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及炒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76306发布日期:2023-12-22 08:2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及炒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送餐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及炒菜方法。


背景技术:

1、送餐机器人是一种利用机器人技术来完成送餐任务的智能设备。它可以在餐厅、酒店、医院、办公室等场所提供送餐服务,使送餐过程更加高效、准确,并且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2、送餐机器人通常有以下特点:自动导航、智能识别、容易操作、安全可靠以及数据记录等,送餐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提高送餐效率,减少人工错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专利号为cn202120943577.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送餐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移动底盘的顶部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相对设置;支撑部,从第一边缘沿竖向向上延伸;以及至少一个托盘,沿竖向间隔设于支撑部上,并分别朝第二边缘的所在侧延伸;其中,移动底盘、支撑部和托盘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并形成投影区域,投影区域的最长处的长度为40~50厘米,投影区域的最宽处的宽度为35~45厘米。上述发明虽然采用了单边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在移动底盘的第一边缘上的支撑部支撑至少一个托盘,简化了现有的双边支撑结构,但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送餐过程中菜品完全暴露,无法进行保温或密封保护;二是该送餐机器人的功能单一,通常不具备智能炒菜功能。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提供一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其除具备基本的送餐功能外,还具有不受场地控制可实时进行炒菜的功能,实现智能炒菜送餐于一体,还能在送餐过程中有效保护菜品不受污染。

2、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和储备舱,所述储备舱的侧方设置有电子开关门,所述储备舱内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最上方的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智能炒菜设备,所述储备舱内设置有加热管和温度感应器,所述储备舱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集中控制的控制面板,所述智能炒菜设备包括炉体和配料架,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炒菜锅,所述配料架固定于所述炉体上方,所述配料架的前端设置有炒菜机构。

4、作为优选,所述炒菜机构包括齿条、固定螺丝、电机以及炒菜旋转臂,所述配料架的前端设置有齿口,所述齿条与所述齿口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螺丝设置于所述齿口的侧方,调节所述固定螺丝抵接所述齿条可将所述齿条的高度固定,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齿条的底部,所述炒菜旋转臂与所述电机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配料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配料的配料罐,该配料罐设有一个以上,并在配料架上方呈阵列排布;所述配料罐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向所述炒菜锅内加料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处设置有计量阀,该加料管的出口正朝向于炒菜锅的上方位置。

6、作为优选,所述炉体的前端还设置有炒菜控制面板以及功能按键,所述电机、计量阀以及功能按键与所述炒菜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炒菜锅下方还设有盛菜结构,所述盛菜结构包括有用于盛菜的中间盛菜盒,及设置于中间盛菜盒两侧的试菜盒,及控制中间盛菜盒及试菜盒转动的转动架,该中间盛菜盒及试菜盒转动后位于炒菜锅的正下方,该炒菜锅的底部具有与中间盛菜盒及试菜盒相配合的下菜通道,该中间盛菜盒为具有保温效果的可打开及盖合的保温盒体。

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第四支撑部,所述智能炒菜设备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第四支撑部用于放置菜品,该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第四支撑部的内部空间大小相同,并从上往下呈依次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电子开关门为透明塑料门,所述移动底盘处设置有语音播报器以及红绿警示灯,所述储备舱采用亚克力材料制造而成。

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的炒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输入菜品库、炒制方法库和口味调整库的相关数据,包括菜品的食材、烹饪步骤和口味要求信息;

11、对输入的菜品、炒制方法和口味进行特征提取,将菜品名称转换为向量表示,提取炒制方法的关键词,描述口味的酸甜、辣度和咸度特征;

12、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建立菜品、炒制方法和口味之间的关联规则,以输入的特征作为输入,输出相应的炒菜策略和口味调整方案;

13、根据智能算法的输出,控制智能炒菜系统的执行机构进行自动化炒菜;

14、在炒菜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锅内温度信息参数,并基于输入的温度信息参数对炒菜过程进行调整,直至完成炒菜作业。

15、作为优选,建立菜品、炒制方法和口味之间的关联规则的方法为:

16、收集大量的菜品、炒制方法和口味的数据样本,数据样本应包含菜品名称、食材配比、烹饪步骤描述以及对应的口味评价信息;

17、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格式等,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18、从数据中提取特征,将菜品名称转化为向量表示,将食材和步骤描述进行词频统计的方式,形成可供模型训练的特征向量;

19、选择神经网络模型,使用准备好的数据集,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并使用验证集评估模型的性能,通过迭代训练和调整模型超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20、使用测试集对经过训练的模型进行评估,计算模型的性能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模型调优;

21、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智能炒菜系统中,实现菜品、炒制方法和口味之间的关联规则,输入菜品、炒制方法特征,模型将输出相应的口味调整建议或炒菜策略。

22、作为优选,控制智能炒菜系统的执行机构进行自动化炒菜的方法为:

23、根据智能算法的输出,确定炒菜的步骤和顺序,包括加菜顺序和炒制顺序;

24、在炒菜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锅内温度信息参数,根据智能算法的输出和炒菜步骤的要求,调整火力大小和加热时间;

25、根据炒菜步骤和口味调整方案,进行加入调料或调整火候;

26、根据炒菜步骤和口味调整方案,控制执行机构进行火力大小、搅拌方式、炒菜时间等,以实现智能炒菜的目标。

27、作为优选,在炒菜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锅内温度信息参数,并基于输入的温度信息参数对炒菜过程进行调整的方法为:

28、将选定的传感器安装在智能炒菜机器人的炒菜设备中,确保传感器与锅底接触以获取准确的温度数据;

29、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锅内温度信息参数,通过传感器读取温度数值,并将其传输到智能炒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进行处理;

30、根据输入的温度信息参数进行调整,使用预设的温度范围来确定温度调整策略,如温度过高,则降低火力或者减少加热时间;如温度过低,则增加火力或者延长加热时间;

31、根据温度调整的输出,控制智能炒菜机器人的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包括调整火力大小、加热时间或者改变搅拌方式,以实现温度的调整。

32、有益效果:

33、1、本发明除具备基本的送餐功能外,还具有电子开关门,能在送餐过程中对餐体进行密封保护,同时具有加热管和温度感应器,能对餐体进行保温,使得设备在送餐过程中可以对餐体进行保温的同时能避免餐体受撞击打翻或避免送餐过程中受到灰尘污染,具有送餐过程中密封和保温的功能。

34、2、本发明除具备基本的送餐功能外,还具有炒菜功能,在客户选好菜品之后由人工加材料后可以直接在功能按键上选择菜品,由炒菜控制面板灵活通过计量阀添加酱油、油和盐的配料并灵活控制电机转速进行炒菜,通过炒菜控制面板设定的程序集中控制进行炒菜,炒好的菜品直接通过下方支撑部盛放菜品进行智能输送到餐桌上,以此实现具有不受场地控制可实时进行炒菜的功能,实现智能炒菜送餐于一体,还能在送餐过程中有效保护菜品不受污染。

35、3、这种具有送餐功能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炒菜过程,并且能够根据输入的菜品、炒制方法和口味要求,自动化地进行炒菜操作,通过预先建立菜品、炒制方法和口味之间的关联规则,并且根据实时传感器监测锅内温度信息参数对炒菜过程进行调整,可以提高炒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且适应不同的菜品和口味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