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7313发布日期:2023-10-22 12:5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窄边隐扇外开窗,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


背景技术:

1、外开窗具有操作简单,通风好,且不占用室内空间等特点,在市场上达到普遍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常用外开窗为窗框、窗扇室外侧和窗框、窗扇室内侧两道密封结构,但是,外开窗气密性较差;

2、如果居住于垃圾填埋场周边,由于窗户的气密性较差,就会导致时常有难闻的气味,透过的框架和窗框之间的缝隙进入至室内,导致该地区的居住环境较差。

3、在降雨天气,受风力影响,部分雨点会飘落在窗框的玻璃上,由于玻璃上布满雨点,导致玻璃变得模糊,当使用者想观看雨景时,模糊的玻璃根本无法看见窗外的雨景,使窗户可视性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外开窗气密性较差,且在降雨天气,无法看见窗外的事物,窗户可视性丧失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

2、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包括有框架、窗框、纱卷、拉条和排水管;框架活动连接有窗框;框架的内右部设置有纱卷,且纱卷与框架通过发条连接;纱卷设置有拉条,且拉条与框架滑动连接;框架内侧设置有c型通水槽,且c型通水槽包裹住窗框的上侧、下侧和左侧;框架右部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送水槽,且两个送水槽共同与c型通水槽相连通;每个送水槽各设置有一个泵机;框架设置有卡合部,且卡合部与拉条相配合;框架设置有第一圆角部;窗框设置有第二圆角部,第一圆角部和第二圆角部之间设置有通水空腔,且通水空腔位于窗框的右侧;框架右下部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与通水空腔相连通。

3、进一步,还包括有吸管;框架右部设置有吸管,吸管外接有泵机;吸管设置吸水槽。

4、进一步,吸管设置有吸尘槽,且吸尘槽与纱卷相贴合。

5、进一步,还包括有贴片,且贴片呈与c型通水槽相同的“c”型,且贴片具有黏附性,且贴片具有形变能力;框架设置有贴片,且贴片与窗框相接触。

6、进一步,吸管设置有两个吸气孔。

7、进一步,还包括有中空板、喷水板、导流板和开关单元;窗框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直型通水槽,且直型通水槽与c型通水槽相连通,且下方的直型通水槽与外界连通;两个直型通水槽与c型通水槽的连通处各设置有一个开关单元,开关单元用于控制直型通水槽与c型通水槽之间的连通与封闭;窗框外上部设置有中空板,且中空板与上方的直型通水槽相连通;中空板下部连通有喷水板,且喷水板出水口倾斜朝向于窗框上的玻璃;窗框下部设置有一个导流板。

8、进一步,导流板倾斜朝向于下方的直型通水槽。

9、进一步,中空板设置有若干个进气口;中空板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且出气孔倾斜朝向于远离框架的一侧。

10、进一步,导流板与窗框为活动连接。

11、进一步,还包括有喷头,框架内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喷头,且喷头与c型通水槽相连通;喷头呈倾斜设置。

12、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水封的方式,保障框架和窗框之间的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窗户的气密性较差,就会导致时常有难闻的气味,透过的框架和窗框之间的缝隙进入至室内,导致该地区的居住环境较差的问题。

13、本发明通过吸气孔将贴片、框架和窗框之间空腔中的气体抽出,使该空腔中产生负压,贴片受气压作用能够紧贴框架和窗框,显著的提升框架和窗框连接处的缝隙密封性。

14、本发明通过吸水槽将第一圆角部和第二圆角部的缝隙渗出的水流进行吸收,避免水流从第一圆角部和第二圆角部的缝隙向室内渗入。

15、本发明通过吸尘槽将纱卷上沾附的灰尘进行吸除,避免灰尘从纱孔进入至室内,影响室内的洁净度。

16、本发明通过喷水板将中空板中的水流向布满雨点的玻璃上,使水流在窗框的玻璃上均匀的从上至下流动,形成一个可视的水流平面,如此,即可依次透过玻璃和可视的水流平面观察到窗外的事物,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降雨天气,受风力影响,部分雨点会飘落在窗框的玻璃上,由于玻璃上布满雨点,导致玻璃变得模糊,当使用者想观看雨景时,模糊的玻璃根本无法看见窗外的雨景的问题。

17、在水流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从上至下流动的水流不仅能够使玻璃上的雨点汇入喷水板流出的水流中,还能对玻璃上的灰尘进行冲刷,实现对玻璃的清洁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包括有框架(1)和窗框(2);框架(1)活动连接有窗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纱卷(3)、拉条(4)和排水管(102);框架(1)的内右部设置有纱卷(3),且纱卷(3)与框架(1)通过发条连接;纱卷(3)设置有拉条(4),且拉条(4)与框架(1)滑动连接;框架(1)内侧设置有c型通水槽(1a),且c型通水槽(1a)包裹住窗框(2)的上侧、下侧和左侧;框架(1)右部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送水槽(1b),且两个送水槽(1b)共同与c型通水槽(1a)相连通;每个送水槽(1b)各设置有一个泵机;框架(1)设置有卡合部(1d),且卡合部(1d)与拉条(4)相配合;框架(1)设置有第一圆角部(1c);窗框(2)设置有第二圆角部(2b),第一圆角部(1c)和第二圆角部(2b)之间设置有通水空腔(100),且通水空腔(100)位于窗框(2)的右侧;框架(1)右下部设置有排水管(102),且排水管(102)与通水空腔(10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吸管(101);框架(1)右部设置有吸管(101),吸管(101)外接有泵机;吸管(101)设置吸水槽(101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吸管(101)设置有吸尘槽(101b),且吸尘槽(101b)与纱卷(3)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贴片(103),且贴片(103)呈与c型通水槽(1a)相同的“c”型,且贴片(103)具有黏附性,且贴片(103)具有形变能力;框架(1)设置有贴片(103),且贴片(103)与窗框(2)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吸管(101)设置有两个吸气孔(101c)。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空板(201)、喷水板(202)、导流板(203)和开关单元;窗框(2)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直型通水槽(2a),且直型通水槽(2a)与c型通水槽(1a)相连通;两个直型通水槽(2a)与c型通水槽(1a)的连通处各设置有一个开关单元,开关单元用于控制直型通水槽(2a)与c型通水槽(1a)之间的连通与封闭;窗框(2)外上部设置有中空板(201),且中空板(201)与上方的直型通水槽(2a)相连通;中空板(201)下部连通有喷水板(202),且喷水板(202)出水口倾斜朝向于窗框(2)上的玻璃;窗框(2)下部设置有一个导流板(2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板(203)倾斜朝向于下方的直型通水槽(2a),且下方的直型通水槽(2a)与外界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中空板(201)设置有若干个进气口(201a);中空板(201)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201b),且出气孔(201b)倾斜朝向于远离框架(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板(203)与窗框(2)为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喷头(301),框架(1)内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喷头(301),且喷头(301)与c型通水槽(1a)相连通;喷头(301)呈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窄边隐扇外开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现有技术,外开窗气密性较差。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智能型高气密性窄边隐扇外开窗系统,包括有框架、窗框和纱卷等;框架活动连接有窗框;框架的内右部设置有纱卷,且纱卷与框架通过扭簧连接。本发明采用水封的方式,保障框架和窗框之间的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窗户的气密性较差,就会导致时常有难闻的气味,透过的框架和窗框之间的缝隙进入至室内,导致该地区的居住环境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湘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博仕门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