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0900发布日期:2023-12-14 05:1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保温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


背景技术:

1、保温碗又称为恒温碗,它是使食物保持在所需温度的一种餐具。现有技术的保温碗主要包括发热底盘以及碗体,使用时将碗体放置到发热地盘上,通过发热地盘产生热量给碗体加热,这样只有碗体底部受热,受热不均匀,而且现有技术是在发热地盘处设置温度传感器,这样检测到的温度是发热地盘的温度,与碗体内的温度有一定的误差,这样也导致了不能准确知道碗体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受热均匀且能准确的得到碗体内的温度的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它包括外壳、嵌套在外壳内的内胆以及罩住内胆的上盖,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供电模块,所述内胆由内层胆体以及外层胆体组成,且内层胆体与外层胆体之间为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加热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且加热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通过设置在内胆底部的导电部件与供电模块电连接。

3、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电热膜与第二电热膜,所述第一电热膜贴设在内层胆体的外底面,所述第二电热膜环绕贴设在内层胆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一电热膜以及第二电热膜均通过设置在内胆底部的导电部件与供电模块电连接。

4、作为优选,所述导电部件为触点,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有供触点伸出的通孔,且触点与通孔之间密封设置。

5、作为优选,所述触点包括用于与第一电热膜正负极连通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与第二电热膜正负极连通的第三触点与第四触点以及与温度检测模块连通的第五触点与第六触点。

6、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供电模块设置在容置腔内。

7、作为优选,所述供电模块包括锂电池以及伸出外壳用于与六个触点接触通电的六个导电头,所述导电头均与锂电池电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内胆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内胆位置的定位凸块,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匹配的定位凹槽。

9、作为优选,所述供电模块包括锂电池以及伸出外壳用于供六个触点接触通电的六个导电环,所述导电环均与锂电池电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锂电池电连接,且所述充电接口上还设置有充电盖。

11、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12、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加热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内胆中间的空腔内,这样能更好给放置在保温碗内的食物加热,并且也能更准确的检测到保温碗内的温度。

13、加热模块包括了两个电热膜,一个是加热内胆底部,一个是加热内胆侧面,这样使得加热更加均匀。

14、采用触点作为导电部件,这样结构简单,并且将触点伸出内胆,并且周围做了密封设置,这样可以防止水以及其他杂物进入到空腔内影响加热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工作。

15、设置六个触点,并且每个触点均有其各自的功能,这样能更好的实现其功能。

16、将供电模块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容置腔内,这样供电模块也不会收到外界干扰,工作更加可靠。

17、通过导电头与触点的配合来给加热模块供电,这样结构实现起来比较简单,而且通过锂电池来作为供电源,这样不需要一直插电,而且比较节能环保。

18、采用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来限位内胆,内胆只能以固定的位置放入到外壳中,放入之后触点就与导电头匹配,这样就不需要用户去调整内胆位置以使触点与导电头配合了,使用更加方便。

19、采用六个导电环与六个触点配合,这样不论内胆如何放置,触点都能与对应的导电环接触,这样使用也比较方便。

20、设置一个充电接口可以方便的给锂电池充电,并且设置充电盖也很好的保护充电接口。

21、在外壳内设置第二磁吸件,在内胆中设置第一磁吸件,这样用户将内胆放入外壳内后,内胆就会被外壳吸附,不容易脱落。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壳(1)、嵌套在外壳(1)内的内胆(2)以及罩住内胆(2)的上盖(3),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供电模块,所述内胆(2)由内层胆体(4)以及外层胆体(5)组成,且内层胆体(4)与外层胆体(5)之间为空腔(6),所述空腔(6)内设置有加热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且加热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通过设置在内胆(2)底部的导电部件与供电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电热膜(7)与第二电热膜(8),所述第一电热膜(7)贴设在内层胆体(4)的外底面,所述第二电热膜(8)环绕贴设在内层胆体(4)的外侧面,所述第一电热膜(7)以及第二电热膜(8)均通过设置在内胆(2)底部的导电部件与供电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为触点(9),所述内胆(2)底部设置有供触点(9)伸出的通孔,且触点(9)与通孔之间密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9)包括用于与第一电热膜(7)正负极连通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与第二电热膜(8)正负极连通的第三触点与第四触点以及与温度检测模块连通的第五触点与第六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容置腔(10),所述供电模块设置在容置腔(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锂电池(11)以及伸出外壳(1)用于与六个触点(9)接触通电的六个导电头(12),所述导电头(12)均与锂电池(1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内胆(2)位置的定位凸块(13),且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块(13)匹配的定位凹槽(1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锂电池(11)以及伸出外壳(1)用于供六个触点(9)接触通电的六个导电环,所述导电环均与锂电池(11)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锂电池(11)电连接,且所述充电接口上还设置有充电盖(1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6),所述容置腔(10)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17),且所述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7)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保温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内碗的锂电保温碗。它包括外壳(1)、嵌套在外壳(1)内的内胆(2)以及罩住内胆(2)的上盖(3),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供电模块,所述内胆(2)由内层胆体(4)以及外层胆体(5)组成,且内层胆体(4)与外层胆体(5)之间为空腔(6),所述空腔(6)内设置有加热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且加热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通过设置在内胆(2)底部的导电部件与供电模块电连接。这种保温碗受热均匀且能准确的得到碗体内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陈鹏,张宇博,林炳鑫,胡瑞旭,薛燕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喂养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