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6594发布日期:2023-11-18 00:1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具体的,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热风对食材进行烘烤的烹饪器具,由于其具有低脂低油的烹饪特点,近年来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面上的空气炸锅按照结构主要分成抽屉式和翻盖式空炸两种,由于抽屉式空炸的价格相对低廉,抽屉式空炸的市场占有率更高。

2、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家庭电器种类逐渐丰富,如何解决各种厨房电器的收纳已经成为困扰广大消费者的重要问题。抽屉式空炸一般采用上下式布局结构,空气炸锅的核心部件加热管、风扇、驱动电机、电路板等结构一般设置在烹饪腔的上方,上下布置形式导致空气炸锅具有较大的体积和高度,十分不利于用户收纳。

3、为了解决用户收纳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2222811149.0公开了一种超薄空气炸锅,其通过将电机、加热件、风扇等核心部件设置在烹饪腔的侧方,能够有效减小空气炸锅的高度,提升可收纳性。但是,该方案由于加热管和风扇设置在烹饪腔的侧方,食材无法受到加热管的热辐射,食材的烘烤效果不佳,同时,加热管和风扇侧置虽然能够减小空气炸锅的高度,但是增加了空气炸锅的横向体积,对可收纳性的提升依然有限。

4、我司专利cn202222626618.1公开了一种超薄的空气炸锅,通过对抽屉式空炸的抽屉面板进行设计,延长了空气炸锅的抽屉面板,使得在视觉上减小了抽屉上方的高度,给用户塑造出超薄的视觉效果。但是该方案只是在视觉上提供了超薄的效果,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减小空气炸锅的高度,提升可收纳性。

5、中国专利cn202222461173.6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其使用外转子风扇,将驱动电机的主体设置在散热风扇中部的空腔中,相比于市面上常用的内转子电机,能够有效降低空气炸锅的高度,提升空间利用率,改善空气炸锅的可收纳性。

6、然而,申请人研究发现,降低机头虽然会提升空气炸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小体积的空气炸锅具有较大的烹饪容量,但是当锅体容量与整机的体积增的比例增加到0.3以上时,抽拉锅体时会由于锅体重量过重导致整机重心发生变化,容易在抽拉锅体过程中导致机器前倾,导致锅体内的食材分布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7、因此,现有技术亟需提供一种小体积大容量的空气炸锅,并能有效解决容量较大时抽拉锅体过程中整机容易前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抽屉式空气炸锅当锅体容积与整机体积占比较大时导致的抽拉锅体过程中整机容易前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通过合理设计锅体放置高度和反射罩的位置,能够有效降低抽拉锅体过程中锅体对整机重心的影响,避免发生前倾。

2、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反射罩,反射罩上方设置有隔热罩,反射罩将所述壳体内空间分隔成上方的安装腔和下方的烹饪腔,所述反射罩包括中部的主体部和从主体部边缘向下向外延伸的台阶部,所述主体部的下方设置有加热件和热风扇,所述主体部的上方设置有驱动所述热风扇旋转的电机,所述烹饪腔内设置有可抽拉移出的锅体,所述锅体的容积v1与所述空气炸锅的体积v的比值取值为0.3~0.5,所述锅体的底壁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的距离h1与所述空气炸锅的高度h的比值取值在0.1~0.2,所述主体部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h2与所述空气炸锅的高度h的比值取值在0.15~0.25。目前,市面上的抽屉式空气炸锅的空间利用率(抽屉容积与整机体积的比值)一般低于0.3,本技术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在0.3-0.5的空气炸锅,并通过合理设置锅体的放置高度和反射罩的位置,使得抽拉锅体过程中不会发生前倾,由于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空间利用率在0.3-0.5之间,空间利用率高,整机收纳性更好,同时空间利用率小于0.5能够为空气炸锅的加热件、电机等核心部件的排布提供足够的空间,保证整机的安全性和散热性;为了解决空间利用率较高时抽拉锅体时整机容易前倾的问题,一方面,将锅体的底壁与壳体底部的距离h1与整机高度h的比值h1/h控制在0.1-0.2之间,为壳体底部散热提供空间的同时锅体的放置高度不会过高,抽拉锅体过程中锅体向下倾斜的余量较小,即使锅体倾斜锅体内的食材也不会过度倾斜堆积,对食材分布均匀性改变较小;另一方面,将反射罩主体部与壳体顶部的距离h2与整机高度h的比值h2/h控制在0.15-0.25之间,由于反射罩是加热件、风扇、电机等空气炸锅核心部件的安装基础,反射罩的位置直接影响空气炸锅的重心位置,通过控制反射罩主体部的位置,有效降低整机重心,保证抽拉锅体过程中不容易前倾;反射罩的高度过高导致安装腔空间压缩,散热效果不佳,反射罩高度过低,安装腔过大,空间利用率较低。按照本技术的指导设计的空气炸锅能够保证当空气炸锅的空间利用率在0.3-0.5之间时抽拉锅体时整机不容易前倾。

3、作为优选,所述锅体的上沿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h3与所述空气炸锅高度h的比值取值在0.25~0.4。抽拉锅体过程中用户通常会对靠近锅体上沿处的壳体施加推力,当锅体抽出的瞬间用户作用在壳体上的力暂未消失,推力会有将整机推到的风险,对于空间利用率较高的空气炸锅来说,推力的作用点会相对较高,控制锅体上沿与壳体顶部的距离h3与整机高度h的比值h3/h在0.25-0.4之间,保证抽拉锅体过程中不会整机不会后倾;当h3/h大于0.4时,虽然推力作用点低不容易推翻,但是空气炸锅的机头部分过宽,整机的空间利用率低,当h3/h小于0.25时,推力的作用点过高,空气炸锅容易向后倾倒。

4、作为优选,所述反射罩下方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反射罩围成热风腔,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热风扇位于所述热风腔内,所述热风腔的高度为h4,2cm≤h4≤3cm。当热风腔的高度小于2cm时热风腔的高度过低,加热管和热风扇布局过于紧促,热风扇转动过程中容易碰到反射罩或防护罩,影响整机可靠性,当热风腔的高度大于3cm时,热风腔的高度过高,空间利用率过低。

5、作为优选,所述加热件为光波管,所述光波管与所述防护罩之间的距离为h5,h5≤8mm,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反射罩接地。当加热件采用光波管时,由于光波管外端面上为玻璃,无法像金属加热管一样的通过紧固件接地,因此需要增加光波管与防护罩之间的距离,当光波管与防护罩之间的距离小于8mm时,光波管与防护罩之间的距离过近,出于安全考虑,利用紧固件将防护罩与反射罩固定并接地,紧固件同时起到固定和接地的作用,简化结构的同时提升了使用安全性。

6、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一体成型的导风部和出风部,所述导风部内设置有散热风扇且位于所述主体部上方,所述出风部延伸至所述台阶部并与所述安装腔的出风口对接。由于本技术的空气炸锅的空气利用率较高,安装腔内的空间被压缩不利于电机散热,为了提升安装腔内散热风扇的散热效果,在安装腔内设置导风罩,导风罩包括容纳散热风扇的导风部和与出风口对接的出风部,出风部延伸至反射罩的台阶部能够最大程度的加大出风口的面积,提升出风效率,改善整机的出风效果。

7、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方形壳体,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拐角处。空气炸锅的壳体为方形壳体时,将出风口设置在方形壳体的拐角处,由于出风口设置在拐角处,使用空气炸锅时不会由于墙面封堵出风口导致出风口堵塞影响散热效果,同时,由于不存在墙面堵塞出风口的问题,故不需要在壳体外侧设置与墙面阻隔的挡筋,整机造型更加简洁美观,便于包装运输。

8、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罩上方设置有风道盖板,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所述风道盖板将电路板夹持固定于所述顶盖。在导风罩上方设置风道盖板,风道盖板与顶盖固接并将电路板夹持固定在风道盖板和顶盖之间的缝隙中,风道盖板一方面能够与导风罩合围形成散热风道,一方面风道盖板能够起到电路板固定架的作用,省略了电路板固定架,节省成本的同时整机可以做的更加轻薄,空间利用率更高。

9、作为优选,所述风道盖板设置有贯穿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在风道盖板下方设置散热孔,风道盖板与导风罩合围形成散热风道,风道盖板设置贯穿的散热孔,散热风道能够通过散热孔对电路板进行散热,避免电路板过热损坏。

10、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与所述主体部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反射罩上凸形成避空槽,所述紧固件的端部容置于所述避空槽。反射罩上凸形成容置紧固件端部的避空槽,紧固件的端部不会过分凸出于反射罩,紧固件的端部在竖直方向上不会挤占加热件和热风扇的安装空间。

11、作为优选,所述避空槽在水平面上投影落入所述热风扇外沿围成的区域内。避空槽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热风扇外沿围成的区域内,热风扇产生的气流不会流经避空槽,避空槽不会对气流的流动产生干扰,保证出风流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对空气炸锅的结构布局进行设计,解决了当空气炸锅空间利用率在0.3-0.5之间时抽拉抽屉过程中由于重心变化导致的机身前倾的技术问题,通过本技术的设计,控制抽屉的放置高度与整机的比例在0.1-0.2之间,反射罩与顶盖的距离与整机的高度的比例在0.15-0.25之间,保证抽拉抽屉的过程中机身不容易发生前倾,且能够在整机布局较为紧凑的情况下保证整机散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