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8015发布日期:2023-04-22 08:5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叠床。


背景技术:

1、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折叠收放简易床。现有的折叠床的支撑腿大都可折叠设置在安装架上,使用时通过将支撑腿直接抵紧在安装架上,使支撑腿与安装架相对固定,但是长期使用后,安装架与支撑腿的接触位置易发生变形,影响折叠床的使用寿命。

2、基于此,有人设计出申请号为“201920880572.1”的“一种躺椅”,因在使用时展开成床,闲置时收叠,该躺椅实际等同于折叠床,躺椅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覆盖有床体,安装架上设置有可折叠的支撑腿,支撑腿和安装架转动连接,安装架与支撑腿之间设有若干个折叠连杆,当躺椅使用时,安装架与支撑腿相对展开,并与折叠连杆之间相互固定,安装架、支撑腿和折叠连杆组成三角形结构。这样,避免使用过程中支撑腿和安装架之间相互作用较大而导致安装架和支撑腿变形损坏。但是,上述躺椅仅能平躺,无法自由调节床体的靠背和腿部位置的角度,难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3、有鉴于此,本申请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折叠床,其能够对床体的靠背和床体对应于人体双腿的位置进行角度调节,以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折叠床,包括能够沿中部位置打开成床或合拢收叠的床架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床架上的三根支撑架;还包括床布和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所述第一调节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床架上,并分设于所述床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第一调节架、所述床架的中部和所述第二调节架共同形成支撑区域,所述床布铺设于所述支撑区域中,用以床架展开时供人体躺于上;所述第一调节架的两侧和所述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角度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架的两侧和所述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角度的第二调节机构。

4、两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均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限位套,每个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架上,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架上,所述第一连杆临近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临近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套中,且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临近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槽壁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主要由若干个第一卡齿组成,各所述第一卡齿依次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卡齿卡接配合。

5、所述第二调节架包括n型架和两调节架杆,两所述调节架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床架的两侧,两所述调节架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所述n型架上。

6、所述n型架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杆,两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床架上,且两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n型架的两侧。

7、两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均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限位套,每个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n型架和所述调节架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架的后部,所述第二连杆临近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临近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套中,且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临近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套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槽壁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主要由若干个第二卡齿组成,各所述第二卡齿依次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卡齿卡接配合。

8、床布的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架上,所述床布的后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架上,所述床布的中部设置于所述床架的中部位置上。

9、所述床布为帆布或棉夹布。

10、所述床布的前部可拆卸连接有头枕。

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使用时,床架和支撑架相对展开,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第一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以调节床布中对应于靠背部分的角度,调节第二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以在使用时床布中对应于双腿部分的角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高舒适度。

13、2、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杆和第一限位套,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对第一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床布中对应于靠背位置的角度,然后通过第一连杆上的第一限位块卡接在相应的第一卡齿中,以对第一调节架进行定位,完成床布中对应于人体靠背位置的调节,以适应于使用者的习惯。

14、3、n型架和两调节架杆的设置,n型架和两调节架杆分别相对转动,以分别调节n型架和调节架杆相对于水平面间的角度,从而调节床布中对应于人体小腿位置和人体大腿位置的角度,结合第二连杆和第二限位套,然后通过第二连杆上的第二限位块卡接在相应的第二卡齿中,以对第二调节架进行定位,完成床布中对应于人体双腿位置的调节,以适应于使用者的习惯。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床,包括能够沿中部位置打开成床或合拢收叠的床架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床架上的三根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布和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所述第一调节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床架上,并分设于所述床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第一调节架、所述床架的中部和所述第二调节架共同形成支撑区域,所述床布铺设于所述支撑区域中,用以床架展开时供人体躺于上;所述第一调节架的两侧和所述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角度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架的两侧和所述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角度的第二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均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限位套,每个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调节架上,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架上,所述第一连杆临近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临近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套中,且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临近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套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槽壁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主要由若干个第一卡齿组成,各所述第一卡齿依次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卡齿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架包括n型架和两调节架杆,两所述调节架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床架的两侧,两所述调节架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于所述n型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架的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杆,两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床架上,且两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n型架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均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限位套,每个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n型架和所述调节架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架的后部,所述第二连杆临近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临近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套中,且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临近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套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槽壁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主要由若干个第二卡齿组成,各所述第二卡齿依次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卡齿卡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床布的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架上,所述床布的后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架上,所述床布的中部设置于所述床架的中部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布为帆布或棉夹布。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布的前部可拆卸连接有头枕。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床,包括床架及转动安装于床架上的三根支撑架;还包括床布、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床架上,并分设于床架的前部和后部;第一调节架、床架的中部和第二调节架共同形成支撑区域,床布铺设于支撑区域中;第一调节架的两侧和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角度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架的两侧和床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角度的第二调节机构。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第一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和/或第二调节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以调节床布中对应于靠背部分、对应于双腿部分的角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褚祖林,林朱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坤祥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