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7314发布日期:2023-10-22 12:5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

本发明涉及互感器,尤其涉及一种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


背景技术:

1、电力设备中,交流电流互感器是将大电流按一定比例变为小电流,提供给各种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并将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隔离的关键电气设备。

2、近年来,以sf6气体作为绝缘的高压电气设备快速发展,sf6气体因其绝缘强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已逐渐成为高压电气设备绝缘介质的首选。sf6气体绝缘交流电流互感器也因其绝缘性能稳定,防爆性能优异,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且满足了城市电网建设无油化的需要,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sf6的大规模应用,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sf6气体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其全球变暖系数约为二氧化碳的23900倍,电力设备中的sf6泄漏将对环境产生破坏。虽然sf6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具备毒性,但在高温高压电弧或电晕放电作用下,其分解出的产物具有强腐蚀性和剧毒性,对铝合金和环氧树脂等材料的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危害工作人员的安全。此外,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高压电流互感器的绝缘设计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3、目前研究者对于sf6替代气体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方案,如sf6/n2、sf6/co2、sf6/空气以及sf6/cf4混合气体等。这些方案可以大量减少sf6气体的使用,例如世界上第1条sf6/n2混合气体gil于20世纪初在瑞士日内瓦国际机场投入运行,其绝缘气体中sf6体积分数仅为20%,在降低sf6对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可大幅降低建造成本。

4、这些替代方案相比原有的纯sf6气体绝缘可以大幅减少sf6的用量,但混合气体中仍需要一定百分比的sf6。因此需要一种采用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可以完全避免使用sf6的互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包括外壳、一次绕组、二次绕组、支撑绝缘子和内部腔体;其中,外壳内设置二次绕组和支撑绝缘子,支撑绝缘子的上端与二次绕组连接,下端与外壳连接,起到支撑二次绕组和内绝缘的作用;氮氧混合气体充满内部腔体;一次绕组穿过内部腔体和二次绕组的中心,并固定在外壳上。

2、支撑绝缘子与二次绕组之间采用螺钉连接。

3、支撑绝缘子的上下两端采用金具紧贴环氧结构。

4、支撑绝缘子呈上下两个圆弧s型连接状。

5、圆弧内半径为20mm,圆弧外半径为65mm。

6、氮氧混合气体中氮氧体积比为8:2到9:1。

7、氮氧混合气体的气体压力为0.35mpa。

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9、1、本发明采用氮氧混合气体的互感器在保留sf6气体绝缘互感器优点的同时对环境无毒无害,并且氮氧气体获取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10、2、采用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在控制好混合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后,可以减少环氧树脂表面的劣化,提高绝缘子的绝缘性能,有利于设备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包括外壳(1)、一次绕组(2)、二次绕组(3)、支撑绝缘子(4)和内部腔体(5);其中,外壳(1)内设置二次绕组(3)和支撑绝缘子(4),支撑绝缘子(4)的上端与二次绕组(3)连接,下端与外壳(1)连接,起到支撑二次绕组(3)和内绝缘的作用;氮氧混合气体充满内部腔体(5);一次绕组(2)穿过内部腔体(5)和二次绕组(3)的中心,并固定在外壳(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支撑绝缘子(4)与二次绕组(3)之间采用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支撑绝缘子(4)的上下两端采用金具紧贴环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支撑绝缘子(4)呈上下两个圆弧s型连接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圆弧内半径(r1)为20mm,圆弧外半径(r2)为6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氮氧混合气体中氮氧体积比为8:2到9: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氮氧混合气体的气体压力为0.35mpa。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互感器技术领域的一种氮气氧气混合气体绝缘的互感器。包括外壳、一次绕组、二次绕组、支撑绝缘子和内部腔体;其中,外壳内设置二次绕组和支撑绝缘子,支撑绝缘子的上端与二次绕组连接,下端与外壳连接,起到支撑二次绕组和内绝缘的作用;氮氧混合气体充满内部腔体;一次绕组穿过内部腔体和二次绕组的中心,并固定在外壳上。本发明采用氮氧混合气体的互感器在保留SF<subgt;6</subgt;气体绝缘互感器优点的同时对环境无毒无害,并且氮氧气体获取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赵峥,滕尚甫,郑宽,樊林禛,齐波,杨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