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冷机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30752发布日期:2023-11-05 04:4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冷机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饮水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速冷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饮水机广泛的应用于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和家居生活等环境,现有生活中多数饮水机只能提供开水、冷水、特定温度的温水。当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专利提及采用半导体制冷片或微型饮水机提供冷源对开水进行降温冷却。但这类技术基于冷却效率问题,只能短时间对少量的开水进行冷却,随冷却水水量需求的增加,不能持续提供凉开水,此外制冷器件开水工作到产生冷源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不能及时对开水进行冷却,达到快速冷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速冷机的控制方法,能够缩短制冷周期,并降低制冷能耗。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速冷机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饮水机,饮水机包括供水组件、冷却罐、冷却组件、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供水组件用于向冷却罐提供水,冷却组件设置于冷却罐,以用于对冷却罐内的水进行冷却降温,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却罐内水的温度;冷却罐连接有出水管路,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出水管路的末端为低温水输出口,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控屏,触控屏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冷却罐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用于对冷却罐内的水进行搅拌混合;利用触控屏设定水冷却的预设温度值;关闭第一电磁阀,启动饮水机的冷却组件,以对冷却罐内的水进行制冷降温;让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却罐内水的第一检测水温,比较第一检测水温与第一预设温度,若第一检测水温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器控制冷却组件维持工作,并启动搅拌组件;让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却罐内水的第二检测水温,比较第二检测水温与第二预设温度,若第二检测水温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关闭搅拌组件和冷却组件,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3、在本方案中,通过冷却组件设置于冷却罐,可以对冷却罐内的水进行快速冷却降温,而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冷却罐内水的温度,从而将冷却罐内的水的温度实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冷却罐内的实时温度来对应控制冷却组件和搅拌组件的工作,当冷却罐内水的第一检测水温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表示冷却罐内水的温度快接近预设温度了,此时为了加快冷却罐内水温的均匀性,并加快水的温度的冷却,通过打开搅拌组件配合冷却组件,搅拌组件可以加快水的流动性,使得冷却罐内水温的均匀性更强,避免出现冷却罐内水温不均匀的现象,再次检测冷却罐内水的温度,当第二检测水温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表示冷却罐内水的温度已经满足客户设定的需求。因此本方案中在冷却组件的基础上,当水温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后,通过冷却组件配合搅拌组件,能够加速冷却罐内不同区域的水的热量传递和交换,加速冷却罐内水的整体降温速度,提高制冷效率,能够缩短制冷周期,降低制冷能耗,并且让水温的均匀性更强,增强了水的饮用体验。

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罐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却罐内水的液位,当冷却罐内水的液位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器控制供水组件向冷却罐补充水;当冷却罐内的液位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器控制供水组件停止向冷却罐内补水。

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冷却罐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可以监测冷却罐内水的液位,根据冷却罐内的水的余量而自动补充,不需要人为控制向冷却罐内补充水,自动化程度更高。

6、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组件为桶装水,桶装水与冷却罐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的开闭,以向冷却罐内补水或停止补水。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供水组件为桶装水,当用户需要饮用低温水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可以直接将桶装水内的水转移至冷却罐内后,利用冷却组件对冷却罐内的水进行降温,这样用户可以直接饮用,由于桶装水自身经过净化,可以直接饮用,因此即使不对水进行加热烧开,也不会对用户造成肠胃负担,不会影响用户的饮用体验。

8、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水装置、进水管路、加热罐和加热组件,进水管路的进水端与供水装置衔接,供水装置为供水管网或桶装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进水管路的末端与加热罐衔接,加热组件设置于加热罐内以用于对加热罐内的水进行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第一预设温度区间为95-100℃;加热罐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第二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加热罐内水的液位,当加热罐内的液位低于第三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阀打开以向加热罐补充水;当加热罐内的液位等于或大于第四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阀关闭,以停止向加热罐内补水;加热罐的出水端与冷却罐的进水端之间通过换热管路衔接,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供水装置中包括有加热罐和加热装置,可以满足用户对热开水或冷开水的双重需求,并且还可以不限制不同水源均可满足需求,因为加热罐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将水加热升温至100℃,因此水源不仅可以是桶装矿泉水,还可以是自来水,均能适用。而通过在加热罐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可以对加热罐内的水液位进行监测,从而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三电磁阀的开闭,来自动实现对加热罐的自动补水,自动化程度高。而通过在加热罐的出水端与冷却罐的进水端之间通过换热管路衔接,换热管路可以实现热量交换,降低了能量损失,节能程度更高。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装置为供水管网,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水过滤器,水过滤器用于对供水管路中的水进行过滤。

11、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供水管网的水为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通过在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水过滤器,水过滤器可以对供水管路中的水进行过滤,从而提高了进入于加热罐中的水的纯净度,从而提高了水的饮用体验,饮用感觉更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路呈螺旋形分布,换热管路环绕进水管路的外周壁设置,以用于将换热管路中的热水与进水管路中的冷水之间换热交换,控制器控制第四电磁阀的开闭,以向冷却罐内补水或停止补水。

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换热管路呈螺旋形分布,将换热管路环绕进水管路的外周壁设置,这样换热管路中的水为开水,将换热管路中的热水与进水管路中的冷水之间换热交换,实现共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对即将进入于加热罐内的冷水进行预加热,缩短了后续加热罐加热所需的时间,同样的,换热管路中的热水经过换热后,换热管路的水的水温降低,利于后续冷却罐的水温降低,起到了节能效果,对能量进行充分利用。当然,控制器控制第四电磁阀的开闭,可以向冷却罐内补水或停止补水,利于控制。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路设置于进水管路上水过滤器的后端与加热罐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罐的出水端还衔接有高温管路,高温管路的末端为高温开水输出口,高温管路上设置有第五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16、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加饮水机的多样性,依然保留有热水的功能,将加热罐的出水管路分为两路,一路衔接至换热管路,利于后续的降温,另一路不经过换热,直接高温管路的末端为高温开水输出口,便于用户可以饮用开水,功能性更强。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过程中,获取冷却组件的第一运行时长;比较第一运行时长与第一预设时长,若第一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则关闭冷却组件。

1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有第一运行时长,第一运行时长可以与温度传感器共同监测,第一预设时长进行对比,从而利于控制器对冷却组件的自动控制。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检测水温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关闭搅拌组件和冷却组件,打开第一电磁阀,让冷却罐处于保温过程中;每间隔固定时长,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却罐内的第三检测水温;比较第三检测水温与第二预设温度,若第三检测水温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启动冷却组件及搅拌组件,以维持冷却罐内的水处于第二预设温度。

20、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冷却罐中的水的保温状态更加合理化控制,每间隔固定时长,温度传感器获取冷却罐内的第三检测水温,从而维持冷却罐内的水处于第二预设温度,这样用户随时需要饮水时,便可以饮用合适温度的水,用户体验更好。

21、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