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存储室米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9181发布日期:2023-12-06 18: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双存储室米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五谷存储器具,具体涉及双存储室米桶及真空米桶。


背景技术:

1、真空米桶具有抽真空和定量提取功能,一般包括储存区域、盖子、分流器、流量组件和抽真空组件,储存区域设置有锥形底部,锥形底部具有中孔,分流器安装在锥形底中部,流量组件包括具有上连接口和下排出口的流量阀和驱动器,流量阀上连接口密封连接分流器,抽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以及连接真空泵和储存区域的管体,用于保持储存区域的真空度,在流量阀下方一般配置有承接区域,提供承接容器的放置空间。工作时,驱动器打开流量阀,五谷通过分流器和流量阀从下排出口排出落到承接容器内。

2、日常生活中,人们希望同时可以存放两种五谷,如大米和豆类,上述真空米桶只有一个存储室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厂家设计了具有多个独立存储室的米桶,这种米桶立存储室并列设计,每个存储室具有单独的流量组件,配置真空功能时,需要对每个存储室配置一路抽空组件,承接容器的放置空间设计大,当人们需要不要的五谷物时,将承接容器放置到对应的存储室下方并启动对应的流量组件。这类米桶体积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现有多存储室米桶体积大,需要为每个存储室配置流量组件导致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在储存区域配置隔板,锥形底部配置分流器和控流装置,通过控流装置的第一控流件或/和第二控流件的转动使第二分流孔或/和第三分流孔与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连通或关闭来实现。

2、双存储室米桶,包括:储存区域,盖子,隔板,承接区域,分流器和控流装置;储存区域具有上端开口,以及锥形底部,锥形底部下端具有出口;盖子用于打开和关闭储存区域的上端开口;隔板竖向布置在储存区域内将其分隔成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承接区域配置在储存区域的下方,提供承接容器的放置空间;分流器配置在所述锥形底部的出口处,具有第一分流导引面以及环绕设在第一分流导引面下侧的分流围壁,所述第一分流导引面与隔板下端连接,所述分流围壁内侧配置有圆弧形的分流面,所述分流围壁位于隔板两侧的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分流孔;控流装置包括第一控流件、第二控流件和弹性件;第一控流件一端设有第一控流部另一端设有第一操纵部,第一控流部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分流面适配的第一控流面,第一控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一侧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连通所述放置空间;第二控流件一端设有第二控流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操纵部,第二控流部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分流面适配的第二控流面,第二控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另一侧的第一分流孔对应的第三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连通所述放置空间;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可绕所述分流面的中心线旋转地装配在分流围壁内侧;所述弹性件作用在第一控流件和第二控流件上,产生驱动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相对旋转使第二分流孔和第三分流孔错开对应的第一分流孔实现关闭的复位力;第一操纵部或/和第二操纵部被使用者操作克服所述复位力时可使第一控流部或/和第二控流部旋转而使第二分流孔或/和第三分流孔与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连通,实现取料。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将储存区域分隔成两部分,通过分流器实现分流,利用一组件控流装置和分流器的配合,通过第一控流件或/和第二控流件的转动使第二分流孔或/和第三分流孔与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连通或关闭来实现取料和关闭,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

4、进一步的,还包括配置在储存区域下方的支座,所述支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和第三分流孔与承接区域的集流孔,以及所述第一控流部或/和第二控流部的旋转支点。通过所述支座为第一控流部或/和第二控流部提供承托和支点,同时集流孔可以收集从第二分流孔和第三分流孔流出的物料,方便集流到储存区域的容器内。

5、进一步的,所述支座设置有支承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的环状支承部,所述集流孔形成在环状支承部的内侧,集流孔和环状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导流壁。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为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提供稳固的支撑,确保转动时的稳定性。

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支点为设置有集流孔内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与导流壁之间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一控流部与所述旋转连接部的连接采用以下之一:

7、第一控流部与旋转连接部可旋转套接,第二控流部与第一控流部可旋转套接;

8、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均与旋转连接部可旋转套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容器支架,所述容器支架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有前侧开口的所述承接区域,所述顶壁设置有连通所述集流孔的避让孔,所述顶壁前侧上部设置有弧形限位部,弧形限位部对应所述第一操纵部和第二操纵部设置有弧形的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操纵部包括第一拨动部,第一操纵部包括第二拨动部,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的内端分别通过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与第一操纵部和第二操纵部连接,第一拨动部可相对第一活动槽摆动,第一拨动部可相对第一活动槽摆动。

10、进一步的,还包括称重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称重模块包括配置在承接区域底部的托盘和支撑托盘的重量传感器,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重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显示所述重量传感器数据的显示区域。通过称重模块和显示模块可以方便使用者判断物料的重量,以控制取料量。

11、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底部出口下端设置有第一环形连接部,所述分流器包括环绕设于分流围壁外侧的第二环形连接部,第二环形连接部与第一环形连接部内壁配,第二环形连接部上端与分流围壁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分流导引面。通过上述改进,方便分流器和锥形底部的连接。

12、进一步的,第二分流导引面设置有若干径向延伸的分割三角部。通过上述改进,可以提高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各自的分流效果,使出料顺畅,避免卡料。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和第一环形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控流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二分流孔设置有避让孔,第一控流面和分流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控流面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三分流孔设置有避让孔,第二控流面和分流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配合;还包括真空模块,所述真空模块包括真空泵以及连接真空泵和储存区域上部的管体,所述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上部相连通。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一个真空模块可以实现对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的真空度控制,减少了物料成本。



技术特征:

1.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储存区域下方的支座,所述支座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孔和第三分流孔与承接区域的集流孔,以及所述第一控流部或/和第二控流部的旋转支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设置有支承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二控流部的环状支承部,所述集流孔形成在环状支承部的内侧,集流孔和环状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导流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点为设置有集流孔内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与导流壁之间通过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控流部和第一控流部与所述旋转连接部的连接采用以下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器支架,所述容器支架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有前侧开口的所述承接区域,所述顶壁设置有连通所述集流孔的避让孔,所述顶壁前侧上部设置有弧形限位部,弧形限位部对应所述第一操纵部和第二操纵部设置有弧形的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一操纵部包括第一拨动部,第一操纵部包括第二拨动部,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的内端分别通过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与第一操纵部和第二操纵部连接,第一拨动部可相对第一活动槽摆动,第一拨动部可相对第一活动槽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称重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称重模块包括配置在承接区域底部的托盘和支撑托盘的重量传感器,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重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设置显示所述重量传感器数据的显示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底部出口下端设置有第一环形连接部,所述分流器包括环绕设于分流围壁外侧的第二环形连接部,第二环形连接部与第一环形连接部内壁配,第二环形连接部上端与分流围壁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分流导引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第二分流导引面设置有若干径向延伸的分割三角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存储室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和第一环形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控流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二分流孔设置有避让孔,第一控流面和分流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控流面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三分流孔设置有避让孔,第二控流面和分流面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密封件密封配合;还包括真空模块,所述真空模块包括真空泵以及连接真空泵和储存区域上部的管体,所述第一储存区域和第二储存区域上部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五谷存储器具技术领域,涉及的双存储室米桶包括:储存区域,盖子,隔板,承接区域,分流器和控流装置;本专利将储存区域分隔成两部分,通过分流器实现分流,利用一组件控流装置和分流器的配合,通过第一控流件或/和第二控流件的转动使第二分流孔或/和第三分流孔与对应的第一分流孔连通或关闭来实现取料和关闭,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游金慈,陈永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锐宝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