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2119发布日期:2023-08-18 16:1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实用性,通常会在液体加热容器的壶身内设置搅拌件和转轴,搅拌件能够在转轴的带动下,搅拌壶身内盛装的液体,使其受热均匀。现有技术中,如果液体加热容器内盛装的食材过多,搅拌件就接触不到位于上层的食材,导致食材搅拌不均匀、不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能够解决食材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

3、转轴,设置于所述壶身内;

4、搅拌件,安装于所述转轴,用于在所述转轴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搅拌件包括沿所述壶身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

5、所述第一搅拌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搅拌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

6、上述方案中,搅拌件包括沿壶身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当搅拌件转动时,能够同时对位于壶身的上层和下层的液体及食材进行搅拌,使得液体和食材的受热更加均匀,尤其是当壶身内所盛装的食材较为浓稠时(例如像绿豆沙、红豆沙、银耳汤等),间隔分布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能够对食材进行充分搅拌。并且,经第一搅拌叶搅拌后的食材会发生向上的运动,能够与第二搅拌叶接触,进行二次搅拌,使得搅拌效果更加均匀充分,提高了搅拌件的搅拌效率。第一搅拌叶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搅拌叶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具有夹角α,即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形成交错设置的结构,在搅拌件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可以提高搅拌件沿其周向的搅拌均匀性,相比于设置两个沿相同方向延伸的搅拌叶,本实施例中的搅拌件可以使壶身内的液体和食材搅拌得更加均匀,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的搅拌效率。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夹角α满足:0°<α≤90°。

8、上述方案中,当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90°时,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确保壶身内的液体和食材都能够搅拌均匀,尤其是当夹角α等于90°,即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呈十字交叉结构时,能够提升壶身内食材的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二搅拌叶之间的高度差h1满足:10mm≤h1≤60mm。

10、上述方案中,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的高度差h1不应过大也不应过小,如果h1过大,会导致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的距离过远,当搅拌件转动时,经第一搅拌叶搅拌后的食材向上运动,但是接触不到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起不到二次搅拌的作用,无法实现两个搅拌叶之间的互动,影响了搅拌件的搅拌效率;如果h2过小,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都只能对壶身底部的食材和液体进行搅拌,而接触不到上层的食材和液体,达不到均匀搅拌的效果,影响了搅拌件的搅拌效果。因此,当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的高度差h1为10mm~60mm时,即确保了上层和下层的食材都能得到搅拌,还能实现第二搅拌叶对食材的二次搅拌,提高了搅拌件的搅拌效率和搅拌均匀性。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搅拌件还包括连接筋条,所述连接筋条为弯曲结构,沿所述壶身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接筋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叶和所述第二搅拌叶固定连接。

12、上述方案中,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之间通过连接筋条进行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不存在卫生死角,便于清洗搅拌件。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筋条的厚度d1满足:1mm≤d1≤3mm。

14、上述方案中,如果d1过大,不利于制作成型,且会导致搅拌件的结构过于笨重;如果d1过小,会导致连接筋条的结构强度不足,影响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的连接可靠性。因此,当连接筋条的厚度d1为1mm~3mm时,即能够确保搅拌件的可靠性,又有利于搅拌件的生产制造。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搅拌叶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转轴插接配合,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镂空部。

16、上述方案中,安装槽的侧壁上设置有镂空部,清洁搅拌件时,水可以从镂空部流入安装槽内进行冲洗,安装槽不易形成卫生死角,能够降低食材残留所导致的细菌滋生的风险,解决搅拌件不易清洗的问题。搅拌件与转轴采用插拔配合的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壶身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搅拌叶上依次设置有顶端配合部、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所述顶端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第三配合部共同围成所述安装槽;所述顶端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之间形成所述镂空部。

18、上述方案中,顶端配合部、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在转轴的顶部朝向转轴的底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分别与转轴贴合,能够有效提高搅拌件与转轴的安装稳定性,防止搅拌件相对于转轴发生倾斜。顶端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第三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之间均形成有镂空部,能够进一步减少安装槽的卫生死角,在保障搅拌件与转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搅拌件的清洁便捷性。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防脱件,所述防脱件套接于所述转轴,所述防脱件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三配合部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运动。

20、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防脱件能够提高转轴与搅拌件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在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搅拌件从转轴上脱落的风险。当第三配合部沿转轴的轴向运动以使搅拌件与转轴分离时,凸起部能够与第三配合部的顶壁抵接,从而阻碍搅拌件相对于转轴沿转轴的轴向继续运动,达到防止搅拌件从转轴上脱落的目的。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配合部的高度h2满足:1mm≤h2≤2.5mm。

22、上述方案中,当第三配合部的高度h1为1mm~2.5mm时,既保障了搅拌件与防脱件能够配合到位,防脱件能够起到防脱作用,又保障了搅拌件与转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防脱件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防脱件的内壁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l1,所述第一间隙l1满足:0.25mm≤l1≤0.35mm。

24、上述方案中,当第一间隙l1的距离为0.25mm~0.35mm时,既能够保障防脱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又能够便于防脱件与凹槽的组装和拆卸。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满足:0°<α≤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31)与所述第二搅拌叶(32)之间的高度差h1满足:10mm≤h1≤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条(33)的厚度d1满足:1mm≤d1≤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31)设置有安装槽(310),所述安装槽(310)与所述转轴(2)插接配合,所述安装槽(310)的侧壁设置有镂空部(310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壶身(1)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搅拌叶(31)上依次设置有顶端配合部(314)、第一配合部(311)、第二配合部(312)和第三配合部(313),所述顶端配合部(314)、所述第一配合部(311)、所述第二配合部(312)和所述第三配合部(313)共同围成所述安装槽(3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防脱件(4),所述防脱件(4)套接于所述转轴(2),所述防脱件(4)设置有凸起部(41),所述凸起部(41)用于限制所述第三配合部(313)沿所述转轴(2)的轴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部(313)的高度h2满足:1mm≤h2≤2.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上开设有凹槽(21),所述防脱件(4)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21)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身,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转轴和搅拌件,转轴设置于壶身内,搅拌件安装于转轴,用于在转轴的驱动下转动,搅拌件包括沿壶身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第一搅拌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搅拌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α。间隔分布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能够对食材进行充分搅拌,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朝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形成交错设置的结构,在搅拌件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可以提高搅拌件沿其周向的搅拌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伟亮,高溯,徐先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