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1744发布日期:2023-03-22 06:4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身体健康,“喝热水”、“吃热食”已成为新常态,当人们外出游玩或出差办公等情况时,人们会选用可加热的容器来盛放水或食物。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加热容器有两种,一种是一体式结构,即盛放食物和水的容器部分和加热底座部分是固定在一起的,无法拆卸,充电或洗涤等不便,易损坏,更换成本高;另一种是可拆卸式的结构,即容器部分和加热底座可以分开,容器部分和加热底座一般采用卡扣连接或者螺纹旋接的方式,对于卡扣连接,这种方式拆卸困难、易损坏且连接不牢固,对于螺纹连接,为了避免出现旋转过程中线缠绕的问题,一般将加热部设置在容器部分,加热部通过探针与加热底座内电源连接,随容器部分与加热底座转动拆装多次后,探针与加热底座皆会出现磨损,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分体式加热容器,其结构简单,拆卸、携带和加热方便,整体耐用性好。
4.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5.提供一种分体式加热容器,包括容器和加热底座,所述容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加热底座上,且所述容器与所述加热底座旋转配合,所述容器内设置加热件,所述容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加热件电导通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容器转动连接,所述加热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加热底座内的供能模块电导通,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式容器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容器内的第一插接部设置成可相对容器自身转动,保证容器相对加热底座旋转配合时,第一插接部仍稳定插接于加热底座的第二插接部上,利用该结构连接方便且连接紧固,有效保证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的电导通,同时避免容器相对加热底座旋转时第一插接部跟随旋转造成磨损而接触不良,延长了加热容器的使用寿命。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通过旋转组件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支架以及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转盘,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容器内,所述第一插接部安装于所述转盘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具有初始位置,所述转盘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正对,所述转盘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始终具有驱动所述转盘相对所述支架转动至初始位置的趋势。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转盘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过的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弧形中心与所述容器的旋转中心同心,所述
转盘上还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过所述弧形孔的部分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底部和所述加热底座的顶部两者中的一个设置防呆柱,所述容器的底部和所述加热底座的顶部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防呆槽,所述防呆柱与所述防呆槽插接,所述防呆槽为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弧形中心与所述容器的旋转中心同心。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底部背离所述加热底座的方向凹陷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插接部凸出于所述加热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至所述导向槽内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底部设置第一标识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第二标识部,所述转盘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标识部和所述第二标识部正对,以使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正对。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的底部和所述加热底座的顶部两者中其中一个的外周环形设置一圈围壁,所述容器的底部和所述加热底座的顶部两者中另外一个凸出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插接于所述围壁内,且所述围壁与所述凸台旋转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壁通过旋转卡扣的方式与所述凸台连接,所述围壁内侧面和所述凸台外周面两者中其中一个至少设置有两个卡销,所述围壁内侧面和所述凸台外周面两者中另一个设置有供所述卡销插接的卡扣。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壁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凸台连接,所述围壁内侧面和所述凸台外周面两者中其中一个上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围壁内侧面和所述凸台外周面两者中另一个上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外螺纹结构连接。
附图说明
16.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加热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加热容器的剖视图。
23.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
25.1、容器;11、围壁;12、导向槽;13、防呆槽;14、第一标识部;15、加热件;151、导热盘;152、加热片;16、隔热垫;17、密封圈;2、加热底座;21、凸台;22、卡扣;23、卡台;24、温度显示器;25、开关;3、封盖;4、第一插接部;41、第二标识部;42、探针;5、旋转组件;51、支架;511、弧形孔;512、第二连接柱;52、转盘;521、第一连接柱;6、复位弹簧;7、卡销;71、第一端部;72、第二端部;8、第二插接部;81、插槽;9、防呆柱。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加热容器包括容器1和加热底座2,容器1可拆卸设置在加热底座2上,且容器1与加热底座2旋转配合,容器1内设置加热件15,容器1上设置有与加热件15电导通的第一插接部4,第一插接部4与容器1转动连接,加热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插接部8,第二插接部8与加热底座2内的供能模块电导通,第一插接部4与第二插接部8插接,通过将第一插接部4插接于第二插接部8,伴随容器1与加热底座2转动连接,第一插接部4也相对容器1转动,第一插接部4相对加热底座2静止,即容器1相对加热底座2转动时,容器1内的第一插接部4插接于加热底座2上,该结构有效地解决第一插接部4伴随容器1转动而相对加热底座2转动的情况,避免第一插接部4与加热底座2之间的磨损,延长了加热容器1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插接部4、第二插接部8配合,使加热件15与加热底座2电导通,从而实现对容器1内的水或食物进行加热,拆卸、携带方便的同时还保证容器的加热性能。
30.可以理解地,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容器1内设有用于装水或食物的内胆,通过容器1上端转动连接的封盖3将内胆密封,使用时打开封盖3即可直接食用,优选地,可将封盖3替换成奶嘴,即可做加热奶瓶使用,便于一家出游减少物件携带,丰富分体式加热容器功能,内胆由加热件15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件15包括加热片152和导热盘151,导热盘151设置在内胆底部,导热盘151与内胆连接的周部设置有密封圈17,防止漏水,加热片152连接于导热盘151底部,加热片152裸露部分均包覆有隔热垫16,即隔热垫16开设有卡槽,加热片152卡接于卡槽内,热量只沿导热盘151方向传导,不会往其他方向扩散,使热量更好地集中传导至导热盘151中,加热片152与导热盘151的使用,加热更快,导热效果更好,加热片152通过第一插接部4与第二插接部8插接实现电导通,以此供电加热片152加热。
31.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容器1与加热底座2转动连接的同时保持第一插接部4与第二插接部8固定连接,因此需要设计一转动配合结构将第一插接部4与容器1转动连
接,如凸块与滑槽配合、转动轴与轴承配合或其他转动配合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4通过旋转组件5与容器1转动连接,旋转组件5包括支架51以及可转动连接于支架51上的转盘52,支架51固定于容器1内,第一插接部4安装于转盘52上,通过转盘52与支架51配合,实现第一插接部4伴随容器1的转动可相对转动,该结构简单,转动顺滑。
32.更进一步地,转盘52具有初始位置,转盘52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插接部4与第二插接部8正对,转盘52通过复位弹簧6与支架51连接,复位弹簧6始终具有驱动转盘52相对支架51转动至初始位置的趋势,通过复位弹簧6对转盘52弹力驱动,使容器1与加热底座2分离时,第一插接部4与第二插接部8处于正对位置,便于连接时直接插接,不用手动调转方向,节省时间,方便快捷,优选地,容器1的底部设置第一标识部14,第一插接部4上设置第二标识部41,转盘51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标识部14和第二标识部41正对,以使第一插接部4与第二插接部8正对,便于用户直观的查看第一插接部4是否位于初始正对位置,如果没有正对,则需检查复位弹簧6是否失效或其他问题,可选地,标识部的形状可采用刻线、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具有可相互对立的标识图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识部14和第二标识部41均采用三角形图案作为标识,即转盘51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标识部14中的一个角正对第二标识部41中的一个角,用户直视效果好,标识清晰明了。
33.具体地,支架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521,转盘52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柱521穿过的弧形孔511,弧形孔511的弧形中心与容器1的旋转中心同心,容器1的旋转中心与转盘52的转动中心同心设置,转盘52上还设有第二连接柱512,第一连接柱521穿过弧形孔511的部分与复位弹簧6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柱512连接,第一连接柱521和第二连接柱512固定复位弹簧6,通过复位弹簧6使容器1与加热底座2分开时,转盘52自动回弹至初始位置,弧形孔511的弧形长度应小于弹簧变形量,弧形夹角为转盘52转动角度,一方面防止容器1过度拧转,拆卸不易,另一方面避免容器1过度转动造成复位弹簧6的失效。
34.优选的,容器1与加热底座2分离后,第一连接柱521被复位弹簧6推动至弧形孔511一末端时,复位弹簧6仍处于被压缩状态,以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力使转盘52处于初始位置,为避免长期使用后复位弹簧6失效造成第一插接部4回弹不到位的情况。
35.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4为探针42,第二插接部8为插槽81,探针42插设于插槽81内,探针42通过导线与加热片15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容器1的底部背离加热底座2方向凹陷设置有导向槽12,第一插接部4位于导向槽12的槽底,第二插接部8凸出于加热底座2的顶部,第二插接部8插入至导向槽12内并与第一插接部4插接,通过导向槽12和第二插接部8的凸出部配合,加强第一插接部4和第二插接部8插接配合时的导向。可选地,插槽81内壁贴合的金属片与加热底座2的供能模块电导通,供能模块为蓄电池、外接插口或电路板等可导电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供能模块采用蓄电池外接充电口的结构,此外,加热底座2上还设置有开关25,使容器1与加热底座2连接后可选择的对内胆进行加热,使产品具有选择功能性,更进一步地,加热底座2上还设置有对容器1内温度实时监测的温度显示器24,防止对容器1内食物加热过度或不到位的情况,使用便利性好,提升用户体验感。
36.示例的,容器1的底部外周环形设置一圈围壁11,加热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凸台21,凸台21插接于围壁11内,且围壁11与凸台21旋转配合。一实施例中,围壁11通过旋转卡扣22的方式与凸台21连接,围壁11内侧面至少设置有两个卡销7,凸台21外周面设置有与卡销7
插接的卡扣22,卡扣22沿容器1转动方向设置有开口,进一步地,卡销7包括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第一端部71与第二端部72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71垂直于第二端部72,第二端部72沿开口转动插接于卡扣22中,连接可靠,开口处设有卡台23,用于挡止第二端部72,防止卡销7脱离出卡扣22,避免使用过程中意外转动导致容器1与加热底座2松脱或脱离,提升卡销7与卡扣22的卡接稳定性。
37.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将围壁11设置于容器1的底部,将凸台21设置在加热底座2的顶部,还存在将围壁11设置在加热底座2的顶部,凸台21设置在容器1的底部的可能,同时也不限于将卡销7设置在围壁11中,将卡扣22设置在凸台21的外周面上,还可能将卡销7设置在凸台21的外周面,将卡扣22设置在围壁11中,或围壁11的内侧面和凸台21的外周面均设置有卡扣22与卡销7或其他的可能,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38.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围壁11通过螺纹旋转的方式与凸台21连接,围壁11内侧面上设有内螺纹结构,凸台21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外螺纹结构连接,利用螺纹配合的结构,拆卸便捷、简单,更换效率高,提升产品携带的便捷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将内螺纹结构设置于围壁11的内侧面,将外螺纹结构设于凸台21的外周侧面,还存在将内螺纹结构设置于凸台21的外周侧面,将外螺纹结构设置于围壁11的内侧面的可能。
39.示例地,加热底座2的顶部设置防呆柱9,容器1的底部设置有防呆槽13,防呆柱9与防呆槽13插接,防呆槽13为弧形槽,弧形槽的弧形中心与所述容器1的旋转中心同心,便于用户手持容器1以某一指定方向开始与加热底座2转动连接,增强产品使用便利性,同时,弧形槽的圆弧角用以限定容器1的转动相对加热底座2的转动角度,防止容器1与加热底座2旋转不到位或旋转过度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防呆槽13设于加热底座2的顶部,防呆柱9设于容器1的底部。可选择地,容器1及加热底座2上可套设保护套,保护套可采用布料或橡胶材质,以增强产品的防摔耐用性。
40.装拆过程原理:安装时,用户将容器1扣进加热底座2,此时防呆柱9插接于防呆槽13中,第一插接部4插接至第二插接部8中,将容器1相对加热底座2沿指定方向转动,防呆柱9沿弧形的防呆槽13转动,由于第二插接部8固定于加热底座2上,插接于第二插接部8的第一插接部4相对加热底座2静止而没有转动,即转盘52相对于加热底座2是不动的,真正转动的是支架51(即支架51相对于加热底座2随容器1转动而转动),支架1带动第一连接柱521在弧形孔511内转动并拉伸复位弹簧6,由于防呆槽13或卡台23的原因,使得容器1定位,从而使支架51拉伸复位弹簧6并保持在拉紧状态;拆卸时,用户将容器1相对于加热底座2反方向转动,转盘52与第一插接部4相对于第二插接部8(或加热底座2)相对静止,支架51随容器1转动而转动,直至容器1与加热底座2分离,此时,第一连接柱521在支架51的带动下位于弧形孔511末端,在复位弹簧6作用力下,使第二连接柱512带动转盘52保持在初始位置,便于下一次安装。
41.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
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