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复合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1219发布日期:2023-11-18 01:3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复合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隔热型材,具体涉及一种隔热复合型材。


背景技术:

1、隔热复合型材是以隔热材料连接型材而制成的具有隔热功能的复合型材,是指在型材之间加了一个“隔热带”,中断金属的传热功能,实现隔热的目的;其主要分为浇注式隔热型材和穿条式隔热型材两类,其中,在穿条式隔热型材的隔热结构的内部穿入硬质聚氨酯泡沫能起到结构支撑和阻断空气对流的作用,提升穿条式隔热型材的品质,但硬质聚氨酯泡沫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矛盾点,如果要起到结构支撑和阻断空气对流的作用,那么隔热条和硬质聚氨酯泡沫间就不能存留间隙,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间隙,硬质聚氨酯泡沫通过隔热条与型材穿条复合时的阻力很大,硬质聚氨酯泡沫与隔热条贴合复合的难度较大,不仅难于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硬质聚氨酯泡沫还会出现断裂、损坏、塌陷等问题,导致加工成品率极低。

2、授权公告号为cn2113700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热复合型材,包括至少一个室外铝型材和至少一个室内铝型材,室外铝型材与室内铝型材之间至少通过一个隔热条一和至少一个隔热条二连接,隔热条一与隔热条二平行设置。隔热条一及隔热条二均呈细长条状并至少由两种不同硬度的材料组成,隔热条一及隔热条二的两端均设置有端头区域,端头区域在室外铝型材及室内铝型材上穿条。隔热条一或隔热条二的两个端头区域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弹性区域,弹性区域采用柔软且韧性好的聚合物材料制成,端头区域采用硬质聚合物材料制成。隔热条一及隔热条二之间至少通过一个增强元件将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隔热复合型材,能够解决铝型材因室内外温度差异产生变形造成隔热效果差的问题。该隔热复合型材通过增强元件将两侧的隔热条连接,仅能对两个隔热条进行支撑,并不能降低隔热条产生变形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降低隔热板变形后与型材脱离的概率、提升硬质聚氨酯泡沫与穿条式隔热型材复合效率的隔热复合型材。

2、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隔热复合型材,包括间隙配合的室外型材和室内型材,室外型材通过至少一个隔热结构与室内型材相连接,隔热结构包括一对分别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配合的隔热条,隔热条的两端通过分别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连接的隔热板相连接,隔热板与隔热条形成隔热空腔,隔热板内套设有两端封闭的隔热内腔,隔热板与隔热条可拆卸连接。

4、优选地,隔热条靠近隔热空腔的一侧均布有多个间隙配合的梯形槽,梯形槽靠近隔热空腔一端的底边长度大于另一端的底边长度。

5、优选地,隔热条靠近隔热空腔的一侧设有与梯形槽间隙配合的弹性复合球。

6、优选地,隔热板靠近隔热空腔的一侧均布有一对间隙配合的限位椭球,限位椭球一端与隔热板相连接,另一端设有调节条,调节条与相近一侧的隔热条相连接。

7、优选地,隔热板靠近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的一侧设有波形连接板,波形连接板的波峰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配合的连接凸起。

8、优选地,隔热内腔的对角线交点上设有与隔热内腔相配合的缓冲环,缓冲环上设有与隔热内腔对角线重合的缓冲条,缓冲条的端部与隔热内腔的对角处相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结构连接室外型材和室内型材,隔热结构包括复合而成的隔热板和隔热条,通过隔热板和隔热条组成隔热空腔防止室内型材的热量通过空气流动传递到室外型材上,防止热量损失,通过在隔热板内设置隔热内腔有效降低隔热板变形后与型材脱离的概率,通过设置梯形槽方便隔热条进行变形调节,提升隔热空腔的高度,有效降低硬质聚氨酯泡沫进入隔热空腔的难度,方便硬质聚氨酯泡沫进入隔热空腔内,从而提升硬质聚氨酯泡沫与穿条式隔热型材的复合效率。

11、(2)弹性复合球能够在隔热条复位时挤压硬质聚氨酯泡沫,实现对硬质聚氨酯泡沫两端的固定,防止硬质聚氨酯泡沫在隔热空腔内移动的同时阻断气流从室内型材流动到室外型材处,有效提升隔热结构的隔热效果。

12、(3)隔热内腔内的缓冲环配合缓冲条能够对隔热板进行变形调节,使其始终与室内型材及室外型材保持贴合固定状态,降低隔热板变形后与型材脱离的概率,缓冲条配合缓冲环对隔热板的形状进行支撑,使得隔热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降低隔热板的变形概率,还能够在外力消失后使隔热板恢复到初始状态,提升隔热板抗变形能力;隔热条沿梯形槽变形时通过调节条带动限位椭球变形移动,方便硬质聚氨酯泡沫进入到隔热空腔内,在隔热条变形完成后,调节条推动限位椭球挤压硬质聚氨酯泡沫的两侧,对硬质聚氨酯泡沫的两侧进行固定,提升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隔热复合型材,包括间隙配合的室外型材和室内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型材通过至少一个隔热结构与室内型材相连接,隔热结构包括一对分别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配合的隔热条,隔热条的两端通过分别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连接的隔热板相连接,隔热板与隔热条形成隔热空腔,隔热板内套设有两端封闭的隔热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条靠近隔热空腔的一侧均布有多个间隙配合的梯形槽,梯形槽靠近隔热空腔一端的底边长度大于另一端的底边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条靠近隔热空腔的一侧设有与梯形槽间隙配合的弹性复合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靠近隔热空腔的一侧均布有一对间隙配合的限位椭球,限位椭球一端与隔热板相连接,另一端设有调节条,调节条与相近一侧的隔热条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靠近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的一侧设有至少两个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配合的连接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复合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内腔的对角线交点上设有与隔热内腔相配合的缓冲环,缓冲环上设有与隔热内腔对角线重合的缓冲条,缓冲条的端部与隔热内腔的对角处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隔热型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隔热复合型材,包括间隙配合的室外型材和室内型材,室外型材通过至少一个隔热结构与室内型材相连接,隔热结构包括一对分别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配合的隔热条,隔热条的两端通过分别与室外型材及室内型材相连接的隔热板相连接,隔热板与隔热条形成隔热空腔,隔热板内套设有两端封闭的隔热内腔。本技术通过在隔热板内设置隔热内腔有效降低变形后与型材脱离的概率,通过设置梯形槽方便隔热条进行变形调节,提升隔热空腔的高度,有效降低硬质聚氨酯泡沫进入隔热空腔的难度,方便硬质聚氨酯泡沫进入隔热空腔内,从而提升硬质聚氨酯泡沫与穿条式隔热型材的复合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优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