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9205发布日期:2023-03-07 20:1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用户在使用烹饪设备完成食材的烹饪后,通常已烹饪食材温度较高,不便于用户使用,导致用户需要等待一端时间,以待食物冷却,从而造成烹饪设备难以满足用户快速食用已烹饪食材的场景,影响了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6.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盖体组件,包括:
7.盖体部,盖体部形成有排气腔、导通于排气腔的排气口和进气口;
8.风扇部,设置于盖体部,风扇部朝向于进气口布置;
9.驱动部,设置于盖体部,用于驱动风扇部转动;
10.导流部,设置于盖体部,导流部围绕风扇部布置,且至少部分的导流部向排气腔延伸。
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风扇部包括:
12.离心叶轮,离心叶轮朝向于进气口布置。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导流部包括:
14.第一导流段,围绕离心叶轮的转动方向布置,第一导流段形成有导通于进气口的导流口;
15.第二导流段,连接于第一导流段,第二导流段由导流口向排气腔延伸。
1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盖体部包括:
17.第一盖体,排气腔和排气口形成于第一盖体;
18.其中,风扇部设置于第一盖体,驱动部布置于第一盖体背离风扇部的一侧。
1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盖体分隔驱动部和风扇部,驱动部磁力驱动风扇部转动。
2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包括:
21.电机,设置于盖体部;
22.连接件,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
23.多个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连接件,多个第一磁性件沿连接件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
24.其中,风扇部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性件,多个第二磁性件对应于多个第一磁性件布置。
2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盖体部还包括:
26.第二盖体,设置于第一盖体,第二盖体位于第一盖体背离风扇部的一侧,驱动部位于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
27.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设置于第二盖体;或
28.驱动部设置于第一盖体。
2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盖体部还包括:
30.第三盖体,设置于第一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三盖体之间形成有导通于排气腔的防溢腔,第三盖体形成有导通于防溢腔的通孔。
3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进气口形成于第三盖体,风扇部和导流部位于第一盖体和第三盖体之间。
3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盖体组件还包括:
33.温度监测件,设置于盖体部,温度监测件与进气口位于盖体部的同侧。
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35.锅体组件,锅体组件形成有一侧敞口的容置腔;
36.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用于开启或覆盖容置腔的敞口;
37.其中,在盖体组件覆盖容置腔的敞口的情况下,进气口导通于容置腔。
38.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包括有盖体部、风扇部、驱动部和导流部,其中,盖体部形成有排气腔、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和排气口均连通于排气腔,风扇部设置在盖体部,且朝向于进气口布置,驱动部设置在盖体部上,用于驱动风扇部转动,导流部设置在盖体部上并围绕风扇部设置,且至少部分的导流部向排气腔延伸,从而基于前述设置,当利用驱动部驱动风扇部转动时,风扇部可以将气体引入进气口,通过进气口的气体可以在导流部的约束下,快速流向排气腔,并经由排气口排出盖体组件,进而一方面,在烹饪过程中,如锅体内部的食材沸腾气泡,且气泡存在溢出趋势,可以开启驱动部驱动风扇部转动,以将气泡通过进气口抽吸至风扇部附近,利用风扇部的转动打破气泡,气泡被破除后释放的气体可以在导流部的引导下,依次经过排气腔和排气口排出,防止气泡携带汤汁溢出烹饪设备,提高烹饪设备安全性和清洁性,降低用户的清洗难度,改善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在烹饪完成后,可以开启驱动部驱动风扇转动,以将锅体内的高温气体抽吸至风扇部附近,并在导流部的引导下,依次经过排气腔和排气口排出,利用风扇部配合导流部,可以提高高温气体排出盖体组件的效率,以实现对锅体内的已烹饪食材的快速冷却,缩短用户在烹饪完成后等待已烹饪食材冷却的时间,便于用户在烹饪后快速食用,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39.通过阅读下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4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41.图2为图1示出的盖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剖视图;
42.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43.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44.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第一个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45.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第二个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46.图7为图5示出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性结构剖视图。
47.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8.10盖体组件;20锅体组件;21容置腔;
49.100盖体部;200风扇部;300驱动部;400导流部;500温度监测件;
50.110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第三盖体;210离心叶轮;220第二磁性件;230导向轴;310电机;320连接件;330第一磁性件;410第一导流段;420第二导流段;
51.101排气腔;102排气口;103进气口;
52.1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54.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盖体组件10,包括:盖体部100,盖体部100形成有排气腔101、导通于排气腔101的排气口102和进气口103;风扇部200,设置于盖体部100,风扇部200朝向于进气口103布置;驱动部300,设置于盖体部100,用于驱动风扇部200转动;导流部400,设置于盖体部100,导流部400围绕风扇部200布置,且至少部分的导流部400向排气腔101延伸。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10包括有盖体部100、风扇部200、驱动部300和导流部400,其中,盖体部100形成有排气腔101、进气口103和排气口102,进气口103和排气口102均连通于排气腔101,风扇部200设置在盖体部100,且朝向于进气口103布置,驱动部300设置在盖体部100上,用于驱动风扇部200转动,导流部400设置在盖体部100上并围绕风扇部200设置,且至少部分的导流部400向排气腔101延伸。
56.从而基于前述设置,当利用驱动部300驱动风扇部200转动时,风扇部200可以将气体引入进气口103,通过进气口103的气体可以在导流部400的约束下,快速流向排气腔101,并经由排气口102排出盖体组件10,进而一方面,在烹饪过程中,如锅体内部的食材沸腾气泡,且气泡存在溢出趋势,可以开启驱动部300驱动风扇部200转动,以将气泡通过进气口103抽吸至风扇部200附近,利用风扇部200的转动打破气泡,气泡被破除后释放的气体可以在导流部400的引导下,依次经过排气腔101和排气口102排出,防止气泡携带汤汁溢出烹饪设备,降低汤汁溢出后溅射到用户或用电设备上的可能性,提高烹饪设备安全性和清洁性,降低用户的清洗难度,改善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在烹饪完成后,可以开启驱动部300驱动风扇转动,以将锅体内的高温气体抽吸至风扇部200附近,并在导流部400的引导下,依次经过排气腔101和排气口102排出,利用风扇部200配合导流部400,可以提高高温气体排出盖体组件10的效率,以实现对锅体内的已烹饪食材的快速冷却,缩短用户在烹饪完成后等待已烹饪食材冷却的时间,便于用户在烹饪后快速食用,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使用体
验。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10可以作为电饭煲、电蒸锅、电高压锅等烹饪设备的一个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盖体组件10可以设置在锅体上,用于覆盖锅体的敞口,当盖体组件10覆盖锅体的敞口时,进气口103朝向于锅体布置。
58.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风扇部200包括:离心叶轮210,离心叶轮210朝向于进气口103布置。
59.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扇部200可以包括有朝向于进气口103布置的离心叶轮210,驱动部300用于驱动离心叶轮210转动,从而一方面,离心叶轮210的抽吸性能较强,且输出的气流压力较高,进而能够在烹饪过程中提升风扇部200对气泡的破除效果,并能够在烹饪完成后进一步提升对已烹饪食材的散热冷却效果,提高烹饪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清洁性;另一方面,离心叶轮210在转动时的噪音较小,能够减少盖体组件10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再一方面,离心叶轮210在转动时可以沿轴向进风,并沿径向出风,从而便于将排气腔101布置在离心叶轮210的径向位置,提高盖体组件10的结构紧凑型,有利于实现盖体组件10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60.可以理解的是,在风扇部200包括离心叶轮210的情况下,离心叶轮210的轴向与进气口103的导通方向一致,从而进一步便于风扇部200通过进气口103抽吸气体。
61.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导流部400包括:第一导流段410,围绕离心叶轮210的转动方向布置,第一导流段410形成有导通于进气口103的导流口;第二导流段420,连接于第一导流段410,第二导流段420由导流口向排气腔101延伸。
62.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部400可以包括有第一导流段410和第二导流段420,其中,第一导流段410围绕离心叶轮210的转动方向布置,且第一导流段410形成有导流口,导流口导通于进气口103,第二导流段420连接于第一导流段410,且第二导流由导流口向排气腔101延伸,从而基于第一导流段410和第二导流段420的前述设置,在离心叶轮210转动的情况下,离心叶轮210输出的高压气流能够沿第一导流段410流动并形成涡流,提高气体的流速,进而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段410的导流口,沿第二导流段420更为快速地流向排气腔101,从而能够提升气体流向排气腔101的效率,可以在烹饪完成后进一步提高对已烹饪食材的散热冷却的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提高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6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段410可以是沿离心叶轮210的转动方向布置的弧形挡风筋,弧形挡风筋的轴线方向可以与进风口的轴线方向一致,弧形挡风筋沿周向的缺口部分形成导流口;第二导流段420可以是连接于弧形挡风筋且由导流口向排气腔101延伸的过渡段挡风筋,上述第二导流段420可以为直线形,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导流段410和第二导流段420配合盖体部100围成离心叶轮210向排气腔101供风的风道。
64.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盖体部100包括:第一盖体110,排气腔101和排气口102形成于第一盖体110;其中,风扇部200设置于第一盖体110,驱动部300布置于第一盖体110背离风扇部200的一侧。
65.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部100可以包括有第一盖体110,第一盖体110形成有前述排气腔101和排气口102,风扇部200设置在第一盖体110,驱动部300位于第一盖体110背离风扇部200的一侧,从而基于前述设置,可以令第一盖体110位于风扇部200和驱动部300之间,进而在烹饪过程中,锅体内产生的大部分高温气体可以被第一盖体110遮挡,减轻高温气体
对驱动部300的影响,防止驱动部300在运行过程中过热失稳,进而提高驱动部300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减少高温气体对驱动部300的侵蚀,降低驱动部300的维修维护成本,延长驱动部3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66.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导流部400可以设置于第一盖体110。
67.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盖体110分隔驱动部300和风扇部200,驱动部300磁力驱动风扇部200转动。
68.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盖体110可以分隔驱动部300和风扇部200,且驱动部300磁力驱动风扇部200转动,从而可以避免驱动部300通过结构连接的方式驱动风扇部200,避免在第一盖体110上开孔以穿设传动部件,从而驱动部300所处空间和风扇部200所处空间可以被第一盖体110隔断,防止风扇部200附近区域的高温气体通过第一盖体110向驱动部300靠近,进而基于前述设置,一方面可以极大程度上减轻烹饪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对驱动部300的侵蚀,延长驱动部3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烹饪环境对驱动部300的温度影响,避免驱动部300在运行过程中过热失稳,有利于保证驱动部300的稳定安全运行;再一方面,在驱动部300和风扇部200被第一盖体110分隔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磁力驱动的方式,实现驱动部300对风扇部200的驱动,在为风扇部200破除气泡和对已烹饪食材散热冷却提供动力的同时,防止风扇部200携带的热量传递至驱动部300,进一步防止驱动部300在烹饪过程中发生过热现象。
69.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部300包括:电机310,设置于盖体部100;连接件320,连接于电机310的输出轴;多个第一磁性件330,设置于连接件320,多个第一磁性件330沿连接件320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其中,风扇部200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性件220,多个第二磁性件220对应于多个第一磁性件330布置。
70.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300可以包括有电机310、连接件320和多个第一磁性件330,其中,电机310设置在盖体部100,连接件320连接于电机310的输出轴,从而连接件320可以跟随电机310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多个第一磁性件330设置在连接件320上,且沿连接件320的转动方向间隔布置,风扇部200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性件220,且多个第二磁性件220与多个第一磁性件330对应布置,从而第一磁性件330和第二磁性件220之间可以产生相互作用的磁性力,进而基于前述设置,一方面连接件320在跟随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多个第一磁性件330转动,并利用第一磁性件330对第二磁性件220施加的磁性力,令第二磁性件220跟随第一磁性件330转动,以使风扇部200跟随电机310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实现驱动部300对风扇部200的磁力驱动,且在驱动风扇部200的过程中无需建立驱动部300与风扇部200之间的结构连接,避免风扇部200携带的热量传递至驱动部300,防止驱动部300在烹饪过程中过热,为驱动部300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并有利于延长驱动部3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第一磁性件330和第二磁性件220之间磁性力,将风扇部200向连接件320一侧吸附,防止风扇部200在转动过程中远离第一磁性件330的磁力作用范围,提高风扇部200的安装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
71.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在风扇部200包括离心叶轮210的情况下,第二磁性件220可以设置在离心叶轮210上;风扇部200还可以包括导向轴230,导向轴230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且导向轴230沿电机310的输出轴的周向布置,离心叶轮210转动地套设在导向轴230上,从而可以利用导向轴230进一步约束离心叶轮210的运动自由度,并限制离心叶
轮210的转动方向,提高离心叶轮210的安装稳定性和运动稳定性,提升风扇部200的气泡破除效果和对已烹饪食材的散热效率。
72.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盖体部100还包括:第二盖体120,设置于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位于第一盖体110背离风扇部200的一侧,驱动部300位于第一盖体110与第二盖体120之间。
73.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部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上的第二盖体120,第二盖体120位于第一盖体110背离于风扇部200的一侧,驱动部300可以设置在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之间,从而能够利用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对驱动部300提供结构防护,避免驱动部300暴露在外界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延长驱动部300的使用寿命,降低驱动部300的故障率,同时也可以提升产品的美观性,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74.在一些示例中,驱动部300设置于第二盖体120;或驱动部300设置于第一盖体110。
75.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300可以设置在第二盖体120,从而便于令驱动部300进一步远离第一盖体110,进而在烹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盖体110对驱动部300的传热量,降低驱动部300在运行过程中过热失稳的可能性,提升驱动部300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驱动部300平稳驱动风扇部200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76.驱动部300可以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从而可以令驱动部300更加靠近风扇部200,进而便于建立驱动部300与风扇部200之间的驱动连接关系,提高驱动部300对风扇部200的驱动效率,并有利于提高盖体组件10的结构紧凑型,提升盖体组件10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水平。
77.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部300磁力驱动风扇部200的情况下,将驱动部300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便于令第一磁性件330和第二磁性件220之间形成更强的磁性力,进而提高驱动部300对风扇部200的驱动稳定性和可靠性。
78.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盖体部100还包括:第三盖体130,设置于第一盖体110,第一盖体110和第三盖体130之间形成有导通于排气腔101的防溢腔,第三盖体130形成有导通于防溢腔的通孔131。
79.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部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上的第三盖体130,第三盖体130与第一盖体110之间形成有防溢腔,防溢腔与排气腔101连通,且第三盖体130形成有通孔131,通孔131导通于防溢腔,从而在烹饪过程中,当锅体内部产生存在溢出趋势的气泡时,部分存在溢出趋势的气泡会涌向第三盖体130,并在压力作用下形成向通孔131运动的趋势,气泡接触第三盖体130时,会受到第三盖体130施加的作用力并被第三盖体130打破,气泡破裂后释放的高温气体可以通过通孔131进入防溢腔,并基于防溢腔和排气腔101之间的连通关系,经排气孔排出盖体组件10,进而可以利用第三盖体130配合风扇部200,进一步提升盖体组件10的防溢效果,提高盖体组件10及盖体组件10所属烹饪设备的安全性和清洁性,提高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80.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盖体130和风扇部200均位于第一盖体110背离第二盖体120的一侧;通孔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从而提升第三盖体130的防溢效果。
81.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进气口103形成于第三盖体130,风扇部200和导流部400位于第一盖体110和第三盖体130之间。
82.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气口103可以形成于第三盖体130,风扇部200和导流部400布
置在第一盖体110和第三盖体130之间,从而基于前述设置,在烹饪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风扇部200转动,吸引锅体内部的气泡更为集中地向第三盖体130靠近,令部分气泡能够通过进气口103向风扇部200运动,以被风扇部200破除,并令部分气泡接触第三盖体130,已被第三盖体130接触破除,从而防止气泡携带汤汁溢出烹饪设备,提高盖体组件10的破泡效率,进而提升盖体组件10的防溢效果,进一步提高盖体组件10及盖体组件10所属烹饪设备的安全性和清洁性,改善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83.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盖体组件10还包括:温度监测件500,设置于盖体部100,温度监测件500与进气口103位于盖体部100的同侧。
84.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组件10话可以包括设置在盖体部100上的温度监测件500,温度监测件500和进气口103位于盖体部100的同一侧,温度监测件500用于获取锅体内部的实时温度信息,从而一方面能够便于在烹饪过程中了解锅体内部的温度情况,进而为判断烹饪进程或锅体内部的食材沸腾情况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也便于利用温度监测件500配合烹饪设备上的控制器件,实现对驱动部300的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85.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盖体组件1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于温度监测件500和驱动部300,控制器可以接收温度监测件500获取的实时温度信息,控制器预存有参考温度信息,控制配被配置为根据实时温度信息和参考温度信息,控制驱动部300的运行,例如,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在实时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参考温度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驱动部300开启,在实时温度信息小于参考温度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驱动部300关闭,参考温度信息可以根据待烹饪食材的沸腾温度设定,从而可以根据锅体内部的温度情况,在锅体内部的食材沸腾时,开启风扇部200以破除锅体内部的气泡。
86.如图5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20,锅体组件20形成有一侧敞口的容置腔21;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盖体组件10,盖体组件10用于开启或覆盖容置腔21的敞口;其中,在盖体组件10覆盖容置腔21的敞口的情况下,进气口103导通于容置腔21。
8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有锅体组件20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盖体组件10,其中,锅体组件20形成有一侧敞口的容置腔21,容置腔21用于放置待烹饪的食材,盖体组件10用于开启或覆盖容置腔21的敞口,在盖体组件10覆盖容置腔21的敞口的情况下,盖体部100的进气口103与容置腔21连通,从而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如存在溢出趋势,则能够涌向进气口103并被第二风扇部200破除,进而降低容置腔21内的汤汁溢出的可能性,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和清洁性,降低烹饪后的清理难度,提升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
88.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盖体组件10铰接于锅体组件20;或盖体组件10可拆卸地设置于锅体组件20。
89.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由于包括了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盖体组件10,因此具备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提出的盖体组件10的全部有益效果。
9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
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9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