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521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加热器,尤其是一种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适用 于船、小型汽车,货车和房车等各种车辆,具有体积较小,结构紧凑等特点。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用空气燃油加热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其燃烧器的点火是采用离心雾化方式,点火性能差,耗油大,在汽车起动时易造 成空气污染。2、燃烧器的结构是电机与铝支架固定,助热风扇、助燃风扇及甩油组件、电机联 接在一起,因此燃烧空间大,燃油不能被充分挥发。3、所述燃烧器的后燃烧室形状为喇叭形,排烟效果不好。4、体积较大,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只能用于大中型客车。5、公知的汽车用空气燃油加热器的热交换器由耐热钢板焊接而成,由于其热交换 器和外壳均采用金属材料,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加工成本高,且热交换效率较低。6、公知结构中,使用电阻点火塞,电阻丝缠绕在外表面,容易腐蚀,影响使用寿命。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工作的经验和知 识,经过艰苦的研发,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该挥发雾化燃油空气 加热器能够使能源消耗降低、减小噪声,提高加热器的点火性能、燃烧性能及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该空气加热器 包括有外壳,外壳内设有助燃装置、挥发燃烧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设置在所 述热交换器内,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前端设置所述助燃装置,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燃烧 室由主燃烧室、后燃烧室和燃烧室隔断组成,所述主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均呈无底直筒状且 套接固定为一体,在后燃烧室的内部横向固定设置所述燃烧室隔断,所述燃烧室隔断呈阶 梯状的筒形,其凸出的底部设有透孔;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挥发碗呈无底直筒状,该挥发碗 设置在主燃烧室内且其底部固定抵接于燃烧室隔断凸出的底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该外壳包括相互连接 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连接后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前端设有进风帽,后端设有出风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挥发盘座设置在所述主 燃烧室的前部,一挥发盘嵌设在所述挥发碗的前端并固定在所述挥发盘座上;在所述挥发 盘嵌入挥发碗的一端固定设有一挥发毡座,在挥发毡座与挥发盘之间填充有挥发毡;一点 火塞设置在所述挥发碗内,并固定在所述挥发盘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进油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挥发盘座并固定在 所述挥发盘上,该进油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并通过一进油接头与一电磁泵相连接;所述该进油管上还设有一油管护套。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的内、外表面周向均设有多个 传导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内表面的传导片外端所围成的圆形与热交换器内腔呈偏心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助燃装置包括一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 机的一端连接一助热风扇,另一端连接一助燃风扇,且所述助热风扇设置在进风帽的后侧, 所述助燃风扇设置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前侧;所述风扇电机的外部设有一进风气罩,该电 机和进风气罩与一铝支架连接固定,该铝支架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的外部设有超温保险;所述外 壳内还设有一控制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连接延伸至加热器外部的一排 烟管;一助燃进风管由所述加热器的外部伸入至所述助燃装置。由上所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主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均为 无底直筒状,因此,有利于排烟通畅,减小噪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采用挥发雾化方式,可使能源消耗降 低、减小噪声,也提高了加热器的点火性能、燃烧性能及使用寿命。2、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空气为加热介质,因此节约了水源、减小了安装空间。3、本实用新型中后燃烧室形状为直筒状,有利于排烟通畅,减小噪声。4、由于采用了塑料外壳,注塑容易成形,使外观漂亮,结构紧凑、重量减轻,安装与 拆卸方便。5、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较小,结构紧凑等特点,因此,适用于船、小型汽车,货车和 房车等各种车辆。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图1 为本实用新型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中挥发碗和挥发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中挥发盘与进油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A 为本实用新型中挥发燃烧装置与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B 为图5A的侧视示意图。图6A 为本实用新型中助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B 为图6A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该空气加热器包括 有外壳1,所述外壳1为塑料外壳;该外壳1由相互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构成,所 述连接后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前端设有进风帽13,后端设有出风帽14。所述外壳1内 设有助燃装置2、挥发燃烧装置3和热交换器4,所述挥发燃烧装置3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 4内,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3的前端设置所述助燃装置2 ;所述助燃装置2包括有风扇电机 21、助热风扇22、助燃风扇23、进气风罩24、铝支架25、助燃进风管26 ;挥发燃烧装置3包 括有燃烧室、挥发碗34、挥发盘36、挥发盘座35、挥发毡座37、挥发毡371、点火塞38、进油 管391和油泵393等;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加热器还包括有超温保险5、控制器6等构件。所 述超温保险5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4的外部(如图5B所示),当热交换器4的温度超过设 定温度时,通过该超温保险5强制停机。所述热交换器4上设有所述排烟管43,该排烟管 43延伸至加热器的外部;所述助燃进风管26由所述加热器的外部伸入至所述助燃装置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挥发燃烧装置3的燃烧室由主燃烧室31、后燃烧室 32和燃烧室隔断33组成,所述主燃烧室31和后燃烧室32均呈无底直筒状且套接固定为一 体,在后燃烧室32的内部中间部分横向固定设置所述燃烧室隔断33,所述燃烧室隔断33呈 阶梯状的筒形,其凸出的底部设有透孔331 ;所述挥发燃烧装置3的挥发碗34呈无底直筒 状,该挥发碗34设置在主燃烧室31内且其底部固定抵接于燃烧室隔断33凸出的底部,并 与所述透孔331贯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燃烧室31、后燃烧室32、燃烧室隔断33和 挥发碗34是焊接固定为一体。由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挥发燃烧装置3的主燃烧室31和后燃烧室 32均为无底直筒状,因此,有利于排烟通畅,减小噪声。进一步,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挥发燃烧装置3的挥发盘座35设 置在所述主燃烧室31的前部,所述挥发盘36嵌设在所述挥发碗34的前端并固定在所述挥 发盘座3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挥发盘36是由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挥发 盘座35上的;在所述挥发盘36嵌入挥发碗34的一端固定设有挥发毡座37,在挥发毡座37 与挥发盘36之间填充有挥发毡371 ;所述点火塞38设置在所述挥发碗34内,并固定在所 述挥发盘36上。如图4所示,所述进油管391的一端穿过所述挥发盘座35并固定在所述 挥发盘36上,该进油管39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1的外部并通过一进油接头392与所 述电磁泵393相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该进油管391上还设有一油管护套394。进一步,如图5A、图5B所示,所述热交换器4的内、外表面周向均设有多个传导片 41、42,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4内表面的传导片41外端所围成的圆形与热交换器内腔呈偏 心设置。由此结构,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热量吸收率,并便于排烟通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A、图6B所示,所述助燃装置2的风扇电机21的一端 连接所述助热风扇22,另一端连接所述助燃风扇23,且所述助热风扇22设置在进风帽13 的后侧,所述助燃风扇23设置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3前侧;所述风扇电机21的外部设有所 述进风气罩24,该风扇电机21和进风气罩24与所述铝支架25连接固定,该铝支架25与 所述热交换器4相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电机21与铝支架25接触部位设有电机橡 胶圈251 ;进风气罩24与铝支架25接触部位分别设有气罩大橡胶圈252和气罩小橡胶圈 25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的进风帽13和出风帽14分别设置在
5加热器的两端,是加热器的进出风口,为了防止杂质和大颗粒物进入加热器内而影响进风 量,可将一进风罩(图中未示出)套在进风帽1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6与铝支架25相固定,所述超温保险5、点火塞38、 电磁泵393以及风扇电机21均与所述控制器6相连接。如图1、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12的下端设有圆孔翻边,所述排 烟管43的外周设有一延伸盖板431,该延伸盖板431盖合在所述下壳体12下端的圆孔翻边 的底部,所述助燃进风管26穿过该盖板431,一固定垫片7扣合在所述圆孔翻边的外部,通 过固定螺栓8,将所述固定垫片7与盖板431相固定,且该固定垫片7、盖板431也构成本实 用新型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的固定座。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点火塞38接电后,燃油通过电磁油泵393由进油管 391进入挥发毡371,在挥发燃烧装置3中蒸发雾化、扩散,与助燃进风管26吸入的空气混 合并进入主燃烧室31内燃烧,燃烧后的废气由排烟管43排出。同时,风扇电机21驱动助 热风扇22,由进风帽13吸入冷风,经热交换器4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变为暖风从出风帽14 吹出。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将燃油产生的热量用于车内取暖及挡风玻璃的除霜除雾。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在与车体安装时,可通过在固定垫片7与车体之间设置橡胶 垫片,达到减小振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采用挥发式雾化方式、使用电磁油泵等 高科技技术,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减轻了重量,还提高了热效率。通过全自动控制,简便了 操控过程;注塑外壳,使外观漂亮;结构紧凑,使安装更方便,节约了安装空间;所述挥发燃 烧装置的主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均为无底直筒状,因此,有利于排烟通畅,减小噪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该空气加热器包括有外壳,外壳内设有助燃装置、挥发燃烧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内,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前端设置所述助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由主燃烧室、后燃烧室和燃烧室隔断组成,所述主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均呈无底直筒状且套接固定为一体,在后燃烧室的内部横向固定设置所述燃烧室隔断,所述燃烧室隔断呈阶梯状的筒形,其凸出的底部设有透孔;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挥发碗呈无底直筒状,该挥发碗设置在主燃烧室内且其底部固定抵接于燃烧室隔断凸出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 该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连接后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前端设有进风帽, 后端设有出风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 挥发盘座设置在所述主燃烧室的前部,一挥发盘嵌设在所述挥发碗的前端并固定在所述挥 发盘座上;在所述挥发盘嵌入挥发碗的一端固定设有一挥发毡座,在挥发毡座与挥发盘之 间填充有挥发毡;一点火塞设置在所述挥发碗内,并固定在所述挥发盘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一进油管的一端穿过 所述挥发盘座并固定在所述挥发盘上,该进油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并通过一 进油接头与一电磁泵相连接;所述该进油管上还设有一油管护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内、外 表面周向均设有多个传导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内表面的传导片外端所围成的圆形与热 交换器内腔呈偏心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装置包括一 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的一端连接一助热风扇,另一端连接一助燃风扇,且所述助热风扇 设置在进风帽的后侧,所述助燃风扇设置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前侧;所述风扇电机的外部 设有一进风气罩,该电机和进风气罩与一铝支架连接固定,该铝支架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固 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外部 设有超温保险;所述外壳内还设有一控制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延 伸至加热器外部的一排烟管;一助燃进风管由所述加热器的外部伸入至所述助燃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该加热器包括有外壳,外壳内设有助燃装置、挥发燃烧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内,在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前端设置所述助燃装置,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燃烧室由主燃烧室、后燃烧室和燃烧室隔断组成,所述主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均呈无底直筒状且套接固定为一体,在后燃烧室的内部横向固定设置所述燃烧室隔断,所述燃烧室隔断呈阶梯状的筒形,其凸出的底部设有透孔;所述挥发燃烧装置的挥发碗呈无底直筒状,该挥发碗设置在主燃烧室内且其底部固定抵接于燃烧室隔断凸出的底部。该挥发雾化燃油空气加热器能够使能源消耗降低、减小噪声,提高加热器的点火性能、燃烧性能及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2M31/04GK201671730SQ20102020081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张克铭, 门政妆, 陶恩树 申请人:河北南风汽车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