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座椅单元的头枕转动机构、头枕结构和座椅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4181发布日期:2024-02-07 12:1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用于座椅单元的头枕转动机构、头枕结构和座椅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座椅单元的头枕转动机构和头枕结构,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头枕结构的座椅单元。


背景技术:

1、为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通常会在靠背部上方加装可活动的头枕结构。然而在现有的头枕结构中往往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将头枕和靠背共同包覆在柔性包覆部之内的座椅型号中,头枕与靠背连接部之间的包覆部因头枕的枢转而被过度拉伸,因折背缝隙过大而对靠背包覆部材料的弹性要求过高,易造成包覆部折痕和磨损,也增大用料成本;头枕零件过长,对于还需搭载腰枕的座椅型号而言难以压缩靠背高度;电驱动器与头枕支架之间连接关系不当造成调整流畅度差;折背角度偏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组装方便且成本更低的用于座椅单元的头枕结构。

2、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座椅单元的头枕转动机构,所述座椅单元包括靠背和安置在靠背上方的头枕,利用所述头枕转动机构能够使头枕相对于靠背朝前方或后方转动。

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头枕转动机构包括用于连接头枕的一对第一侧板、用于连接靠背的一对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头枕关节活动连接,当头枕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向前枢转时,头枕关节相对于沿座椅单元侧向观察的头枕和/或靠背的纵向中轴线向后偏移地设置;备选地,当头枕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向后枢转时,头枕关节相对于沿座椅单元侧向观察的头枕和/或靠背的纵向中轴线向前偏移地设置。由此使得头枕关节总是更远离于头枕与靠背相互靠拢时所处的方向,由此使得该处在头枕枢转时能被略微拉伸,从而减少褶皱的产生。

4、优选地,所述头枕转动机构还包括致动电机,该致动电机的电机头与第二侧板连接,致动电机的致动杆借助驱动连杆作用于第一侧板。

5、优选地,第一侧板包括横向延伸的横向件,其中,所述电机头借助固定销安装在第二侧板上,致动杆与横向件相连。在此,横向件既可以是与第一侧板一体式构造的横向延伸部件,也可以是与第一侧板固定连接的横向延伸部件。

6、优选地,电机头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连接点和驱动连杆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连接点位于头枕关节的两侧。

7、优选地,当头枕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向前枢转时,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构造有朝侧向头枕后方突伸的第一凸耳,第二侧板的上端构造有朝头枕后方突伸的第二凸耳,其中,借助头枕关节使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枢转连接。

8、备选地,当头枕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向后枢转时,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构造有朝头枕前方突伸的第一凸耳,第二侧板的上端构造有朝头枕前方突伸的第二凸耳,其中,借助头枕关节使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枢转连接。

9、优选地,第一侧板能够相对于第二侧板以至多50°的角度、特别优选至多37°的角度枢转。

10、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构造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侧板的下端构造有限位件,其中,在第一侧板相对于第二侧板未枢转时,限位件抵靠第一限位部,并且当第一侧板相对于第二侧板枢转最大角度时,限位件抵靠第二限位部。

11、优选地,所述横向件连接在一对第一侧板之间。

12、优选地,所述一对第一侧板和所述一对第二侧板分别镜像对称地构造。

13、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座椅单元的头枕结构,包括一对平行延伸的靠背支架、设置在靠背支架上方的一对平行设置的头枕支架、头枕支架附接的一对第一侧板和与靠背支架附接的一对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头枕关节活动连接,从而使头枕支架能够相对于靠背支架朝前方或后方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当头枕支架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支架向前枢转时,头枕关节相对于沿座椅单元侧向观察的头枕支架和/或靠背支架的纵向中轴线向后偏移地设置;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当头枕支架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支架向后枢转时,头枕关节相对于沿座椅单元侧向观察的头枕支架和/或靠背支架的纵向中轴线向前偏移地设置。所述纵向中轴线是沿座椅单元的侧向观察时得到的头枕支架和/或靠背支架的假想的纵向中轴线,其中,当头枕支架相对于靠背支架在纵向上居中布置时,头枕支架的纵向中轴线和靠背支架的纵向中轴线是重合的,然而在备选的实施方式中,头枕支架的纵向中轴线和靠背支架的纵向中轴线也可以不相互重合。

14、在该实施方式中,头枕关节的位置并非位于靠背部的主体的假想的纵向中轴线上,头枕关节总是更远离于头枕支架与靠背支架相互靠拢时所处的方向,由此使得该处在头枕枢转时能被略微拉伸,从而减少褶皱的产生。

15、优选地,所述头枕结构包括致动电机,该致动电机的电机头与第二侧板连接,致动电机的致动杆借助驱动连杆与第一侧板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第一侧板包括横向延伸的横向件,其中,所述电机头借助固定销安装在第二侧板上,致动杆与横向件相连。

17、在该实施方式中,减少了致动杆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连杆数量,从而使调整过程更流畅,避免运动过程中的卡滞。此外,还减少了致动电机所需安装空间,不必在靠背支架上设置额外的用于致动电机的安装支架。更重要的是,驱动电机的致动杆作用于与头枕支架连接的侧板,即使驱动电机相对于靠背部的前后方向居中布置,甚至略微靠后布置,致动杆借助驱动连杆在头枕支架上的作用点也仍位于头枕关节前方,从而有利地使横向件能够向前翻转。

18、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电机头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连接点和驱动连杆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连接点位于头枕关节的两侧。由此优化了驱动力在头枕枢转装置上的力线分布。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当头枕支架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支架向前枢转时,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构造有朝头枕支架后方突伸的第一凸耳,第二侧板的上端构造有朝头枕支架后方突伸的第二凸耳,其中,借助头枕关节使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枢转连接。

20、备选地,当头枕支架构造为能够相对于靠背支架向后枢转时,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构造有朝头枕支架前方突伸的第一凸耳,第二侧板的上端构造有朝头枕支架前方突伸的第二凸耳,其中,借助头枕关节使第一凸耳与第二凸耳枢转连接。

2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耳的突伸方向总是背离于头枕支架与靠背支架相互靠拢时所处的方向。这就使得在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铰接点位置能够被设计得进一步靠近头枕支架和靠背支架的后边缘,尽可能地贴近靠背包覆材料的背侧,由此使得该处在头枕枢转时仅能少地被拉伸,从而减少褶皱的产生。

22、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头枕支架能够相对于靠背支架在初始位置与极限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初始位置中,头枕支架未相对于靠背支架枢转,在所述极限位置中,头枕支架以最大程度相对于靠背支架枢转,从而使头枕支架与靠背支架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其中,所述夹角至多变化50°。优选地,该夹角至多变化37°。

23、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构造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侧板的下端构造有限位件,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中,限位件抵靠第一限位部,并且在极限位置中,限位件抵靠第二限位部。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头枕的安全保护。

24、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横向件构造为连接在所述一对平行设置的头枕支架之间。由此实现两侧的第一侧板的同步运动。

25、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一对第一侧板和所述一对第二侧板分别镜像对称地构造。由此,可借助相同的冲压模具工序节省地制造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26、在此要说明的是,有关用于座椅单元的头枕结构在设计上的优点同样适用于相应的头枕转动机构和相应的座椅单元。

27、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单元,包括靠背部和设置在靠背部上方的上述头枕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