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0720发布日期:2024-02-20 20:1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尤其涉及一种降噪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现有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安装在保温罩上的风扇组件,其中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风扇支架,风扇通过螺钉固定在风扇支架上,由于风扇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加之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通过螺钉实现硬性连接,因此风扇工作时的振动会很容易通过螺钉传递到风扇支架上产生共振,进而引起尖锐刺耳的噪音,由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噪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减震垫可以避免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产生硬性接触,以防止风扇支架产生共振,由此实现降噪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降噪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保温罩和安装在保温罩上的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支架、风扇和减震垫,所述风扇支架安装在所述保温罩上,所述风扇通过所述减震垫固定在所述风扇支架上,所述减震垫和风扇支架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固定柱,二者之另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柱贯穿第一固定孔并固定。

4、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减震垫包括设于所述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的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柱设于本体上,所述第一固定柱包括第一防脱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防脱段与本体之间的第一过渡段,所述风扇支架围绕第一固定孔的部位夹装在所述本体与第一防脱段之间。

5、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防脱段的外周侧包括向着远离所述第一过渡段的方向逐渐收缩的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锥面的最小半径小于第一固定孔的孔径。

6、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一固定柱还包括第一导向段,所述第一防脱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渡段与第一导向段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一锥面的最小半径。

7、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减震垫还包括第二固定柱,所述风扇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贯穿第二固定孔并固定在风扇上。

8、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减震垫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的本体,所述第二固定柱包括第二防脱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防脱段与本体之间的第二过渡段,所述风扇围绕第二固定孔的部位夹装在所述本体与第二防脱段之间。

9、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二防脱段的外周侧还包括向着远离所述第二过渡段的方向逐渐收缩的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的最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锥面的最小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径。

10、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第二固定柱还包括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防脱段连接在所述第二过渡段与第二导向段之间,所述第二导向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二锥面的最小半径。

11、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减震垫包括设于所述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的本体以及与本体连接并包裹所述风扇外周侧的侧壁,所述侧壁远离本体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翻边,所述风扇卡装在所述翻边与本体之间。

12、在上述降噪的烹饪器具中,所述风扇支架的两侧设有竖向延伸的插筋,所述保温罩的外壁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具有向下敞开的插口,所述插筋经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槽的壁部和插筋其中之一设有定位孔,另一个设有卡入定位孔内的凸块。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的减震垫设于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且风扇通过减震垫固定在风扇支架上,减震垫和风扇支架二者之一设有第一固定柱,二者之另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柱贯穿第一固定孔并固定,如此一来,避免了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产生任何硬性接触,在风扇工作时风扇的振动会被减震垫吸收,由此防止了风扇的振动传递到风扇支架上,也就避免了风扇支架产生共振,从而大大减少了噪音,实现了降噪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减震垫和风扇支架通过第一固定柱与第一固定孔配合实现两者连接固定的方式,既省去了螺钉固定,降低了减震垫与风扇支架的组装难度,又保证了减震垫与风扇支架的连接牢固性,进而防止了减震垫从风扇支架上脱落。

15、减震垫包括设于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的本体,第一固定柱设于本体上,第一固定柱包括第一防脱段以及连接在第一防脱段与本体之间的第一过渡段,风扇支架围绕第一固定孔的部位夹装在本体与第一防脱段之间。由于第一固定柱为柔性件,因此在组装时,通过第一固定孔孔壁挤压第一防脱段使其收缩变形可使其穿过第一固定孔,待第一防脱段完全穿过第一固定孔后恢复原状并被限定在第一固定孔的另一侧,此时第一过渡段与第一固定孔配合,由此实现了风扇支架围绕第一固定孔的部位夹装在本体与第一防脱段之间,也就是将减震垫固定在风扇支架上,整个组装过程较为简单;此外,将第一固定柱设于本体上,可利于第一固定柱的加工成型,此时风扇支架上只需开设第一固定孔即可,由此降低了对风扇支架的改造成本。

16、第一防脱段的外周侧包括向着远离第一过渡段的方向逐渐收缩的第一锥面,第一锥面的最大半径大于第一固定孔的孔径,第一锥面的最小半径小于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如此设计,在使第一防脱段穿过第一固定孔时,可使第一锥面的小径端首先轻松穿过第一固定孔,随后推动第一防脱段,在推动的过程中第一防脱段受到第一固定孔孔壁的挤压后收缩变形以此穿过第一固定孔,待第一防脱段完全穿过第一固定孔后恢复原状并被限定在第一固定孔的另一侧,整个组装过程中由于只有第一防脱段的外径大于第一固定孔的部分需要发生收缩变形,因而减少了第一防脱段穿过第一固定孔时受到的阻力,使得组装更加省力。

17、第一固定柱还包括第一导向段,第一防脱段连接在第一过渡段与第一导向段之间,第一导向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一锥面的最小半径。如此设计,可通过第一导向段与第一固定孔配合实现对减震垫的预定位,随后将减震垫按压在风扇支架上时,可通过第一导向段引导第一防脱段的小径端轻松穿过第一固定孔,以此方便后期第一防脱段顺畅穿过第一固定孔,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减震垫与风扇支架的组装难度。

18、减震垫还包括第二固定柱,风扇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柱贯穿第二固定孔并固定在风扇上。如此设计,可增加减震垫与风扇的连接牢固性,以防止风扇从减震垫上脱落;此外,结构也较为简单,无需对现有风扇结构进行改造。

19、减震垫还包括设于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的本体,第二固定柱包括第二防脱段以及连接在第二防脱段与本体之间的第二过渡段,风扇围绕第二固定孔的部位夹装在本体与第二防脱段之间。由于第二固定柱为柔性件,因此在组装时,通过第二固定孔孔壁挤压第二防脱段使其收缩变形可使其穿过第二固定孔,待第二防脱段完全穿过第二固定孔后恢复原状并被限定在第二固定孔的另一侧,此时第二过渡段与第二固定孔配合,由此实现了风扇围绕第二固定孔的部位夹装在本体与第二防脱段之间,也就是将风扇固定在减震垫上,整个组装过程较为简单。

20、第二防脱段的外周侧还包括向着远离第二过渡段的方向逐渐收缩的第二锥面,第二锥面的最大半径大于第二固定孔的孔径,第二锥面的最小半径小于第二固定孔的孔径。如此设计,在使第二防脱段穿过第二固定孔时,可使第二锥面的小径端首先轻松穿过第二固定孔,随后推动第二防脱段,在推动的过程中第二防脱段受到第二固定孔孔壁的挤压后收缩变形以此穿过第二固定孔,待第二防脱段完全穿过第二固定孔后恢复原状并被限定在第二固定孔的另一侧,整个组装过程中由于只有第二防脱段的外径大于第二固定孔的部分需要发生收缩变形,因而减少了第二防脱段穿过第二固定孔时受到的阻力,使得组装更加省力。

21、第二固定柱还包括第二导向段,第二防脱段连接在第二过渡段与第二导向段之间,第二导向段的外径不大于第二锥面的最小半径。如此设计,可通过第二导向段与第二固定孔配合实现对风扇的预定位,随后将风扇按压在减震垫上时,可通过第二导向段引导第二防脱段的小径端轻松穿过第二固定孔,以此方便后期第二防脱段顺畅穿过第二固定孔,由此进一步降低了风扇与减震垫的组装难度。

22、减震垫包括设于风扇与风扇支架之间的本体以及与本体连接并包裹风扇外周侧的侧壁,侧壁远离本体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翻边,风扇卡装在翻边与本体之间。如此设计,通过大面积包裹风扇,可进一步提高风扇与减震垫的连接牢固性,以防止风扇从减震垫上脱落;此外,还能吸收风扇运转时更多的振动以及噪音。

23、风扇支架的两侧设有竖向延伸的插筋,保温罩的外壁设有插槽,插槽具有向下敞开的插口,插筋经插口插入插槽内,插槽的壁部和插筋其中之一设有定位孔,另一个设有卡入定位孔内的凸块。如此设计,组装时,将保温罩倒置,随后将风扇支架的插筋经插口插入插槽内,并使凸块卡入定位孔内以对插筋进行上下限位,以防止插筋脱出插槽,由此实现风扇支架安装在保温罩上,无需在保温罩上开设螺钉孔以及省去了螺钉连接,简化了生产装配工艺。

24、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