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6833发布日期:2023-03-14 21:31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蒸锅或蒸笼中,在其表面分布有多个蒸汽通孔,由于传统的蒸笼蒸片没有提手,很难将蒸笼蒸片从蒸锅或蒸笼中取出,容易高温烫伤;为拿取方便,部分蒸笼蒸片增加提手,而以往提手固定方式用3颗螺丝锁紧蒸笼蒸片,拆卸时需要拿螺丝刀将螺丝松开取下才能拆卸下来更换、清洗,使用上不便利,且一个蒸笼蒸片需要配一个提手,无法实现一个提手同时多次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
4.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包括:提手本体、提手筒、底盖以及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和弹簧,其中弹性件由连接筒以及围绕设置于连接筒外壁的若干弹片构成;所述提手筒的下开口设置有凸柱,凸柱中央开设螺纹孔;所述提手本体从提手筒的上开口插入并与从提手筒下开口插入的弹性件相抵接;所述底盖设置有与螺纹孔对应的沉孔,沉孔中穿过的螺丝与凸柱的螺纹孔连接,将弹性组件夹紧于提手筒和底盖之间;按压所述提手本体将弹性件以及弹簧压往底盖方向,带动弹片内缩,松开所述提手本体后弹簧回弹并带动弹性件复位,使弹片向外延伸复位。
5.其中,所述底盖的中央设置有固定柱,弹簧套于固定柱中定位;所述底盖的开口边缘对应设置有若干凹槽,弹性件的弹片从凹槽中穿出作伸缩活动。
6.其中,所述底盖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安装台,沉孔开设与安装台上;所述安装台与凹槽错位分布。
7.其中,所述提手筒的下开口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凸柱设置于环形凸台上,往底盖方向延伸。
8.其中,所述弹片呈台阶型分布,包括从凹槽中伸出的活动端以及与连接筒连接的固定端;所述活动端朝向远离底盖的方向延伸。
9.其中,所述提手本体呈圆柱型,包括圆片把手以及插入提手筒内与弹性件相抵接的插柱;所述插柱底部设置有若干弹性限位件,将插柱插入提手筒时弹性限位件向内收缩靠拢方便插入;所述弹性限位件向外凸设置有卡位件,卡位件与提手筒上开口处设置的内环配合限制提手本体从提手筒中分离。
10.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塑料弹性件。
11.其中,所述底盖开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方式我们采用更加便利的一键拆卸方式,装拆时无需拿螺丝刀拧螺丝,只需按压提手本体将弹性件以及弹簧压往底盖方向,带动弹片内缩,此时提手与
蒸笼蒸片之间的连接解除,可以插入提手或拔出提手;当松开对提手本体的压力后弹簧回弹并带动弹性件复位,使弹片向外延伸复位,此时弹片外凸并配合提手筒将蒸笼蒸片锁紧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提手本体、提手筒、弹性件和底盖均采用耐高温和韧性好的材料制成,不烫手又耐用,底盖的安装台采用三角美学设计,底盖开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以做到不藏水,并通过沉孔与凸柱之间定位配合实现不旋转更牢靠,弹性件配合弹簧组成弹性组件后产品使用寿命更长久、分离更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的爆炸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锁紧蒸笼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厨房用蒸笼蒸片提手,包括:提手本体1、提手筒2、底盖3以及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4和弹簧5,其中弹性件4由连接筒6以及围绕设置于连接筒6外壁的若干弹片7构成,所述弹片7呈台阶型分布,包括从凹槽13中伸出的活动端8以及与连接筒6连接的固定端9;所述活动端8朝向远离底盖3的方向延伸;所述提手筒2的下开口设置有凸柱10,凸柱10中央开设螺纹孔;所述提手本体1从提手筒2的上开口插入并与从提手筒2下开口插入的弹性件4相抵接;所述底盖3设置有与螺纹孔对应的沉孔11,沉孔11中穿过的螺丝14与凸柱10的螺纹孔连接,将弹性组件夹紧于提手筒2和底盖3之间;按压所述提手本体1将弹性件4以及弹簧5压往底盖3方向,带动弹片7内缩,松开所述提手本体1后弹簧5回弹并带动弹性件4复位,使弹片7向外延伸复位。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方式我们采用更加便利的一键拆卸方式,装拆时无需拿螺丝14刀拧螺丝14,只需按压提手本体1将弹性件4以及弹簧5压往底盖3方向,带动弹片7内缩,此时提手与蒸笼蒸片之间的连接解除,可以插
入提手或拔出提手;当松开对提手本体1的压力后弹簧5回弹并带动弹性件4复位,使弹片7向外延伸复位,此时弹片7外凸并配合提手筒2将蒸笼蒸片锁紧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提手本体1、提手筒2、弹性件4和底盖3均采用耐高温和韧性好的材料制成,不烫手又耐用,底盖3的安装台15采用三角美学设计,底盖3开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22以做到不藏水,并通过沉孔11与凸柱10之间定位配合实现不旋转更牢靠,弹性件4配合弹簧5组成弹性组件后产品使用寿命更长久、分离更方便。
22.在上述中,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弹性件4和底盖3相抵接,为避免弹簧5在长期使用下错位而导致无法复位,所述底盖3的中央设置有固定柱12,弹簧5套于固定柱12中定位;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弹片7的伸缩实现与蒸笼蒸片之间的锁紧或松开,为方便弹片7的伸缩,所述底盖3的开口边缘对应设置有若干凹槽13,弹性件4的弹片7从凹槽13中穿出作伸缩活动,同时凹槽13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底盖3与提手筒2下开口之间的间隙。
23.其中,弹性组件夹于底盖3和提手本体1之间,并套于提手筒2内,而提手本体1同样插于提手筒2内,即提手筒2作为本提手的连接处,而底盖3与提手筒2之间通过螺丝14锁紧,具体通过所述底盖3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安装台15,沉孔11开设与安装台15上;所述安装台15与凹槽13错位分布;而所述提手筒2的下开口设置有环形凸台16;所述凸柱10设置于环形凸台16上,往底盖3方向延伸,底盖3的安装台15采用三角美学设计做到不藏水,所述安装台15上下表面均设置沉孔11,凸柱10直接插入沉孔11中进行定位,不旋转更牢靠,而螺丝14的螺头直接藏于另一侧的沉孔11中不外露。
24.其中,所述提手本体1呈圆柱型,包括圆片把手17以及插入提手筒2内与弹性件4相抵接的插柱18;为了防止提取提手时,提手本体1从提手筒2中分离,所述插柱18底部设置有若干弹性限位件19,将插柱18插入提手筒2时弹性限位件19向内收缩靠拢方便插入;所述弹性限位件19向外凸设置有卡位件20,卡位件20与提手筒2上开口处设置的内环21配合限制提手本体1从提手筒2中分离。
25.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提手本体1、提手筒2、弹性件4和底盖3均采用耐高温和韧性好的材料制成,透过自身弹性实现压动伸缩的弹性件4为塑料弹性件。
26.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