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92565发布日期:2024-03-13 20:4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烹饪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多功能食品加工装置出现在市场中,以能够实现同一食品加工装置进行不同模式的烹饪。

2、例如,公告号为cn21850047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锅盖主体开设有气流通口以及排气口,调节组件调整密封件和/或泄压阀的位置,以使锅盖主体具有气流通口和排气口均封闭的压力烹饪状态、气流通口和排气口均打开的空炸常压烹饪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状态,以及气流通口和排气口中的一个打开的微压烹饪状态。但是,由于锅盖设有热风装置,气流通口设置在锅盖上,锅盖内部的热风装置或其他电器件在烹饪过程中会受到蒸汽熏蒸,既不利于电器件散热同时会引起电器件潮湿损坏,影响使用寿命。而且,蒸汽经过锅盖上的气流通口排出外界,排出路径长,排汽速度慢,造成食材湿软而口感不佳,而且增加蒸汽泄漏到锅盖内部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以在实现多功能烹饪的基础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汽方式容易造成电器件损坏以及排汽速度慢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反射罩,反射罩将机壳内空间分成烹饪腔和位于烹饪腔上方的安装腔,烹饪腔内设置有热风扇和加热件,安装腔内设置有驱动热风扇的电机,还包括出气阀,在烹饪腔的侧壁固定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出气阀安装于出气通道上且能在打开出气通道和关闭出气通道的位置间切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出气通道和出气阀,出气阀安装于出气通道上,利用出气阀在打开出气通道和关闭出气通道的位置间切换,从而实现常压、微压和高压烹饪,实现一机多用,功能多样,另外实现食物失水率的控制,提升食材口感。通过将出气通道固定设置在烹饪腔的侧壁,烹饪腔内的蒸汽可以直接经过出气通道排出外界,缩短蒸汽排出路径,使得排汽速度加快,提高排汽效率,在制备薯条等食材时,食材中的水汽可以迅速排出以避免食材湿软,提升食材的口感。同时,蒸汽经过烹饪腔的侧壁排出,避免对安装腔内部的热风扇和加热件等电器件造成熏蒸损坏,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蒸汽将热量传递至电器件上,缓解电器件的温升,利于电器件的散热,实现对电器件的防护,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4、优选地,烹饪腔内设置有锅体,烹饪腔的前侧设置敞口以供锅体安装,锅体的侧部设有将敞口封装的盖板,盖板与机壳围合形成烹饪腔,出气通道设置于盖板。

5、通过锅体的侧部设有将敞口封装的盖板,盖板与机壳围合形成烹饪腔,实现结构的完整性和美观,提升了锅体顶部的密封性,有效避免蒸汽泄漏,有助于锅体内部的温度保持,提高烹饪效率。出气通道设置在盖板上,方便加工,以及出气阀的装配容易。

6、优选地,盖板的外侧设有把手,把手与盖板之间设有握持空间,出气通道和/或出气阀设置在握持空间的侧方。

7、在盖板的外侧设置把手,把手与盖板之间设有握持空间,以方便用户握持把手,进而方便锅体的取放,拿取方便省力。出气通道设置在握持空间的侧方,有效防止蒸汽排出时烫伤用户,而且,有效避免蒸汽正对把手吹送而在把手上形成冷凝水滴落到桌面上,造成清理麻烦;出气阀设置在握持空间的侧方,避免把手干涉出气阀的安装和操作,出气阀装配容易且操作方便。

8、优选地,安装腔内还设有冷风扇,盖板的内部中空形成隔热腔,盖板的顶部设置通风口以使安装腔与隔热腔连通。

9、通过在盖板的内部设置隔热腔,将隔离锅体内腔的热量隔离或减弱,避免盖板烫伤用户,减少热量传递至把手,避免出现烫手问题。在盖板的顶部设置通风口以实现安装腔与隔热腔的连通,进而在冷风扇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气流进入隔热腔中,以降低盖板热量,实现对盖板的散热,进一步解决烫手问题。

10、优选地,烹饪腔内设置有锅体,烹饪腔的前侧设置敞口以供锅体安装,锅体的侧部设有将敞口封装的盖板,盖板与机壳围合形成烹饪腔,出气通道设置于机壳的侧壁。

11、通过将出气通道设置在机壳的侧壁,缩短蒸汽排出路径,使得排汽速度加快,提高排汽效率,提升食材的口感。同时,蒸汽经过机壳的侧壁排出,避免对安装腔内部的热风扇和加热件等电器件造成熏蒸损坏,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缓解电器件的温升,利于电器件的散热。另外,出气通道设置在机壳的侧壁,从整机的侧方或后方吹送,避免蒸汽直接朝向前方吹送,降低蒸汽烫伤用户的风险。

12、优选地,出气阀呈空心柱状且可旋转地穿设于烹饪腔的侧壁,出气通道的入口端与出气阀的侧壁滑动连接,出气阀的内端和侧壁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阀旋转以调节出气口与出气通道的入口的连通面积。

13、出气阀采用空心柱状,在出气阀的内端和侧壁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实现导通,出气阀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在烹饪腔的侧壁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节约占用空间,方便组装。出气阀旋转以调节出气口与出气通道的入口的连通面积,控制简单,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操作。

14、优选地,出气口包括沿出气阀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透气孔,各透气孔的大小不同;

15、或者,出气口为一个透气孔;

16、或者,出气口为沿着出气阀的周向延伸形成的条状孔,条状孔的宽度逐渐增大。

17、出气口采用多个透气孔,且个透气孔的大小不同以实现排气量的不同,用户根据食材需要调节多个档位,利于提升食材口感。出气口为一个透气孔,简化结构,降低漏气风险,可以通过控制透气孔与出气通道的入口连通面积大小实现不同排气量的控制。出气口为沿着出气阀的周向延伸形成的条状孔,条状孔的宽度逐渐增大,在出气阀旋转过程中条状孔与排气通道的连通区域改变以调节排气量的大小,用户根据食材需要调节不同档位,利于提升食材口感。

18、优选地,出气阀的外端封闭且设有操作位,操作位相对烹饪腔的侧壁向外凸出或向内凹陷。

19、出气阀的外端封闭使得经过出气阀的蒸汽自出气通道排出,实现排气量的调节,操作位相对烹饪腔的侧壁向外凸出或向内凹陷,均方便用户对出气阀的旋转操作,操作省力,且结构简单。

20、优选地,烹饪腔的侧壁设有贯穿的出气孔和对接于出气孔的导管,出气孔与导管形成出气通道。

21、通过设置出气孔和导管以形成出气通道,可以实现烹饪腔的侧壁空间的合理利用,结构紧凑。

22、优选地,锅体的上沿设有与反射罩抵接的密封圈。

23、通过锅体的上沿设置与反射罩抵接的密封圈,密封锅体和反射罩之间的缝隙,避免蒸汽从缝隙处泄漏损失,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损失和水分损失,提高烹饪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将机壳内空间分成烹饪腔和位于所述烹饪腔上方的安装腔,所述烹饪腔内设置有热风扇和加热件,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驱动所述热风扇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阀,在所述烹饪腔的侧壁固定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阀安装于所述出气通道上且能在打开所述出气通道和关闭所述出气通道的位置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内设置有锅体,所述烹饪腔的前侧设置敞口以供所述锅体安装,所述锅体的侧部设有将所述敞口封装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机壳围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出气通道设置于所述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外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握持空间,所述出气通道和/或所述出气阀设置在所述握持空间的侧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冷风扇,所述盖板的内部中空形成隔热腔,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通风口以使所述安装腔与所述隔热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内设置有锅体,所述烹饪腔的前侧设置敞口以供所述锅体安装,所述锅体的侧部设有将所述敞口封装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机壳围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出气通道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阀呈空心柱状且可旋转地穿设于所述烹饪腔的侧壁,所述出气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出气阀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出气阀的内端和侧壁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阀旋转以调节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通道的入口的连通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包括沿所述出气阀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透气孔,各所述透气孔的大小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阀的外端封闭且设有操作位,所述操作位相对所述烹饪腔的侧壁向外凸出或向内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的侧壁设有贯穿的出气孔和对接于所述出气孔的导管,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导管形成所述出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上沿设有与所述反射罩抵接的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反射罩,反射罩将机壳内空间分成烹饪腔和位于烹饪腔上方的安装腔,烹饪腔内设置有热风扇和加热件,安装腔内设置有驱动热风扇的电机,还包括出气阀,在烹饪腔的侧壁固定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通道,出气阀安装于出气通道上且能在打开出气通道和关闭出气通道的位置间切换。实现一机多用,功能多样,蒸汽经过烹饪腔的侧壁排出,避免对安装腔内部的热风扇和加热件等电器件造成熏蒸损坏,延长电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蒸汽将热量传递至电器件上,缓解电器件的温升,利于电器件的散热,实现对电器件的防护,延长整机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孙立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