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6384发布日期:2023-03-24 21:3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百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


背景技术:

2.百叶窗是一种常见的家居装饰用品,包括固定式百叶窗和具有开合功能的活动式百叶窗,活动式百叶窗常设置在框架的内侧,用于遮挡阳光,而固定是百叶窗则直接被用于取代窗户的框架,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现有的一种固定式百叶窗包括窗框架以及叶片,窗框架卡嵌连接在墙面上叶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叶片竖直设置,并沿水平方向上等距排布,叶片顶端与底端与窗框架固定连接。
3.但是该固定式百叶窗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连接遮阳百叶的连接件会暴露在百叶外,百叶在使用时间久了以后,导致连接件生锈或者松动,会使百叶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遮阳百叶的连接件会暴露在百叶外,百叶在使用时间久了以后,导致连接件生锈或者松动,会使百叶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包括转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转接件一端的第一百叶、将所述第一百叶固定连接在所述转接件上的第二固定件和遮挡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百叶;所述第二百叶设置于所述第一百叶上;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百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还包括:固定所述转接件位置的第一固定件和支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框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一螺栓与固定所述第一螺栓的第一螺母;所述转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百叶内;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百叶与所述转接件;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一百叶,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母贴合所述第一百叶。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螺柱和固定所述第一百叶的第二螺母;所述螺柱设置于所述转接件上;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螺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百叶螺纹连接。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第一卡接件、连接所述转接件的第二卡接件和固定所述转接件的第三固定件;所述转接件卡入所述第二卡接件内;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转接件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转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转接件上开设有卡接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接件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块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螺纹连接。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二卡接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嵌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框架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卡接件插入所述第二防水层上。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防水层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二防水层为橡胶材质。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框架之间设有减震层;所述第一卡接件覆盖所述减震层。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百叶与所述第二百叶组装完成时,外曲面为椭圆形状。
1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7.1、由于采用了将第一百叶与转接件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将第一百叶与第二百叶拼合,通过第二百叶遮挡第二固定件,所以,有效解决了第二固定件会暴露在外面,会使第二固定件生锈或者松动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百叶形成的空间内,不会暴露在外面,百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防止第二固定件松动使得百叶结构不稳定。
18.2、由于采用了第一卡块卡入第二卡槽,第二卡块卡入第一卡槽同时第三固定件穿过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将转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固定连接,所以,有效解决了转接件与第二卡接件的连接时不稳定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将转接件与第二卡接件通过第三固定件固定,使其稳定性更高。
19.3、由于采用了第二固定件为螺栓螺母,所以,有效解决了转接件与第二百叶的连接问题,进而实现了不影响第一百叶装配的前提将转接件与第二百叶连接。
20.4、由于采用了第二固定件为螺柱螺母,同时螺母一直螺纹连接在螺柱上,需要使用时将螺母螺旋位移至与第一百叶螺纹连接,所以,有效解决了转接件与第二百叶的连接,螺栓容易丢失,影响工作流程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不影响第一百叶装配的前提将转接件与第二百叶连接,同时减少装配件数量,防止装配时零件丢失。
21.5、由于转接件穿过框架,同时雨水会顺着转接件流入室内,将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第二卡接件与框架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层,所以,有效解决了当下雨时雨水渗透进室内的问题,进而实现了防止雨水流进室内。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28.图中:1、框架;21、第二固定件;211、第一螺栓;212、第一螺母;213、螺柱;214、第二螺母;22、第一百叶;23、第二百叶;3、转接件;31、第一卡块;32、第一卡槽;321、第二卡槽;322、第二卡块;4、第一固定件;41、第一卡接件;42、第二卡接件;421、圆槽;43、第三固定件;51、第一防水层;511、凸块;52、第二防水层;6、减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解决了连接遮阳百叶的连接件会暴露在百叶外的问题,百叶在使用时间久了以后,导致连接件生锈或者松动,会使百叶结构不稳定。
3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1.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2.第一实施例:
33.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右端,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上端。
34.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包括转接件3、固定连接在转接件3一端的第一百叶22、将第一百叶22固定连接在转接件3上的第二固定件21和遮挡第二固定件21的第二百叶23。第二百叶23设置于第一百叶22上。第二固定件21与第一百叶2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21与转接件3固定连接。
35.优选的,转接件3呈圆柱状。第一百叶22的上端上下设置有与转接件3对应的第一圆孔。转接件3的下端与第一百叶22固定连接。转接件3插入第一圆孔内通过第二固定件21固定连接。第二百叶23上端开设有通孔槽。第一百叶22的下侧面与后侧面均开设有开口。第二百叶23的下侧面与第一百叶22的上侧面对应,将第二百叶23的后侧面与第一百叶22的前侧面为同一平面时,将第二百叶23推动,使第二百叶23的后侧面向第一百叶22的后侧面移动直至位于同一平面。优选的,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二百叶23焊接在第一百叶22上。第一百叶22上还设有卡接板。卡接板对应第二百叶23上的卡接槽,防止在拼合第一百叶22与第二百叶23时发生位移导致拼合出现误差。通过第二百叶23拼合在第一百叶22上同时遮挡第二固定件21。使得第二固定件21位于第二百叶23形成的空间内,不会暴露在外面,百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防止第二固定件21松动使得百叶结构不稳定。解决了第二固定件21会暴露在外面,会使第二固定件21生锈或者松动的问题。
36.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还包括:固定转接件3位置的第一固定件4和支撑第一固定件4的框架1。第一固定件4设置于框架1上。转接件3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件4连接。
37.第一固定件4的下端与转接件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4的下端与框架1的上侧面固定连接。转接件3穿设于框架1。转接件3的下端与第一百叶22的上端固定连接。
38.第二固定件21包括第一螺栓211与固定第一螺栓211的第一螺母212。转接件3位于第一百叶22内。第一螺栓211穿设于第一百叶22与转接件3。第一螺栓211的一端贴合第一百
叶22,第一螺母212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栓211的另一端。第一螺母212贴合第一百叶22。
39.转接件3上左右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百叶22上左右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对应。当第一百叶22呈前后设置时转接件3插入第一百叶22内时,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同轴。第一螺栓211同时插入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第一螺栓211上沉头的右侧面与第一百叶22的左侧面贴合。第一螺栓211的右侧面螺纹旋入第一螺母212。将第一螺母212旋紧且第一螺母212的左侧面压紧第一百叶22的右侧面,从而转接件3与第一百叶22固定连接。优选的,转接件3相对于前后方向设有两组。实现了不影响第一百叶22装配的前提将转接件3与第二百叶23连接。解决了转接件3与第二百叶23的连接问题。
40.第一固定件4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的第一卡接件41、连接转接件3的第二卡接件42和固定转接件3的第三固定件43。转接件3卡入第二卡接件42内。第三固定件43穿设于转接件3并螺纹连接第二卡接件42。第一卡接件41与第二卡接件42固定连接。
41.第二卡接件42为圆柱形。第二卡接件42底面设有开口。第一卡接件41的上表面与第二卡接件42开口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转接件3上端与第一卡接件41的下端固定连接。
42.转接件3上设置有第一卡块31。转接件3上开设有卡接第二卡接件42的第一卡槽32。第二卡接件42上开设有第二卡槽321。第二卡接件42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22。第一卡块31卡入第二卡槽321内。第二卡块322卡入第一卡槽32内。第三固定件43穿设于第一卡块31与第二卡块322并与第二卡接件42螺纹连接。
43.第一卡块31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卡槽32。第二卡槽321的下方设有第二卡块322。第一卡块31与第二卡槽321对应。第二卡块322与第一卡槽32对应。将转接件3卡在第二卡接件42内。第二卡块322上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三固定件43的第四通孔。第一卡块31相对于第二卡块322上的第四通孔同轴开设有第五通孔使第三固定件43穿过第一卡块31与第二卡块322,使第三固定件43螺纹连接在第二卡接件42上。实现了将转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2通过第三固定件43固定。使其稳定性更高。解决了转接件3与第二卡接件42的连接时不稳定的问题。
44.第一卡接件41与第二卡接件42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51。第二卡接件42上开设有圆槽421。第一防水层51上设有凸块511。凸块511嵌设于圆槽421内。第二卡接件42与框架1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层52。第二卡接件42插入第二防水层52上。
45.第一防水层51为圆板状。第一防水层51上表面设置有凸块511。第二卡接件42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421。凸块511卡入圆槽421内。优选的,第一防水层51上的凸块511为中空状,使其更容易形变,方便插入圆槽421内。第一防水层51的上表面与第二卡接件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防水层51的下表面与第一卡接件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层52为圆环装。第二防水层52上开设有圆环槽。第二防水层52上的圆环槽与第一卡接件41的下表面贴合且与第一卡接件41固定连接。第二防水层52的下表面与框架1固定连接。实现了防止雨水流进室内。解决了当下雨时雨水渗透进室内的问题。
46.第一防水层51为橡胶材质。第二防水层52为橡胶材质。
47.第一卡接件41与框架1之间设有减震层6。第一卡接件41覆盖减震层6。
48.第一卡接件41下方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的直径与减震层6的直径一致。将减震层6的上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卡接件41的圆形槽内。减震层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框架1上。当转接件3摆动时起到减震与吸能的作用。
49.第一百叶22与第二百叶23组装完成时,外曲面为椭圆形状。
50.第二实施例:
51.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竖向梭形遮阳百叶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52.第二固定件21包括螺柱213和固定第一百叶22的第二螺母214。螺柱213设置于转接件3上。第二螺母214与螺柱213螺纹连接。第二螺母214与第一百叶22螺纹连接。
53.螺柱213的上部分为螺纹状,下部分为圆柱状。第二螺母214一直螺纹连接在螺柱213上。位于第一圆孔外为螺纹状。第二螺母214螺纹连接在螺柱213上,当将螺柱213的下部分插入第一圆孔内时,将第二螺母214向下旋紧,直至旋入第二百叶23上的螺纹且压紧第二百叶23,从而第二百叶23与转接件3固定连接。实现了不影响第一百叶22装配的前提将转接件3与第二百叶23连接,同时减少装配件数量,防止装配时零件丢失。解决了转接件3与第二百叶23的连接,螺栓容易丢失,影响工作流程的问题。
54.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