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7298发布日期:2023-07-18 12:3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电压力锅为常见的烹饪器具,利用电压力锅能够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提升对食物的烹饪效果。

2、在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上盖,将上盖盖设在锅体上,利用上盖密封锅体的烹饪腔,以对食物进行压力烹饪,完成压力烹饪后将高压气体排出完成开盖。

3、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排气管尺寸较小,导致电压力锅的排气速度较慢,影响开盖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排气管尺寸较小导致电压力锅的排气速度较慢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烹饪腔;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锅体上,上盖具有排气腔;其中,上盖设置有能够将排气腔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管以及能够将排气腔与烹饪腔相连通的连通口,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限压阀,上盖还设置有能够封堵或打开连通口的止通阀,排气管的孔径在3.5mm至6mm之间。

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盖,锅体设置有烹饪腔,上盖具有排气腔,上盖设置有排气管,能够连通排气腔与外界,并且通过限压阀与排气管相互配合工作,实现对排气腔的排气,在上盖还设置有止通阀,进而通过控制止通阀的开闭进而能够控制连通口的开闭,实现烹饪腔与排气腔进行连通。通过在止通阀和限压阀的作用下能够在烹饪腔完成压力烹饪进行排气时,通过交替开闭限压阀和止通阀,将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开启止通阀进而排至排气腔,关闭止通阀打开限压阀,进而将排气腔内的高压气体排至外界,实现烹饪腔与排气腔交替进行排气,实现快速排气的作用,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排气效率,将排气管的孔径设置在3.5mm至6mm之间,进而能够在利用双腔进行排气的同时,通过增大排气管的孔径,进而在限压阀开启时,能够将排气腔内的高压气体快速排至外界,提升烹饪器具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4、进一步地,排气管的孔径在4.5mm至5.5mm之间。通过将排气管的孔径r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在增大排气管的孔径r时既能够实现快速排气,又能避免限压阀的重量较大,进而便于对排气腔进行卸压排气,保证限压阀能够正常的控制排气管进行开闭,提升烹饪器具的结构稳定性。

5、进一步地,连通口的孔径与排气管的孔径的比值在1.5至2.5之间。通过将连通口的孔径与排气管的孔径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对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实现快速排气,并且还能避免出现溢锅。

6、进一步地,上盖包括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的下方的内盖,盖体与内盖之间的腔体形成排气腔,排气管设置在盖体上,连通口设置在内盖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盖体和内盖,内盖与锅体的内壁构成烹饪腔,并且在内盖上设置连通口,进而在连通口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烹饪腔与盖体和内盖之间的排气腔进行连通,使得内盖起到将烹饪腔与排气腔进行分隔的作用,并且在盖体上设置排气管,使得通过连通口进入排气腔的高压气体能够在排气管的作用下排至外界,能够便于进行快速排气。

7、进一步地,止通阀沿其竖向轴线可移动地设置在盖体上,盖体上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与止通阀驱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止通阀能够在盖体上进行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开启或关闭连通口,实现烹饪腔与排气腔的连通和阻隔,并且为了便于对止通阀进行控制,设置驱动件进而驱动止通阀进行上下移动,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稳定的特点。

8、进一步地,内盖与盖体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内盖安装在盖体上,具有装配便利的特点,并且便于对内盖和盖体进行拆开清洗,清洗便利。

9、进一步地,内盖包括围板和底板,围板为环形结构,围板的下端与底板的外边沿连接,连通口贯穿设置在底板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围板和底板,便于将内盖与盖体进行连接,将连通口设置在底板上,便于对烹饪腔进行排气,并且在围板的作用下能够提升内盖的结构强度,保证烹饪器具能够进行压力烹饪。

10、进一步地,盖体包括遮挡盖以及位于遮挡盖的下方的扣合盖,扣合盖具有盖牙,锅体的上端设置有能够与盖牙相扣合的锅牙,排气管设置在扣合盖上,排气管的上端向上穿出遮挡盖。采用上述结构,扣合盖的盖牙与锅体的锅牙相扣合,进而能够保证烹饪器具能够进行压力烹饪,并且将排气管设置在扣合盖上,便于将排气管的上端与限压阀相互配合,进而便于进行快速排气。

11、进一步地,上盖还包括锅口密封圈,锅口密封圈套设在内盖的外边沿,锅口密封圈的外壁分别与内盖的内壁和锅体的内壁相贴合。采用上述结构,锅口密封圈能够在内盖装配在盖体上时起到密封的作用,进而保证烹饪器具的密封性,提升压力烹饪的效果。

12、进一步地,锅口密封圈包括密封主体、第一唇边以及第二唇边,密封主体、第一唇边以及第二唇边均为环形结构,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分别位于密封主体的两侧,密封主体套设在内盖的外边沿,第一唇边的外壁与内盖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唇边的外壁与锅体的内壁相贴合。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密封主体设置在内盖的外边沿,便于进行装配安装,第一唇边与内盖相贴合,第二唇边与锅体的内壁相贴合,能够进一步的保证锅口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2)的孔径在4.5mm至5.5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23)的孔径与所述排气管(22)的孔径的比值在1.5至2.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包括盖体(26)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体(26)的下方的内盖(27),所述盖体(26)与所述内盖(27)之间的腔体形成所述排气腔(21),所述排气管(22)设置在所述盖体(26)上,所述连通口(23)设置在所述内盖(2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通阀(25)沿其竖向轴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盖体(26)上,所述盖体(26)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止通阀(25)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7)与所述盖体(26)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7)包括围板(271)和底板(272),所述围板(271)为环形结构,所述围板(27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272)的外边沿连接,所述连通口(23)贯穿设置在所述底板(272)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6)包括遮挡盖(261)以及位于所述遮挡盖(261)的下方的扣合盖(262),所述扣合盖(262)具有盖牙,所述锅体(10)的上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盖牙相扣合的锅牙,所述排气管(22)设置在所述扣合盖(262)上,所述排气管(22)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遮挡盖(26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还包括锅口密封圈(28),所述锅口密封圈(28)套设在所述内盖(27)的外边沿,所述锅口密封圈(28)的外壁分别与所述内盖(27)的内壁和所述锅体(10)的内壁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口密封圈(28)包括密封主体(281)、第一唇边(282)以及第二唇边(283),所述密封主体(281)、所述第一唇边(282)以及所述第二唇边(283)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唇边(282)和所述第二唇边(283)分别位于所述密封主体(281)的两侧,所述密封主体(281)套设在所述内盖(27)的外边沿,所述第一唇边(282)的外壁与所述内盖(27)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唇边(283)的外壁与所述锅体(10)的内壁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烹饪腔;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锅体上,上盖具有排气腔;其中,上盖设置有能够将排气腔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气管以及能够将排气腔与烹饪腔相连通的连通口,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限压阀,上盖还设置有能够封堵或打开连通口的止通阀,排气管的孔径在3.5mm至6mm之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排气管尺寸较小导致电压力锅的排气速度较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史庭飞,李家航,李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