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4765发布日期:2023-11-30 00:50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路基填筑设计,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公路建设工程中,人们会根据图纸进行修建,而图纸设计中,首先需要实地勘察,然后进行草图绘制,特别是应用于软土路基填筑设计中,需要设计架对设计图纸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设计架在使用中,并不方便使用,现有的设计架的结构较大,所占据的空间也较大,从而导致现有的设计架并不方便移动,从而需要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设计架并不方便移动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包括支杆,所述支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壳,所述转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设计板,所述支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管,所述第一转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支杆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管,所述第二转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脚。

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杆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转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环,所述第一螺纹环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滑动贯穿至第一转管的内部,所述第一螺栓的外表面与第一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一螺栓对第一滑杆进行固定,增加设备的结构稳定性。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滑杆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转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环,所述第二螺纹环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滑动贯穿至第二转管的内部,所述第二螺栓的外表面与第二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多个第二卡槽可以提供多个选择,不同的第二卡槽可以选择不同的第二转管转动角度,同时根据地形不同,可以根据第二卡槽不同对第二滑杆进行固定。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转槽的内壁开设有卡合槽,所述转壳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

8、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两块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固定栓和螺纹孔可以更好的使固定栓带动弧形板对卡合槽进行挤压和松弛。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弧形板的外表面与卡合槽和转壳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弧形板可以对卡合槽进行挤压,且弧形板的弧度与卡合槽的内壁相匹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将滑杆滑入第一滑管的内壁,同时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滑杆最底端的第一卡槽贴附,然后转动第一转管一百八十度,然后将第二滑杆滑动进入第二转管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滑杆最低端的第二卡槽贴附,然后转动第二转管,使第二转管的一侧与转壳贴附,此时完成折叠,从而便于移动,通过弧形板可以对卡合槽进行挤压,且弧形板的弧度与卡合槽的内壁相匹配,通过多个第二卡槽可以提供多个选择,不同的第二卡槽可以选择不同的第二转管转动角度,同时根据地形不同,可以根据第二卡槽不同对第二滑杆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包括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的外表面开设有转槽(2),所述转槽(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壳(3),所述转壳(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设计板(4),所述支杆(1)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管(7),所述第一转管(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8),所述支杆(1)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转动槽(6),所述转动槽(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管(12),所述第二转管(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13),所述第二滑杆(13)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脚(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8)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卡槽(9),所述第一转管(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环(10),所述第一螺纹环(10)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11),所述第一螺栓(11)的一端滑动贯穿至第一转管(7)的内部,所述第一螺栓(11)的外表面与第一卡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杆(1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17),所述第二转管(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环(15),所述第二螺纹环(15)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6),所述第二螺栓(16)的一端滑动贯穿至第二转管(12)的内部,所述第二螺栓(16)的外表面与第二卡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槽(2)的内壁开设有卡合槽(18),所述转壳(3)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9)的内壁螺纹两块有固定栓(20),所述固定栓(2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1)的外表面与卡合槽(18)和转壳(3)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折叠移动的设计架,涉及路基填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支杆,所述支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壳,所述转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设计板,所述支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管。本技术,将滑杆滑入第一滑管的内壁,同时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滑杆最底端的第一卡槽贴附,然后转动第一转管一百八十度,然后将第二滑杆滑动进入第二转管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滑杆最低端的第二卡槽贴附,然后转动第二转管,使第二转管的一侧与转壳贴附,此时完成折叠,通过弧形板可以对卡合槽进行挤压,且弧形板的弧度与卡合槽的内壁相匹配。

技术研发人员:江林,盛凯,蒋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