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和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5382发布日期:2023-11-06 20:4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冷却装置和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和一种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饮水设备,为方便用户饮用,配备了冷却装置,使得饮水设备能够直接流出由沸水冷却后形成的温水,方便用户直接饮用。而水冷式冷却装置由于换热效率较高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水冷式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的外壳尺寸以及通水管的长度只是随意设置,在冷却装置体积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冷却装置占用体积大,浪费空间的问题,然而,缩小冷却装置的体积又会造成有效换热面较小,换热慢,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

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饮水设备。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用于饮水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容纳壳,容纳壳内部设置有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内腔;通水管,设置在内腔中,通水管用于供饮用水通过;内腔中容纳的冷却液的体积与通水管中容纳的饮用水的体积的比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10。

5、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冷却装置包括容纳壳和通水管,容纳壳内部设有能够容纳冷却液的内腔,通水管位于内腔中,可以通过位于内腔中的冷却液与通水管中的饮用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通水管中的饮用水进行降温,得到温度适宜的饮用水;其中,内腔中容纳的冷却液的体积与通水管中容纳的饮用水的体积的比值大于等于2.5且小于等于10,在该范围内,使得冷却液与饮用水的比例合适,能够实现饮用水的快速降温;一方面,能够避免内腔中容纳的冷却液的体积与通水管中容纳的饮用水的体积的比值过大而造成冷却液浪费,同时,为了容纳较多的冷却液,也导致容纳壳的体积增大,浪费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内腔中容纳的冷却液的体积与通水管中容纳的饮用水的体积的比值过小而造成冷却液不足,不能有效地降低饮用水的温度,导致有效换热面较小,换热慢,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6、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中容纳的冷却液的体积与通水管中容纳的饮用水的体积的比值大于等于3.5且小于等于4,在该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减少冷却液的浪费,进一步地缩小容纳壳的体积;并且,还能够使用较少的冷却液即可有效地降低饮用水的温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的直径为d,容纳壳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设置在容纳壳的宽度方向上两端,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一侧壁之间的间距l1需满足:0.5d≤l1≤5d,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l2需满足:0.5d≤l2≤5d。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避免l1、l2的尺寸过小,通水管过于接近容纳壳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导致冷却液不足以快速冷却通水管中的饮用水,会导致有效换热面较小,换热慢,换热效果差;另一方面,能够避免l1、l2的尺寸过大,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太大,导致容纳壳的宽度尺寸过大,浪费空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的直径为d,通水管弯曲成多段管体,相邻的两段管体之间的间距l3与通水管的直径d需满足:0.5d≤l3≤5d。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避免l3的尺寸过小,相邻的管体之间距离过小,导致冷却液不足以快速冷却通水管中的饮用水,会导致有效换热面较小,换热慢,换热效果差;另一方面,能够避免l3的尺寸过大,相邻的管体之间距离过大,导致容纳壳的长度尺寸过大,浪费空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壳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分别设置在容纳壳的高度方向上两端,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4,2mm≤l4≤20mm,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四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5,2mm≤l5≤20m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避免l4、l5的尺寸过小,通水管过于接近容纳壳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导致冷却液不足以快速冷却通水管中的饮用水,会导致有效换热面较小,换热慢,换热效果差;另一方面,能够避免l4、l5的尺寸过大,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间距太大,导致容纳壳的高度尺寸过大,浪费空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壳包括在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分别设置在容纳壳的长度方向上两端,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五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6,2mm≤l6≤20mm,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六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7,2mm≤l7≤20m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避免l6、l7的尺寸过小,通水管过于接近容纳壳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导致冷却液不足以快速冷却通水管中的饮用水,会导致有效换热面较小,换热慢,换热效果差;另一方面,能够避免l6、l7的尺寸过大,通水管与容纳壳的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之间的间距太大,导致容纳壳的长度尺寸过大,浪费空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的壁厚大于等于0.02mm且小于等于0.2m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避免通水管的壁厚过小导致成型难度大,且通水管的管壁过薄,硬度较低,无法支撑水压,容易破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通水管的壁厚过大导致通水管内外的冷却液和饮用水之间间隔较远,冷热传递慢,换热效果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的直径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10m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避免通水管的直径过小,导致通水管内的饮用水少,换热后出水很慢,等待出水时间长;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通水管的直径过大,导致靠近通水管中心处的饮用水与管壁较远,无法有效快速换热,换热效果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的长度大于等于800mm且小于等于3000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能够避免通水管的长度过小,导致饮用水在通水管中流动的过程中的时长少,换热时长严重不足,换热效果差;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通水管的长度过大,造成容纳壳的尺寸太大,成型工艺受限,会大大的增加成本,而且,饮水设备整机外形要加大,影响外观。

1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与冷却液相接触的面积大于等于8000mm2且小于等于30000mm2。在该范围内,能够实现通水管内的饮用水与通水管外的冷却液之间的快速换热,提升换热速度,实现快速降温;另外,由于通水管与冷却液相接触的面积与通水管的长度呈正相关,限制通水管与冷却液相接触的面积小于等于30000mm2也能够使得通水管的长度合理,从而避免了容纳壳的尺寸过大的问题,节省安装空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为一条弯曲的金属管,通水管弯曲呈一个或连续的多个m型。

17、在这些实施例中,m型通水管使得位于内腔中的管体的长度较长,有效换热面积大,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并且,m型通水管的形状较为规则,直边段较多、较长,需弯曲的位置少,有利于通水管的加工生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水管包括直管和连接管,多根直管间隔设置在内腔中,连接管为具有弹性的弯管,连接管连接在相邻的两根直管的端部,以使多根直管串联。

19、在这些实施例中,将通水管设置为多根直管和多个连接管拼接形成的一条通路,这样分段的结构,方便通水管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多条直管和多个连接管分布在内腔中还能够使得位于内腔中的通水管的长度较长,有效换热面积大,能够提高换热效率。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壳上设置有用于供冷却液流入、流出内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容纳壳中设置有隔板,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板在容纳壳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隔板在容纳壳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与容纳壳的内壁相抵接,每个隔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液口。

21、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内腔中设置多个隔板,能够将内腔隔离成多段供冷却液流动的通道,并且,在每个隔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通液口,使得冷却液在经由进液口运动到出液口的过程中,能够依次经过多个通液口,通过改变通液口的设置位置能够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隔板中相邻的两个隔板划分为一对,每对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上的通液口的设置靠近容纳壳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第二隔板上的通液口的设置靠近容纳壳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以使多个隔板上的通液口形成一条s型冷却液通道。

23、在这些实施例中,将第一隔板上的通液口的设置位置靠近容纳壳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并将第二隔板上的通液口的设置位置靠近容纳壳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得冷却液在内腔中流动时能够到达内腔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和两端边缘,从而能够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进而能够对内腔中所有位置的通水管换热,提升换热效果,并且,还能够防止未与通水管发生换热的冷却液直接窜流,影响换热降温效果。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隔板上设置有两个通液口,两个通液口包括第一通液口和第二通液口,其中第一通液口设置在隔板的端部并隔断隔板与容纳壳的侧壁,第二通液口设置在隔板上,第二通液口靠近第一通液口设置,并与第一通液口分别位于靠近容纳壳的侧壁的通水管的两侧。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使得冷却液在内腔中流动时能够到达内腔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边缘,经由设置在隔板的端部处的第一通液口流动,并且,第一通液口和第二通液口共同作用,能够使得在长度方向上靠近侧壁的通水管的两侧都有冷却液通过,使冷却液与靠近容纳壳的侧壁的通水管之间的接触更均匀,进一步使得分布在靠近容纳壳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处的通水管可以均匀冷却,提升通水管的换热效果。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沿容纳壳的高度方向连接多个隔板,连接板沿容纳壳的宽度方向上与容纳壳的内壁相抵接,且沿容纳壳的高度方向的顶端与容纳壳之间隔断开,以将容纳壳内部的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至少两部分;连接板将隔板由连接处划分为多个子隔板,每个子隔板上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液口;多个子隔板中沿容纳壳的高度方向相邻的两个子隔板划分为一对,每对子隔板中的一个子隔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设置有通液口,另一个子隔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设置有通液口,以使每个子隔板上的通液口形成一条s型冷却液通道。

26、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板连接多个隔板,能够加强多个隔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产品的结构稳固。进一步地,连接板沿容纳壳的宽度方向上与容纳壳的内壁相抵接,且沿容纳壳的高度方向的顶端与容纳壳之间隔断开,以将容纳壳内部的空间分隔为相互连通的至少两部分,并且,每个连接板将其左右两侧的隔板划分为两个子隔板,每个子隔板上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液口;其中,每个子隔板上的通液口形成一条冷却液通道,从而能够在内腔中形成多条冷却液的流动通道,冷却液分成多条通道流动后,能够对通水管中的饮用水进行逐级换热降温,已降温的液体(温度较低),再用未换热的冷却液(温度更低)去换热,这种方式,每一条冷却液的通道会短一点,通水管的最终的出水温度较低,提升了换热效果。另外,这样的设计使得连接板既能够起到支撑、固定隔板的作用,还可以将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划分为多条,实现更加高效地换热降温,实现一部件多功效。进一步地,在每对子隔板中的一个子隔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设置有通液口,另一个子隔板沿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设置有通液口,每对子隔板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每个子隔板上的通液口形成一条s型冷却液通道,能够使得冷却液在每条冷却液通道中流动时能够到达每个子隔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和两端边缘,从而能够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径,进而能够对内腔中所有位置的通水管换热,提升换热效果。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机体;冷却液箱,设置在机体中,冷却液箱用于存放冷却液;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冷却液箱相连通,饮水设备还包括连接在冷却液箱和冷却装置之间的第一抽吸装置,第一抽吸装置能够将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装置中,或将冷却液由冷却装置中抽出。

28、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设备,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冷却装置,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进一步地,饮水设备包括还机体、冷却装置、冷却液箱、第一抽吸装置,机体上设置有接水头和供水口,供水口用于连接水源,例如,可以通过水管连接饮水机等供应水或热水的设备、也可以连接具有过水口的水壶、水杯、水瓶等装置。第一抽吸装置用于抽吸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动到冷却装置的内腔中,并在冷却装置的内腔内始终保持流动状态,流动的冷却液在内腔内能够对位于内腔内的水管中流动的水进行降温,冷却液经过内腔后进一步流回到冷却液箱中,形成循环。这样冷却装置内具有流动的冷却液的设计,能够增大冷却液与水管的换热面积,换热表面360°无死角,提升换热效率。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