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的儿童餐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3420发布日期:2023-03-29 11:1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的儿童餐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多用的儿童餐椅。


背景技术:

2.儿童餐椅,是儿童进餐专用的椅子。儿童餐椅不仅会帮助儿童养成坐餐椅吃饭的习惯,避免了追着喂饭的麻烦,同时,儿童坐在适合自己的椅子里,不会因为坐不稳而东倒西歪,双手可以解放出来自己抓握餐具,同时还锻炼了宝宝手、眼、脑的协调配合能力。现有的儿童餐椅可分为高餐椅和小餐椅,目前的高餐椅大都为固定式或折叠式,不管是哪种方式的高餐椅功能较为单一,还无法实现一椅多用的功能。基于此,本技术人经过潜心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多用的儿童餐椅,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儿童高餐椅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多用的儿童餐椅,包括左支撑管组、右支撑管组和座椅,所述左支撑管组的顶部设有左铰接件,所述右支撑管组的顶部设有右铰接件,所述左铰接件和右铰接件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所述座椅,所述左支撑管组和右支撑管组之间设有上下布置的支撑板和脚踏板,所述座椅的底部位于支撑板的顶面。
6.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包括左支撑座、右支撑座及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连接于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之间,所述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分别与左铰接件和右铰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7.更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座内设有左右贯通的左按钮通道,该左按钮通道内设有左快拆按钮,该左快拆按钮的左端面与左支撑座的左端面平齐,所述左快拆按钮的底部设有左钩部,所述左铰接件的右端设有左连接部,该左连接部插入左支撑座内,所述左连接部设有供左钩部钩入的左钩槽,所述左支撑座内设有与左快拆按钮相抵触的第一左弹簧,所述右支撑座内设有左右贯通的右按钮通道,该右按钮通道内设有右快拆按钮,该右快拆按钮的右端面与右支撑座的右端面平齐,所述右快拆按钮的底部设有右钩部,所述右铰接件的左端设有右连接部,该右连接部插入右支撑座内,所述右连接部设有供右钩部钩入的右钩槽,所述右支撑座内设有与右快拆按钮相抵触的第一右弹簧。
8.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本体具有左沿和右沿,所述左沿和右沿之间设有可前后滑动的餐盘。
9.更进一步的,所述餐盘的底部设有两个左限位板和两个右限位板,所述两个左限位板和两个右限位板均前后布置,所述两个左限位板之间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左拉扭,所述两个右限位板之间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右拉扭,所述左拉扭的右端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左插部,所述左沿的底部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左插槽,所述第一左插部插于第一左插
槽内,所述右拉扭的左端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右插部,所述右沿的底部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右插槽,所述第一右插部插于第一右插槽内。
10.再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左限位板的顶部均设有左活动口,所述左拉扭的前后端面顶部均设有左插沿,所述左插沿插于对应的左活动口内,所述左插沿的长度小于左活动口的长度,所述两个左限位板之间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左抵触板,所述两个左抵触板的右端伸入左拉扭内,所述左拉扭内设有第一左弹簧,所述第一左弹簧与两个左抵触板的右端相抵触,所述两个右限位板的顶部均设有右活动口,所述右拉扭的前后端面顶部均设有右插沿,所述右插沿插于对应的右活动口内,所述右插沿的长度小于右活动口的长度,所述两个右限位板之间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右抵触板,所述两个右抵触板的左端伸入右拉扭内,所述右拉扭内设有第一右弹簧,所述第一右弹簧与两个右抵触板的左端相抵触,所述餐盘的底部设有分别与左沿和右沿相适配的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的后端均为开口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座包括左上支撑座和左下支撑座,所述左下支撑座的上部伸入左上支撑座内,所述左下支撑座相对左上支撑座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右支撑座包括右上支撑座和右下支撑座,所述右下支撑座的上部伸入右上支撑座内,所述右下支撑座相对右上支撑座可升降地设置。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左下支撑座的上部设有左竖槽,所述左上支撑座内设有左调节按钮,该左调节按钮的左端伸出左上支撑座外,所述左下支撑座的上部右侧设有第二左插部,所述左调节按钮的右端穿过左竖槽与第二左插部固定连接,所述左下支撑座的上部右侧面设有多组上下布置的第二左插槽,所述第二左插部插于第二左插槽内,所述左上支撑座内设有与第二左插部相抵触的第二左弹簧,所述右下支撑座的上部设有右竖槽,所述右上支撑座内设有右调节按钮,该右调节按钮的右端伸出右上支撑座外,所述右下支撑座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右插部,所述右调节按钮的左端穿过右竖槽与第二右插部固定连接,所述右下支撑座的上部左侧面设有多组上下布置的第二右插槽,所述第二右插部插于第二右插槽内,所述右上支撑座内设有与第二右插部相抵触的第二右弹簧。
13.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管组包括左前脚管和左后脚管,所述左前脚管的顶部和左后脚管的顶部均与左铰接件铰接,所述右支撑管组包括右前脚管和右后脚管,所述右前脚管的顶部和右后脚管的顶部均与右铰接件铰接,所述支撑板相对左前脚管和右前脚管可折叠地设置,所述脚踏板包括前脚踏板和后脚踏板,所述前脚踏板相对左前脚管和右前脚管可折叠地设置,所述后脚踏板相对左后脚管和右后脚管可折叠地设置。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前脚踏板的左侧面后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一左连接片,所述后脚踏板的左侧面前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二左连接片,所述第一左连接片的后端与第二左连接片的前端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左端面后部和前脚踏板的左侧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三左连接片,所述第三左连接片的顶部和支撑板的左端面后部铰接,所述第三左连接片的底部和第一左连接片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脚踏板的右侧面后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一右连接片,所述后脚踏板的右侧面前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二右连接片,所述第一右连接片的后端与第二右连接片的前端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右端面后部和前脚踏板的右侧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三右连接片,所述第三右连接片的顶部和支撑板的右端面后部铰接,所述第三右连接片的底部和第一右连接片的前端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与左前脚管和右前脚管铰接,所述前脚踏板
的前端与左前脚管和右前脚管铰接,所述后脚踏板的后端与左后脚管和右后脚管铰接。
15.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当座椅与左铰接件和右铰接件连接时可当作儿童高餐椅使用,当座椅从左铰接件和右铰接件卸下时,座椅可单独作为低高度的小餐椅使用,左支撑管组、右支撑管组、支撑板和脚踏板结合可单独作为儿童座椅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餐椅的一椅多用,增加了餐椅的功能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座椅后的结构图。
18.图3为图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的结构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左支撑座的结构分解图。
22.图7为图6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右支撑座的结构分解图。
24.图9为图8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本体的结构分解图。
27.图12为图1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多用的儿童餐椅,包括左支撑管组1、右支撑管组2和座椅3,所述左支撑管组1的顶部设有左铰接件4,所述右支撑管组2的顶部设有右铰接件5,所述左铰接件4和右铰接件5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所述座椅3。所述左支撑管组1和右支撑管组2之间设有上下布置的支撑板6和脚踏板7,所述座椅3的底部位于支撑板6的顶面。
29.参照图1至图9,所述座椅3包括左支撑座31、右支撑座32及座椅本体33,所述座椅本体33连接于左支撑座31和右支撑座32之间,所述左支撑座31和右支撑座32分别与左铰接件4和右铰接件5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左支撑座31内设有左右贯通的左按钮通道311,该左按钮通道311内设有左快拆按钮34,该左快拆按钮34的左端面与左支撑座31的左端面平齐,所述左快拆按钮34的底部设有左钩部341,所述左铰接件4的右端设有左连接部41,该左连接部41插入左支撑座31内,所述左连接部41设有供左钩部341钩入的左钩槽411,所述左支撑座31内设有与左快拆按钮34相抵触的第一左弹簧35。所述右支撑座32内设有左右贯通的右按钮通道321,该右按钮通道321内设有右快拆按钮36,该右快拆按钮36的右端面与右支撑座32的右端面平齐,所述右快拆按钮36的底部设有右钩部361,所述右铰接件5的左端设有右连接部51,该右连接部51插入右支撑座32内,所述右连接部51设有供右钩部361钩入的右钩槽511,所述右支撑座32内设有与右快拆按钮36相抵触的第一右弹簧37。
30.参照图1至图9,所述座椅3可拆卸地连接于左铰接件4和右铰接件5之间,当座椅3需要卸下时,按下左快拆按钮34和右快拆按钮36,此时左快拆按钮34向右移动,左钩部341
与左钩槽411分离,右快拆按钮36向左移动,右钩部361与右钩槽511分离,如此便可将座椅3卸下,座椅3可单独作为低高度的小餐椅使用,左支撑管组1、右支撑管组2、支撑板6和脚踏板7结合可单独作为儿童座椅使用。
31.参照图4、图10、图11和图12,所述座椅本体33具有左沿331和右沿332,所述左沿331和右沿332之间设有可前后滑动的餐盘38。所述餐盘38的底部设有两个左限位板381和两个右限位板382,所述两个左限位板381和两个右限位板382均前后布置,所述两个左限位板381之间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左拉扭39,所述两个右限位板382之间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右拉扭30。所述左拉扭39的右端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左插部391,所述左沿331的底部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左插槽333,所述第一左插部391插于第一左插槽333内,所述右拉扭30的左端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右插部301,所述右沿332的底部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第一右插槽334,所述第一右插部301插于第一右插槽334内。
32.参照图10至图12,所述两个左限位板381的顶部均设有左活动口383,所述左拉扭39的前后端面顶部均设有左插沿392,所述左插沿392插于对应的左活动口383内,所述左插沿392的长度小于左活动口383的长度,所述两个左限位板381之间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左抵触板384,所述两个左抵触板384的右端伸入左拉扭39内,所述左拉扭39内设有第一左弹簧(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左弹簧(图中未标出)与两个左抵触板384的右端相抵触。所述两个右限位板382的顶部均设有右活动口385,所述右拉扭30的前后端面顶部均设有右插沿302,所述右插沿302插于对应的右活动口385内,所述右插沿302的长度小于右活动口385的长度,所述两个右限位板382之间设有前后布置的两个右抵触板386,所述两个右抵触板386的左端伸入右拉扭30内,所述右拉扭30内设有第一右弹簧(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右弹簧(图中未标出)与两个右抵触板386的左端相抵触。所述餐盘38的底部设有分别与左沿331和右沿332相适配的左滑槽387和右滑槽388,所述左滑槽387和右滑槽388的后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左滑槽387与两个左限位板381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右滑槽388与两个右限位板382之间的空间连通。
33.参照图4、图10、图11和图12,所述餐盘38可前后多档调节,当餐盘38要前后调节时分别向左拉动左拉扭39和向右拉动右拉扭40,使得第一左插部391与原配合的第一左插槽333分离、第一右插部301与原配合的第一右插槽334分离,此时即可前、后滑动餐盘38,当餐盘38调整到所需位置时,松开左拉扭39和右拉扭40,让第一左插部391插入新的第一左插槽333、第一右插部301插入新的第一右插槽334,从而将餐盘38进行固定。当餐盘38需要卸下时,向左拉动左拉扭39和向右拉动右拉扭40,然后直接将餐盘38向前滑动到底即可。
34.参照图4和图5,所述左支撑座31包括左上支撑座312和左下支撑座313,所述左下支撑座313的上部伸入左上支撑座312内,所述左下支撑座313相对左上支撑座312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右支撑座32包括右上支撑座322和右下支撑座323,所述右下支撑座323的上部伸入右上支撑座322内,所述右下支撑座323相对右上支撑座322可升降地设置。
35.参照图4和图9,所述左下支撑座313的上部设有左竖槽314,所述左上支撑座312内设有左调节按钮8,该左调节按钮8的左端伸出左上支撑座312外,所述左下支撑座313的上部右侧设有第二左插部315,所述左调节按钮8的右端穿过左竖槽314与第二左插部315固定连接,所述左下支撑座313的上部右侧面设有多组上下布置的第二左插槽316,所述第二左插部315插于第二左插槽316内,所述左上支撑座312内设有与第二左插部315相抵触的第二
左弹簧317。所述右下支撑座323的上部设有右竖槽324,所述右上支撑座322内设有右调节按钮9,该右调节按钮9的右端伸出右上支撑座322外,所述右下支撑座323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右插部325,所述右调节按钮9的左端穿过右竖槽324与第二右插部325固定连接,所述右下支撑座323的上部左侧面设有多组上下布置的第二右插槽326,所述第二右插部325插于第二右插槽326内,所述右上支撑座322内设有与第二右插部325相抵触的第二右弹簧327。
36.参照图4和图9,所述左支撑座31和右支撑座32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从而调整座椅本体33的高度,当左支撑座31和右支撑座32的高度需要调节时,按下左调节按钮8和右调节按钮9,让第二左插部315与原配合的第二左插槽316分离、第二右插部325与原配合的第二右插槽326分离,此时即可对左下支撑座313和右下支撑座323进行高度的调节,当左下支撑座313和右下支撑座323调整至所需高度时,松开左调节按钮8和右调节按钮9,让第二左插部315插入新的第二左插槽316、第二右插部325插入新的第二右插槽326,从而将左下支撑座313和右下支撑座323进行固定。
37.参照图1至图3,所述左支撑管组1包括左前脚管11和左后脚管12,所述左前脚管11的顶部和左后脚管12的顶部均与左铰接件4铰接。所述右支撑管组2包括右前脚管21和右后脚管22,所述右前脚管21的顶部和右后脚管22的顶部均与右铰接件4铰接。所述支撑板6相对左前脚管11和右前脚管12可折叠地设置,所述脚踏板7包括前脚踏板71和后脚踏板72,所述前脚踏板71相对左前脚管11和右前脚管21可折叠地设置,所述后脚踏板72相对左后脚管12和右后脚管22可折叠地设置。
38.参照图1至图3,所述前脚踏板71的左侧面后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一左连接片73,所述后脚踏板72的左侧面前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二左连接片74,所述第一左连接片73的后端与第二左连接片74的前端铰接,所述支撑板6的左端面后部和前脚踏板71的左侧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三左连接片75,所述第三左连接片75的顶部和支撑板6的左端面后部铰接,所述第三左连接片75的底部和第一左连接片73的前端铰接。所述前脚踏板71的右侧面后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一右连接片76,所述后脚踏板72的右侧面前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二右连接片77,所述第一右连接片76的后端与第二右连接片77的前端铰接,所述支撑板6右端面后部和前脚踏板71的右侧面后部之间设有第三右连接片78,所述第三右连接片78的顶部和支撑板6的右端面后部铰接,所述第三右连接片78的底部和第一右连接片76的前端铰接。所述支撑板6的前端与左前脚管11和右前脚管21铰接,所述前脚踏板71的前端与左前脚管11和右前脚管21铰接,所述后脚踏板72的后端与左后脚管12和右后脚管22铰接。
39.参照图1至图3,当座椅3卸下后,左前脚管11、左后脚管12、右前脚管21、右后脚管22、支撑板6、前脚踏板71和后脚踏板72可以进行折叠,与此同时,第一左连接片73、第二左连接片74、第三左连接片75、第一右连接片76、第二右连接片77和第三右连接片78相应地进行折叠。
40.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