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管路水循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4144发布日期:2023-09-14 01:5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管路水循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洗碗机,尤其涉及一种无管路水循环机构。


背景技术:

1、洗碗机的内胆底部设有水杯,水杯内的水被洗涤泵抽取,再经过加热后送入喷臂,传统洗碗机底部的构造请参见图1,水杯100的外侧设有洗涤泵101,水杯100的两个管口与洗涤泵101的进出水管口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102进行连接,该连接管102为胶管,在连接时,需利用两个卡箍将其两端紧固于两个对应管口上,这种连接方式对连接管102两端连接处的密封性提出了极大考验,尤其是在长期使用以及输送热水的应用条件下,这些接口位置极易发生老化、漏水,同时卡箍等构件也容易生锈甚至效力丧失,进而影响设备寿命,导致维修频次提高。此外,传统机构将水加热器件集成于洗涤泵的内腔中,因洗涤泵内腔空间狭小,导致水加热器件尺寸较小,加热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件数量少、方便安装、密闭性好、使用寿命长久、加热效率高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包括有水杯、洗涤泵和输送腔体,所述水杯的侧部设有第一管头和第二管头,所述洗涤泵固定于所述输送腔体的外侧,且所述洗涤泵的叶轮位于所述输送腔体内,所述输送腔体的侧部设有第三管头和第四管头,所述第三管头与所述第一管头焊接固定,所述第四管头与所述第二管头焊接固定。

4、优选地,所述第三管头套设于所述第一管头的外侧。

5、优选地,所述第四管头套设于所述第二管头的外侧。

6、优选地,所述第三管头和所述第四管头分别靠近所述输送腔体的两端。

7、优选地,所述洗涤泵的叶轮与所述第三管头对齐设置。

8、优选地,所述输送腔体的远离所述第三管头的一端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的发热板位于所述输送腔体内,且所述电加热器的发热板沿所述输送腔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9、优选地,所述输送腔体包括有圆形座体,所述圆形座体内用于容纳所述洗涤泵的叶轮,所述圆形座体的外侧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洗涤泵固定连接的法兰。

10、优选地,所述输送腔体的侧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应端位于所述输送腔体内。

1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中,所述输送腔体侧部设置的所述第三管头和所述第四管头分别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于所述水杯侧部的所述第一管头和所述第二管头,同时将所述洗涤泵的叶轮容纳于所述输送腔体之内,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独立胶管进行连接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构件数量更少,同时组装过程也简单、方便,此外相比采用卡箍的固定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密闭性更好,使用寿命也更加长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水杯(1)、洗涤泵(2)和输送腔体(3),所述水杯(1)的侧部设有第一管头(10)和第二管头(11),所述洗涤泵(2)固定于所述输送腔体(3)的外侧,且所述洗涤泵(2)的叶轮位于所述输送腔体(3)内,所述输送腔体(3)的侧部设有第三管头(30)和第四管头(31),所述第三管头(30)与所述第一管头(10)焊接固定,所述第四管头(31)与所述第二管头(11)焊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头(30)套设于所述第一管头(10)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头(31)套设于所述第二管头(11)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头(30)和所述第四管头(31)分别靠近所述输送腔体(3)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泵(2)的叶轮与所述第三管头(30)对齐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腔体(3)的远离所述第三管头(30)的一端设有电加热器(32),所述电加热器(32)的发热板位于所述输送腔体(3)内,且所述电加热器(32)的发热板沿所述输送腔体(3)的长度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腔体(3)包括有圆形座体(33),所述圆形座体(33)内用于容纳所述洗涤泵(2)的叶轮,所述圆形座体(33)的外侧部设有用于与所述洗涤泵(2)固定连接的法兰(3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腔体(3)的侧部设有压力传感器(35),所述压力传感器(35)的感应端位于所述输送腔体(3)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管路水循环机构,其包括有水杯、洗涤泵和输送腔体,所述水杯的侧部设有第一管头和第二管头,所述洗涤泵固定于所述输送腔体的外侧,且所述洗涤泵的叶轮位于所述输送腔体内,所述输送腔体的侧部设有第三管头和第四管头,所述第三管头与所述第一管头焊接固定,所述第四管头与所述第二管头焊接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独立胶管进行连接的方式而言,本技术所采用的构件数量更少,同时组装过程也简单、方便,此外相比采用卡箍的固定方式而言,本技术的密闭性更好,使用寿命也更加长久。

技术研发人员:谢常庆,张留广,谭嘉健,夏山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慧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