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烧烤炉中的供热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0482发布日期:2023-06-08 16:0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用于烧烤炉中的供热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烧烤炉制作,尤其指一种用于烧烤炉中的供热斗。


背景技术:

1、现有一种申请号为202022020737.3发明名称为《一种可控制旋转的披萨炉》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燃烧放置盘,该燃烧放置盘设有倾斜隔网,倾斜隔网倾斜安装在燃烧放置盘内,并将燃烧放置盘分隔有上下分布的上燃烧放置位、下储存灰尘位,使用时,在倾斜隔网的作用下,炭块向烘烤腔方向聚积在上燃烧放置位,燃烧时,由于物料进入口与燃烧进入口对称分布,加快空气流通,使炭块充分燃烧,而燃烧后的灰尘会穿过倾斜隔网掉落在下储存灰尘位,有效地收集灰尘,清理方便;在燃烧放置盘的外侧安装有手柄,以方便添加木炭与清理炭渣。但其缺点是:该披萨炉的燃烧放置盘只有底部和外面有通风口,在制作披萨的时候,火苗只能到达烧烤炉一半的位置,后端位置达不到,前后温差相差较大,导致烧烤出来的披萨,一半过熟一半不太熟,口感不佳,并且烤披萨的时间也比较久,因此,其结构有先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使烧烤炉加热均匀、加热速度快且能使烧烤炉中的燃料充分燃烧的供热斗。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烧烤炉中的供热斗,包括能拉出和伸入到烧烤炉中的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包括内设有燃烧内腔的内斗体和通风隔板,所述通风隔板设置于内斗体的外壁上,所述通风隔板的内壁与内斗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的通风槽,所述通风槽通过通气孔与燃烧内腔相连通,在斗体的侧面上设置有抽拉机构。

3、作为改进,所述通风隔板可优选为是由左部通风隔板、右部通风隔板和前部通风隔板连接而成的环形通风隔板,所述左部通风隔板、右部通风隔板和前部通风隔板分别对应地设置于内斗体的左壁外侧面、右壁外侧面和前壁外侧面位置上,所述环形通风隔板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左壁外侧面、右壁外侧面和前壁外侧面形成环形通风槽,所述抽拉机构设置于前部通风隔板的外侧面上。

4、作为改进,所述前部通风隔板的外侧面上还可以固定有隔热效果更好又能方便封住斗体腔开口的盖板,所述抽拉机构设置于盖板的外侧面上。

5、作为改进,所述通气孔可选择分布于内斗体的左壁、右壁上部位置,且通气孔之间以相互间隔排列在一起。

6、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内斗体的前壁上亦可分布有通气孔,使所述左壁、右壁和前壁的上部形成等高环形排列的通气孔。

7、再改进,所述内斗体可选择为焊接而成的矩形整体结构,所述通风隔板由竖板和平板组成,所述竖板通过顶部的平板与内斗体顶部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内斗体为一次性冲压而成矩形整体结构,所述通风隔板为一次性冲压而成的侧面投影呈“厂”字形的折板,所述通风隔板顶部的平板与内斗体顶部焊接连接在一起。

8、作为改进,所述内斗体的底面上分布有既能通气又能将燃烧内腔中燃尽的灰渣从底部排出的排灰通孔。

9、作为进一改进,所述通风隔板可选择由左部通风隔板和右部通风隔板组成,所述左部通风隔板与右部通风隔板分别对应地设置于内斗体的左壁外侧面和右壁外侧面位置上,所述左部通风隔板的内壁与对应的左壁外侧面形成左通风槽,所述右部通风隔板的内壁与对应的右壁外侧面形成右通风槽。

10、作为改进,所述内斗体的后板顶部上还可设置有当斗体拉出时能防止斗体从烧烤炉斗体腔开口中掉出的凸部。

11、作为改进,所述抽拉机构为握手柄、拉扣、拉环或者是凹设于盖板上的勾槽;当所述抽拉机构选择为握手柄时,所述握手柄固定于盖板外侧面的中部位置,所述握手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端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螺钉与支撑块相固定,而所述支撑块亦通过螺钉与盖板外壁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安装块与支撑块之间夹置有隔热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本供热斗用于加热的木炭能放置于斗体内的燃烧腔中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外界空气能从斗体中的通风槽、再经通气孔进入至燃烧腔中,这样置于内斗体燃烧腔中的燃料在燃烧时有源源不断的氧气补充,使燃烧腔中木炭燃烧更加充分,火焰更大,有效地增加了火苗的高度,使位于供热斗上方的披萨或其它食物受热更均匀,加热速度也更快;其次,由于燃烧腔和盖板之间有通风通道,这样能有效降低热量传播至盖板的手柄上,既能防止手柄烫伤手,又能防止热损失;再次是,内斗体底板上的排灰通孔亦能补充空气,又能很容易地排除炭渣和炭灰,使用安全又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烧烤炉中的供热斗,包括能拉出和伸入到烧烤炉中的斗体(m),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m)包括内设有燃烧内腔(11)的内斗体(1)和通风隔板(2),所述通风隔板(2)设置于内斗体(1)的外壁上,所述通风隔板(2)的内壁与内斗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的通风槽(20),所述通风槽(20)通过通气孔(12)与燃烧内腔(11)相连通,在斗体(m)的侧面上设置有抽拉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隔板(2)是由左部通风隔板(21)、右部通风隔板(23)和前部通风隔板(22)连接而成的环形通风隔板,所述左部通风隔板(21)、右部通风隔板(23)和前部通风隔板(22)分别对应地设置于内斗体(1)的左壁(13)外侧面、右壁(15)外侧面和前壁(14)外侧面位置上,所述环形通风隔板的内壁分别与对应的左壁(13)外侧面、右壁(15)外侧面和前壁(14)外侧面形成环形通风槽,所述抽拉机构设置于前部通风隔板(22)的外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通风隔板(22)的外侧面上,固定有能隔热又能封住烧烤炉中斗体腔开口的盖板(3),所述抽拉机构设置于盖板(3)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2)分布于内斗体(1)的左壁(13)、右壁(15)上部位置,且通气孔(12)之间以相互间隔排列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斗体(1)的前壁(14)上亦分布有通气孔(12),使所述左壁(13)、右壁(15)和前壁(14)的上部形成等高环形排列的通气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隔板(2)由左部通风隔板(21)和右部通风隔板(23)组成,所述左部通风隔板(21)与右部通风隔板(23)分别对应地设置于内斗体(1)的左壁(13)外侧面和右壁(15)外侧面位置上,所述左部通风隔板(21)的内壁与对应的左壁(13)外侧面形成左通风槽,所述右部通风隔板(23)的内壁与对应的右壁(15)外侧面形成右通风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体(1)为焊接而成的矩形整体结构,所述通风隔板(2)由竖板(24)和平板(25)组成,所述竖板(24)通过顶部的平板(25)与内斗体(1)顶部焊接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内斗体(1)为一次性冲压而成矩形整体结构,所述通风隔板(2)为一次性冲压而成的侧面投影呈“厂”字形的折板,所述通风隔板(2)顶部的平板(25)与内斗体(1)顶部焊接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体(1)的底面(16)上分布有既能通气又能将燃烧内腔(11)中燃尽的灰渣从底部排出的排灰通孔(1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斗体(1)的后板(18)顶部上设置有当斗体(m)拉出时能防止斗体(m)从烧烤炉斗体腔开口中掉出的凸部(19)。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的供热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机构为握手柄(4)、拉扣、拉环或者是凹设于盖板(3)上的勾槽;当所述抽拉机构选择为握手柄(4)时,所述握手柄(4)固定于盖板(3)外侧面的中部位置,所述握手柄(4)包括手柄(41),所述手柄(41)的端部连接有安装块(42),所述安装块(42)通过螺钉(43)与支撑块(45)相固定,而所述支撑块(45)亦通过螺钉(43)与盖板(3)外壁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安装块(42)与支撑块(45)之间夹置有隔热块(44)。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烧烤炉中的供热斗,包括斗体(m),所述斗体(m)包括内斗体(1)和通风隔板(2),通风隔板(2)设置于内斗体(1)的外壁上,通风隔板(2)的内壁与内斗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底部开口顶部封闭的通风槽(20),通风槽(20)通过通气孔(12)与燃烧内腔(11)相连通,在斗体(m)上设置有抽拉机构。当供热斗用于加热的木炭能放置于斗体内的燃烧腔中燃烧,外界空气能从斗体中的通风槽(20)、再经通气孔进入至燃烧腔中,这样置于内斗体燃烧腔中的木炭在燃烧时有源源不断的氧气补充,使燃烧腔中木炭燃烧更加充分,火焰更大,有效地增加了火苗的高度,使位于供热斗上方的披萨或其它食物受热更均匀,加热速度也更快。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速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