臀部坐下提供支撑。
38.参照图1,第一支撑杆21靠近第二支撑杆22的侧壁铰接有第一活动杆23,第二支撑杆22靠近第一支撑杆21的侧壁铰接有第二活动杆24,第一活动杆23远离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活动杆24远离第二支撑杆22的一端;第一活动杆23和第二活动杆24之间滑移套接有固定套25。
39.折叠椅打开使用时,将固定套25移动至第一活动杆23和第二活动杆24的铰接处,固定套25能够限制第一活动杆23和第二活动套之间的相互转动,从而使折叠椅保持打开状态,减小外界误碰到折叠椅而导致折叠椅折叠倾倒的可能性,提高整体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40.参照图1、图2,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均连接有加长套7,加长套7滑移套接于第一支撑杆21远离连接杆12的一端/第二支撑杆22远离连接杆12的一端;加长套7设置有用于调节加长套7与第一支撑杆21/加长套7与第二支撑杆22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8;位于第一支撑杆21的调节组件8与位于第二支撑杆22的调节组件8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均相同,现以第一支撑杆21的调节组件8为例进行阐述。
41.参照图1、图2,加长套7的侧壁安装有安装座71,安装座71的内部开设有滑移槽711,滑移槽711的一端槽口贯穿加长套7的侧壁并连通于加长套7的内腔;第一支撑杆21靠近安装座71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26,限位槽26与滑移槽711的槽口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6设置多个并沿第一支撑杆2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42.参照图2,调节组件8包括滑移块81和压缩弹簧82,滑移块81的形状与滑移槽711的形状相适配且滑移块81滑移连接于滑移槽711;压缩弹簧82设置于滑移槽711的内部,压缩弹簧8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槽711远离第一支撑杆21的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块81,压缩弹簧82常态迫使滑移块81卡接于对应的限位槽26。
43.参照图1、图2,安装座71设有用于迫使滑移块81脱离限位槽26的解锁组件9,解锁组件9包括拉绳91和拉环92;安装座71远离第一支撑杆21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滑移槽711的穿设孔712,拉绳9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块81,另一端穿过穿设孔712并连接于拉环92,拉环92常态外露于穿设孔712。
44.拉动拉环92迫使滑移块81朝远离第一支撑杆21的一侧移动,当滑移块81脱离限位槽26时,解除滑移块81对加长套7的固定作用,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加长套7在第一支撑杆21的位置,以便于第一支撑杆21的长度调节;调节完毕后松开拉环92,滑移块81能够在压缩弹簧82的弹力下推送至对应的限位槽26,从而将加长套7固定于第一支撑杆21,完成第一支撑杆21的长度调节。
45.参照图3,每一连接杆12的一端端面均开设有转动槽121,转动槽121为贯穿连接杆12的通槽;每一转动槽121均插接有圆柱状的转动轴3,转动槽121的形状与转动轴3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转动轴3的长度大于转动槽121的长度;如此设计,转动轴3能够绕转动槽121转动且转动轴3能够沿连接杆12的长度方向滑移。
46.参照图1、图3,两根转动轴3的一端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1,两个安装架31之间套接有靠带4;本实施例中,靠带4为环形的布带,靠带4与安装架31之间通过粘接固定连接;折叠椅打开状态时,靠带4位于坐带11的上方,以用于供使用者依靠。
47.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坐带11和靠带4均由氨纶纤维编织而成的环状布带,氨纶的材质具有耐汗,耐摩擦,能够提高折叠椅的耐用性。
48.参照图3,连接杆12远离安装架31的端面开设有卡接槽122;转动轴3设有用于限制转动轴3自由转动的限位件,本实施例中,限位件设置为矩形状的卡接块32,卡接槽122的形状与卡接块32的形状相适配,卡接块32固定安装于转动轴3远离安装架31一端的外周壁;如此设计,折叠椅打开状态时,拉动安装架31,使转动轴3的卡接块32卡接于卡接槽122,卡接块32和卡接槽122的配合能够限制转动轴3在转动槽121的转动,从而使安装架31与连接杆12固定连接,以保持靠带4的稳定性,减小安装架31自由转动而导致靠带4松垮的可能性。
49.参照图1、图3,每一转动轴3远离安装架31的一端均设置有扶手架33,转动轴3设置有安装件6,扶手架33通过安装件6与转动轴3固定连接。
50.参照图1、图3,安装件6包括螺杆61和蝶形螺母62,螺杆6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转动轴3远离安装架31的一端,螺杆61的另一端穿设于扶手架33并与蝶形螺母62螺纹连接。
51.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中,扶手架33包括转动板331和支撑板332,转动板331和支撑板332一体成型设置,螺杆61穿设于转动板331,支撑板332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板331远离螺杆61的一端且支撑板332与转动板331垂直设置,支撑板332用于供使用者手部放置;支撑板332的侧壁固定有用于放置零散物品的托板5;如此设计,当使用者需要放置零散物品时,通过转动蝶形螺母62,使蝶形螺母62松开对转动板331的抵紧作用,然后转动支撑板332带动托板5转动,迫使托板5转动至水平状态后锁紧蝶形螺母62,使托板5保持水平状态,水平状态的托板5能够供使用者放置零散物品,提高整体结构的实用性。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耐用折叠椅的实施原理为:当折叠椅打开状态时,将固定套25移动至第一活动杆23和第二活动杆24之间,能够起到固定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的作用,使折叠椅保持打开状态,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将安装架31朝靠近扶手架33的一侧推动,迫使卡接块32脱离卡接槽122,此时转动轴3可在转动槽121内自由转动,然后将安装架31转动至竖直状态后朝远离卡接块32的一侧拉动,能够迫使卡接块32卡接于卡接槽122,使安装架31保持竖直状态,从而能够撑开靠带4以用于供使用者依靠;通过扶手架33的设置,扶手架33常态用于支撑使用者的手部,当需要放置零散物品时,通过安装件6松开扶手架33并将扶手架33的托板5转动至水平状态,水平状态的托板5能够放置零散物品,提高整体结构的实用性。
53.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