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及其升降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10005发布日期:2023-09-09 21:3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及其升降床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居,特别涉及一种床及其升降床架。


背景技术:

1、随着家居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床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目前市场的电动储物床或手动储物床,在电机驱动或手动拉起后,会带动床垫尾部向上转动升起,当达到一定倾斜角度时锁定升起状态,此时可放入物品。但是在放入物品时,可操作的空间较小,床头部放置物品时很不方便,储物空间利用率低,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感不佳。

2、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研发出一种新的床架结构,以提升储物床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床及其升降床架,方便储物床取放物品,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安全的优点。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床架,包括:

3、下四杆机构,包括底杆、短摇杆、长摇杆和长支杆,所述底杆、所述短摇杆、所述长支杆和所述长摇杆顺序铰接形成四边形;

4、上四杆机构,包括上摇杆和三角杆,所述上摇杆的一端与所述长摇杆中部铰接,所述上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三角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三角杆的中部与所述长支杆铰接且所述长摇杆、长支杆、三角杆和所述上摇杆顺序铰接;

5、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底杆和所述短摇杆之间;

6、其中,所述下四杆机构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短摇杆与所述驱动件的夹角在所述下四杆机构转动平面上的投影为钝角,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短摇杆与所述驱动件的夹角在所述下四杆机构转动平面上的投影为锐角。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床架由上四杆机构和下四杆机构连接形成稳定的联动机构,通过驱动件或其他外力驱动短摇杆转动实现长支杆自由端的升降,结构简单。应用在储物床上时,可以方便快捷驱动床板升降,并且可以实现床板水平进行升降,提升了储物床取放物品的空间和便捷性。第一极限位置时,短摇杆与驱动件的夹角在下四杆机构转动平面上的投影为钝角可以提升床的睡卧功能稳定性;第二极限位置时,短摇杆与驱动件的夹角在下四杆机构转动平面上的投影为锐角,实现床板上升以打开储物空间开口取放物品时的结构稳定性,降低意外落下的风险。

8、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角杆远离所述上摇杆的一端铰接有短支杆,所述三角杆与所述长支杆铰接轴位于所述三角杆其他两个铰接轴之间,且所述三角杆的三个铰接轴之间的垂直连线在与所述三角杆的任一铰接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三角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短支杆和长支杆的自由端铰接床板时,在驱动件或外力的驱动下可以实现床板水平升降,且在床板的升降过程中,短支杆和长支杆与床板的铰接点在与升降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较小,近似实现垂直升降,降低与四周相邻人、物的碰撞干涉,使用更方便、操作更安全合理。

10、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三角杆两端的铰接点位于所述长摇杆的两侧;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三角杆两端的铰接点位于所述长摇杆的同一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短支杆和长支杆与床板的铰接点在与升降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较小,近似实现垂直升降且在升降过程中床板一直保持近似水平。

12、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两组下四杆机构和与所述下四杆机构连接的上四杆机构,两组所述下四杆机构间隔平行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铰接于两个所述短摇杆之间,在所述短摇杆和所述底杆之间还连接有复位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下四杆机构和上四杆机构的设置,可以使升降床架的升降更平稳。驱动件驱动短摇杆之间的位置,使驱动更平衡,复位件可以使床架升起后复位时助力短摇杆向复位方向转动,复位驱动更省力;在第一极限位置时,复位件可以阻止短摇杆向升起的方向转动,使睡卧功能下床架更稳定,更舒适安全。

14、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长支杆之间的夹角在所述下四杆机构转动平面上的投影为155°-165°。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与长支杆夹角为远大于90°的钝角,使第一极限位置时床板状态更稳定,降低意外升起的风险,同时在驱动短摇杆和长支杆转动实现床架升起时阻力相对较小,升起顺畅。

16、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长支杆之间的夹角在所述下四杆机构转动平面上的投影为180°。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升起的第二极限位置时,床架结构相对稳定,降低意外落下的风险。同时,在第二极限位置复位到第一极限位置时,可以方便且相对省力,从结构上避免了出现卡死等风险,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

18、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摇杆两端部铰接点距离大于所述短摇杆两端部铰接点距离;所述短摇杆与所述底杆铰接点至所述长摇杆与所述底杆铰接点的距离等于所述长摇杆两端部铰接点距离,所述短摇杆与所述长支杆铰接点至所述长摇杆与所述长支杆铰接点的距离等于所述短摇杆两端部铰接点距离。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四杆机构转动更顺畅,同时结构上可以限制短摇杆的转动范围,阻止超过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范围的升降,对床架多了一层安全保护,升降更可靠。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床,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升降床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了升降床架的床,可以实现床板水平状态的近似垂直升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

22、结合第二方面,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床框和床板,所述升降床架设置于所述床框内的中部位置,所述床板与所述长支杆的自由端和所述短支杆的自由端分别铰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床架设置于床框内的中部位置,降低床板下降时床架和床框之间的间隙小导致夹手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将储物空间设置于床框的边部位置,取放更方便。床板与长支杆的自由端和短支杆的自由端分别铰接,可以实现床板在升降过程中保持水平。

24、结合第二方面,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板具有与所述床框扣合的第一稳定状态和远离所述床框的第二稳定状态,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对应,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对应;其中所述第一稳定状态和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下,所述床板与所述底杆平行。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床板第一稳定状态对应第一极限位置,实现睡卧功能,床板第二稳定状态对应第二极限位置,实现物品的取放功能,两个状态下床板与底杆平行呈水平状态,即可以实现睡卧功能床板的水平提升睡眠质量,又可以在物品取放过程中操作空间大,取放物品体验性更好。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本技术升降床架,结构简单,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转换平稳,操作安全性高。

28、2、本技术升降床架,可以实现近似垂直升降,升降过程中对床四周人和物干涉小,可以应用于更小的卧室空间,也可以降低安全风险。

29、3、本技术升降床架,通过驱动件、复位件、上四杆机构和下四杆机构的机构连接组合,具有多重安全性保障,且升降过程更省力。

30、4、本技术床,可以实现床板近似垂直升降,且在升降过程中床板保持水平状态,通过驱动件的控制可以实现床板在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之间的任一位置稳定悬停,可以满足使用者放置大小不同物品和多种操作的场景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