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2441发布日期:2023-08-09 22:2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蒸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速蒸锅。


背景技术:

1、蒸汽烹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烹饪方式之一,蒸汽烹饪的食材受热均匀、营养物质可充分保留,故而该种烹饪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诸多烹饪器具中,例如蒸汽饭煲、蒸箱、速蒸锅等等。现有技术的速蒸锅大都由锅体、水箱和加热件组成,加热件加热水箱内的水,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上升进入锅体内,放置在锅体内的食物被蒸汽加热、蒸制。由于速蒸锅的加热功率有限,且通常蒸制食材所需的水量又大,因此,从开始加热到产生蒸汽的时间较长,锅体内升温缓慢,烹饪效率较低,造成食材的烹饪时间太久,且在这种“温蒸”状态下,食材(特别是生鲜类)内部的水分及营养物质也易在烹饪过程中析出,导致烹饪出的食物营养物质过度流失,也丧失了食物应有的鲜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速蒸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速蒸锅,包括机体和锅体,所述机体设有向所述锅体内供送蒸汽的蒸汽发生单元,所述蒸汽发生单元包括水箱和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速蒸锅还包括位于所述锅体下方的接汁盘,所述接汁盘和所述水箱两者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朝向彼此延伸以与对方抵接的隔水筋,所述隔水筋将所述水箱分隔为补水腔及与所述加热件位置相对的隔离腔,所述接汁盘设有向上隆起的凸台,所述凸台设有与所述隔离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隔水筋设有连通所述补水腔和所述隔离腔的第一补水通道,所述排气孔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补水通道的面积,所述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与所述隔离腔的横截面积之比为p,p满足:10w/cm2≦p≦30w/cm2。

4、本技术中的速蒸锅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5、所述第一补水通道具有沿所述隔水筋的周向延伸的补水宽度,所述补水宽度与所述隔水筋横向剖面的周长之比为c,c满足0.5%≦c≦3%。

6、所述接汁盘和/或所述水箱设有绕流筋,所述绕流筋围绕在所述隔水筋的外侧以将所述补水腔分隔为补水内腔和补水外腔。

7、所述绕流筋设有连通所述补水内腔和所述补水外腔的第二补水通道,所述第一补水通道和所述第二补水通道在周向方向错位布置。

8、所述第一补水通道沿所述隔水筋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隔水筋的一端形成贯通口。

9、所述接汁盘和所述水箱均设有朝向彼此延伸且相互插接的隔水筋,且所述接汁盘装配至所述水箱后,设置于所述接汁盘的隔水筋的底端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补水通道的底端所在的位置高度。

10、所述第一补水通道沿竖向的截面积s满足:30mm2≦s≦80mm2。

11、所述排气孔处设有微压阀。

12、所述排气孔的面积与所述加热件的加热面积之比为m,m满足1%≦m≦10%。

13、所述隔水筋的导热系数λ满足:0.1w/(m·k)≦λ≦0.5w/(m·k)。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5、1.本技术所提供的速蒸锅中,接汁盘和水箱两者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朝向彼此延伸以与对方抵接的隔水筋,隔水筋将水箱分隔为补水腔及隔离腔,隔离腔与加热件位置相对设置,形成加热件对隔离腔内的水加热、补水腔向隔离腔补水的工作模式,相比于加热件对整个水箱内的水加热而言,加热件仅需要对隔离腔内的水加热,加热过程中热量更加集中,实现小范围内的高效加热,可使隔离腔内的水快速沸腾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排气孔排出以进入锅体开始食材的蒸制,提升蒸汽产生效率,有助于缩短烹饪时长、提升烹饪效率。此外,通过隔水筋将补水腔和隔离腔分离,避免隔离腔内的水在沸腾翻涌时溢进补水腔内,减少了隔离腔内的水量损失以及与补水腔的热量交换,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也尽可能地避免蒸汽朝向补水腔流出,使蒸汽充分经排气孔进入锅体内而提高蒸制效率。并且,通过将排气孔设置在凸台上,并使排气孔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补水通道的面积,一方面有助于在竖直方向上增大隔离腔的空间,避免水沸腾时将排气孔完全堵死,保证了蒸汽上升的顺畅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蒸汽排出不及时、积聚在隔离腔内,导致隔离腔内压力变大,迫使隔离腔内的水通过第一补水通道排出隔离腔外而发生热交换的情况。再者,本技术将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与隔离腔的横截面积之比控制在10w/cm2和30w/cm2之间,合理化加热功率与隔离腔的体积的比值可获得功率密度优势,既保障了蒸汽的快速产出,提升加热效率,又可避免蒸汽浪费,降低能耗,同时,蒸汽的快速产出,使食材快速受热,缩短了食材蒸制时间,使得食材内的营养物质渗出前,锅体内快速形成高温环境,食材表面的蛋白质快速变性收缩形成变性层,锁住内部蛋白质等物质,使大部分营养物质都保留在食材内部,避免营养物质以及食材的鲜味等大量流失,牢牢锁住食材鲜味和口感,并使食材保持饱满的外形。

16、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第一补水通道的补水宽度与隔水筋横向剖面的周长之比控制在0.5%和3%之间,使第一补水通道保持在较小的宽度区间范围内,有助于缩小第一补水通道面积,进而减小补水腔和隔离腔之间水流动导致的对流换热,使隔离腔内被加热至沸腾的水保持在隔离腔内,降低热量损失,提升蒸汽产出。此外,当隔离腔内的水蒸发而水位下降时,补水腔中的水就会向隔离腔中自动补充,第一补水通道的缩小,使得得补水腔向隔离腔内的水的补充持续且量比较小,能够使隔离腔内的水始终保持沸腾状态,进而持续形成并输出蒸汽,进一步提升蒸汽产生速率和蒸汽产生量,缩短食材蒸制时间。

17、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接汁盘和/或所述水箱设有绕流筋,绕流筋围绕在隔水筋的外侧以将补水腔分隔为补水内腔和补水外腔,因补水内腔更近于隔离腔,随着工作过程中的热量传递,补水内腔内的水温相比补水外腔更高,因此,绕流筋的存在能够避免补水外腔内温度较低的水直接冲刷隔水筋而造成隔离腔内的水温下降,使隔离腔内的水在加热过程中保持更好的沸腾状态,促进蒸汽快速产出,缩短蒸制时间。

18、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第一补水通道和第二补水通道周向错位,可降低补水的过程中冷水通过第一补水通道进入补水内腔后直接涌入隔离腔,延长冷水流动路径,降低了对流换热,从而有助于提升加热效率,加热效率越高,水沸腾越迅速,蒸汽更快产出。

19、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在排气孔处设有微压阀,微压阀可在水加热过程中使隔离腔内形成微压环境,有助于提升加热效率,从而进一步缩短水从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长,加快蒸汽产生。

2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将排气孔的面积与加热件的加热面积比值控制在1%和10%之间,以通过缩小排气孔面积,增加蒸汽流速,蒸汽从排气孔上升时的穿透力更强,使得蒸汽能尽快到达锅体任意位置,缩小锅体各处温差,保证食材烹饪的均衡性。

2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将隔水筋的导热系数控制在0.1w/(m·k)和0.5w/(m·k)之间,有助于减少隔离腔内的热水和补水腔内的冷水之间的热量传导,降低隔离腔内沸水的热量损失,促进蒸汽产出,缩短食材蒸制时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