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锅盖及烹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6606发布日期:2023-03-15 02:3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连接组件、锅盖及烹饪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组件、锅盖及烹饪机。


背景技术:

2.对于某些工况需要主动部以预定的方向转动时,随动部才能与之随动。现有技为了解决该工况的要求,通常采用锁止件在主动部未按照预定方向转动时,将随动部卡死,但是这种方式会损坏主动部与随动部之间的连接性能,导致在需要随动部随主动部移动时,不能按照预期的效果移动。
3.具体来说,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烹饪机,烹饪过程中手动投放食材没有真正做到解决用户双手。而且中式烹饪对食材入锅的时间有较高要求,而用户在烹饪机页面文字或者语音播报等方式引导下,往往错过了最佳投放食材的时机,造成菜肴不够美味。现有技术中提供了能够自动投放的锅盖,但是该锅盖通常将蔬菜和荤菜混合在一起投入,对于具有蔬菜荤菜前后投入需求的烹饪步骤,这种烹饪机无法适应烹饪需求。对此,现有技术中还进一步提出了设置多个腔室,用于容纳不同类型食材的烹饪机,但是该烹饪机无法灵活投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以上的缺陷,提供一种连接组件、锅盖及烹饪机。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在主动部沿着第一方向转动时,连接随动部并使所述随动部转动;
7.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动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随动部连接;
8.沿着所述主动部向所述随动部的传动路径,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且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上;
9.其中,当所述第一转动部随所述主动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位时,所述连接部被夹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以带动所述随动部随着所述主动部转动;
10.当所述主动部沿着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部相对所述连接部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11.在本方案中,当主动部沿着预定的方向即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转动部随之运动,当其转动到预定位置时,第一转动部能够带动连接部转动,并使位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的连接部,能够被两者夹设,使得第一转动部、连接部、第二转动部依次接触并连接,主动部提供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一转动部传递至连接部,再传递至第二转动部上,进而带动随动部转动。而当主动部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部也相对连接部转动,第一转动部与连接部之间不形成力的传递,第二转动部与随动部也不会随之
转动。从而使得当主动部沿着预定方向转动时,经由第一转动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的传动,带动随动部连接,既能实现单向运动,同时能避免对随动部的连接性能产生影响。
12.较佳地,当所述主动部沿着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滑动连接;或,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13.在本方案中,当主动部沿着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部与连接部滑动连接,或者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一转动部随主动部相对连接部转动,形成空转,不对连接部产生作用,进而第二转动部也不会受到第一转动部的影响,使得随动部不随主动部运动。
14.较佳地,面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转动到位的所述第一转动部抵接配合,并被夹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
15.在本方案中,连接部上设有连接面,通过连接面与第一转动部抵接并形成面接触,使得连接部与第一转动部形成稳定的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带动连接部及第二转动部转动。
16.较佳地,所述连接部设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外周滑动配合。
17.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过渡面与第一转动部形成滑动配合,不但能够使连接部不随第一转动部连接,而且利用了连接部本身结构形成滑动配合关系,相比于两者之间间隙配合,能够避免设置额外的结构保证该间隙,使得结构简单可靠。
18.较佳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制动部;所述制动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
19.并且所述制动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转动部;所述制动部的另一端用于当所述第一转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抵接所述连接部。
20.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制动部,当第一转动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能够对连接部的位置起到限制,当连接部与第一转动部滑动配合时,避免连接部转动过位,撞击至第二转动部,导致第二转动部意外动作和噪音。另外,制动部的布置位置可能与连接部的连接面抵接,在避免连接部撞击第二转动部的同时也能保护连接面不被破损,使得连接部与第一转动部的传动精度维持稳定。此外,制动部还能在第一转动部停止动作后,推动连接部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保证后续的动作过程。
21.较佳地,所述制动部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伸出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连接部抵接。
22.在本方案中,扭簧的结构简单,并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
23.较佳地,所述第一转动部为棘轮,所述连接部为棘爪;
24.所述棘轮的周向侧壁设有连接槽,所述棘爪的侧壁设有所述连接面,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面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棘轮沿着第一方向转动到位时,所述连接槽的槽底与所述连接面贴合。
25.在本方案中,棘爪能够在连接槽内滑动,直至棘爪上的连接面与连接槽的槽底贴合,并且棘爪被夹设在第二转动部与棘轮之间,以将第一转动部的力传递至第二转动部上。
26.较佳地,所述过渡面为圆弧面。
27.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过渡面与第一转动部形成线接触,进一步避免连接部随第一转动部转动。
28.较佳地,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基板和内侧板,所述内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的表面连接,另一端向着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
一转动部和所述连接部的容纳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板可转动连接。
29.较佳地,所述本体还具有外侧板,所述外侧板环绕所述基板设置并形成空腔,所述内侧板位于所述外侧板以内;
30.所述制动部套设于自所述基板向所述空腔延伸的连接柱,且所述制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外侧板的内侧壁抵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面抵接。
31.较佳地,所述第二转动部还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连接于所述空腔的开口处;
32.所述第一端盖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至少所述主动部插入;
33.所述第一端盖朝向所述空腔的内侧壁还具有槽口,用于供所述连接柱插入。
34.较佳地,所述第二转动部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壁处;
35.所述第二端盖具有插环,所述基板的外侧壁设有插槽,所述插环插入所述插槽内;
36.所述第二端盖的中心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所述随动部插入。
37.较佳地,所述外侧板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
38.在本方案中,在外侧板上设置凸起,可以作为第二转动部转动角度的标记,便于采集和计算第二转动部的转动情况。
39.一种锅盖,所述锅盖用于烹饪机中,所述锅盖包括如上述的连接组件。
40.在本方案中,锅盖通过采用以上的连接组件,可以在相应地主动部和随动部之间形成单向的运动传递,以进行相应的控制。
41.较佳地,所述锅盖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部、传动部和至少两个驱动末端,所述驱动末端与对应的所述翻板连接;
42.所述动力部位于两个并列布置的容置腔之间,所述传动部的传动末端在两个并列布置的所述容置腔之间延伸,并所述传动末端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于两个并列布置的所述翻板的所述驱动末端连接;
43.其中,所述传动末端为所述主动部,所述驱动末端为所述随动部。
44.在本方案中,通过动力部、传动部和至少两个驱动末端,能够利用一个动力部至少向两个驱动末端进行动力传动,从而带动至少两个食材容置腔内的翻板进行翻转。另外,根据控制需求,可以配置不同的翻转状态,比如两个连接组件可以在动力部转动时同时带动两侧的翻板转动,也可以只控制其中一个转动,另一个在动力部处于相反方向转动时再转动。
45.较佳地,所述传动末端的两端和两个并列布置的所述驱动末端之间均设有所述连接组件,且两个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方向相反。
46.在本方案中,两个翻板随着动力部的不同转向,分别转动,从而可以控制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实现容置腔内的食材依次投放至烹饪机的锅体内。
47.一种烹饪机,所述烹饪机包括如上述的连接组件;或,包括如上述的锅盖。
48.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当主动部沿着预定的方向即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转动部随之运动,当其转动到预定位置时,第一转动部能够带动连接部转动,并使位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的连接部,能够被两者夹设,使得第一转动部、连接部、第二转动部依次接触并连接,主动部提供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一转动部传递至连接部,再传递至
第二转动部上,进而带动随动部转动。而当主动部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转动部也相对连接部转动,第一转动部与连接部之间不形成力的传递,第二转动部与随动部也不会随之转动。从而使得当主动部沿着预定方向转动时,经由第一转动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部的传动,带动随动部连接,既能实现单向运动,同时能避免对随动部的连接性能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4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连接组件连接有主动部和随动部;
5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5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动作过程中的示意图,其中连接部被第一转动部推动并抵接于第二转动部;
5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动作过程中的示意图,其中第二转动部被第一转动部推动并转动一定的角度;
5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盖的示意图;
5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有关驱动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5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剖视图;
5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两侧连接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5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的示意图,其中一侧的翻板被打开,其与图5中的连接组件的动作相适配。
59.附图标记说明
60.锅盖1
61.连接组件10
62.第一方向a
63.第二方向b
64.第一转动部100
65.连接槽110
66.连接部200
67.连接面210
68.过渡面220
69.抵接面230
70.第二转动部300
71.本体310
72.基板311
73.内侧板312
74.外侧板313
75.凸起314
76.第一端盖320
77.第二端盖330
78.制动部400
79.伸出端410
80.主动部20
81.随动部30
82.驱动组件40
83.动力部410
84.传动部420
85.传动末端421
86.驱动末端430
87.翻板50
88.容置腔51
具体实施方式
89.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90.如图1-图5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10,如图6-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以连接组件10应用于烹饪机的锅盖1为例,提供了连接组件10的具体实施场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连接组件10还可以用于其他具体场景中,具体地,该场景可以为需要随动部30在主动部20以预定转向转动时,随主动部20转动,而主动部20处于在其他转动方向时,不随主动部20转动,以形成主动部20和随动部30之间的单向转动的传动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组件10的具体结构形式。
91.实施例1
92.如图1-图5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10,连接组件10用于在主动部20沿着第一方向a转动时,连接随动部30并使随动部30转动;
93.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转动部100、连接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第一转动部100与主动部20连接,第二转动部300与随动部30连接;
94.沿着主动部20向随动部30的传动路径,连接部200设置于第一转动部1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且连接部20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转动部300上;
95.其中,当第一转动部100随主动部20沿着第一方向a转动到位时,连接部200被夹设于第一转动部1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以带动随动部30随着主动部20转动;
96.当主动部20沿着第二方向b转动时,第一转动部100相对连接部200转动,其中第二方向b为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方向。
97.具体地,当主动部20沿着预定的方向即第一方向a运动时,第一转动部100随之运动,当其转动到预定位置时,第一转动部100能够带动连接部200转动,并使位于第一转动部1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的连接部200,能够被两者夹设,如图4所示。从而使得第一转动部100、连接部200、第二转动部300依次接触并连接,主动部20提供的动力,能够通过第一转动部100传递至连接部200,再传递至第二转动部300上,进而带动随动部30转动。而当主动部20沿着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第二方向b转动时,第一转动部100也相对连接部200转动,如图3
所示,第一转动部100与连接部200之间不形成力的传递,第二转动部300与随动部30也不会随之转动。从而使得当主动部20沿着预定方向转动时,经由第一转动部100、连接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的传动,带动随动部30连接,既能实现单向运动,同时能避免对随动部30的连接性能产生影响。
9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主动部20沿着第二方向b转动时,第一转动部100与连接部200滑动连接。
99.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100与连接部200之间具有间隙。比如,可增设外部驱动装置,带动连接部200向远离第一转动部100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转动部100和连接部200之间具有间隙。
100.第一转动部100与连接部200滑动配合或间隙配合,均能够使得第一转动部100随主动部20相对连接部200转动,形成空转,不对连接部200产生作用,进而第二转动部300也不会受到第一转动部100的影响,使得随动部30不随主动部20运动。
101.如图3、图4和图5,面向第一方向a,连接部200设有连接面210,连接面210与转动到位的第一转动部100抵接配合,并被夹设于第一转动部1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通过连接面210与第一转动部100抵接并形成面接触,使得连接部200与第一转动部100形成稳定的接触,从而能够有效带动连接部200及第二转动部300转动。
102.进一步地,与连接面210相对的位置处,连接部200还设有抵接面230,当连接面210与第一转动部100接触后,在第一转动部100的推动下,该抵接面230与第二转动部300抵接,以使得连接部200被夹设于第一转动部1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
103.如图3、图4和图5,连接部200设有过渡面220,过渡面220与第一转动部100的外周滑动配合。从而,不但能够使连接部200不随第一转动部100连接,而且利用了连接部200本身结构形成滑动配合关系,相比于两者之间间隙配合,能够避免设置额外的结构保证该间隙,使得结构简单可靠。
104.进一步地,过渡面220设置于连接面210和抵接面230之间。优选地,如图3、图4和图5,过渡面220为圆弧面,使得过渡面220与第一转动部100形成线接触,进一步避免连接部200随第一转动部100转动。
105.进一步地,连接面210和抵接面230之间的表面均可作为过渡面220,并整体形成圆弧面。或者,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连接面210和抵接面230之间的部分表面可作为过渡面220,在过渡面220和连接面210之间还可以具有尖角,使得制动部400能够抵接在该尖角处,便于制动部400作用于连接部200上。
106.如图2-图5所示,连接组件10还包括制动部400;制动部400设置于连接部200和第二转动部300之间;并且制动部400的一端抵接第二转动部300;制动部400的另一端用于当第一转动部100沿第二方向b转动时,抵接连接部200。
107.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第一转动部100沿第二方向b转动时,能够对连接部200的位置起到限制,当连接部200与第一转动部100滑动配合时,避免连接部200转动过位,撞击至第二转动部300,导致第二转动部300意外动作和噪音。另外,制动部400的布置位置可能与连接部200的连接面210抵接,在避免连接部200撞击第二转动部300的同时也能保护连接面210不被破损,使得连接部200与第一转动部100的传动精度维持稳定。此外,制动部400还能在第一转动部100停止动作后,推动连接部200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保证后续的动作过程。
108.如图2-5所示,制动部400为扭簧,扭簧的两个伸出端410分别用于与第二转动部300和连接部200抵接。扭簧的结构简单,并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
109.如图2-图5所示,第一转动部100为棘轮,连接部200为棘爪。
110.如图2和图3所示,棘轮的周向侧壁设有连接槽110,棘爪的侧壁设有连接面210,连接槽110与连接面210相对设置,以使得棘轮沿着第一方向a转动到位时,连接槽110的槽底与连接面210贴合。棘爪能够在连接槽110内滑动,直至棘爪上的连接面210与连接槽110的槽底贴合,并且棘爪被夹设在第二转动部300与棘轮之间,以将第一转动部100的力传递至第二转动部300上。
111.如图2所示,第二转动部300包括本体310,本体310具有基板311和内侧板312,内侧板312的一端与基板311的表面连接,另一端向着远离基板311的方向延伸,并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转动部100和连接部200的容纳腔;连接部200与基板311可转动连接。
112.如图2所示,本体310还具有外侧板313,外侧板313环绕基板311设置并形成空腔,内侧板312位于外侧板313以内;制动部400套设于自基板311向空腔延伸的连接柱,且制动部400的一端与外侧板313的内侧壁抵接,另一端用于与连接部200的连接面210抵接。
113.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转动部300还包括第一端盖320,第一端盖320连接于空腔的开口处。
114.进一步地,第一端盖320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供至少主动部20插入。
115.进一步地,第一端盖320朝向空腔的内侧壁还具有槽口,用于供连接柱插入。
116.如图1和图8所示,第二转动部300还包括第二端盖330,第二端盖330连接于基板311背离容纳腔的外侧壁处。
117.进一步地,第二端盖330具有插环,基板311的外侧壁设有插槽,插环插入插槽内;
118.进一步地,第二端盖330的中心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用于供随动部30插入。并且,第二通孔和随动部30之间还可以设置轴承。
119.如图1和图2所示,外侧板313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314。在外侧板313上设置凸起314,可以作为第二转动部300转动角度的标记,便于采集和计算第二转动部300的转动情况。
120.实施例2
121.如图6-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将实施例1中的连接组件10应用于烹饪机锅盖1中的实施方式。锅盖1通过采用以上的连接组件10,可以在相应地主动部20和随动部30之间形成单向的运动传递,以进行相应的控制。
122.如图6和图8所示,锅盖1包括驱动组件40,驱动组件40包括动力部410、传动部420和至少两个驱动末端430,驱动末端430与对应的翻板50连接;
123.动力部410位于两个并列布置的容置腔51之间,传动部420的传动末端421在两个并列布置的容置腔51之间延伸,并传动末端42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于两个并列布置的翻板50的驱动末端430连接;
124.其中,传动末端421为主动部20,驱动末端430为随动部30。
125.通过动力部410、传动部420和至少两个驱动末端430,能够利用一个动力部410至少向两个驱动末端430进行动力传动,从而带动至少两个食材容置腔51内的翻板50进行翻
转。另外,根据控制需求,可以配置不同的翻转状态,比如两个连接组件10可以在动力部410转动时同时带动两侧的翻板50转动。也可以如图10所示,只控制其中一个转动,另一个在动力部410处于相反方向转动时再转动。
126.如图7和图8所示,传动末端421的两端和两个并列布置的驱动末端430之间均设有连接组件10,且两个连接组件10的第一方向a相反。两个翻板50随着动力部410的不同转向,分别转动,从而可以控制其中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实现容置腔51内的食材依次投放至烹饪机的锅体内,如图10所示。
127.具体地,当传动末端421随动力部410沿着顺时针转动时,即沿着如图9中箭头c所指代的方向转动时,由于两个连接组件10的第一方向a相反,按照图9示出的布置方式,右侧的第一转动部100将带动连接部200以及第二转动部300转动,从而带动右侧的容置腔51内的翻板50转动;左侧的第一转动部100将与连接部200滑动连接,左侧的第一转动部100将形成空转,传动轴的力将不会传递至左侧的驱动末端430上,左侧的翻板50将保持承载状态。
128.实施例3
1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机,烹饪机包括如上述实施例1的连接组件10;或,包括如上述实施例2中的锅盖1。
13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