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烹饪的复底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3270发布日期:2023-01-17 20:4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烹饪的复底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复底锅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烹饪的复底锅。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复底锅的锅底往往设置为平面结构,这种锅底加热后由于受热变形,会向下凸起,锅体相对电磁炉便会打转,影响使用操作;复底锅往往会在锅体的底部压铸一块金属复底片,这样锅具底部就会导磁,锅具就能在电磁炉上使用。由于锅具的底部往往是受热区,锅体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受热膨胀形变,锅体在形变的同时会挤压复底片,导致复底片从锅体底部脱落,这样就无法正常在电磁炉上使用。目前,常见的复底片都是圆形薄片且圆形薄片的两个端面相互平行,圆形薄片上设有多个缺口,且还设有与锅体底部凸起配合的通孔;这种结构的复底片缺口多且容易随锅体形变,长时间在高温下使用易脱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烹饪的复底锅去克服以上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烹饪的复底锅,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接使复底片上形成条形凸起,压接时条形凸起卡入锅体的条形凹槽内;同时通过若干压接凸起和若干压接通孔相互贴合,从而使复底片与锅体连接牢固且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烹饪的复底锅,包括锅体和复底片,所述复底片压接在锅体的底部且两者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锅体的下端面设容纳复底片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周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台,所述凸台以圆周阵列的排列方式分布在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柱状凸起的侧壁之间;所述复底片上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周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与所述凸台相互配对的放置凹槽,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放置凹槽之间设有用于压接的条形凸起,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凸台之间设有容纳条形凸起的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凸起与每个所述条形凹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布满所述第一凹槽的压接凸起,所述复底片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布满所述复底片的压接通孔,每个所述压接凸起与每个所述压接通孔一一对应。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的边缘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与复底片的厚度相同。
6.这样复底片的边缘与第一台阶就会处于同一平面内,复底片的边缘与锅体的底部存在高度差,复底片的边缘就无法与电磁炉的加热区直接接触,那么复底片的边缘就不容易脱离第一台阶。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台阶为中空设置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台阶的内径与复底片的外径形同。
8.复底片为圆形薄片且复底片的边缘卡在第一台阶的内壁上,这样复位片在第一台阶的限制下无法相对锅体移动,复位片与锅体的连接更加稳定。
9.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凸台的高度相同且均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复底片与凸台相互贴合的同时复底片与锅体的下端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复底片沿着锅体的下端面外凸且与第一凹槽相互平行设置。
10.锅体的水平下端面与复底片不在同一平面内且存在高度差,这样复底片就能与电磁炉的加热区充分接触,导热效果好。
11.作为优选,所述压接凸起呈圆柱状,所述压接凸起的直径与压接通孔的内径相互匹配,所述压接凸起的外壁与压接通孔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压接凸起的外凸高度与复底片的厚度相同。
12.压接凸起的高度与复底片的厚度相同,那么复底片与锅体相互贴合的同时复底片背对锅体的端面就是一个完整的平面,这样锅体放置在电磁炉上使用更稳定,不易滑动。同时通过每个压接凸起与每个压接通孔紧密贴合,这样复底片与锅体的底部连接更加牢固。
13.作为优选,所述压接凸起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在第一凹槽内且沿着柱状凸起往第一凹槽的边缘分布,任意两个所述压接凸起沿着柱状凸起的径向间距相同。
14.压接凸起均匀分布在第一凹槽内,复底片与锅体相互压接时所述复底片受力会更加均匀,那么复底片与锅体相互贴合时,复底片才能与锅体的底部相互平行。
15.作为优选,所述柱状凸起为圆台体,所述圆形通孔周围设有容纳柱状凸起的放置部,所述放置部与柱状凸起的外形轮廓相互匹配;所述复底片为圆形薄片,所述圆形通孔设置在复底片的圆心处。
16.所述柱状凸起与放置部相互贴合设置,通过柱状凸起限位,柱状凸起与圆形通孔始终保持同轴心设置,这样复底片与锅体相互压接时确保了两者的同心度。
17.作为优选,所述放置部周围设有第一环形凸起,复底片的边缘设有围绕复底片一周的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设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一端连接第一环形凸起,另一端连接第二环形凸起。
18.条形凸起设置在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这样条形凸起的结构就更加稳定且不易形变,那么条形凸起与条形凹槽的配合就更加紧密。
19.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凸台的外凸高度相同,每个所述放置凹槽的内凹深度相同,所述凸台的外形轮廓与放置凹槽的外形轮廓相互匹配,所述凸台的外凸高度与所述放置凹槽的内凹深度相同。
20.放置凹槽与凸台相互贴合且一一配对,放置凹槽与凸台的接触面积大且放置凹槽的底面外凸设置,这样放置凹槽与电磁炉的接触面积更大,导热效果好。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复底片上设置了若干均匀分布的放置凹槽,任意两个放置凹槽之间设有条形凸起;所述锅体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台,任意两个所述凸台之间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放置凹槽与凸台一一对应且相互贴合,所述条形凸起与条形凹槽一一对应且相互贴合,这样复底片与锅体相互压接时就会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两者之间通过条形凸起以及凸台相互限位,这样锅体与复底片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同时锅体底部布满了压接凸起,复底片上布满了与压接凸起一一对应的压接通孔,锅体与复底片相互压接时所述压接凸起就会卡入压接通孔内,这样复底片就能与锅体底部紧密贴合且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4.图3为复底片的立体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置凹槽和条形凸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27.图中标记:1、锅体;2、复底片;3、第一凹槽;4、柱状凸起;5、凸台;6、圆形通孔;7、放置凹槽;8、条形凸起;9、条形凹槽;10、压接凸起;11、压接通孔;12、第一台阶;13、放置部;14、第一环形凸起;15、第二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9.实施例1
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的复底锅,包括锅体1和复底片2,所述复底片2压接在锅体1的底部且两者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锅体1的下端面设容纳复底片2的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内设有柱状凸起4,所述柱状凸起4的周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凸台5,所述凸台5以圆周阵列的排列方式分布在第一凹槽3的侧壁与柱状凸起4的侧壁之间;所述复底片2上设有圆形通孔6,所述圆形通孔6的周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与所述凸台5相互配对的放置凹槽7,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放置凹槽7之间设有用于压接的条形凸起8,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凸台5之间设有容纳条形凸起8的条形凹槽9,每个所述条形凸起8与每个所述条形凹槽9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凹槽3内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布满所述第一凹槽3的压接凸起10,所述复底片2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布满所述复底片2的压接通孔11,每个所述压接凸起10与每个所述压接通孔11一一对应。
31.所述第一凹槽3的边缘设有第一台阶12,所述第一台阶12的高度与复底片2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台阶12为中空设置的圆柱体,所述第一台阶12的内径与复底片2的外径形同。每个所述凸台5的高度相同且均大于第一凹槽3的深度,所述复底片2与凸台5相互贴合的同时复底片2与锅体1的下端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复底片2沿着锅体1的下端面外凸且与第一凹槽3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压接凸起10呈圆柱状,所述压接凸起10的直径与压接通孔11的内径相互匹配,所述压接凸起10的外壁与压接通孔11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压接凸起10的外凸高度与复底片2的厚度相同。所述压接凸起10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均匀分布在第一凹槽3内且沿着柱状凸起4往第一凹槽3的边缘分布,任意两个所述压接凸起10沿着柱状凸起4的径向间距相同。
32.所述柱状凸起4为圆台体,所述圆形通孔6周围设有容纳柱状凸起4的放置部13,所述放置部13与柱状凸起4的外形轮廓相互匹配;所述复底片2为圆形薄片,所述圆形通孔6设置在复底片2的圆心处。所述放置部13周围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4,复底片2的边缘设有围绕复底片2一周的第二环形凸起15,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和第二环形凸起15之间设有条形凸起8,所述条形凸起8的一端连接第一环形凸起14,另一端连接第二环形凸起15。每个所述凸台5的外凸高度相同,每个所述放置凹槽7的内凹深度相同,所述凸台5的外形轮廓与放置凹槽7的外形轮廓相互匹配,所述凸台5的外凸高度与所述放置凹槽7的内凹深度相同。
33.本实施例的具体装配过程如下,在压接前,先把锅体1开口朝下固定在模具上,再把复底片2放置在第一凹槽3内,复底片2放置在第一凹槽3内时柱状凸起4就会与放置部13相互贴合,这样复底片2就会与第一凹槽3同轴心设置,接着再把复底片2上每个压接通孔11与锅体1上的每个压接凸起10一一对齐,然后开始把复底片2压接到锅体1的底部;复底片2在压接之前是个平整的圆形薄片,其表面并未形成放置凹槽7和条形凸起8,锅体1的底部设有凸台5;当复底片2与锅体1相互压接并保持相互贴合时,复底片2表面就会条形凸起8和放置凹槽7,这样增大复底片2与锅体1底部的接触面积。同时,条形凸起8会卡在锅体1的条形凹槽9内,放置凹槽7会与凸台5的表面相互贴合,这样复底片2就无法相对锅体1转动,两者连接牢固。
34.复底片2与锅体1相互压接且两者相互贴合时,锅体1上的每个所述压接凸起10就会卡早复底片2上的每个所述压接通孔11内,这样复底片2与锅体1压接更加牢固。
35.实施例2
36.如图5所述,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形状复底片2与锅体1相互装配的复底锅,本实施的复底片2的直径以及厚度与实施1相同,只是复底片2上的放置凹槽7以及锅体1上凸台5的形状不同;所述复底片2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置凹槽7间隔设置,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放置凹槽7的边沿相互平行,这样复底片2在压接的过程中就会形成长条状的条形凸起8,这种条形凸起8结构更加简单,压接更加方便。
37.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