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隔热板结构、壳体结构及蒸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6122发布日期:2023-12-30 07:5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后隔热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蒸烤,尤其涉及一种后隔热板结构、壳体结构及蒸烤箱。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的蒸烤箱也是设置有后隔热板,后隔热板仅支撑到后背板和底板,但是在整机跌落测试过程中,蒸烤箱变形严重,整机强度薄弱。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隔热板结构、壳体结构及蒸烤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蒸烤箱中后隔热板仅支撑到后背板和底板,在跌落测试中整机变形严重的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隔热板结构,包括隔热板本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底部,用于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后侧壁,用于与后背板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顶部,用于支撑外壳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左侧壁,用于支撑外壳的左侧壁,所述第五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用于支撑外壳的右侧壁。

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隔热板本体具有第一脚位和第二脚位,所述第一支脚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第一脚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支脚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第二脚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支脚的底部折弯形成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脚的底部折弯形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与底板连接。

4、优选地,所述隔热板本体具有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一脚位与所述第二脚位之间,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第一连接位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末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用于与后背板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架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上侧壁多次折弯形成。

6、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架的末端向下再向后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向下折弯形成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用于与后背板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四支架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左侧壁和所述第一支脚的左侧壁共同向前折弯形成。

8、优选地,所述第五支架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右侧壁共同向前折弯形成。

9、优选地,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右侧壁持平。

1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底板、后背板和后隔热板结构,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壳腔,所述后背板盖设于所述壳腔,所述后隔热板结构包括隔热板本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所述隔热板本体位于所述壳腔内,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底部,且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后侧壁,且与所述后背板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顶部,且支撑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左侧壁,且支撑所述外壳的左侧壁,所述第五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且支撑所述外壳的右侧壁。

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蒸烤箱,包括上述的壳体结构。

12、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采用了上述后隔热板结构、壳体结构及蒸烤箱之后,第一支架与底板连接,第二支架与后背板连接,第三支架支撑外壳的顶部,第四支架支撑外壳的左侧壁,第五支架支撑外壳的右侧壁,这样后隔热板结构增加整机的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蒸烤箱中后隔热板仅支撑到后背板和底板,在跌落测试中整机变形严重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板本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底部,用于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后侧壁,用于与后背板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顶部,用于支撑外壳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左侧壁,用于支撑外壳的左侧壁,所述第五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用于支撑外壳的右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隔热板本体具有第一脚位和第二脚位,所述第一支脚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第一脚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支脚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第二脚位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支脚的底部折弯形成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脚的底部折弯形成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与底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本体具有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第一脚位与所述第二脚位之间,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第一连接位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末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用于与后背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上侧壁多次折弯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的末端向下再向后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向下折弯形成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用于与后背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左侧壁和所述第一支脚的左侧壁共同向前折弯形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架为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右侧壁共同向前折弯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隔热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和所述第二支脚的右侧壁持平。

9.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底板、后背板和后隔热板结构,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外壳与所述底板形成壳腔,所述后背板盖设于所述壳腔,所述后隔热板结构包括隔热板本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所述隔热板本体位于所述壳腔内,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底部,且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后侧壁,且与所述后背板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顶部,且支撑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左侧壁,且支撑所述外壳的左侧壁,所述第五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且支撑所述外壳的右侧壁。

10.一种蒸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隔热板结构、壳体结构及蒸烤箱。后隔热板结构包括隔热板本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底部,用于与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后侧壁,用于与后背板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顶部,用于支撑外壳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左侧壁,用于支撑外壳的左侧壁,所述第五支架设于所述隔热板本体的右侧壁,用于支撑外壳的右侧壁。这样后隔热板结构增加整机的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蒸烤箱中后隔热板仅支撑到后背板和底板,在跌落测试中整机变形严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彭磊,梁叶锋,张涛,刘锦森,刘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