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刀盘组件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6080发布日期:2023-03-29 18:4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搅拌刀盘组件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食物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搅拌刀盘组件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料理机。料理机的功能主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打豆浆、榨果汁、绞肉馅、刨冰、制咖啡和/或调配面膜等功能。料理机可以包括豆浆机、搅拌机或破壁料理机等粉碎食材的机器。现有部分料理机,清洗时能够将搅拌刀盘组件拆卸下来,操作方便、清洗彻底,但搅拌刀盘组件存在刀盘和底盖定位不准、装配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刀盘组件和料理机,刀盘和底盖定位更加精准,且安装更加容易。
4.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搅拌刀盘组件。该搅拌刀盘组件包括:刀盘;刀组件,设置于所述刀盘,所述刀组件包括刀轴、固定于所述刀轴的刀片和套设于所述刀轴的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与所述刀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套包括位于末端的环形限位部;及底盖,与所述刀盘配合组装在一起,所述底盖包括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结构。在搅拌刀盘组件装配时,通过环形的限位部和限位结构配合使得刀盘和底盖之间具有良好的同心度,从而能够对刀盘和底盖之间进行精准定位,很好地避免发生错位的情况,并且装配更加简单、容易。
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环形的第一限位筋和围绕所述第一限位筋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间隙并与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配合。如此,通过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分别在限位部内侧和外侧与限位部配合,能够更好地保证刀盘和底盖之间具有良好的同心度。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筋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一凸筋,所述第二限位筋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二凸筋,所述若干第一凸筋和所述若干第二凸筋分别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通过设置第一凸筋和/或第二凸筋,这样限位部更容易进入间隙,而不容易与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发生干涉,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刀盘和底盖组装在一起。
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筋的配合高度在1毫米至20毫米之间;和/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筋的配合高度在1毫米至20毫米之间。通过限定限位部与第一限位筋的配合高度,以及限位部与第二限位筋的配合高度,一方面确保限位部能够与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可靠配合,另一个方面使得搅拌刀盘组件结构更加紧凑。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刀轴之间设有油封。通过将油封设置在第一限位筋和刀轴之间,使得搅拌刀盘组件整体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内侧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将所述油封限定于所述第一限位筋内。如此,通过垫片能够对油封进行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与所述刀盘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如此,搅拌刀盘组件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11.进一步地,所述刀盘设有螺柱,所述底盖设有与所述螺柱对应的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柱锁紧,从而将所述底盖与所述刀盘固定在一起。
12.进一步地,所述刀盘包括发热件,所述底盖包括耦合器,所述搅拌刀盘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刀盘和所述底盖之间的内耦合器,所述内耦合器分别与所述发热件和所述耦合器电连接。通过设置内耦合器,能够更方便地将发热件与耦合器形成电连接。
13.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料理机。该料理机包括:主机;如上所述的搅拌杯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机,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如上所述的搅拌刀盘组件,所述搅拌刀盘组件设置于所述搅拌杯底部;及杯盖组件,盖设于所述搅拌杯组件。在搅拌刀盘组件装配时,通过环形的限位部和限位结构配合使得刀盘和底盖之间具有良好的同心度,从而能够对刀盘和底盖之间进行精准定位,很好地避免发生错位的情况,并且装配更加简单、容易。
附图说明
14.图1所示为本技术料理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搅拌杯组件的分解图;
16.图3所示为图2所示的搅拌刀盘组件的分解图;
17.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搅拌刀盘组件的剖面图;
18.图5所示为图4所示的a处放大图;
19.图6所示为图3所示的刀组件安装于刀盘的立体示意图;
20.图7所示为图3所示的底盖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22.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3.请参阅图1和图2,料理机100包括主机80、搅拌杯组件60和杯盖组件70,所述主机80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机。所述搅拌杯组件60安装于所述主机80,所述杯盖
组件70盖设于所述搅拌杯组件60。
24.所述搅拌杯组件60包括搅拌杯61和搅拌刀盘组件62,所述搅拌杯61用于容置食材,所述搅拌刀盘组件6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搅拌杯61底部。当需要对所述搅拌杯组件60进行清洗时,将所述搅拌刀盘组件62拆卸下来,清洗方便、彻底。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刀盘组件62通过压环66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搅拌杯61底部。
25.请参阅图3至图7,搅拌刀盘组件62包括刀盘10、刀组件20和底盖30,刀组件20设置于所述刀盘10。所述主机80的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刀组件20转动,使得所述刀组件20能够对搅拌杯61内的食材进行搅打、粉碎。
26.所述刀组件20包括刀轴21、固定于所述刀轴21的刀片22和套设于所述刀轴21的轴承套23,所述轴承套23与所述刀轴21之间设有轴承24,所述轴承套23包括位于末端的环形限位部231。底盖30与所述刀盘10配合组装在一起,所述底盖30包括与所述限位部231配合的限位结构31。所述底盖30与所述刀盘10之间通过密封圈35形成密封。
27.本技术料理机100,在搅拌刀盘组件62装配时,通过环形的限位部231和限位结构31配合使得刀盘10和底盖30之间具有良好的同心度,从而能够对刀盘10和底盖30之间进行精准定位,很好地避免发生错位的情况,并且装配更加简单、容易。
28.所述限位结构31包括环形的第一限位筋311和围绕所述第一限位筋311的第二限位筋312,所述第一限位筋311和所述第二限位筋312之间设有间隙313,所述限位部231伸入所述间隙313并与所述第一限位筋311和所述第二限位筋312配合。如此,通过第一限位筋311和第二限位筋312分别在限位部231内侧和外侧与限位部231配合,能够更好地保证刀盘10和底盖30之间具有良好的同心度。
29.所述第一限位筋31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一凸筋3111,所述第二限位筋312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若干第二凸筋3121,所述若干第一凸筋3111和所述若干第二凸筋3121分别与所述限位部231配合。通过设置第一凸筋3111和/或第二凸筋3121,这样限位部231更容易进入间隙313,而不容易与第一限位筋311和第二限位筋312发生干涉,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刀盘10和底盖30组装在一起。
30.所述限位部231与所述第一限位筋311的配合高度在1毫米至20毫米之间;和/或,所述限位部231与所述第二限位筋312的配合高度在1毫米至20毫米之间。通过限定限位部231与第一限位筋311的配合高度,以及限位部231与第二限位筋312的配合高度,一方面确保限位部231能够与第一限位筋311和第二限位筋312可靠配合,另一个方面使得搅拌刀盘组件62结构更加紧凑。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231与所述第一限位筋311的配合高度可以为1毫米5毫米、10毫米、15毫米、20毫米或者上述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某个值。所述限位部231与所述第二限位筋312的配合高度可以为1毫米5毫米、10毫米、15毫米、20毫米或者上述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某个值。
32.所述第一限位筋311与所述刀轴21之间设有油封25。通过将油封25设置在第一限位筋311和刀轴21之间,使得搅拌刀盘组件62整体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33.所述限位部231内侧设有垫片26,所述垫片26将所述油封25限定于所述第一限位筋311内。如此,通过垫片26能够对油封25进行限位。
34.所述底盖30与所述刀盘10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如此,搅拌刀盘组件62整体结
构更加稳定、可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等。所述紧固件可以为螺钉,但不限于此。
35.所述刀盘10设有螺柱18,所述底盖30设有与所述螺柱18对应的通孔38,螺钉37穿过所述通孔38与所述螺柱18锁紧,从而将所述底盖30与所述刀盘10固定在一起。
36.所述刀盘10包括发热件19,所述底盖30包括耦合器39,所述搅拌刀盘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刀盘10和所述底盖30之间的内耦合器40,所述内耦合器40分别与所述发热件19和所述耦合器39电连接。通过设置内耦合器40,能够更方便地将发热件19与耦合器39形成电连接。
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