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9494发布日期:2023-04-19 10:5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垫。


背景技术:

1、现有床垫采用弹簧结构,包括水平并列布置的多个弹簧,弹簧的顶面和底面齐平设置,使得弹簧具有平整的顶面和底面。通过提升床垫表面与使用者表面的贴合度来提升支撑舒适性,但由于弹簧等高齐平设置,使得弹簧需要通过自身压缩来与使用者表现的对应区域贴合,当使用者表面局部区域的凹凸程度较大时,弹簧无法通过自身伸缩来与使用者紧密贴合,导致床垫躺卧舒适性降低,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床垫,床垫包括带凹陷区的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通过预留凹陷区来为床垫提供伸缩形变空间,进而确保床垫能与使用者表面紧密贴合,进而提升躺卧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床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包括设于中部的舒适区以及环绕舒适区设置的围边区,所述舒适区内设有叠置的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所述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上均设有调节支撑性的凹陷区,以使舒适区在压缩时可获得具有差异化支撑性的压缩区段。床垫包括带凹陷区的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双层弹簧结构以及预留的凹陷区均能为床垫在受到压力时获得不同的支撑反应,既能确保床垫表面能根据使用者的表现轮廓进行形变,通过提升贴合匹配性来提升躺卧舒适性,还能通过调整床垫各区域的形变幅度来满足使用者各躯段不同的形变要求,进而确保床垫与使用者表面紧密贴合后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作用力。

3、作为优选,所述上置弹簧层包括交错布置的上置长簧和上置短簧,所述凹陷区包括设置在上置弹簧层顶部的上置凹腔。所述上置长簧和上置短簧的底面齐平设置,上置长簧顶面高于上置短簧顶面并围合形成所述上置凹腔。上置长簧和上置短簧交错密集铺设,使得上置长簧和上置短簧利用长度差异实现在上置短簧上方形成上置凹腔,利用上置凹腔来为床垫顶面形变提供空间,使得床垫通过上置长簧顶部与使用者接触时更易发生形变。

4、作为优选,所述上置凹腔内设有软体弹性块,通过设置软体弹簧块来使得上置凹腔受压形变时能相较于空置的上置凹腔对使用者提供弹性支撑,进而增加床垫受压形变时的支撑力度层次感,提升躺卧舒适性。

5、作为优选,所述下置弹簧层包括交错布置的下置长簧和下置短簧,所述凹陷区包括设置在下置弹簧层顶部的下置凹腔。所述下置长簧和下置短簧的底面齐平设置,以使上置弹簧层底面与下置弹簧层顶面间围合形成所述下置凹腔。下置长簧和下置短簧交错密集铺设,使得下置长簧和下置短簧利用长度差异实现在下置短簧上方形成下置凹腔,利用下置凹腔来为床垫底部形变提供空间,使得床垫通过下置长簧顶部承托上置弹簧层时更易发生形变。

6、作为优选,所述上置长簧与下置长簧竖向对齐并贴合设置,上置短簧底面和下置短簧顶面竖向对齐并围合形成所述下置凹腔。上置长簧和下置长簧竖向叠置并为使用者提供较硬的支撑,上置凹腔和下置凹腔的竖向投影重合,使得上置短簧和下置短簧具有更好的形变避让性,确保使用者能获得硬性支撑。

7、作为优选,所述上置短簧和下置长簧竖向对齐并贴合设置,上置长簧底面和下置短簧顶面竖向对齐并围合形成所述下置凹腔。上置凹腔和下置凹腔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床垫竖向投影各区域均有凹陷区提供压缩空间,使得床垫顶面具有更均衡的支撑性。上置凹腔和下置凹腔会在垫体受压至不同程度时发生变形,使得垫体能体现出更多层次的支撑性。

8、作为优选,所述上置长簧和下置长簧的高度为b,8cm≤b≤12cm,既确保床垫厚度满足使用要求,还确保上置长簧和下置长簧具有较大的形变幅度,保证床垫在较大压缩幅度下具有均衡的支撑性。

9、作为优选,所述上置短簧和下置短簧的高度为c,6cm≤c≤9cm,既能在顶部形成凹陷区,配合床垫进行更大幅度的受压形变,还能在凹陷区完全压缩后为使用者提供支撑,实现多层次支撑的目的。

10、作为优选,所述围边区包括至少两层竖向叠置的上置长簧和下置长簧。竖向叠置的上置长簧和下置长簧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使得围边区能有效抵御外力并防止床垫发生受力形变的情况。

11、作为优选,所述上置长簧、上置短簧均由具有差异化高度的袋体以及安装在袋体内的上置标准簧装配形成,下置长簧和下置短簧均由具有差异化高度的袋体以及安装在袋体内的下置标准簧装配形成。上置标准簧能通过压缩装入袋体并形上置长簧和上置短簧,下置标准簧能通过压缩装入袋体并形下置长簧和下置短簧,通过减少使用的弹簧种类来降低原料成本,方便装配和生产。袋体对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均起到压缩定位的作用,使得上置长簧、上置短簧、下置长簧和下置短簧的长度满足使用要求。

12、作为优选,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线径均为d,1.7mm≤d≤2.4mm,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圈数均为e,4≤e≤10,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中段直径均为f,3cm≤f≤10cm,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高度均为h,10cm≤h≤20cm。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为同一弹簧,通过减少加工床垫所需的弹簧种类来降低原料成本,方便加工和装配。

13、作为优选,所述上置标准簧的线径小于所述下置标准簧的线径。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间具有差异化的线径,使得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具有差异化的支撑性能,上置标准簧的线径小于所述下置标准簧的线径,使得上置标准簧更柔软,能通过较好的形变性能来与使用者表面贴合,同时,下置标准簧更硬,能为上置弹簧层提供可靠支撑。

14、作为优选,所述舒适区包括自前向后划分的三分区,位于垫体中部分区的凹陷区数量少于相邻分区的凹陷区数量;或者,所述舒适区包括自前向后划分的五分区,自前向后的第二分区和第四分区的凹陷区数量少于相邻分区的凹陷区数量。通过在相邻分区间设置不同的凹陷区数量来调节各分区的软硬度差异性,进而为使用者各躯段提供差异化支撑。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床垫包括带凹陷区的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双层弹簧结构以及预留的凹陷区均能为床垫在受到压力时获得不同的支撑反应,既能确保床垫表面能根据使用者的表现轮廓进行形变,通过提升贴合匹配性来提升躺卧舒适性,还能通过调整床垫各区域的形变幅度来满足使用者各躯段不同的形变要求,进而确保床垫与使用者表面紧密贴合后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作用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床垫,包括垫体,所述垫体包括设于中部的舒适区(1)以及环绕舒适区设置的围边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区(1)内设有叠置的上置弹簧层(9)和下置弹簧层(10),所述上置弹簧层(9)和下置弹簧层(10)上均设有调节支撑性的凹陷区,以使舒适区在压缩时可获得具有差异化支撑性的压缩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弹簧层(9)包括交错布置的上置长簧(3)和上置短簧(4),所述凹陷区包括设置在上置弹簧层(9)顶部的上置凹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长簧(3)和上置短簧(4)的底面齐平设置,上置长簧(3)顶面高于上置短簧(4)顶面并围合形成所述上置凹腔(8);或者,所述上置凹腔内设有软体弹性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置弹簧层(10)包括交错布置的下置长簧(5)和下置短簧(6),所述凹陷区包括设置在下置弹簧层(10)顶部的下置凹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置长簧(5)和下置短簧(6)的底面齐平设置,以使上置弹簧层(9)底面与下置弹簧层(10)顶面间围合形成所述下置凹腔(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长簧(3)与下置长簧(5)竖向对齐并贴合设置,上置短簧(4)底面和下置短簧(6)顶面竖向对齐并围合形成所述下置凹腔(7);或者,所述上置短簧(4)和下置长簧(5)竖向对齐并贴合设置,上置长簧(3)底面和下置短簧(6)顶面竖向对齐并围合形成所述下置凹腔(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长簧(3)和下置长簧(5)的高度为b,8cm≤b≤12cm;或者,所述上置短簧(4)和下置短簧(6)的高度为c,6cm≤c≤9cm;或者,所述围边区(2)包括至少两层竖向叠置的上置长簧(3)和下置长簧(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长簧(3)、上置短簧(4)均由具有差异化高度的袋体以及安装在袋体内的上置标准簧装配形成,下置长簧(5)和下置短簧(6)均由具有差异化高度的袋体以及安装在袋体内的下置标准簧装配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线径均为d,1.7mm≤d≤2.4mm;或者,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圈数均为e,4≤e≤10;或者,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中段直径均为f,3cm≤f≤10cm;或者,所述上置标准簧和下置标准簧的高度均为h,10cm≤h≤20cm;或者,所述上置标准簧的线径小于所述下置标准簧的线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舒适区包括自前向后划分的三分区,位于垫体中部分区的凹陷区数量少于相邻分区的凹陷区数量;或者,所述舒适区包括自前向后划分的五分区,自前向后的第二分区和第四分区的凹陷区数量少于相邻分区的凹陷区数量。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床垫。现有床垫不具备多层次支撑,影响使用体验。本技术包括垫体,垫体包括设于中部的舒适区以及环绕舒适区设置的围边区,舒适区内设有叠置的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上均设有调节支撑性的凹陷区,以使舒适区在压缩时可获得具有差异化支撑性的压缩区段。床垫包括带凹陷区的上置弹簧层和下置弹簧层,双层弹簧结构以及预留的凹陷区均能为床垫在受到压力时获得不同的支撑反应,既能确保床垫表面能根据使用者的表现轮廓进行形变,提升躺卧舒适性,还能通过调整床垫各区域的形变幅度来满足使用者各躯段不同的形变要求,进而确保床垫与使用者表面紧密贴合后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作用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威,刘俊峰,陈鲁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