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套被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0130发布日期:2023-11-17 23:0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被套被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居用品的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套被芯固定器,以防止被芯从被套中跑偏。


背景技术:

1、被套被芯固定器,也称为被子夹;被子或棉被包括被套和被芯,被套套在被芯外,通常被芯的四个角落用连接带与被套的四个角落连接固定;但是其他未连接的地方,被套易跑偏,也即被芯易不均地堆积在被套的其他空间内。

2、公告号为cn217629014u的一种被子夹,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上夹板、下夹板和弹性连接部,所述上夹板、下夹板和弹性连接部呈u形设置且弹性连接部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上夹板的上端面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贯通上夹板的上下两端面,夹臂的一端与上夹板的内侧端铰接、另一端与上夹板的外侧端卡接且夹臂的下端设有压持头,在夹臂的卡接端与上夹板分开后夹臂能够通过条形通孔实现向上翻起,此时压持头和下夹板之间的间距扩大。

3、公告号为cn218457833u的被子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以及弹性活动件;弹性活动件包括弹性形变部和固定在弹性形变部底部的抵压件,弹性形变部包括了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远离抵压件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与上夹板枢接的枢轴,第二弹性臂远离抵压件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按压部;第二弹性臂和抵压件上分别设置有与上夹板配合的第一限位档块和第二限位档块,当被子夹的第一限位档块与上夹板配合时,抵压件的抵压端与下夹板的防滑齿相抵。

4、现有的被子夹通过可弹性形变的下压部压在下夹板上,以将被套和被芯被夹持在中间。通常下夹板上设有多条防滑齿,以增加加持力。

5、现有的下压部与下夹板之间基本上都是线接触方式,存在加持力不够的问题,易存在被芯脱离被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被子夹中的下夹板与下压部因线接触导致的夹持不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夹板与下压部为面接触增加夹持力的被套被芯固定器;

2、弧形下压部与下夹板的弧形面相吻合来增加接触面积,继而增加固定器的加持力,从而克服夹持不牢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被套被芯固定器,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轴接在所述u型主体上;

4、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并形成容纳被子边沿的槽口;

5、所述上基部的中间设有供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转动时通过的缺口;

6、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连接片和控制部;

7、弧形压紧片的根部设有一转轴,连接片的一端与弧形压紧片的中部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控制部连接,连接片的外侧设有定位部;

8、所述缺口两侧的上基部设有轴接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卡入所述轴接槽内,所述定位部可活动地定位在缺口前侧的底部上;

9、所述下基部的上表面由内侧往外侧分布有多条凸筋,以形成凸筋接触面;

10、所述凸筋接触面的中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倾斜抵触面;

11、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弧形挤压部,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上包含有3-5条凸筋;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初始端设有凸起,所述倾斜抵触面的末端设有凹陷。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为倾斜平面或弧面;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一致。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弧形压紧片为c形状,c形状的弧形压紧片的开口与槽口的朝向相反。

15、另一优选主题:被套被芯固定器,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所述上基部和下基部上下横向分布并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竖向连接部纵向连接在上、下基部一侧,所述上、下基部的另一侧形成槽口;

16、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所述弧形压紧片的内端轴接于所述上基部;

17、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为向所述竖向连接部倾斜的弧形挤压部;

18、所述弧形挤压部对应的下基部处设有倾斜抵触面,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相匹配,以使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从外往内逐渐向下倾斜,并在所述倾斜抵触面末端的下基部处形成一沿下基部宽度方向分布的凹陷。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基部上还设有从外往内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限位面,所述倾斜限位面与倾斜抵触面的衔接形成向上隆起的凸起。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基部的上表面间隔均匀地分布有多条凸筋;

22、且所述倾斜抵触面上分布有3-5条凸筋。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基部的中间设有供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转动时通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两侧的上基部设有轴接槽;

24、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还包括连接片和控制部;

25、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弧形压紧片的中部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控制部连接,连接片的外侧设有定位部;

26、所述弧形压紧片的根部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卡入所述轴接槽内,所述定位部可活动地定位在缺口前侧的底部上。

27、另一优选主题:被套被芯固定器,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

28、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轴接在所述u型主体上;

29、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并形成容纳被子边沿的槽口;

30、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

31、所述下基部的上表面由内侧往外侧连续分布的多条凸筋,以形成凸筋接触面;

32、所述凸筋接触面的中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倾斜抵触面;

33、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弧形挤压部,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

3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上包含有3-5条凸筋;

35、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初始端设有凸起,所述倾斜抵触面的末端设有凹陷。

3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为倾斜平面或弧面;

37、且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一致。

3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弧形压紧片为c形状,c形状的弧形压紧片的开口与槽口反向配置。

3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基部的中间设有供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转动时通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两侧的上基部设有轴接槽;

40、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还包括连接片和控制部;

41、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弧形压紧片的中部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控制部连接,连接片的外侧设有定位部;

42、所述弧形压紧片的根部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卡入所述轴接槽内,所述定位部可活动地定位在缺口前侧的底部上。

4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基部与下基部上下横向分布并间隔一段距离以在所述u型主体外侧形成所述槽口,所述竖向连接部连于上、下基部的内侧。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u型主体的下基部上形成有倾斜抵触面,弧形压紧片的下部设有倾斜分布的弧形挤压部;且该倾斜抵触面与弧形压紧片的弧形挤压部相匹配(两者的倾斜幅度或弯曲弧度相互匹配),以使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从而增加对被子的夹持面积,提高夹持稳定性、牢固性。

45、此外,u型主体的下基部表面分布多条凸筋,连续间隔分布的凸筋形成凸筋接触面;此时,倾斜抵触面上也分布有若干凸筋,凸筋的存在使倾斜抵触面在保证面接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接触面的抓持力;进而使弧形挤压部与分布有凸筋的倾斜抵触面的夹持关系更为紧密、牢靠。

46、进一步地,在倾斜抵触面的末端和初始端分别分布有凹陷和凸起。凸起抵压在弧形压紧片的外侧,进而提高弧形压紧片对被子的压紧作用。弧形压紧片紧沿倾斜抵触面压紧被子,且弧形压紧片的末端落入凹陷内,其该凹陷对弧形压紧片的末端形成限位作用。即凸起和凹陷分别在前后两个位置对弧形压紧片形成限定作用,保证弧形压紧片对被子的夹持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