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煲体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4093发布日期:2023-11-30 00:3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内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电器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煲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已有的诸如ih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其内锅的底部设置有线圈和用于缠绕线圈的线圈盘,以便利用电磁加热内锅。

2、为了能够达到内锅侧部加热的效果,有些内锅会整体设置成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形成空腔。用于加热的液体设置于空腔内。当底部线圈盘加热时,空腔内的液体升温会相变,使热量传导至内锅的侧部。

3、上述双层结构使得内锅整体尺寸较大,内锅侧部和底部的加热均用底部线圈盘实现,对内锅侧部的加热温度受限。

4、因此,需要一种内锅、煲体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实用新型的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用于烹饪器具,其包括:

3、所述内锅包括内锅侧壁,所述内锅侧壁设置有沿所述内锅的周向延伸且呈环形的导热腔,所述导热腔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并且所述导热腔包括被侧部加热件加热的受热段和与所述受热段连通的传导段。

4、根据本方案,侧部加热件对受热段内的导热介质加热后,利用导热介质的热传导作用,传导段内的导热介质也被快速地升温,这样侧部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从受热段的位置处快速地传递至导热腔的各个位置,使其内的导热介质温度大致均恒。而后导热介质所负载的热量传递至内锅侧壁,使内锅侧壁快速地升温,以对内锅内的食物进行辅助加热。

5、这种侧部加热方式侧部加热件对内锅侧部的一小部分加热,不需要对整圈内锅侧部加热,就可以使内锅侧部在周向上的温度大致均恒,节约能耗成本。并且可以单独控制侧部加热,达到期望的侧部加热温度,以及与底部加热共同作用,使整个内锅加热均匀,从而食物受热更均匀,加热效果好,保证锅内侧部处的食物口感更佳。

6、可选地,所述内锅包括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所述外金属层在所述内锅侧壁处与所述内金属层分离以形成所述导热腔,所述内金属层在所述导热腔的其他部分处与所述外金属层复合在一起。

7、根据本方案,具有两个金属层的内锅可以容易地通过吹胀的方式形成导热腔,成型效果好,生产制造简单。

8、可选地,所述外金属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内金属层的厚度,所述外金属层在所述内锅侧壁处向外凸出;

9、根据本方案,可以容易地使形成厚度较小的外金属层的金属片材产生向外弯曲的形变,从而形成导热腔。

10、并且/或者所述导热腔内设置有防粘层,所述防粘层与所述外金属层和所述内金属层中的一者相连,所述导热腔内的介质通道形成于所述防粘层与所述外金属层和所述内金属层中的另一者之间。

11、根据本方案,在形成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的两个金属片材复合之前,涂覆防粘材料,使得两个金属片材在防粘材料处不会复合在一起,有利于通过吹胀的方式将两者分离以形成导热腔。

12、可选地,所述导热腔向外凸出于所述内锅的外表面;

13、根据本方案,向外凸出的导热腔可以更靠近侧部加热件,更有效地对导热腔内的导热介质加热,加热效率高。

14、并且/或者所述导热腔在竖向方向上的宽度d1为20mm≤d1≤40mm。

15、根据本方案,导热腔的宽度设置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内锅,对内锅的侧部进行有效地加热,升温快速,能量利用率更高,对内锅内的食物的加热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煲体,所述煲体设置有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内锅,所述煲体包括:

17、侧部加热件,所述侧部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内锅的侧部,所述侧部加热件与所述受热段位置对应,以对所述受热段内的导热介质加热;以及

18、安装件,所述侧部加热件固定至所述安装件的背向所述内锅的外侧,所述安装件构造为透明、半透明或局部透明的构件。

19、根据本方案,安装件可以具有可视效果,当取出内锅时,用户能够从安装件处容易地观察到侧部加热件,有利于用户了解产品的构造,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20、侧部加热件不用环绕内锅设置,使得可以减小侧部加热件在周向上的尺寸,降低侧部加热件的材料成本。并且尺寸小的侧部加热件安装更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内锅的整体尺寸较小,有利于产品小型化。

21、可选地,煲体还包括保温圈,所述保温圈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内锅的侧部,所述保温圈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安装口内并固定至所述保温圈。

22、根据本方案,侧部加热件能够更靠近内锅,更有效地对导热腔内的导热介质加热,加热效率高。安装件与保温圈可以遮挡侧部加热件,防止液体溢流到侧部加热件,从而避免侧部加热件接触溢流液体而损坏。

23、可选地,所述安装件的材料包括透明玻璃、半透明玻璃、透明塑料或半透明塑料。

24、根据本方案,能够制造透明或半透明的安装件,且材料成本低。

25、可选地,每一个所述导热腔包括一个所述受热段,所述侧部加热件位于所述内锅在所述受热段的一端。

26、根据本方案,侧部加热件对导热腔一个位置处进行加热,便可实现整个导热腔内导热介质升温且温度均恒,从而对整个内锅侧部进行均匀辅助加热。侧部加热的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和装配。

27、可选地,所述内锅侧壁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热腔,所述煲体包括至少两个侧部加热件,所述至少两个侧部加热件对应于不同的所述导热腔,上下相邻的所述侧部加热件固定至同一所述安装件,或者上下相邻的所述侧部加热件固定至各自的所述安装件。

28、根据本方案,每一个导热腔均被各自的侧部加热件加热,可以单独控制对应于不同导热腔的侧部加热件,使这些导热腔选择性地被加热或不被加热,以及被加热后产生不同或相同的加热温度,从而实现内锅侧部上下不同位置的单独加热。能量利用率更高,烹饪效果也更好。

29、用同一安装件固定上下相邻的侧部加热件,侧部加热的结构简单,部件少方便装配;用不同安装件固定上下相邻的侧部加热件,若某一侧部加热件存在损坏,拆卸带损坏侧部加热件的安装件即可,便于维修。

30、可选地,所述内锅侧壁设置有第一导热腔和第二导热腔,所述第二导热腔位于所述第一导热腔的下方且两者间隔设置;

31、所述煲体包括第一侧部加热件和第二侧部加热件,所述第二侧部加热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加热件的下方且两者位于所述内锅的同一端,并且所述第一侧部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导热腔的受热段位置对应,所述第二侧部加热件与所述第二导热腔的受热段位置对应;

32、所述第一侧部加热件和所述第二侧部加热件固定至同一所述安装件,或者固定至各自的所述安装件。

33、根据本方案,可以通过两个导热腔及其各自的侧部加热件,对内锅侧部上下不同位置进行单独加热,使内锅侧部在上下不同位置处可以存在不同或相同的加热温度,可以满足各种类型产品的烹饪需求。

34、可选地,所述侧部加热件为电磁加热元件、电阻加热元件、红外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者。

35、根据本方案,侧部加热方式可以是电磁加热、电阻加热和红外加热中的至少一者。

36、并且/或者煲体还包括底部加热组件,所述内锅还包括与所述内锅侧壁相连的内锅底壁,所述底部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内锅的底部,用于加热所述内锅底壁。

37、根据本方案,可以单独控制底部加热和侧部加热,使两者可以单独加热内锅或同时加热内锅,内锅受热更均匀,食物口感更佳。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煲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与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