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9079发布日期:2023-04-20 03: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理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一些智能的清洁设备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清洁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现有的手持式表面清洁机一般包括机身、地刷、供液组件和集污组件,地刷内设置由电机驱动的清洁辊,供液组件可以向清洁辊提供液体,使清洁辊可以有效擦拭地面,集污组件可以将地刷底部的脏污和清洁辊被刮落的脏污吸入集污桶中。现有的集污桶一般包括桶体和用于盖合桶体的桶盖,桶体内设置一根两端均敞口的中空管,脏污沿中空管流入桶体中。由于中空管的内径较小、中空管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也较小,脏污容易堵在中空管中或堆积在中空管与筒体之间的空隙内,如此导致桶体难以清洗干净,会影响集污效果,残留在桶体内的脏污也容易产生异味,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的表面清洁装置,进污管设于集污桶的外部,便于用户清理进污管和集污桶,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清理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设有容置腔的机身、设有进污口的地刷、可拆卸安装于容置腔处的集污桶、与集污桶配合的进污管、用于连通进污口和进污管的管道,管道的下端伸入地刷且与进污口连通、上端伸入机身且位于容置腔的底侧,所述进污管设于集污桶的外部,机身或集污桶设有与进污管配合的容置槽,进污管设于容置槽处,集污桶设有用于连通进污管顶端和集污桶内腔的进口,进污管的底端与管道之间、进污管的顶端与集污桶之间均密封连通。

3、优选的,所述管道的上端设有第一密封圈,进污管的底端设有与第一密封圈配合的第一配合面,安装于机身上的进污管使第一配合面与第一密封圈密封接触。

4、优选的,所述机身设有位于管道上端外周的凸沿,第一密封圈轴向定位的设于凸沿的内周且上部伸出凸沿,安装于机身上的进污管使第一配合面将第一密封圈的上部压抵于凸沿上。

5、优选的,所述进污管的下端扩口形成与凸沿配合的套筒,第一配合面为设于进污管内壁上的台阶面,安装于机身上的进污管使套筒套设于凸沿的外部且使台阶面将第一密封圈的上部压抵于凸沿上;或者,所述进污管的下端设有一圈向外凸出的圈沿,圈沿的底面为第一配合面,安装于机身上的进污管使圈沿将第一密封圈的上部压抵于凸沿上。

6、优选的,所述进口设于集污桶的侧壁上,进污管与集污桶可拆卸配合,进污管的顶端设有朝进口延伸的横向段,横向段设有第二密封圈,与集污桶配合的进污管使第二密封圈与集污桶密封接触。

7、优选的,所述集污桶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密封圈配合的第二配合面,进口设于第二配合面处,第二密封圈轴向定位的设于横向段的端部处且超出横向段的端面,与集污桶配合的进污管使第二密封圈与第二配合面密封接触;或者,所述集污桶的侧壁设有与进口连通且供横向段插入的插口,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横向段的外部,与集污桶配合的进污管使横向段插入插口中且使第二密封圈与插口的内壁密封接触;或者,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横向段的外部,与集污桶配合的进污管使横向段插入进口中且使第二密封圈与进口的内壁密封接触。

8、优选的,所述容置槽设于容置腔的腔壁上,安装于容置腔处的集污桶将进污管限位于容置槽中;或者,所述容置槽设于集污桶的侧壁上,集污桶设有将进污管限位于容置槽中的限位结构。

9、优选的,所述容置槽内设有若干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定位凸筋。

10、优选的,所述集污桶包括桶体和用于盖合桶体的桶盖,桶盖设有进污通道,进口设于进污通道的一端,进污通道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设有出口,桶盖设有与出口错开分布的通气口。

11、优选的,所述集污桶包括可拆卸设于桶盖底部的过滤件,过滤件设有过滤孔,进污通道的出口与过滤件的内腔连通,通气口位于过滤件的外侧。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洁装置,进污管设于集污桶外部的容置槽中,即进污管相对于集污桶外置,集污桶内部取消设置进污管可以避免脏污的堆积,进污管外置可以适当增大进污管内径以避免脏污堵塞进污管,便于用户分别对进污管和集污桶进行清理,有利于降低用户对进污管和集污桶的清理难度和提高对两者的清理效果,避免脏污残留导致容易产生异味的情况,有利于保证集污效果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进污管的底端与管道之间、进污管的顶端与集污桶之间均密封连通,有利于保证集污效果,也能避免脏污自配合缝隙处渗出集污结构。

14、2、管道的上端设置第一密封圈,进污管的底端设置第一配合面,进污管安装于机身上时,第一配合面与第一密封圈密封接触,实现管道与进污管底端之间的密封连通。合理设置管道与进污管底端之间的密封配合结构,使其满足两者之间的密封配合要求。

15、3、第一密封圈轴向定位的设于凸沿的内周且上部伸出凸沿,进污管安装于机身上时,进污管底端的第一配合面将第一密封圈的上部压抵于凸沿上,即第一密封圈的上部被夹持于第一配合面和凸沿顶面之间,实现使进污管的底端与管道密封连通的目的。

16、4、进污管设于容置槽处时,进污管下端的套筒套设于凸沿的外部,台阶面将第一密封圈的上部压抵于凸沿上,使第一密封圈的上部被夹持于第一配合面和凸沿之间,实现进污管的底端与管道之间的密封配合。或者,进污管设于容置槽处时,进污管下端的圈沿将第一密封圈的上部压抵于凸沿上,使第一密封圈的上部被夹持于第一配合面和凸沿之间,实现进污管的底端与管道之间的密封配合。合理设置进污管的底端与管道之间的具体配合结构,使其满足两者之间的密封配合要求。

17、5、进污管的横向段设置第二密封圈,进污管与集污桶配合时,第二密封圈与集污桶密封接触,实现进污管的顶端和集污桶之间的密封连通。合理设置进污管的顶端与集污桶之间的密封配合结构,在进污管与集污桶采用可拆卸配合结构时满足进污管顶端和集污桶之间的密封配合要求。

18、6、集污桶的侧壁设置第二配合面,进污管与集污桶配合时,第二密封圈超出横向段的部位与第二配合面密封接触,实现进污管的顶端和集污桶之间的密封配合。或者,集污桶的侧壁设置插口,进污管与集污桶配合时,横向段插入插口中,第二密封圈与插口的内壁密封接触,实现进污管的顶端与集污桶之间的密封配合。或者,进污管与集污桶配合时,横向段直接插入进口中,第二密封圈与进口的内壁密封接触,实现进污管的顶端与集污桶之间的密封配合。合理设置进污管的顶端与集污桶之间的具体配合结构,使其满足两者之间的密封配合要求。

19、7、与进污管配合的容置槽可以设于容置腔的腔壁上,安装于容置腔处的集污桶将进污管限位于容置槽中,进污管借助集污桶实现定位并可以隐藏于集污桶和机身之间,有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外形美观度。

20、与进污管配合的容置槽也可以设于集污桶的侧壁上,通过集污桶的限位结构将进污管限位于容置槽中,使进污管在装置工作时保持位置稳定,集污桶和进污管可以作为一个模块安装于或拆离于机身。

21、8、容置槽内设置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定位凸筋,通过定位凸筋合理减小进污管与容置槽槽壁之间接触面积的同时使进污管在装置工作时保持位置稳定,有利于合理降低进污管的拆装难度和保证进污管的结构稳定性。

22、9、桶盖设置进污通道,进口设于进污通道的一端,进污通道的另一端向下延伸且设有出口,通过进污通道引导脏污的流动方向,使脏污流经进污通道后能向下流入集污桶中,避免液态脏污溅入通气口中。

23、10、桶盖的底部设置带过滤孔的过滤件,进污通道的出口与过滤件的内腔连通,沿进污通道流入桶体内的脏污被过滤件过滤,通过过滤件实现固态脏污和液态脏污的分离,便于用户分别清理过滤件内的固态脏污和桶体内的液态脏污,减少用户对混合脏污的二次处理,有利于降低用户对脏污的清理难度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通气口位于过滤件的外侧,避免沿进污通道流入的脏污溅入通气口中,也避免过滤件内堆积的脏污堵住通气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