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3477发布日期:2023-12-13 22:5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食品加工机,对于杯体组件而言,既可采用单层杯也可采用双层杯,由于双层杯相较于单层杯具有防烫、隔热保温性好等优势,更受大众欢迎。现有的双层杯体,内杯底部通常设有底盖,外杯包围在内杯和底盖外侧,在一些方案中,外杯和底盖之间设有密封圈,然而该密封圈结构无法实现外杯和底盖的完全密封,即在密封圈下方位置,外杯和底盖之间仍存在缝隙,在杯体清洗过程中,清洗水容易从该缝隙处进入外杯和底盖之间,当清洗水中携带脏污时,脏污到达密封圈的位置容易附着在密封圈上,久而久之可能产生异味;或者,当杯体组件放置在台面上时,若台面上有水或脏污,水或脏污容易从上述缝隙处进入外杯和底盖之间,当外杯为透明杯时,用户能够看到藏入上述缝隙内的水渍或污渍,影响用户体验;并且,在上述缝隙的位置,当外杯和底盖存在加工误差使得两者部分接触、部分未接触时,食品加工机在工作过程中,在该区域极易引起摩擦、共振等,不利于降低机器工作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缺乏密封或密封不完全,引起的水渍或污渍容易进入两者的配合间隙,且在两者配合位置处存在摩擦、共振引起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以改善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密封及软连接效果,以防止水渍或污渍进入两者的配合间隙,同时提供减震降噪。

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和安装于所述主机的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包括内杯组件和杯体外壳,所述内杯组件包括内杯和设于内杯底部的杯底盖,所述内杯与杯体外壳之间设有隔离夹层,所述杯体外壳的上端与所述内杯密封配合以对所述隔离夹层上端密封,所述杯体外壳的下端与所述杯底盖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杯底盖设有朝向所述杯体外壳的安装槽,所述主体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且填充所述杯体外壳与所述杯底盖之间的缝隙。

3、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4、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低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

5、所述延伸部的底端相对于所述杯底盖向下延伸,且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低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

6、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平齐。

7、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低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

8、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高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

9、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高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且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低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

10、所述主体部设有朝向所述杯体外壳凸起的密封筋,所述密封筋抵接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内侧壁。

11、所述杯体外壳的顶端低于所述内杯的顶端,所述内杯设有朝向所述杯体外壳延伸的安装面,所述内杯和杯体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杯体外壳的顶端将所述第二密封件压持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内杯和所述杯底盖上下夹紧所述杯体外壳。

12、所述内杯组件还包括刀座和杯底座,所述杯底座与所述内杯连接并将所述刀座夹持在内,所述杯底盖包围所述刀座和杯底座并与所述杯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杯体外壳和所述杯底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以对所述隔离夹层下端密封,所述杯体外壳的内侧壁设有朝向所述第三密封件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杯底座夹持所述第三密封件;所述杯底盖的顶端抵接于所述凸起的下表面。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可优化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密封,第一密封件除了利用主体部密封杯体外壳与杯底盖的主要配合间隙之外,第一密封件还包括延伸部,该延伸部进一步密封靠近粉碎杯底部的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微小缝隙,相较于现有技术,扩大了密封范围,可实现杯体外壳与杯底盖完全密封,可防止水渍或污渍进入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缝隙内,减少粉碎杯藏污纳垢,便于粉碎杯清洗,同时第一密封件作为柔性件,能够实现杯体外壳与杯底盖软连接,食品加工机工作过程中,可防止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发生摩擦、共振,可提供减震,有利于降低机器工作噪音。

15、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低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由此,杯体外壳下端能够完全包裹内杯和杯底盖,有利于将内部组件隐藏化,可使杯体组件整体外形更加简洁美观;并且,当杯体组件放置于置物台时,可通过杯体外壳的底端支撑于置物台,此时杯体外壳承受杯体组件的重量,可促使杯体外壳向上挤压其与内杯之间的密封结构,可提升对隔离夹层上端的密封效果。

16、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延伸部的底端相对于所述杯底盖向下延伸,且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低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由此,通过优化延伸部的长度尺寸,可完全填充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缝隙,降低水渍或污渍进入上述缝隙的概率,且延伸部设置较长可避免加工误差引起的无法完全填充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缝隙,以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同时的,杯体外壳能够将延伸部遮挡隐藏在内部,有利于杯体组件外观的简洁与美观。

17、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平齐;由此,杯体外壳可正好包裹内杯和杯底盖,有利于将内部组件隐藏化,可使杯体组件整体外形更加简洁美观;并且,当杯体组件放置于置物台时,杯体外壳与杯底盖同时支撑于置物台,两者可共同承受杯体组件的重量,提供稳固支撑,可避免仅由杯体外壳受力时,杯体外壳长期受力可能影响其结构强度,不利于其使用寿命的延长。

18、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低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由此,杯体外壳能够将延伸部遮挡隐藏在内部,有利于杯体组件外观的简洁与美观。

19、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高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杯体组件放置于置物台时,杯底盖支撑于置物台,此时内杯组件承受杯体组件的重量,相较于杯体外壳受力,支撑稳固性更好,且有助于减少杯体外壳受力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20、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高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底端,且所述延伸部的底端不低于所述杯底盖的底端;由此,延伸部可完全填充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缝隙,降低水渍或污渍进入上述缝隙的概率,并且,由于杯体外壳的底端设置的较高,当杯体组件放置于置物台时,置物台上的水不易接触到杯体外壳,也不易进入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缝隙,水渍或污渍被杯底盖阻隔在杯底盖的外侧,容易被用户察觉,以便用户及时清理。

2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部设有朝向所述杯体外壳凸起的密封筋,所述密封筋抵接于所述杯体外壳的内侧壁;由此,通过设置密封筋,可加强杯体外壳与杯底盖的主要配合间隙的密封效果,同时可根据密封筋的相关参数调节密封量,防止密封太紧或太松,同时可优化杯体外壳与杯底盖之间的软连接效果,提高减震效果。

22、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杯体外壳的顶端低于所述内杯的顶端,所述内杯设有朝向所述杯体外壳延伸的安装面,所述内杯和杯体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杯体外壳的顶端将所述第二密封件压持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内杯和所述杯底盖上下夹紧所述杯体外壳;由此,安装面可限定杯体外壳在轴向上的安装位置,同时提供第二密封件安装位,便于内杯与杯体外壳进行密封配合;杯体外壳向上挤压第二密封件于安装面,同时杯底盖能够施加作用力向上承托杯体外壳,同时杯底盖又与内杯连接,使得杯体组件整体紧凑配合且装配牢靠。

23、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杯组件还包括刀座和杯底座,所述杯底座与所述内杯连接并将所述刀座夹持在内,所述杯底盖包围所述刀座和杯底座并与所述杯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杯体外壳和所述杯底座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以对所述隔离夹层下端密封,所述杯体外壳的内侧壁设有朝向所述第三密封件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杯底座夹持所述第三密封件;所述杯底盖的顶端抵接于所述凸起的下表面;由此,利用杯底座可先将内杯、刀座以及杯底座形成一体装配件,然后装入杯体外壳后再与杯底盖固定,简化装配流程的同时可保证内外杯装配的牢靠性;利用内杯和杯底座夹持刀座,可提高刀座与内杯安装的同心度,进而提高粉碎刀与下方电机装配及传动的可靠性;且通过第三密封件对隔离夹层下端密封,可优化隔离夹层的整体的密封效果,以便提升降噪性能等;而杯底盖与凸起作用可促使杯体外壳向上挤压其与内杯之间的上密封结构,以同时优化隔离夹层上端的密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